值得你去看!紀錄電影《二十二》:不動聲色的力量

2020-09-03 小冥詐屍記

好久沒更新了~小冥有些犯懶了呢

不過今日小冥想給大家推薦一部十分值得去看的紀錄電影——《二十二》

說起《二十二》這部電影呢,那就不得不從其導演——郭柯,說起了。2012年,紀錄片導演郭柯偶然讀到一篇名為《世界上唯一公開身份慰安婦:兒子至今未婚》的文章,受到了觸動,並找到文章中的韋紹蘭老人,記錄下她的生活狀態,從而完成了紀錄短片《三十二》,此後,為了及時記錄慰安婦這個群體,他又拍攝了《二十二》,全劇沒有一句解說,卻用一個個鏡頭打動了千萬人,創造了中國國產紀錄片票房的新紀錄。

《三十二》或許是一個感觸過後的創作衝動,《二十二》卻是郭柯感受到了必須拍成的使命感之後的作品。投資方撤資,郭柯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困難,也想過放棄,卻又不得不改變思路,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不動聲色的敘事藝術與視聽語言

紀錄電影《二十二》在2014年開拍之時,郭柯便完全將鏡頭交給了這些苦難倖存者,讓她們自由訴說。影片中,郭柯並沒有依照劇情片導演的本能去積累戲劇情節,創造戲劇衝突以引起觀眾激烈的情感,而是將鏡頭拉遠,放長,平淡客觀地去記錄老人真實的生活。

影片的鏡頭語言在不動聲色中卻給以觀眾如驚雷般的觸動,如影片中葬禮的那場雪,雖是巧合,但是卻給影片帶來了更深一層的悲愴的視覺衝擊;再如在影片中導演藉助門框構圖,狹窄的空間給人以逼仄感,壓在心頭般的沉重感,以此突出敘事對象,傳達人物的情感;影片中大量出現的空鏡,在將觀眾帶入老人的回憶之時又以空鏡將其拉回現實,衝淡影片悲傷的情感基調,卻更以此襯託出整個影片的悲傷。影片中大量的人物近景或者特寫鏡頭,使觀眾能夠清晰的看到老人臉上的褶皺,歲月在她們臉上留下了痕跡,歷史的厚重感無一不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紀錄電影的美學價值

紀錄電影講求的是&34;,在記錄真實生活的同時引發人們對生活背後的思考,它不會給觀眾強制性的引導,而是在不動聲色中帶來的力量讓觀眾能夠自發、獨立的思考與判斷。在影片中,老人回憶往事,這無疑是揭開老人心中的傷疤,說到傷心處時老人默默流下了淚水,對鏡頭說不要拍了,不說了,這時郭柯並沒有繼續拍攝下去以老人的淚水來觸發觀眾的情感,而是停止了拍攝將鏡頭畫面切換到一個遠景或者空鏡。他採用了一種沉靜而審慎的表現手法,通過空鏡及一些溫暖的鏡頭讓大家看到在戰爭中受害的女性逐漸恢復平靜的晚年生活。

紀錄電影的創作特點和郭柯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他認為不動聲色的現實生活就能自顯動人的力量,克制隱忍的呈現就是對現實最大的尊重。

