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裡的「淪落人」

2021-02-20 雅米——心青年的角落

註:本文含劇透,請謹慎閱讀。


自從獲得多個獎項的電影《淪落人》(Still Human)在香港公映以來,一批又一批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講他加祿語(Wikang Tagalog)的菲律賓人和像我一樣在香港生活的異鄉客,都在電影院的大銀幕前哭成淚人。

 

男主角昌榮是一名因工業意外而半身不遂的中年失婚男人,生活無法自理。自從摯愛的兒子出國讀書之後,他的身體和心靈都被困於一間狹小的公屋(註:香港政府為低收入人士提供的住所)內。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廢人」,不值得擁有夢想或任何其他美好的事物。

 

女主角Evelyn是一名為了生計、也為了擺脫不幸婚姻而被迫放下攝影之夢、離鄉別井到香港打工的年輕菲傭。當被問到為何放棄夢想時,她眼泛淚光,一字一句地說:「現實很殘酷」(Reality is harsh),「生活不可以等,但夢想可以」(Living can not wait, but dreams can)。

 

起初,昌榮對Evelyn有偏見,嚴厲地警告她別像某些菲傭那樣偷懶、耍滑,不但沒收她的護照,而且仔細檢查每一張購物收據。與此同時, Evelyn也抱有戒心,用同鄉教導的「招數」來保護自己:裝蠢,不學廣東話,拖地板故意不拖角落處。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個性單純的Evelyn漸漸放下心靈的武裝。有一天,萬念俱灰的昌榮回憶起昔日遭遇意外的情景,痛苦地喊道:「為何是我?!」感同身受的Evelyn動情地安慰昌榮,說:「這不是你的錯……你不能選擇不坐在輪椅上,但你可以選擇『如何』坐在輪椅上。」

 

後來,自認為沒有夢想的昌榮得知Evelyn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攝影師,就從僅有的儲蓄中拿出一大筆錢來買單眼相機送給Evelyn,鼓勵她參加攝影比賽,更在她獲獎後,悄悄地為她寫大學申請書、爭取攝影助理的工作機會。

 

Evelyn也不再裝蠢,主動學習廣東話,認真地打掃,盡心盡力地照顧昌榮。她得知昌榮深藏於心的夢想其實是與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一起去旅行,就趁幫昌榮訂花送給兒子的機會,將昌榮的心願傳達出去。這個善意的舉動,直接促成了後來昌榮的兒子畢業之後特意返港,陪伴行動不便的父親「在家旅行」這件美事。

 

編劇兼導演陳小娟表示,昌榮和Evelyn都處於人生的谷底,原本互為陌生人,但有緣相遇,就把對方當作一個「人」來尊重和愛護。因此,她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中的「淪落人」來描述這兩個人的共通點。

 

她說,雖然昌榮和Evelyn有著不同的外表、性別、年齡、國籍、文化背景和人生經歷,但他們都是「人」,「都可以追求一些大家共同覺得可以追求的東西,可以享受其他人都可以享受的東西」。她希望觀眾能放下有關身體或其他物質的固有看法,明白昌榮和Evelyn彼此尊重與愛護,並非基於憐憫或同情,而是基於對彼此美好靈魂的認識。她強調,這是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覺得它的童話色彩很濃重。的確,如此美好的僱傭關係,幾乎不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之中。或許,獨立記者蘇美智在《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一書中描述的僱主與外傭的種種掙扎,才與真實狀況更為接近。

 

不過,正如一位影評人所說,在當下瀰漫著無力感的香港,人們正好需要像《淪落人》這樣的童話,才會感到未來有希望,繼而勇敢地活下去。

 

其實,不光香港人需要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童話,就連基督徒也不例外。

 

很多時候,我們的頭腦明白「愛」的道理,我們的心卻不為所動。正如德國詩人弗裡德裡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所說,童話的「意義之深遠,更甚人生教導的真理」。我們需要童話來觸動我們的心弦,幫助我們克服自我的局限,嘗試站在他者的角度來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才能理解別人的愛恨情仇。我們更需要童話所傳達的希望,才能在這個常常令人灰心的世界中,勇敢地跟隨耶穌基督,遵行祂的誡命。

 

