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2021-01-17 小婷老師育兒觀

球球都3歲了還停在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層次,每當球球媽看到別人家孩子能和大人對話,羨慕得要死,那時我一邊安慰球球媽媽,一邊也為球球擔心,3歲還不會說話當真是有點晚了。

語言是每個人表達自己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根據條件的不同,人在嬰幼兒時期開始說話的時間都有區別,涉及的不只是先天條件,也有後天條件的影響。在不考慮先天條件的情況下,越早教會孩子說話,越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7-9個月是孩子兩歲前語言發育的一個高峰期。爸爸媽媽要抓住這一時期用下面這些合適的方法幫助寶寶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寶寶更早學會說話。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一、及時回應

「初生兒對人類聲音的音高範圍非常敏感。他們有一種驚人的能力,即能在任何一種人類語言的聲音中辨別出細緻的區別。」

因此在寶寶尚未學會說話,僅以哭鬧錶達自己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用語言給予回應,幫助孩子建立溝通意識。讓寶寶知道他的哭鬧錶達,爸爸媽媽是知道的,父母聲音中細微的變化讓寶寶能夠察覺到這是一門語言進而刺激大腦主動學習。

二、創造語言環境

環境是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日後的性格特點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現在的育兒教育多半都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簡單的例子,孟母三遷就是指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但是這裡家長們要注意,創造合適的環境包括了一對一語言環境的營造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氛圍兩方面。

1、一對一語言環境

「兒童複雜的語言登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由兒童自己的模仿決定。」

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有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最簡單的就是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會在他的旁邊對著他,教他說簡單的句子,在和寶寶溝通的時候,父母也會將相對複雜的句子簡化,讓寶寶更好地理解,這就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構造語言學習環境的方法。

除了我們上述說過的,要及時給孩子回應,建立起溝通意識之外,每天早上醒來之後多和孩子聊天,用正常的語法語序和寶寶多交流,孩子就會有一個潛意識的學習過程。語言是應用出來的,而不是死記硬背學出來的,所以說多給寶寶交流語境是很有利於語言學習的。

2、家庭成員間的交流

有學者進行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有一種獨特的語言學習機制,這種獨特的機制可以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很迅速的去學習一些外界的語言,但這種語言機制在四歲後就消失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一些多語種家庭的孩子,家庭成員會什麼語言、成員間交流用什麼語言,不用刻意教,寶寶自己就基本都能學會。而像後天的一些自主去學習多門語言的人,學習過程也好,語種之間的翻譯轉換也好,都相對於要困難一些。

因此給孩子構造一個適合語言學習的家庭交流環境是非常有利的,家長不僅僅要停留在與寶寶面對面的語言教授,也要當著寶寶的面進行家庭其他成員間的交流,構造這樣的語言交流豐富的家庭氛圍,可以更好幫助寶寶進行語言理解。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適當教授寶寶一些英語的語法以及單詞,孩子特有的語言學習機制會很輕易地分辨出語言的不同不會出現語言混淆,也能很好地幫寶寶打下英語學習的基礎。

璐璐家孩子說話就比較晚,可能與我們家平時人比較少,給孩子創造的語言環境不夠有關。只有我跟孩子嘮嗑,但時不時地還會玩手機!