相關焦點

  • 電影《二十二》,你去看了嗎?
    有這樣一部電影,在整個八月電影檔裡,它似乎不夠出眾,沒有任何明星卡司,沒有大手筆的投資,沒有華麗的演出場景,甚至說題材內容也相當灰暗悲愴,可這部電影卻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走進電影院耐心觀看
  • 電影《二十二》,紀錄一段被「否認」的歷史
    8月14日是第五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一部反映日軍「慰安婦」倖存者生存狀態的紀錄電影《二十二》在全國公映。
  • 《二十二》8月14日上映 張一山力挺紀錄電影
    《二十二》8月14日上映 張一山力挺紀錄電影 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即將於世界「慰安婦」紀念日——8月14日正式公映。近日,青年演員張一山出鏡發聲力挺該片,呼籲更多的人來關心這些倖存於世、已近暮年的慰安婦老人,及她們背後的真實歷史。
  • 陽泉所有去看電影《二十二》的人,謝謝你們
    值得陽泉人關注的是紀錄電影《二十二》記錄了中國內地倖存「慰安婦」的晚年生活,其中包括三位陽泉盂縣老人。本文作者:新世相,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文章原標題:《讓我進電影院的是她們的仇恨,讓我哭著出來的是她們的溫柔》,微博:新世相 。微信:新世相(公眾號ID :thefair2),本文已經過原作者授權。
  • 二十二|多多請你看電影
    不管是真實經歷的人,還是看的人,用「度日如年」這四個字概括都十分到位了。    從從前的123位老人,到2014年的22位,到宣傳期的9位,再到昨天,又去世了一位,只剩下八位了。    受害者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靜默不語。但是語言太苦痛了,撕心裂肺的。電影裡有個老人說,「年輕時愛記一些事情,老了就不想記了」。
  • 紀錄電影《二十二》即將上映 真實展現韓裔「慰安婦」的中國生活
    ▲在中國雲南省松山市被俘虜的日軍韓國慰安婦而早於此次韓國「慰安婦」影像史料的發現,在即將於8月14日上映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中,一名生活在中國的韓裔「慰安婦」,卻早已進入大眾的視野,她就是毛銀梅老人。日前,伴隨著韓國「慰安婦」影像史料的曝光,紀錄電影《二十二》也首度公開了毛銀梅老人生前的影像資料。
  • 秧紀錄24小時紀錄影院開業:《二十二》導演郭柯陪你聊聊這部
    秧紀錄聯合新鮮提案大會上線「24小時紀錄影院」,限時免費觀看紀錄電影,對話導演主創有問必答。8月4日8:00 起,持續24小時,可免費觀看紀錄電影《二十二》,當晚8:00,本片導演郭柯做客影院,分享更多幕後故事。
  • 《二十二》破億,每個觀眾都是英雄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二十二》是一部充滿奇蹟的電影。從它籌拍到上映再到如今票房破億,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變成了可能。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力量在加持、在護佑。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二十二》「起死回生」?
  • 電影分析:獨家《二十二》
    反映日軍「慰安婦」倖存者生存狀態的紀錄電影《二十二》在全國公映,這是中國「慰安婦」題材紀錄片第一次在商業院線展映
  • 日本導演土井敏邦發聲力挺電影《二十二》
    網易娛樂8月18日報導 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自8月14日上映以來,獲得社會各界鼎力支持,排片從最初的1%一路上漲至10%,連破多項國產紀錄電影單日票房紀錄。截至8月18日,上映5天累計票房超過7000萬,這部低成本、題材特殊、沒有明星陣容、本不被市場看好的紀錄電影,成為一個反商業常規的文化事件。近日,日本紀錄片導演土井敏邦發聲力挺《二十二》,稱:「日本應正視歷史主動拍出這樣的影片」。
  • 《二十二》熱映 港臺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也值得看
    近日,一部名為《二十二》的紀錄片正在熱映,影片真實記錄了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目前的生存狀態,引起社會極大反響。除了《二十二》,在臺灣和香港地區也有一些以關注「慰安婦」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值得觀看。蘆葦之歌(2015年)
  • 電影《二十二》上映,這是對「慰安婦」受害老人最後的深情凝視
    郭柯團隊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將紀錄長片的名稱定為了《 二十二 》,並抓緊一切時間為在世的老人們留下影像。2014 年 2 月 6 日,山西受害者張改香下葬,紀錄片《 二十二 》從這場葬禮開始了拍攝。同月,受害者陳林桃老人去世。兩位老人茫茫大雪中葬禮的鏡頭被用在了《 二十二 》的結尾。
  • 紀錄片《三十二》和《二十二》是同一部嗎?三十二和二十二的區別
    我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於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當天正式上映。從2012年的紀錄短片《三十二》問世,到2014年籌備紀錄長片,到如今《二十二》將正式登陸全國主流院線,五年裡電影曾面臨資金短缺、艱難拍攝的窘境,通過眾籌得到了觀眾們的支持。
  • 《二十二》:這部電影口碑已經超過了戰狼2,值得所有中國人看
    而在這些大片之中,有一部非常低調,排片少得可憐,也幾乎沒有任何宣發的紀錄片,卻打敗了一眾大片,佔據了微博電影想看榜第一的位置。評分9.3分,上座率已經超過了《戰狼2》。它的名字,叫做《二十二》。初看這個名字,你也許想不到它有著多麼深沉的主題。
  • 除了《二十二》,這些「慰安婦」電影你也應該知道
    為什麼叫《二十二》? 因為在電影開拍之時(2014年),中國內地只剩22位「慰安婦」倖存者。你應該明白片名為什麼叫《三十二》了。所以,這個時候不去看,還待何時? 好在在一眾明星的「安利」下,影片的關注度大大提升,從而讓院線增加了排片。
  • 真實的力量--《二十二》影評
    我是在在八月十七日看的《二十二》,很多影評人都說:這是一部看完站不起來的電影,我開始還有點不相信,一部描寫慰安婦的紀錄片
  • 小美看電影|《二十二》:願忘記傷痛的是她們,記住歷史的是我們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沉重的電影《二十二》。電影上映的第一時間小美就去電影院看了,覺得它安靜而有力量。今天分享給大家。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說著「歷史」,說著不能忘卻的侵略,說著刻在記憶和血液裡的國讎家恨。但卻往往忽略掉當事人的感受和想法。我想《二十二》就是一種對話,一種傾聽,引人深思。
  • 首部慰安婦題材電影《二十二》上映, 獲多方力挺!
    今天也是紀錄電影《二十二》公開上映的第二天。作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從上映前就引發了極大的關注。2014年,紀錄電影開拍,兩年間有十位老人辭世,片名因此改為《二十二》,到今天電影上映第二天,片中二十二位老人中的十四位都已經安詳地告別人世,黃有良老人是在電影上映2天前去世的。數字的改變,是無法阻攔的時光流逝,卻時時提醒每一個人不忘歷史。
  • 這部講述慰安婦的電影終於能看了,有多少人哭著打五星
    與同期其他電影相比,它排片少、關注低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正因如此,才更有發聲的必要——《二十二》。她們心裡埋藏那麼深的秘密,你為什麼要挖掘,你作為一個後生,憑什麼挖掘,從這個角度看應該理解這個片子,或者變一種人物關係,比如你把她們看作你的親人,你會理解她們的情感是什麼。」
  • 「公眾人物」郭柯和他的《二十二》
    《二十二》收穫空前的熱度,郭柯也猛地忙碌了起來。「非常不適應,」他談到目前的工作節奏:「但要冷靜地看這個事情,因為過兩天還是要回歸到平靜的生活中去。」 《二十二》始於一份急迫。2013年下半年,郭柯不斷接到慰安婦老人們去世的消息,那時候他決定,這個事情要做了。「拍其他片子以後機會還多,面對這些老人你不拍就真的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