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愛喝粥,他們把白粥叫做「白糜」。他們不單早晨來一碗,喧囂的夜晚也要從一碗粥開始。網傳有一種炫富,叫「食一碗潮汕白糜」。因為你的胃要迎接的,通常都不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白粥,而是排隊候場的幾百種菜餚。一碗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堪稱白粥界的滿漢全席。潮汕人對吃是很有追求的,就這一碗白粥,看似簡單,但背後卻體現了潮汕人「鮮、熟、幹、鹹、醃」的飲食習慣,形成了一種潮汕人特有的飲食方式,就是「打冷」。
打冷的食材非常豐富,通常分為四類:一是最具潮汕特色的「魚飯」,比如巴浪魚、竹仔魚、伍筍魚、紅魚等,常見的薄殼、紅肉等貝類蝦蟹也屬於魚飯這一類;二是潮汕滷水類,如滷豬腳、滷豬腸鴨腸、滷鵝、滷豆乾等;三是生醃類,如醃磨蜞、醃血蚶、醃蝦姑等;四便是潮汕人吃粥必備的小菜——雜鹹類,如鹹菜、菜脯、烏欖、醃楊桃、橄欖菜等等。
魚飯類
魚飯不是飯,而是魚,新鮮的魚兒在鹽水中浸泡片刻,不用去鱗剖肚,而是直接一層鹽一層魚的擺放入特製的竹筐中,再用鹽水煮熟後風乾即可。這樣做出來的魚飯,仍保持著魚兒最新鮮的原味,但魚的肉質變得愈加緊實,皮肉之間還凝著一層脂肪與湯汁混合而成的膠質,入口乾香飽滿,軟嫩鮮甜,獨具風味。
現在的潮汕,魚飯的種類繁多,所有經過鹽煮後的海產品,都被統稱為魚飯,常見的有巴浪魚飯、紅魚飯、銀魚飯、黃花魚飯、墨魚仔飯等等,甚至還有紅肉米這一類細小的貝鮮也屬於魚飯。
雖然如此,但其中最受潮汕人喜歡的魚飯,還是要數巴浪魚飯,他們對其投入的感情,不亞於日本人之於秋刀魚。不管是直接吃還是煎制後吃,巴浪魚都保留著它風乾後的緊實耐嚼的肉感和魚類原汁原味的鮮甜,吃的時候蘸著醬油或是普寧豆醬,那鹹鮮味,兩筷子就能讓你吃完一碗白糜!
滷水類
潮汕的滷水,滷香濃鬱,鹹香可口,而且很好的保留了食物原本的風味,即便只搭配著簡單的白糜,也能成為摯愛套餐。滷水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滷鵝、滷鴨、滷肉,滷豬蹄、滷豬腸、滷豬舌,滷蛋、滷豆乾等等,甚至連鵝腸鵝肝鵝腎鵝血、鴨腸鴨肝鴨腎這些下水物,都能滷出一份滋味來。
滷鵝香嫩,滷肉豐盈,豬蹄彈韌,鵝腸脆爽……面對萬般美味,選擇困難症患者通常會選擇一份滷味拼盤。滷水沒有固定的配方,每一家滷店的滷水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偏甜,有的重鹹,但到底好不好吃,只要搭上一碗白糜,顧客一口就能給你嘗出來。
生醃類
潮汕生醃,是將鮮活的蝦蟹貝類等海貨洗淨後在特製調料裡冷藏醃製而成的,儲藏時間很短,吃的就是一個「鮮」字。因為其冰涼爽口的口感,鹹鮮脆甜的獨特滋味,有的人愛它入骨,視其如命,但也因為其「生制」的特性,有的人對它避如蛇蠍,望而卻步。
▲ 生醃蟹,口感軟糯綿甜,吃過的人會為其趨之若鶩。
▲ 生醃蝦,爽口彈脆,不腥不爛,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生醃類了。
▲ 醃血蚶,雖然看著血腥, 可卻是鮮甜無比,往往讓人吃得滿手滿嘴的血色。
▲ 醃蝦姑,就是醃皮皮蝦,每一塊蝦肉都是酥脆可口。
▲ 醃沙蜆,白軟的蜆肉鹹香軟韌,十分下粥。
▲ 醃牡蠣,也就是生蠔,又滑又鮮,哧溜一聲就下肚了,吃過深海牡蠣的人應該會很喜歡。
▲ 醃錢螺囝,這是一種少見的螺類,醃製後鹹味有些重,口感滑爛爛的,老一輩潮汕人很喜歡。
雜鹹類
潮汕人將配粥的小菜、涼菜、醃菜等,皆稱為雜鹹,這類食物種類繁多,有鹹有甜有酸有香,味道皆重,但卻是「下糜菜」裡最家常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味。較人氣的有潮州鹹菜、貢菜、菜脯(蘿蔔乾)、花生米、甜/鹹橄欖、橄欖菜、烏欖、鹹鴨蛋、甜豆、黑豆、甜菜脯絲等等,但這只是雜鹹裡的冰山一角。
▲ 潮汕鹹菜,金黃晶瑩的水嫩模樣,吃起來酸甜爽口,清香不膩,特別的解油葷。
▲ 菜脯,比一般地方的蘿蔔乾還要更鹹更韌一些,因為醃製的時間更久,不管直接吃或是煎後吃或是做成菜脯蛋都是超級配粥的。
▲ 烏欖,紫紅的欖肉綿軟偏鹹,味道雖然不比青橄欖,但是烏欖的欖仁很香,小孩子常常樂此不疲的去敲開它的欖核,就為了那一口白白的欖仁。
▲ 甜豆,咋看有些像日本納豆,不過是甜而不膩,香軟可口的類型,是潮汕雜鹹裡面較為稀罕的甜味小菜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潮汕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卻沒去過汕頭,他就不叫美食家。」有機會,你一定要去潮汕走一趟,嘗一嘗那裡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