直到我發現自己的孩子說話比較晚,在1歲半左右,我才開始重視起來,還好有一套《寶寶語言啟蒙讀本》幫助我,讓我陪孩子開了金口!這套書是針對0-3歲的兒童,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設計,從發音、到簡單的詞彙、再到複雜的詞彙、到最終的詞彙運用!個人覺得幫助很大,分享給說話比較晚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貴人話語遲」的解釋,面對自家孩子說話晚,總是用以此來安慰自己,難道寶寶說話早晚真的分男、女嗎?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娟娟每天都要上班,婆婆在家裡照顧寶寶,看到寶寶發音不準,婆婆覺得很有趣,而且還經常學寶寶說話。結果寶寶現在說話更不清晰了,婆婆總是說寶寶年紀小,等長大之後就好了,可是娟娟還是有所擔心,別人家的寶寶說話都很清楚,自己家的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
  • 五歲寶寶說話不清楚,這個階段應該注意什麼
    2、我家孩子情況比較輕,從三歲時候發現說話不清楚,家裡人就開始注意到了,找了專業的老師評估,請教了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智力訓練方法和口操鍛鍊辦法。2個月後,寶寶有了一些進步,但是我們覺得還是康復太慢了,疫情結束就開始入校矯正,目前看效果比較明顯,希望早日結束課程,早點回歸學習。
  • 培養寶寶早說話,我是怎麼做的
    語言發展是有規律的。0-3個月的寶寶,進行的是無意識交流,會發出類似「啊,唔」之類的簡單發音。4個月開始,寶寶開始進行有意識的交流,學會發一些連續的音節。9個月到1歲半,寶寶的語言能力進入單詞階段,開始說一些名詞為主的單詞,甚至簡單的句子。1歲半以上,學會用一些動詞和名詞連起來,組成短句表達自己。2歲-3歲,寶寶語言飛速發展,進入句子的擴展和主動講故事階段。
  • 想要寶寶早說話,語言豐富,聰明媽媽這樣做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指標,好多孩子在1歲半之前就能完整地表達句子,有的孩子卻要2歲以後才剛剛開始會說話。兒童說話早晚因人而異,但是通過家長的努力,會有力地促進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儘可能早地給孩子開展閱讀繪本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就在努力地認識並適應周圍的環境,照顧者的聲音是嬰兒最早的外部刺激,會慢慢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嬰幼兒期,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多讀一些小故事,或者模仿一些小動物的聲音。到了半歲左右,可以拿著繪本給孩子看,讓他聲音和視覺得到共同的刺激,眼睛和大腦相互影響,共同發展。
  • 寶寶說話早聰明還是說話晚聰明?腦科學告訴你答案
    尤其到了 18 個月,會進入一個詞彙的暴漲期;20~24 個月大的孩子:已經開始能夠理解語句關係和語言順序,還能掌握重組發音和表達意圖的能力;24~36 個月的孩子:可以理解複雜的句子,還能推導語法結構和規則。通過這幾個時間段,大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孩子語言的大概發展規律。
  • 如何給1-2歲的寶寶選擇合適的繪本呢?抓住敏感期發展寶寶語言
    寶寶1歲多一點就會「咿咿呀呀」說話了,1-2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孩子這個時候喜歡聽、喜歡說了,能夠學習20多個詞彙,正是家長們通過各種形式豐富孩子語言的關鍵期。所以這個時候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好途徑。繪本不僅能提高寶寶的語言發展,豐富詞彙,最重要的是通過繪本的閱讀,還可以提高寶寶綜合能力的培養。繪本對寶寶的發展這麼好?該怎麼選擇適宜的繪本呢?
  • 寶寶學會說話的秘密在哪裡,預防語言障礙很重要
    學會第一詞彙開始,寶寶們就開啟了語言學習的高速模式,從那以後,你的寶寶會從任何親近的人那裡學會更多的話。2歲以後,寶寶們就會開始形成2-4到四個單詞的句子。隨著寶寶在精神、情感和行為等能力的提升,能夠用更豐富的語言來描述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需要到的。
  • 寶寶積累語言智能,表達清晰,有主見,多半有這六個教育方式
    文/可馨育兒 語言是一種成體系的、能夠傳達信息以及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有不少的父母都將「能夠開口說話」作為寶寶成長的一個裡程碑。其實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慢慢積累他的語言能力,只要父母給了寶寶相應刺激,他的潛能就能夠很快地被發掘出來。
  • 寶寶這個年紀會喊「媽媽」,說明大腦發育好,4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心裡就在想為什麼自己家小寶貝沒有別家娃厲害,這位鄰居還特地上網查了一下,有相關教育專家就表示小孩子早叫爸爸媽媽可能是智商比較高。 看到這裡這位鄰居媽媽更加緊張了,還跟我說要帶她家寶寶去醫院檢查智力,去到醫院檢查完醫生說確實智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早一點會說爸爸媽媽的寶寶可能會智力發育得比較好。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父母不用心教孩子說話,孩子說話怎麼能流利有的父母本身口齒都不清楚,孩子怎麼能說出流利的話語。家庭氛圍最重要,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平時都少言少語的。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孩子說話自然就慢,不清晰。建議平時在家裡多與寶寶溝通,同時要注意說話時候稍微放慢節奏,引導孩子慢慢清晰地吐詞,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好轉的。現在的孩子都注重說話,三四歲就開始上口才班,學習怎麼能說好話,發好音。還有一種就是病理上的,這種就需要去醫院就醫小孩聽力不好,會造成他的說話遲鈍,反應慢,口齒不清楚。
