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張薔: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歌手,出新歌了

2020-08-18 人民文娛

北京,坐落於世貿天階的直播間內,張薔正在錄製QQ音樂《見面吧!電臺》。


直播間是一所玻璃房,可以很開放地容過往行人圍觀,粉絲也可以進入場內和藝人零距離互動。許多人因張薔駐足、停留——從復古甜蜜的《我希望在你的愛情裡》到歌詞玩味兒的《我們不再是朋友了》,這些歌的受眾已經不僅僅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先鋒青年」了,現場諸多90後、00後都是張薔的粉絲。


在7月底的QQ音樂《見面吧!電臺》中,張薔帶著新歌《不能停止的愛》,與眾多聽眾進行了一場實時打歌。


吸睛的造型,電子舞臺,結合她極富個人色彩的嗓音,現場如同一場在80、90、00世代不斷穿梭的「雲音樂節」。




我的八十年代和我


人民文娛:上世紀80年代您就很先鋒,到今天依然很受年輕人喜歡。怎麼看待您的音樂與時代的這種關係?

張薔:我算是能堅持的人。我們那代很多人也在堅持,但是他們的音樂形式可能不被年輕的小孩所接受。但我也知道,我們那代人真的是非常熱愛音樂,不為別的,就是熱愛。那會兒就是把音樂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未來的一個事業去發展。

對我來說一切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東西。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節奏型的音樂,上世紀80年代也有很多人玩迪斯科,但是從骨子裡可能並不太懂什麼是迪斯科,也不是特別有天賦去玩節奏型的音樂。我能堅持到現在。

現在的時代,網際網路讓大家都沒有距離了,所以新一代的孩子都喜歡節奏型的音樂,包括這DJ這種電子音樂,正好跟我那時代玩的東西是相吻合的。所以我可能是挺幸運的,選擇對了一種音樂的形式。


人民文娛: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喜歡玩節奏,是經典的回潮嗎?

張薔:新一代的年輕孩子對節奏非常敏感,他們喜歡玩節奏型的音樂,尤其是小眾的。

我跟盤尼西林、跟小樂合作,給我印象挺深的。跟新人合作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體會,讓我年輕化。小樂那種傲氣,我也很喜歡看。 現在的年輕小孩都很有品位,幾乎是跟國際是同步的。不像我們那個年代,很困難才能聽到一盤好聽的帶子。我那會打口帶都特別少,在1984年哪有打口帶,我有進口的原版帶,都被人以借的名義給忽悠走了。




迪斯科消失的時候我也消失了


人民文娛:您也曾離開過音樂一段時間,當時去做什麼了?

張薔:我在過日子,在迪斯科消失的時候我也消失了,就過著普通人一樣的生活。那會我有了孩子,就是一個媽媽,我每天哄他玩、照顧他,後來教他彈琴,接送他上學。然後我們跟閨蜜還有朋友之間打打麻將,琢磨每天吃點什麼,就是這種很普通的生活。

我真的要對一個人有責任了。我還要把它做好。生活有很多高興的不高興的事,我要面對,所以我也就無所謂事業上的輝煌。我顧不了,再說那也不是我的時代。


人民文娛:再次回到公眾視野是什麼時候?

張薔:應該是2000年的《同一首歌》。 那是第一次正兒八經在電視上出現。我的粉絲看到我,說原來張薔長這樣。因為以前我都是在卡帶上,沒有上過電視,所以他們真正看到我是在央視三套《同一首歌》。

我真正再次回歸到音樂圈,是2013年籤約的摩登天空,然後錄製了《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那張專輯,回到了華語樂壇。





有一個好聽的音樂給我唱就行了


人民文娛:您是第一個登上過《時代周刊》的中國歌手,當時感覺激動嗎?

張薔:其實我沒什麼感覺。我也不知道《時代周刊》是個什麼玩意兒,有多麼轟動,我不了解。那時候什麼名牌我都不知道。像男朋友送給我古馳的表,我覺得不好看,怎麼沒走針啊?我說我怎麼知道幾點了,這什麼表啊,我就不稀罕。

《時代周刊》也是。他們說港臺歌手能上《時代周刊》都激動,我說是嗎?比如和我媽一團的人說看那個《世界之窗》,看見你女兒了,寫你女兒什麼什麼……《時代周刊》誰看得到啊,只有在涉外飯店才能買到。我是在長城飯店看見的。他們給我打電話說現在您的(雜誌)出版了,長城飯店商品部可能有賣的,我就翻著看了一下,連買都沒買,因為我也不懂英文。我還找一人,問他裡面說我什麼?那人拿著給我念了一通,我說就這麼點事啊,就又給它放回去了。


人民文娛:關於未來,有什麼計劃?

