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偶然看到一本書,叫作《沉默的病人》,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
「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殺死對方的契機」
書中的女主人公艾麗西亞是一位成功的畫家,而她的丈夫加布裡耶爾也同樣是位優秀英俊的人,艾麗西亞深愛著自己的丈夫,並像崇拜上帝一樣崇拜著他,他們的婚姻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
可是某一天,艾麗西亞卻開槍殺死了加布裡耶爾。自此之後,艾麗西亞沉默了,她再也不願意開口說話。
這其中的原因得追溯到艾麗西亞的童年和婚姻,她認為她曾依賴的兩個人,都殺死了她。
艾麗西亞的母親因為車禍去世,而她的父親卻說:
「我可憐的愛妻,我的伊娃,她為什麼非得去死?為什麼死得非得是她?為什麼不讓艾麗西亞替她去死?」
小時候的艾麗西亞聽完父親的話,說:「爸爸剛才——殺了我。」
在婚後的某一天,偽裝成歹徒的西奧攻擊了艾麗西亞和加布裡耶爾,並讓加布裡耶爾在自己和艾麗西亞之間只能選一個活著時,加布裡耶爾忽視了艾麗西亞急切的聲音,他怯懦地說:
「我不想死」
這裡我無法去責怪加布裡耶爾,求生可能是人的一種本能,即便這代價是妻子的生命。但是,加布裡耶爾愛艾麗西亞嗎?我猜測曾經是愛的。
在加布裡耶爾的心中,艾麗西亞的肉體魅力隨著時間消失了,她不再像一個有新鮮感的情人了,於是加布裡耶爾對艾麗西亞的愛情可能會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消耗殆盡。於是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妻子於丈夫而言,更像是孩子的母親(如果有孩子的話),或是一起搭夥過日子的室友。
艾麗西亞對加布裡耶爾的愛又是深沉的,充滿著無限的崇拜,她在日記中寫道:
「加布裡耶爾拯救了我——就像耶穌一樣。從我們相識的那天起,他就是我的全部世界。無論他做了什麼,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愛他——不管他怎麼惹我生氣——不管他怎麼邋遢或不愛衛生——不管他如何輕率,如何自私,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他。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離。」
艾麗西亞的深愛和崇拜,令她自己完全地從屬於加布裡耶爾。
當加布裡耶爾知道艾麗西亞完全從屬於他,處於「優勢位置「的他仿佛獲得了某種特權,他厭倦了艾麗西亞,卻也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所謂的」完美的妻子「,一個崇拜者,所以他欺騙著艾麗西亞,享受脫了軌的婚外戀。
艾麗西亞曾受到舊友,甚至是加布裡耶爾哥哥的騷擾,可這一切她都無法向加布裡耶爾傾訴,甚至當艾麗西亞發現自己被人跟蹤、偷窺她時,加布裡耶爾不但不相信她,還不耐煩地勸她去看精神科醫生。
在婚姻中,有多少的女性是沉默的艾麗西亞?
艾麗西亞在社會利益鏈中,處於一個較高的位置,然而,她的無助和吶喊卻依舊無人理解,而許許多多的女性並沒有達到艾麗西亞的高度,她們的處境更難以想像,婚姻中的女性的沉默,這之中的動機是愛情之光驟然破滅後的失望?還是來源於她們深知無論如何解釋,都難以與對方溝通,所以最後疲於去溝通?亦或是前者和後者是相輔相成的?
拋開這些問題,在我眼裡,一個所謂的正常的環境中,女性無論處於何處,都應有發聲的機會,都應有被傾聽的機會。但是很可惜,在父權社會中,許許多多的女性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去發聲,不過我願意相信,未來是會越來越好的。
那麼婚姻是否會摧毀愛情?換句話說,婚姻關係中的雙方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默契,還是隨著時間越來越疏遠?這本書中的兩對夫婦給我提供了一種答案:時間會蹉跎愛情,而婚姻則是其中的催化劑。
但是,如若更深層次的去探究這個問題,其實會發現,婚姻這一」催化劑「的角色,歸根結底,還是人賦予的。
人們口中說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卻忽略了自己其實才是造成愛情消失的終極原因,人們自以為是地以為一段愛情可以天長地久,於是與對方一起邁入了婚姻,但某一天突然發現這段愛情消失了,於是他們不去詢問自己,反而將問題推給了婚姻。
所以,說到底,時間和婚姻都不是愛情消磨殆盡的罪魁禍首,人本身捉摸不透的內心才是。
婚姻裡男性的欺騙和隱瞞總能被一些人歸結為:「他犯了許多男人都會犯的錯」,我覺得這更像是一種為男性開脫的藉口,難道因為大多數的男性都會犯這個錯,所以這個錯就不算錯了?就不必受到苛責了?
西奧的妻子凱西,和艾麗西亞的丈夫成為了情人。西奧和艾麗西亞遭到了同樣的背叛,不同的是,西奧選擇了在妻子面前佯裝毫不知情,將自己扮作歹徒跑去艾麗西亞家中道出了加布裡耶爾的背叛。而艾麗西亞則是選擇殺死自己的丈夫。
因為長久的情緒的積壓,導致艾麗西亞在最後被「歹徒」這一導火索點燃,她對著加布裡耶爾開了五槍。書中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句話,似乎可以很好的解釋她這一行為:
「未得到表達的情感是永遠不會消亡的。它們雖然被活埋,今後必將以更加醜陋的方式出現。」
當艾麗西亞殺死丈夫被逮捕後,人們斥責她是個瘋子,認為她殺死了自己英俊有為的丈夫是完全不能理解的瘋狂罪行,也有一部分的人為她惋惜,明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優秀畫家,卻最後進了監獄,所以人們拼命的絞盡腦汁想讓她開口說話,甚至逼她吃下各種影響正常生活的藥物……
但可悲的是,人們只看到了這樣一個殺夫的結果,好奇造成這個結果的直接動機,卻沒有人去真正了解艾麗西亞背後的故事,甚至是她個人精神世界的構建。書中艾麗西亞童年的經歷,她婚姻中無數次的無奈和憤怒,她所有的未得到表達的情感,旁人都不會去了解,最後艾麗西亞只能選擇沉默。
看客們的眼中只有單一的結果,用這一結果去揣測當事人,而忘記了人本身的一個複雜的構造,許許多多的經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而這個人的行為都是這些數不清的「經歷」造成的。
這也導致了許許多多的人總是用個人的某種行為來定義一個人,這種定義是片面的,也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