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糯米的小籠包
北京豐臺區未來名流大廈9樓的一間辦公室,在門外就能聽到被刻意壓低的討論聲和忙碌清脆的鍵盤聲,門內是清一色的年輕姑娘和角落裡一位戴著耳機從始至終不發一言自帶結界的男生。
「他是我司唯一一名男生,羊入虎口的程式設計師小哥」,坐在小哥斜對角的女生半揶揄得向娛樂資本論旗下的剁椒娛投(ID:ylwanjia)介紹道。
和許多初創公司一樣,幾十尺見方的辦公場所,十人出頭的團隊,就是目前長佩文學論壇的全部。
這個靠耽美小說發跡的小眾非商業的女頻論壇,之前為了保護論壇的創作自由性與隱秘性,版規還在明令禁止外傳論壇文章的連結。
晉江文學城商業化程度加深之後,長佩上位,一度成為耽美小說愛好者逃離商業化的避難所。但靠愛發電7年之後,它還是走上了商業化的老路,頗帶一絲「你最終成為了你所討厭的人」的諷刺。
2017年可以說是長佩商業化的分水嶺。
上半年論壇上《偏見先生》走紅,點擊數將近30萬,下半年《追尾》點擊數將近40萬。隨後,長佩制定了新的版規,越來越多的文被微博上的掃文公眾號推向大眾,並且在同年10月完成了由華創資本領投的數百萬的天使輪融資。
與此同時,質疑也伴隨著長佩迅速加快的商業化步伐而來:長佩會被同化為下一個晉江嗎?
1.5萬部作品的聖地:夢開始的地方
「耽美」一說最早源於日本,泛指耽於美色的浪漫與不羈,並依託於日本強大的ACGN產業,逐漸發展為指代「以年輕女性讀者群為主要閱讀對象、描寫男男之間浪漫情愛關係」的專有名詞。
作為舶來品,耽美文學在上世紀90年代經由港臺傳入大陸,二十多年的本土化歷程下,耽美文學已經發展為女性向文學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國內培育出數以千萬的「腐女」受眾,並形成了一套足以自洽的語言體系。
北大中文系的戴錦華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提及,自己的那一代,桃園三結義是義薄情天的兄弟情誼。現在耽美就是把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放入情慾的成分,進而把他們想像成同性戀人。而她的一名資深腐女學生的解讀則更加精闢,她說其實關羽的官配是曹操。
網絡的普及和發展讓小眾群體迅速且精準的找到同好,而論壇就是一個高效率集結同好的陣地。長佩文學論壇成立於2010年,用7年時間聚集了一批原耽的愛好者和創作者,並在IP大熱的大環境下順勢商業化。
文學論壇轉型為商業文學網站,筆至於此,剁主(ID:ylwanjia)便想高呼一聲:「導演,這集我看過。」
晉江文學城的前身就是晉江電信所創辦的一個小型文學論壇。只不過這一次,故事的名字由晉江換成了長佩,主角由冰心夫婦換成了劉瀟與不繫舟,而內容也由言情和耽美濃縮至主打耽美。
更有趣的是,晉江商業化程度的加深促使一部分不適應其VIP規則的讀者和作者拖家帶口搬至更小眾的平臺,長佩和LOFTER。而長佩作為曾經的晉江商業化的避難所,靠愛發電7年之後還是走上了商業化的老路,頗帶一絲「你最終成為了你所討厭的人」的嘲諷意味。
晉江自2010年開始就遭遇數輪嚴打,旗下連續多部作品都登過言情榜單第一名的作者長著翅膀的大灰狼,因涉嫌非法出版和傳播淫穢色情讀物被刑拘,並隨後被新聞聯播點名批評;2017年耽美作者深海先生也因個人志風波被抓。
時不時的嚴打與網站的自我審核,讓晉江「脖子以下部分不能寫」成為網文圈的經典老梗。一篇正常的網文,但凡涉及到情色描寫,作者都要心照不宣地在網站留言:開車部分請移步本人微博。
相較之下,伺服器在國外的長佩論壇有著比國內大部分商業文學網站更包容的尺度,只需要註冊網站會員,就能避免因不定期的嚴打帶來的人心惶惶。
比如,代表作《一分鐘教你人肉搜索》、《以愛為名》的臺灣寫手吐維,在晉江發表的文多個章節被鎖之後,就將文章的發布平臺轉至長佩,她認為,「長佩的界面很乾淨,使用起來蠻舒服的,看到這麼多文章有點感動,好像看到臺灣這邊大B版曾經的盛況。」晉江出身的老牌作者阿堵,也將新作《劫道》輾轉至長佩連載。
類似的故事隔三岔五都在上演。
正因為淵源頗深,晉江和長佩的讀者常年處於互相嫌棄的對立陣營。晉江讀者諷刺長佩是「情懷站」,作者和網站運營愛用賣情懷給自己加戲;長佩讀者認為晉江的耽美作品參差不齊,已經失去初心。