張薔:我就走一步看一步,計劃不如變化快。我也不奢望什麼,我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個好聽的音樂給我唱就行了。我也沒想成為什麼天王天后的。我現在唱的英語歌曲,只是希望更多人能聽得懂我的音樂。我只希望能夠做一些跟國際接軌的音樂。


人民文娛:有考慮和母親或兒子合作嗎?

張薔:我不想跟我媽合作,我也不想跟我兒子合作。我在保利劇院演唱會的時候,他幫我做過節奏。他挺願意為我工作的,但是我們還不喜歡全家上陣那種感覺,各玩各的吧。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歌手,迪斯科女王張薔,她的歌聲貫穿80年代
    張薔這個名字可能現如今有很多年輕人並不熟悉,但對於在胡同長大的80後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她是一個地道的北京大妞兒同時也是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說起她的代表作就太多了,比方說《愛你在心》《北京女孩》《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都是大伙兒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兒,她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在80
  • 她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女歌手,如今抖音又將她帶火!
    上世紀70年代,燙頭髮的人還不多,上小學時,張薔就敢頂著一頭捲髮去上課。而給張薔燙頭髮的人是她母親——中國電影交響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當時還沒有歌手與公司籤約的概念,為了穩住這棵搖錢樹,雲南音像出版社用九千塊錢買斷了張薔3個月只在他們出版社出唱片的權利。
  • 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歌手 80年代的全民偶像
    張薔、張行、吳滌清、周峰、程琳、朱曉琳、孫國慶等人成為大陸人第一代流行音樂偶像。然而有這樣一位歌手,她出道多年,幾乎沒代表作,卻成為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歌手,比鄧麗君還受歡迎,她就是80年代的全民偶像張薔。
  • 19歲成為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歌手,你還記得她嗎?
    1967年出生在北京一個音樂家庭,媽媽是中國電影樂團交響樂隊的小提琴手,由於6歲時父母分開了,她就和母親在北京電影樂團的宿舍裡住。那英曾說,那是她當年接觸過的第一個大陸迪斯科歌手。有歌迷記得,「當年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攢夠了5塊5就趕緊拿著錢上西單去買磁帶。」那時,大街小巷的音像店裡放的都是張薔的歌。
  • 19歲被《時代周刊》評為世界流行音樂第三名,張薔的人生真傳奇!
    這一季的《吐槽大會》從首期王力宏2.7億點擊量到鄒市明的1.3億點擊量,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為了拯救收視率吐槽大會節目組也做出了很大的改變,首先減少了李誕和池子上場啟用了一些有新鮮感的面孔,其次是該節目再次舉辦了歌手專場,請來了吉克雋逸、霍尊、張薔等人,主咖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周筆暢。
  • 首位登《時代周刊》華人歌手!與鄧麗君齊名!20歲當媽51歲仍美豔
    圖/文:達人鈞鈞獨家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抄襲者一概舉報在最新一期的《吐槽大會》中,迎來了一個不是「主咖」的超大咖!那就是「迪斯科女皇」張薔!在節目中,已經51歲的張薔依然頂著一頭經典的爆炸頭,身穿一身黑色旗袍裝時尚度爆表!
  • 張薔為什麼又紅了
    近日和多年不見的老友張薔再聚,並交換禮物,限量版黑膠唱片。看著這位近幾年強勢再翻紅的80年代迪斯科唱片女王,銷量女王(和鄧麗君並列華人唱片銷量最高,沒有第二),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代歌壇天后,第一位登《時代周刊》的中國藝人一如往昔開開心心笑臉,大家也不由得深受感染,每次見面似乎都被她的爽朗所打動,一起呆多久,就會笑多久。
  • 沈夢辰擔任「新歌領航員」,張薔去「打歌」
    該節目擬邀兩位新歌太空人,分別擔任隊長,每期帶領6位歌手組隊battle。節目採用陣營對抗打歌模式,就是用「對抗打歌」形式詮釋競技元素和突出這檔音樂綜藝的主題。她還隔空邀請幾位發新歌的「浪姐」前來打歌。「新歌領航員」沈夢辰如是表達了她的態度。
  • 張薔 佔領80年代的中國街頭
    她的走紅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她和身為經紀人的母親一起登上1986年4月7日的《時代》周刊,被譽為「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與她並列的是惠特尼·休斯頓、鄧麗君等五位音樂巨星,文章評價她「這位冒冒失失的年輕人哼唱的大多是些糖漿樣膩人的日本和臺灣歌曲」。內地媒體轉述這篇文章時,說「以盒帶(唱片)銷售量來衡量歌星價值的做法欠妥」。
