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白糜,這白粥界的滿漢全席,告訴你什麼才是低調的奢華

2020-12-24 騰訊網

潮汕人愛喝粥,他們把白粥叫做「白糜」。他們不單早晨來一碗,喧囂的夜晚也要從一碗粥開始。網傳有一種炫富,叫「食一碗潮汕白糜」。因為你的胃要迎接的,通常都不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白粥,而是排隊候場的幾百種菜餚。一碗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堪稱白粥界的滿漢全席。潮汕人對吃是很有追求的,就這一碗白粥,看似簡單,但背後卻體現了潮汕人「鮮、熟、幹、鹹、醃」的飲食習慣,形成了一種潮汕人特有的飲食方式,就是「打冷」。

打冷的食材非常豐富,通常分為四類:一是最具潮汕特色的「魚飯」,比如巴浪魚、竹仔魚、伍筍魚、紅魚等,常見的薄殼、紅肉等貝類蝦蟹也屬於魚飯這一類;二是潮汕滷水類,如滷豬腳、滷豬腸鴨腸、滷鵝、滷豆乾等;三是生醃類,如醃磨蜞、醃血蚶、醃蝦姑等;四便是潮汕人吃粥必備的小菜——雜鹹類,如鹹菜、菜脯、烏欖、醃楊桃、橄欖菜等等。

魚飯類

魚飯不是飯,而是魚,新鮮的魚兒在鹽水中浸泡片刻,不用去鱗剖肚,而是直接一層鹽一層魚的擺放入特製的竹筐中,再用鹽水煮熟後風乾即可。這樣做出來的魚飯,仍保持著魚兒最新鮮的原味,但魚的肉質變得愈加緊實,皮肉之間還凝著一層脂肪與湯汁混合而成的膠質,入口乾香飽滿,軟嫩鮮甜,獨具風味。

現在的潮汕,魚飯的種類繁多,所有經過鹽煮後的海產品,都被統稱為魚飯,常見的有巴浪魚飯、紅魚飯、銀魚飯、黃花魚飯、墨魚仔飯等等,甚至還有紅肉米這一類細小的貝鮮也屬於魚飯。

雖然如此,但其中最受潮汕人喜歡的魚飯,還是要數巴浪魚飯,他們對其投入的感情,不亞於日本人之於秋刀魚。不管是直接吃還是煎制後吃,巴浪魚都保留著它風乾後的緊實耐嚼的肉感和魚類原汁原味的鮮甜,吃的時候蘸著醬油或是普寧豆醬,那鹹鮮味,兩筷子就能讓你吃完一碗白糜!

滷水類

潮汕的滷水,滷香濃鬱,鹹香可口,而且很好的保留了食物原本的風味,即便只搭配著簡單的白糜,也能成為摯愛套餐。滷水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滷鵝、滷鴨、滷肉,滷豬蹄、滷豬腸、滷豬舌,滷蛋、滷豆乾等等,甚至連鵝腸鵝肝鵝腎鵝血、鴨腸鴨肝鴨腎這些下水物,都能滷出一份滋味來。

滷鵝香嫩,滷肉豐盈,豬蹄彈韌,鵝腸脆爽……面對萬般美味,選擇困難症患者通常會選擇一份滷味拼盤。滷水沒有固定的配方,每一家滷店的滷水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偏甜,有的重鹹,但到底好不好吃,只要搭上一碗白糜,顧客一口就能給你嘗出來。

生醃類

潮汕生醃,是將鮮活的蝦蟹貝類等海貨洗淨後在特製調料裡冷藏醃製而成的,儲藏時間很短,吃的就是一個「鮮」字。因為其冰涼爽口的口感,鹹鮮脆甜的獨特滋味,有的人愛它入骨,視其如命,但也因為其「生制」的特性,有的人對它避如蛇蠍,望而卻步。

▲ 生醃蟹,口感軟糯綿甜,吃過的人會為其趨之若鶩。

▲ 生醃蝦,爽口彈脆,不腥不爛,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生醃類了。

▲ 醃血蚶,雖然看著血腥, 可卻是鮮甜無比,往往讓人吃得滿手滿嘴的血色。

▲ 醃蝦姑,就是醃皮皮蝦,每一塊蝦肉都是酥脆可口。

▲ 醃沙蜆,白軟的蜆肉鹹香軟韌,十分下粥。

▲ 醃牡蠣,也就是生蠔,又滑又鮮,哧溜一聲就下肚了,吃過深海牡蠣的人應該會很喜歡。

▲ 醃錢螺囝,這是一種少見的螺類,醃製後鹹味有些重,口感滑爛爛的,老一輩潮汕人很喜歡。

雜鹹類

潮汕人將配粥的小菜、涼菜、醃菜等,皆稱為雜鹹,這類食物種類繁多,有鹹有甜有酸有香,味道皆重,但卻是「下糜菜」裡最家常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味。較人氣的有潮州鹹菜、貢菜、菜脯(蘿蔔乾)、花生米、甜/鹹橄欖、橄欖菜、烏欖、鹹鴨蛋、甜豆、黑豆、甜菜脯絲等等,但這只是雜鹹裡的冰山一角。

