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退役儀式舉行。
浸在藍色高純水中的4個中微子探測器出現在人們眼前。 央視新聞圖片
據新華社電 隨著停止運行的按鈕被按下,實驗大廳的水池外罩緩緩打開,浸在碧藍色高純水中的4個中微子探測器出現在人們眼前。歷經4年醞釀、4年建設、9年運行取數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12日完成科學使命、正式退役。
大亞灣實驗是我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中美兩國科研人員合作開展研究,中方承擔全部實驗室建設和一半的探測器研製,美方承擔約一半的探測器研製,還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實驗建設和科學研究。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從宇宙誕生的大爆炸起就充斥在整個宇宙空間。然而,由於中微子幾乎不與任何東西發生反應,探測中微子並不容易。
記者在12日舉行的退役儀式上了解到,大亞灣實驗於2011年12月開始運行,2012年3月科研人員宣布發現了一種新的中微子振蕩,並測得其振蕩大小,這一重大發現有助於研究宇宙起源以及理解宇宙中反物質消失問題。該成果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截至退役前,大亞灣實驗已將中微子振蕩振幅的測量精度從2012年的20%提高到了3.4%,預計數據分析完成後,最終得到的精度可能好於3%。這是自然界的基本參數,其精確測量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大亞灣實驗中方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由於大亞灣實驗已經完成科學目標,獲得的科研成果也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因此決定讓其退役。
王貽芳還表示,大亞灣實驗為新一代大型中微子實驗裝置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江門中微子實驗預計2022年完成建設,未來有望揭開中微子質量順序之謎。
退役後,大亞灣實驗的設備拆卸撤場工作預計在半年內完成,實驗場地將移交給中國廣核集團進行後續的開發利用。
科普知識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從宇宙誕生的大爆炸起就充斥在整個宇宙空間。太陽、地球、超新星、宇宙線、核反應堆,甚至人體都在不停地產生中微子,每秒鐘都有億萬個中微子穿過人們的身體,但無法察覺,它幾乎不與任何東西發生反應,甚至可以輕鬆穿過整個地球。
十幾年前,通過對太陽中微子和大氣中微子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中微子有一個神奇的特性,能夠在飛行中從一種類型轉變成另一種,即「中微子振蕩」,獲得這項發現成果的兩位科學家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