  • 迪斯科女王張薔現身綜藝,18歲登《時代周刊》,專輯能換四合院
    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優秀歌手也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鄧麗君,其實當時在中國內地,一位叫張薔的女歌手,在當初那個年代,其火熱程度真的是比肩當時的鄧麗君,她在80年代也是以翻唱歐美、日本以及港臺等地的流行音樂,風靡全國的大街小巷,被稱為是「迪斯科女王」、《無敵電嗓》。
  • 張薔:北京女孩,中國玫瑰 | 正午
    張薔:北京女孩,中國玫瑰文 | 李純1年近五十歲的歌手張薔在唱歌時,喜歡穿單薄的貼在皮膚上的綴滿亮片的裙子,燈光在細碎的亮片上折出反光,使得她在舞臺上看上去金光閃閃我打開張薔的主頁,一個頂著金色波浪捲髮的女人眨著眼睛在笑。她的長相不是中國傳統的溫婉的美,相反,她的臉龐很寬,嘴唇過於豐厚,但具有另一種吸引力。我的意思是,我覺得她非常性感。維基百科顯示,張薔1967年12月生於北京,至今仍是中國唱片銷量最高的歌手。網頁介紹說,1985年到1987年,張薔發行了十六張專輯,累計銷量超過兩千萬,創下了中國的銷售紀錄。
  • 當年風靡的磁帶專輯 記錄流行音樂的輝煌 鄧麗君 崔健 張薔 周峰
    張薔,1967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中國流行女歌手。1985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東京之夜》。1986年張薔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人歌手。在那個版權意識淡薄的時代,張薔的歌大多是翻唱海外和港臺經典,截至到1992年,張薔給14家音像出版社錄製了27張個人專輯,發行數量超過2000萬張。
  • 娛塘Video|張薔的「爆炸頭」是真是假?真相來了
    真相來了金羊網  作者:  2020-10-19 文、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圖/資料圖片10月18日,優酷的音樂網綜《宇宙打歌中心》在廣州開放媒體探班,前來「打歌」的歌手逐個亮相。
  • 張薔的八十年代
    她的身上混合著自信、鬆散與孩子氣的任性,許多人沒嘗到的所謂成功,她在18歲就體會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街頭巷尾都是她的歌聲,她的專輯創下2000萬張的銷量紀錄,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藝人。20歲時,她拋開這一切,離開中國,結婚生子,消失於公眾視野。2013年12月30日,當張薔的名字突然躍升為當日百度熱詞,人們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把她的歌和她的聲音從記憶深處拉出來。
  • 張薔:帶你重回八十年代
  • 中國的迪斯科女皇-張薔,屬於我們的80年代
    「迪斯科」是80年代的日常關鍵詞,也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生活記憶。爆炸頭、緊身褲、貼滿亮片的衣服和濃妝,這樣的行頭讓一位少女「不倫不類",而這位」不倫不類「的少女翻唱了無數經典歌曲,讓80年代至90年代的人們,初次認識到迪斯科的魅力,這位少女就是當時走在時尚前列的張薔。張薔可以說是當時音樂界極具性格且獨立性強的音樂人,張薔在那個規矩的年代裡,算是走禁忌和叛逆路線的音樂人。
  • 中國樂壇貢獻最大的6位歌手,歌神張學友未上榜,都是時代開拓者
    中國樂壇有很多歌手,這其中不乏佼佼者,而哪位歌手才是對樂壇貢獻最大的呢?有這樣一份排行榜,而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來聊聊,中國樂壇貢獻最大的6位歌手,歌神張學友未上榜,都是時代開拓者。這6位歌手都是開拓新唱法的歌手!
  • 【星勢力TVBS周刊--專訪王力宏六手聯彈新人生】
    專訪王力宏「六手聯彈」新人生二十年,能讓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長大成人,也能讓一個大男孩進化成華流天王
  • 張薔:花園路上的玫瑰 | 先生專訪
    2000萬盒的磁帶銷量還幫助她登上了美國的《時代周刊》雜誌。三十多年後,她再度回到音樂舞臺。嘗試了兩張迪斯科風格的專輯後,她突然放出大招,在2020年6到8月間連續推出電音風格的專輯《我是張薔 My Name Is Rose》、搖滾風格的專輯《紅色沃特加女孩》( My Vodka Red Girl )和爵士/嘻哈風格的專輯《我在想著你》( I&39;很對!就是這樣的!』」
  • 張薔 三十年前的音樂圈 ,我說什麼是什麼
    張薔 1967年12月出生於北京,1985年發行首張專輯《東京之夜》後,兩年之間推出15張唱片總銷量超過兩千萬,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掀起了一股狂熱的「迪斯科熱潮」。1986年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內地女歌手。張薔(左)與母親登上《時代周刊》。2013年張薔推出專輯《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