  •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0-3歲寶寶語言發育特點(附帶訓練方法)
    2周歲還不會說話,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看醫生只說要等等,怎麼辦?抓住寶寶發音的機會,給予回應。比如,當他無意識喊ba-ba的時候,你就要說:對,我就是爸爸。如果家長經常沉默,寶寶得不到回應,說話的積極性會大大減少。也能更廣泛地使用元音(a,o,e),甚至發輔音,也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語。長期以來,很多家長只知道6個月以後可以添加輔食,卻不知道,吃食物能促進寶寶舌頭的靈活性,也能加快寶寶嘴部肌肉的發育。
  • 想要寶寶說話早,念念這些三字兒歌,媽媽多念能讓寶寶開口早
    昨天我媽媽跟我講,我大姨家的孫子九個月就能說話了,跟我大姨家小區裡其他家的孩子比,是第一個會說話的。把我大姨驕傲的不得了,天天帶著寶寶出去玩,逢人就誇自家的寶寶聰明,對我嫂嫂也極好。我媽不僅對我感慨,時代就是進步了,以前哪裡懂什麼胎教、早教?
  • 「寶寶說話晚」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是正常現象還是自閉症?
    很多寶媽寶爸到寶寶學說話階段都會有這樣的困惑:1歲了怎麼還沒學會叫爸爸媽媽;寶寶不喜歡理人,怎麼喊都依舊一聲不吭。在面對小區裡其他寶寶早已經學會說話,自己的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急的不行而跑去求醫的例子比比皆是。
  • 孩子說話的早晚和孩子大腦發育有關,你家孩子什麼時候說話的
    說起語言表達,小希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去哪兒》了的主題曲。每次主題曲一響起來,小希就跟著搖頭晃腦地唱。還拉著別人一唱一和,別提有多開心了!小希平常最喜歡的古詩就是《詠鵝》了,就像背兒歌一樣。雖然口齒還不是那麼清晰,但是大致還是能夠背出來的。前幾天,小希媽帶著小希去參加同學聚會。有阿姨看到她長得可愛,就給她拿了好吃的,媽媽就讓她說「謝謝阿姨」。
  • 寶寶6個月說話,和2歲說話有何區別?語遲的孩子多出於3種家庭
    但說起寶寶開口,有些父母就要忍不住「自卑」了。有些人說孩子開口晚是「智商低」,還有一些人說孩子說話晚的「貴人語遲」,那麼孩子到底早說話好,還是晚說話好?6個月大的寶寶都開口了,怎麼2歲大的寶寶還不開口?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若兒童無以上明確原因而出現的語言發育明顯延遲現象,則稱為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有些寶寶對於語言好像並不敏感,在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一直在引導孩子講話,可是孩子依舊講話磕磕巴巴的。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有一個混血寶寶,會三門語言,爸爸的韓語、媽媽的英語、外婆的西班牙語。
  • 寶寶多大說話算正常?兒科醫生:這個年齡前開口都算正常
    兒科醫生們普遍認為:寶寶在3周歲以前開口說話是屬於正常現象,因為每一位寶寶出生的環境和生理特點不同,所以開口說話的時間會存在差異,如果家長想要寶寶早一點開口講話,那麼家長們需要在寶寶0-3歲這個發育的關鍵期好好鍛鍊,相信寶寶早一些開口說話一定可以實現,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開口早,說話溜」的寶寶,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從出生就要開始
    所以在孩子2歲左右,語言功能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後,會有明顯的模仿別人說話的情況。像是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婆婆媽媽》的第一期中,李晟2歲的兒子都一直在模仿李晟說話喊爸爸李佳航「老公」。在李晟糾正他說「這是我老公,你爸爸」的時候,李晟兒子依舊在模仿李晟說「你爸爸」,鬧出了啼笑皆非的生活小插曲。所以說如果孩子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比較安靜的。
  • 寶寶如何早發聲?關鍵要注意這三個階段,更好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其實寶寶的語言學習階段是分"階段性"的,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家長仔細地說明一下。寶寶的語言發展有"階段性"·發展期:1歲以前是寶寶語言的準備階段,大概四個月之前,這時候的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他們的訴求,處在無意識的交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