中國最早的網絡文學就發跡於西陸論壇,寶劍鋒在西陸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共同創立了起點中文網;鬼吹燈系列走紅於天涯論壇,近來相繼影視化的九州系列作品(《縹緲錄》、《海上牧雲記》等),最早脫胎於清韻論壇的一個企劃。
文學論壇捧紅了如今最一流的大熱IP和最成功的商業文學網站,而各大文學論壇本身則相繼沉寂,文學論壇可謂談及中國網絡文學難以繞開的「時代的眼淚」,發展到後期就會面臨商業化與論壇圈子化二選一的局面。
長佩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論壇積累的1.5萬部作品及用戶的高度忠誠,因此為了儘可能避免核心用戶的流失,長佩討巧謹慎地選擇了將新站和舊站(即論壇)獨立分開運營,新站定位為正統商業文學網站,舊站繼續以論壇的形式存在,同時舊站優質的完結文和連載文,經作者授權後上傳新站。
商業化的初步嘗試:大頭收入來自
版權交易
2017年5月,長佩論壇的管理者,劉瀟和不繫舟,辭去原本體面的工作,下定決心創業。其中不繫舟還是一位畢業於中科院的博士,這點與「中國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社會學結論相符。
被問及父母對其職業選擇的想法,劉瀟全然淡定,「到我這個年紀就完全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了呀,父母其實也隱約懂耽美小說是怎麼回事,他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整個長佩的團隊,除了誤打誤撞進來的清流程式設計師小哥,其餘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就接觸進而喜愛耽美小說的女生,這也是劉瀟引以為傲的一點:「我們的優勢在於整個團隊都是看著耽美小說成長起來的,懂內容,知道什麼作品是好的。」
公式化程序化的爽文偏少、百花齊放的優質作品比例較高,即便是冷門到北極圈的文,也經常能淘到良心本質之作,正因為如此,長佩的對外形象一直偏高冷倨傲。
5月30日,長佩在微博上試探性地宣布將開啟商業化的嘗試,輿論幾近一邊倒的支持讓劉瀟和不繫舟暫時如釋重負,一位對長佩有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用戶表示,「七年優質內容和口碑的沉澱是任何技術、載體都無法替代的先天優勢」。
擔憂集中在兩點。
一是創作環境變差、作品審查的機制變嚴,野蠻生長慣了的長佩系作者或將從烏託邦的美夢中醒來,一些在其他耽美網站禁止而在長佩頗受歡迎的題材,例如黑道和骨科,會不會也逐漸被和諧掉,現在還不好說。
有讀者直言,「說自由度不會變化是不合邏輯的。畢竟作者和版權約束是一種自由度變化,開放引流是一種自由度變化,涉及帳務的實名問題是一種自由度變化,政策風險是一種自由度變化。理想鄉的說法不具備現實意義。」
二是榜單的公正性。淘寶很早就有「起點刷榜」「晉江刷榜」這類對口貼心專業服務套餐,刷榜行為難以杜絕。同時,商業化後網站的榜單算法會更偏向網站籤約作者和入V作品。
「榜單公平」對於作者和讀者的重要性,就好比教育公平之於一個家庭。
長佩官方稱,「首頁的推薦位是由編輯組負責推薦的,最近一些作者問沒有籤約是否有上推薦位的機會,其實目前除了熱門分類(也就是現代)之外,其他類型是有些推薦空位的。編輯每次的榜單都會在書庫裡挑選一些更新字數和質量較穩定的作品上榜。」
也就是說,非籤約作者仍有上榜的機會,但相較於商業化之前,生存空間會遭到一定程度擠壓,長佩也有可能迎來作者群體的階層固化,淘汰過濾掉一批小作者。
5月30號微博的評論區,熱評被讀者的祝福和老媽子心態的建議攻佔。
比如,「會開發APP嗎?」
移動閱讀用戶在2016年已經突破3億,移動端已經超越PC端,成為網絡文學平臺核心市場,長佩預計在今年的4月份左右上線APP,搭上閱讀APP這列順風車。
還有人提出,「可以開通個打賞功能,充值換取論壇貨幣打賞,作者再通過貨幣兌換現金到帳。」