多少次,當我們問「誰是我的鄰舍」(路加福音10章29節)時,我們或許早已在心中將人分成三六九等,把自己不喜歡的群體排除在「鄰舍」的範圍之外。他們也許是來自某些國家或地區的人,也許是擁有某種膚色的人,也許是來自某種文化背景的人,也許是生活習慣不好的人,也許是面臨情緒問題的人,也許是道德修養較低的人……於是,我們一邊高唱「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雖你我不一樣」,一邊將一個又一個醜陋的「標籤」,貼在一個又一個「人」身上,然後就心安理得,對他們的故事充耳不聞,對他們的需要視而不見。

 

我們對某個群體或某類人的偏見,可能源於不愉快的親身經歷,也可能源於人云亦云的道聽途說。另一些偏見則與社會因素有關,反映了人心的不安與恐懼:我們害怕自己在競逐有限資源的過程中處於劣勢,就把某種負面的刻板印象強加於競爭者(尤其是外來者或遲來者)身上。但無論原因如何,我們心中的偏見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除。縱使我們信了主,這些偏見也可能繼續伴隨著我們,幹擾我們對真理的理解。

 

那個跑去試探耶穌的律法師和當時許多猶太人一樣,認為上帝所說的「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章27節)中的「鄰舍」,只包括「自己人」而已。但是,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向他表明,「鄰舍」不限於「自己人」,還包括「外人」。[1]這些「外人」很可能來自截然不同的文化圈,和我們擁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和價值觀。愛這些「外人」,不但要付出實際的代價,而且要承擔受傷的風險。

 

問題是,我們只是軟弱的人,怎會願意、敢於且能夠響應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呼召呢?

 

 

我想,其中一個答案或許可以在《淪落人》中找到。

 

我們可以想像,假如昌榮沒有受傷,假如他的妻子沒有跟他離婚,假如他的兒子沒有離開他,假如他和妹妹相親相愛,假如他擁有足夠的金錢……或許他一輩子都不會消除對菲傭的偏見。

 

他可能會憐憫Evelyn,因而也會給她買相機、成為她的「予夢者」(Mr. DreamGiver),但他看Evelyn的視線,極有可能是從上往下,而不是水平的。而且,在Evelyn偷偷地將他送的第一部相機賣掉,更謊稱「不小心弄丟了」之後,恐怕他很難再相信Evelyn,更不可能給她買第二部相機,還假裝不知情地製造機會讓Evelyn「找到」那部「弄丟了」的相機。這樣一份超乎尋常、超越人性的善意,唯有在嘗過落難滋味的「淪落人」身上,才可能會流露出來。

 

另一方面,假如Evelyn沒有經歷過母親長年外出打工的童年,假如她沒有經歷過完全沒有愛的婚姻,假如她在菲律賓當護士的收入就足以維持生計,假如她當年順利入讀加拿大名校學攝影……她也未必能夠理解昌榮的痛苦,未必有勇氣卸下自我保護的武裝,未必有愛心幫助昌榮達成與兒子團聚的夢想。

 

正因為昌榮和Evelyn都覺得自己是「淪落人」,他們才願意溫柔地為對方摘去各式各樣的「標籤」,把對方當作「人」來尊重和愛護。

 

我們也一樣。保羅曾明確地指出:「世人都犯了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3章23節,6章23節)。在罪面前,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淪落人」,無法靠自己擺脫罪的捆鎖。要是沒有主耶穌基督為世人捨命,又將救恩白白地賜給一切相信祂的人,我們都會死在罪中。

 

我們之所以能夠重獲新生,是因為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羅馬書8章1-2節;另參見哥林多後書5章17節)。這個充滿恩典的事實,比世上最動人的童話還要美好。

 

因此,我們越認識到自己是基督裡的「淪落人」,就越能夠尊重其他萍水相逢的「淪落人」——無論對方是基督徒,還是非信徒。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我們才不會因為他們的外表、性別、年齡、國籍、文化背景、人生經歷與我們不一樣而對他們有偏見。不帶偏見的我們,才會願意聆聽他們的故事,把他們當作「人」來愛護。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保羅所形容的不同信徒之間的「合一」:「你們藉著信,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上帝的兒女。你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不再分為奴的自主的,不再分男的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 3章26-28節,和合本修訂版)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上帝對「世人」的愛(約翰福音3章16節),明白基督要「拯救世人」(約翰福音12章47節,和合本修訂版)的心意。如此一來,我們才會願意接納那些看起來和我們很不一樣的非信徒,發自內心地關愛他們,與他們分享基督的救贖大愛。