▲ 潮汕鹹菜,金黃晶瑩的水嫩模樣,吃起來酸甜爽口,清香不膩,特別的解油葷。

▲ 菜脯,比一般地方的蘿蔔乾還要更鹹更韌一些,因為醃製的時間更久,不管直接吃或是煎後吃或是做成菜脯蛋都是超級配粥的。

▲ 烏欖,紫紅的欖肉綿軟偏鹹,味道雖然不比青橄欖,但是烏欖的欖仁很香,小孩子常常樂此不疲的去敲開它的欖核,就為了那一口白白的欖仁。

▲ 甜豆,咋看有些像日本納豆,不過是甜而不膩,香軟可口的類型,是潮汕雜鹹裡面較為稀罕的甜味小菜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潮汕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卻沒去過汕頭,他就不叫美食家。」有機會,你一定要去潮汕走一趟,嘗一嘗那裡的人生百味。

相關焦點

  • 滿漢全席烏有宴
    清宮御膳日趨精緻,在慈禧執掌國政的近半個世紀,更是達到了奢華的極致,尤以結構、規格和名分尊貴程度皆最頂級的添安宴為甚。傳說中「滿漢全席」的「燕翅加燒烤」範式最初的原型就來自「添安」筵式,其奢侈程度光聽聽菜名就讓人虎軀一震——以燕窩為主料的菜品多達五至七道,頭菜又叫「字菜」,全是些「萬壽無疆」、「江山萬代」、「天下太平」的四字吉祥話。
  • 一頓「滿漢全席」滿足你的想像
    二十多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滿漢全席》讓大家在熒幕上第一次見識了「滿漢全席」。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而後周星馳的《食神》作又為滿漢全席打了個特大號的電影版廣告。此後,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大家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並且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可事實是: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是大家想多了!
  • 滿漢全席,中國味道
    原文來源:故宮書店 ,原文發布於2018年12月28日原文標題:滿漢全席 · 中國味道不管你是否喜歡美食,最近肯定被一部叫做《風味人間》的紀錄片刷屏。除去「舌尖」原班人馬,不可或缺的誘人食物,此次亦放眼全球,展現中國食材之獨特,加深「飲食無國界」的概念。來自片中的口水暴擊回想兒時一直嚮往的美食宴,非滿漢全席莫屬。
  • 你廢除了本膳料理,我滅絕了滿漢全席
    我們不熟悉它,是因為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真正吃過全套的滿漢全席了,它更像是一種藏於神話傳說中的珍饈……滿漢全席到底是個什麼來頭?據說清康熙年間,皇帝為了化解滿漢兩族人民的不和,在他66歲大壽的宴席上玩了一個大的。
  • 108張照片,告訴你廣州街頭的「滿漢全席」!
    後流入民間,廣州的酒樓一度以「承接滿漢全席」為榮。民間精華版的滿漢全席一共108道菜,有天上地下無所不包之意...《粵式 滿漢全席 | 108道菜》四到奉:什錦頭盆一個,下馬點心二式(粉果、燒買),上湯片兒面每位一盆。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凡是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滿漢全席。這是中國菜系裡面的一大精華,不僅代表了高貴,而且代表著豐盛。凡是請別人吃飯來一個滿漢全席,那絕對是最高最隆重的接待禮儀。即使是平時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會調侃,要去吃滿漢全席,這就意味著要帶著大家一起去吃一頓大餐。
  • 大名鼎鼎的「滿漢全席」都有些什麼?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揚州文人怎麼...
    (滿漢全席示意圖)清軍入關後為保持民族特性,順治、康熙年間,在宴賞滿漢官吏時,嚴格區分滿席、漢席,滿官用滿席,漢官用漢席,不得混淆,滿漢等級通過官方筵席的方式得以限定。但入關後的滿民族勢必要受到漢族文化的薰染,尤其在飲食文化上,漢文化更是頗具影響力,所以滿漢席逐漸走向合席。有學者指出,康熙祭孔時,衍聖公府就已經用滿漢席款待康熙了。
  • 你被騙了!歷史上根本沒有「滿漢全席」!
    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人們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一邊咽口水,一邊暗暗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可是,今天要告訴各位一個殘酷的事實: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
  • 傳說中的滿漢全席?精挑細選的108道菜!
    「滿漢全席」,有說源於揚州,有說源於朝廷某種大筵席,有說是朝廷菜與民間菜逐漸結合,有說是官場菜。但它是從乾隆南巡之後,開始在各地流行的。這個以「漢菜」為主的「全席」卻是「滿」字當頭,為的是在飯桌上也要維繫著一個「大清」的統治地位。然而,「滿漢全席」發展到今天,使它聞名的不再是那清朝的威武尊嚴,而是它那「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的富貴象徵。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
  • 細數廣州街頭的「滿漢全席」!