這條建議已經被長佩採納。目前籤約作者可以分8成的玉佩(1元等於100玉佩),非籤約作者打賞分5成,無論是否籤約都可以申請提現,區別於晉江的「只有籤約作者才能分成提現。」
劉瀟也提到,其實網文發展這麼多年,大家對其商業化運營普遍是有覺悟的。不管是版權運營還是付費閱讀,都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付費閱讀還沒有上架,以後可能會在恰當的時候引入VIP制度。
「商業化也好,但希望仍然保留一個私人的論壇模塊,可以作為緩衝,也滿足大家的多元化需求。」
這個緩衝舉措也被長佩官方接納,劉瀛還表示,論壇將一直存在,它存在那裡是有自己獨立的價值的,不是所有作者都適合在商業網站生存。新站的尺度是會比論壇緊一些,吸引更廣闊的年齡群。
對讀者意見的從諫如流和長佩偏佛系的作者群,使長佩的商業化未遭遇過多非議,投資方華創資本是一家專投初創期和成長期項目的專業投資機構,亦未過多幹涉網站的發展。和諸多商業文學網站一致,長佩變現的大頭來自版權交易。
一般來說,版權交易的收入基本包括網絡VIP制度、手機閱讀收入、實體書版權收入、遊戲改編權收入、影視改編權收入、動漫改編權收入和廣播劇改編權收入這七項。
騰訊2018年四部耽美動畫的上映(《魔道祖師》《人渣反派自救系統》《帝王攻略》《2013》),也給耽美文學的版權化注入一劑強心劑。
這四部動畫的原著都源於經營耽美文學最頭部的網站——晉江。即便一提長佩,「不要墮落為下一個晉江」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對於任何一個女性向商業文學網站,商業化的頂點和標杆也還是晉江。
小眾的長佩到底有多「小眾」
無論是目前的網站負責人劉瀟,還是大熱作品《追尾》的作者潭石,在跟剁主(ID:ylwanjia)的交流中,都反覆強調一點,那就是長佩還是一個很小眾的網站。
和起點晉江這類動輒日均IP訪問量幾十萬的超流量文學平臺相比,同時在線人數兩三千人上下浮動的長佩論壇確屬小眾。
歷數國內可以寫耽美的女性向的文學網站和APP,有晉江、長佩、LOFTER、雲起、龍馬、豆腐、白熊、連城、隨緣居和路西弗,其中LOFTER和隨緣居上的同人文涉及到原作版權,很難被商業化,龍馬的文大多為18禁,尺度過大,進入主流文學的可能性接近為零,白熊上的作品偏向於二次元和輕小說,路西弗和已經閉站的鮮網類似,開站較早但逐漸落寞,晉江、雲起和連城的主流作品還是言情。
主打耽美、又有一定有影響力,就豆腐APP和長佩兩個,再加上「出過大量有業內影響力的耽美文」的限制條件,就只剩下自我定位為「小眾」的長佩。
在劉灜的認知中,長佩的頭部作者,有1/10的作者屬於完全的修仙派,寫文完全出於興趣,不計較收益也沒有和網站籤約的打算。
剁主(ID:ylwanjia)在跟《無威脅群體庇護協會》的作者matthia談起對長佩商業化看法時,就能感受到這股撲面而來的自由自在佛系風:「主要是我對商業化這個話題本身也比較不了解,屬於票友型無事業心作者,聊這類真的不太行,問我什麼答案基本都是還好、隨便的啦。」
在籤約作者中,全職作者所佔的比例也很低,兼職寫文的譚石稱,「以前單純靠愛發電,商業化以後可以賺點零花錢。」
這類作者大多在三次元有高收入的工作,職業橫跨政協委員、律師、大學教授、公司CEO等。她們對於長佩小眾的現狀並無不滿,同時對商業化也沒有牴觸情緒。「小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甚至成為長佩歸屬感和優越感的來源。
這種以「小眾為榮」的心態,人們曾經在2012年的B站,2000年的晉江,2014年的M站,2012年的TF家族,都真切地經歷感受過一遍又一遍,現在它們都在各自板塊裡成為最頭部的企業。
當然不應當低估小眾群體想要證明自己、走向大眾的勇氣和決心。
初期名不見經傳的小眾文化的產品積蓄數年後的爆發力,時常難以估量且不可小覷。但同時,小眾文化產品在走向主流的過程中,也必將遭遇自我閹割與保持獨立精神的痛苦拉扯。在信奉強者、贏者通吃的國內市場環境下,即便網站的文章本身質量較高,商業化後的長佩也無法免俗地面臨「流量、作品收益」等硬性標準的衡量。
那長佩究竟能否把握這次來之不易的「自我證明」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