 


[1]參見盧錦華:「誰是我們的鄰舍?」(一至四),載《基督教周報》第1950-1953期(2002 年 1 月6、13、 20 、27日)。


雅米是靈命日糧事工成員。我們鼓勵年輕人尋找自己的人生目的,也相信年輕基督徒應該用自己的聲音向周邊的年輕人傳遞那美好的消息。
我們希望可以與讀者一起去思考、去探索、也去尋找答案——我為什麼這樣做,我該如何活?希望我們都獲得啟發,願意單單為上帝的兒子而活。

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親愛的們!雅米的五月主題是新的樣式。如果你有好的見證和故事歡迎投稿給我們!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故事會如何影響到遠方的ta們!

不知道要怎麼寫?戳這裡:雅米投稿指南


相關焦點

  • 在基督裡做新造的人
    顧釗  牧師讀經: (林後5 :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 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4:7-11)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 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 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 亡。
  • 《基督裡的新生命》-11:耶穌基督的再臨
    基督的第二次降臨是在將來。聖經上說:「……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希伯來書九 28) 主耶穌第一次降臨時,他取了個卑微的身份。當他第二次降臨時,他則將以大能及榮耀降臨。他將要毀滅他的仇敵並建立他永遠的王國。聖經上說:「當人子在他的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 深圳牧者分享:在基督裡如何成為新造的人?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這句經文對於基督徒來說再熟悉不過,但何為「在基督裡」,如何能成為新造的人呢?很多時候,我們仍活在舊人中。6月的首個主日,深圳一教會牧者分享了《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鼓勵信徒與過去的罪堅決一刀兩斷,因著基督的代贖,我們再也不用被過去的罪捆綁。
  • 你是否在基督裡?
    聖經中關於耶穌基督的教導亦然。他成為人的樣子顯在我們面前,住在我們中間;他在我們以先,又超乎我們之上,在地上為我們成就了一項工作,如今在天上仍繼續為我們作成這工。許多基督徒僅止於認識具有外貌且升上高天的主,他們信靠他所已經為他們作成的,也相信他正在他們裡面作工。他們在裡面只認識了一點基督奧妙的能力,只享受了一點內住救主的同在。
  • 神與你們同在,在基督裡有平安 - 耶穌基督福音
    (2)神與我們同在,我們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馬太福音1章1節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加拉太書3章7節 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 提摩太·凱勒:重建基督裡的身份
    基督徒如何從短暫的「偶像裡的喜樂」中脫離,轉而追尋更大的「基督裡的喜樂」呢? 保羅說,我們必須「求在上面的事」,因為「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因為「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基督裡的喜樂」是什麼意思?保羅教導我們「在主裡常常喜樂」(腓立比書4:4),但這不意味著「總是感到很高興」,基督裡的喜樂,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他喜樂的同時,也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哥林多後書11:28-29)。
  • 教會在基督裡所蒙的福氣
    這福氣是論到我們基本的救恩、是神的作為(7~8)、是在基督裡(3)、是神所預定的(4、9)。基督徒的福氣與人間所渴望的福氣不同,我們的福氣是永存的;只有在主裡面才能得著(3、11~12)。1.在基督裡蒙揀選(4):基督徒蒙神揀選是極大的福氣,我們得救不是我們自己的揀選,而是神揀選了我們,這與世上其他的宗教信仰不同,宗教是人自己的選擇,但得救是神的揀選。因這揀選使我們的生命得改變,從無望到有盼望,從毫無意義到滿有意義。
  • 基督裡的新生命(一)第九課
    2.上帝的道在他的話裡,上帝告訴我們基督為我們完成的一切。基督的工作是真實的。同樣的,上帝的道(話)也是真實的。3.我們對上帝的道的信心我們一旦相信上帝的道,便能得到基督的工作所帶來的一切恩惠。相信上帝的道,意即完全相信上帝在他話語裡所說的一切。若我們不信,我們將毫無所得。
  •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祂救我們脫離亞當有罪的家族,而進入基督的家族裡。基督現在就是我們的頭,我們分享了基督和祂所做的一切。基督是神新造的人之始在地上,神不單有一新的家族,而且有了一群新造的人,而基督就是這新造一群的頭和一切的開始。
  • 在耶穌基督裡的生命就是人的光(耶穌基督是光,上帝就是光)