    後流入民間,廣州的酒樓一度以「承接滿漢全席」為榮。民間精華版的滿漢全席一共108道菜,有天上地下無所不包之意...盛極一時的滿漢全席漸漸地消失了...但是,在廣州這個美食之都。滿漢全席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漸漸融入到老廣本土的美食當中,在廣州的街頭、路邊攤、大排檔、茶樓中...就有比這滿漢全席108道,更豐富、更好吃的美食存在!
  • 來啊,造一頓「滿漢全席」怎麼樣?
    四宴各有名堂,計為「玉堂宴」「龍門宴」「金花宴」「鹿鳴宴」,從11月2日中午開始吃起,直到第二天午夜才吃完散席。80年代和90年代初「滿漢全席」熱不斷升溫,海內外競相推出諸如七十二品、一百〇八品、一百二十八品、一百三十四品、一百八十二品、一百九十六品、二百一十五品等不斷張大模式的席面或食譜。
  • 知識檔案|「滿漢全席」108道菜裡為什麼沒有四川菜?
    「滿漢全席」,這一盛名享譽的中國美食,自清代創製以來,就以其宏大精細的陣勢、多樣的菜品而備受推崇。
  • 滿漢全席-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
    在普通百姓和美食家心中,滿漢全席絕對稱得上中國宴席之巔。
  • 給你看一桌最真實的滿漢全席!(開眼界了)
    席始,要吃些點心,墊墊胃。再擺米酒和冷菜。食畢,撤去,換上鍋燒(燒酒)和熱葷。復食畢,亦撤之,又擺上湯菜和主食。祖父告訴我,此謂之先喝軟酒,吃涼菜;再喝烈酒,吃肥菜;後吃麵飯、喝湯——這也正是在滿人宅邸常見的「小翻桌」,也就是一套筵席的分解,並不奢費。若是在酒樓裡宴客,那就是「大翻桌」,是要講究排場的,即如袁枚所說的「商家三撤席」。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本文摘自《書屋》2011年第9期,作者:吳正格,原題:《清王朝從勃興到寙敗的斑跡》由「滿漢席」演變成「滿漢全席」是在清末,先是謂為「滿漢大席」。任過光緒朝內閣中書的徐柯說:清末京師宴會,有「燒烤席,俗謂滿漢大席」。
  • 238道「滿漢全席」是怎樣練成的?
    開幕式上,一桌由238道不同「菜餚」組成的「滿漢全席」驚豔全場。這桌「滿漢全席」全由黃蠟石雕刻而成,作者就是張述章。此次亞洲美食節,沙縣小吃代表中國民族品牌領銜參展,張述章和他的「滿漢全席」反而搶走了風頭。  沙縣玉石雕刻技藝流傳久遠,2018年被列為三明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張述章被評為市級非遺傳承人。
  • 你知道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嗎
    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在滿漢全席中,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也有地方風味的精華,更能突出滿和漢族菜色的特殊風味,那麼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那麼滿漢全席真的是只有108道菜嗎?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其實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是並不固定的,如果看滿漢全席中的六種宴席(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節令宴)中菜單,仔細去數菜單的話,是不止108道的,但每一種宴席的菜單也不到108道,而報菜名中的滿漢全席裡面的菜也不止108道,所以由此可見滿漢全席中幾道菜並沒有固定的數。
  • 在潮汕的「深夜食堂」,3元白粥配200元的菜,網友,真是豪華!
    在潮汕的「深夜食堂」,3元白粥配200元的菜,網友,真是豪華!食物是近年來流行的網絡用語,很多人平時在社交圈和餐桌上主張自己是食物。其實他們想表達的是自己吃得好,吃得不好。自古以來,有一種說法是民以食物為天,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和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現在,吃的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且是科學的,從小到白粥,從大到國宴,到滿漢全席,都經過了洗鍊。說到最喜歡吃的地方,潮汕一定是其中之一。食物天堂有兩塊土地,屬於成都和汕頭。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相聲演員經典的那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據說報的就是滿漢全席菜名。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乾隆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不過也有存疑,說其中所提為「滿漢席」,與「滿漢全席」一字之差,大有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說法。
  • 傳統民俗:你知道「滿漢全席」的來歷嗎?
    熟悉清朝歷史或者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知道,清朝時期宮廷有一個很隆重的宴席叫做滿漢全席,它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又有各地菜色的風味,這個來自宮廷的菜餚是很多人眼中的人間美味,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這樣美味又極具講究的宴席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就讓小編帶你探索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