    生命在他{耶穌基督}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聖經》約翰福音 1:4 和合本)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 1:5 和合本)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約翰福音 1:7 和合本)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 每日金句《在耶穌基督裡》之九
    弟兄姊妹,我們看到,保羅他問候同工的時候是強調在基督耶穌裡同工。你看,問候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弟兄姊妹,如果你有同工,一定是在基督耶穌裡的,一定是在耶穌基督裡的。亞居拉、百基拉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夫妻為了保羅以及福音,置生死於度外。保羅說:不但我感激他們,連外族的眾教會也感激他們。
  • 北京牧者3月初證道:2015年如何成為在基督裡新造的人?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中國人都習慣性地相信「宿命論」,認為命運已定,所以很多東西無法改變,例如人的思想、思維方式、性格等。所以很多人因為過去的錯誤或傷害一直難以釋懷,讓過去成為了束縛自己和前進的障礙。但基督來,給人類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在耶穌基督裡的人,可以有重生的機會,能成為新造的人,而且是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生命。
  • 麥克·何頓:律法使人仰望基督
    據我的經驗,這是很多基督徒今天生活的境況:他們不會受到律法宣判的死刑過份的困擾,也沒有持續聆聽福音那釋放人的好消息。直覺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只聽較實用的講道(即是,勸我們要跟隨耶穌的動人叮囑),我們將有所改善。但是,若這樣的教導成為我們主要的食糧,我們會發覺自己沒有進步。我們既不哀慟,也不跳舞。
  • 「聖經」基督徒應當脫去行為上的舊人,在基督耶穌裡成為新造的人
    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有的基督徒在教會裡面行駛的是胳膊的功能,有的基督徒在教會裡行駛的是手的功能,有的基督徒在教會裡行駛的是腳的功能,有的基督徒在教會裡行駛的是頭的功能,不同的基督徒在基督耶穌裡面會有不同的恩賜和能力。
  • 只有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的愛情才能夠純潔美好
    創世記中,耶和華上帝用塵土造了始祖,把他安置在美麗的伊甸園裡。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於是,耶和華上帝使那人沉睡,取出他的一根肋骨,為他造了一個女人,領到他面前。那人就快樂的吟起詩歌: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 在基督裡造成——西門變成彼得(肆)
    在基督裡造成——西門變成彼得
  • 【講章文字】191-生在馬槽裡的耶穌基督
    很多人特願意鑽牛角尖,基督徒不應該過聖誕節,甚至有人問「聖誕節」依據在哪裡呢?我再說一遍:重要的是我們不是為過節而過節,是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我們為要紀念耶穌基督!哈裡路亞! 看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2:6-126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7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天使報喜信給牧羊的人。
  • 在基督裡滿有能力
    在基督裡:滿有能力    基督徒應當像普通人一樣,屈從於自然律,只是在道德上不一樣嗎?這是今天很多基督徒的想法,甚至是堅定不移的信念。若有人膽敢與他們提出不同意見,他們就要上崗上線,給對方貼上標籤。然而,我們要回到聖經,探尋古道,看看那真實的應許和見證。
  • 赦免罪、使人聖潔的耶穌基督
    但在越南,連大學的教材也裝訂後廉價出售,學生們也購買那些書。我妻子在胡志明大學學習越南語時,講師手拿兩本同樣的書介紹說:「這本書是正版,多少多少錢;這本書是盜版,多少多少錢。」偏愛仿造品,已經深深地滲透在越南人的生活中。他們對真假的區分很模糊。耶穌基督與「另一個耶穌」的區別「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林後11:4)在這話語中出現有關另一個耶穌的話語。
  • 約7章 住棚節的歡慶在基督裡成就
    因此,上帝能成為我們的安慰,祂與我們同在,祂恩約裡的祝福能臨到我們身上,都是因為在基督裡的成就。  14節,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猶太人就稀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呢?」就是說,猶太人很驚訝,耶穌又沒有受教於誰的名下,怎麼能明白舊約的聖經呢?經文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教導了什麼,也可能是在住棚節的時期,在教導住棚節的含義。耶穌指出祂的教導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父神,父神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