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宗御用樂隊「坐部伎」,唐代音樂圈的鄙視鏈了解一下

2020-12-22 騰訊網

(請配合音樂瀏覽本文)

前段時間,一個還原唐代伎樂演奏場景的短視頻,刷爆全網。這個視頻不僅在國內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還在youtube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友人的注意。眼看外國友人們紛紛化身唐吹,小編安心露出姨母笑,看來大唐的魅力果然無敵。

不過,這個在演出過程中,連場景都沒有更換的音樂小視頻,究竟有著什麼神奇魔力呢?

上:自得琴舍

下:唐 加彩樂人一組 東京國立博物館

原來,該視頻的製作團隊「自得琴社」從服裝、道具、樂手的組成幾個方面,都在最大程度的上,為我們還原了玄宗的御用樂隊「坐部伎」的演出形式。是不是與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的一組唐俑完美重合啊。別看唐代「坐部伎」成員不多,但業務水平了得,因此也是唐代宮廷樂舞中等級最高的一類。今天我們就來詳解一下關於御用樂隊「坐部伎」的疑問。

首先,坐部伎是什麼?

在唐代,由於多民族之間的交融以及皇室對於樂舞的偏好,所以宮廷樂舞的體系比較龐大,主要分為坐部伎、立部伎;十部樂這兩大類別。不同類型的表演,政治目的也不同。比如:十部樂主要是少數民族樂部和外國樂部,演奏的核心是歌頌祖國,圍繞著炫耀武功與王朝的強大;而坐、立部伎則是融合的了中原與外來音樂元素的音樂形式;演奏的核心主題是唐代帝王為皇家歌頌功德。

啊,都是玩音樂的還搞鄙視鏈哦?

如今音樂圈裡流行的鄙視鏈,這種現象其實在唐代就有了。我們一開始就說了,坐部伎作為御用樂隊,屬於等級最高的一類,這也是有證據表明的。

詩人中的資深樂迷白居易,曾作詩《立部伎-刺雅樂之替也》。

立部伎,鼓笛喧。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

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

笙歌一聲眾側耳,鼓笛萬曲無人聽。

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樂懸操雅音。

雅音替壞一至此,長令爾輩調宮徵。

圓丘后土郊祀時,言將此樂感神祇,

欲望鳳來百獸舞,何異北轅將適楚。

工師愚賤安足雲,太常三卿爾何人。

(該詩詩名雖然寫的是立部伎,但其實就是講的唐代宮廷樂的等級制度。說明坐、立部伎等級差異的地方已標誌出來了,大家可以自行體會一下)

「坐部伎」雖然地位高,但心裡苦。「坐部伎」人數少,規模小,一般由3~12人組成。如果說「立部伎」是一支交響樂團,那「坐部伎」就是一隻由「首席樂手」組成的樂隊。為了保證御用樂隊的演奏水準,提升業務水平:「坐部伎」採取了殘酷的末位淘汰制。「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一個不小心,就會滑落到「堂下」去擊鼓吹笙了。哎,大家都不容易。

最後問題來了,怎麼判斷你的唐代樂傭是否屬於「立部伎」呢?

了解完坐部伎,再把目光回到與之相關的陶瓷之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唐代坐姿樂俑,難道他們都是所謂的「堂上者坐」的立部伎嗎?

唐 陝西或河南三彩加藍釉陶騎馬吹笛俑

玫茵堂

唐 三彩載樂駱駝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

唐 三彩載樂駱駝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 陝西或河南彩繪陶駱駝載女樂俑

玫茵堂

唐 陝西或河南三彩加藍釉陶樂俑組

玫茵堂

唐 跪坐奏樂陶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 加彩樂人一組

京國立博物館

唐 彩繪陶女樂俑

玫茵堂

答案是:不一定哦!

大家別為坐部伎的身份上頭,還需謹慎對待~一般來講,單個的唐代樂俑很難判斷是否屬於坐部伎樂俑,一般得成組的樂俑,才能看得出一絲端倪。

除了樂俑要呈現端坐的姿態,由於坐部伎的音樂形式多以龜茲樂為主,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龜茲樂的樂器有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毛員鼓一、都曇鼓一、答臘鼓一、羯鼓一、雞婁鼓一、銅跋一、貝一」 。

也就是說,坐部伎所演奏的樂曲決定了,樂俑歸類為坐部伎還需要看樂器。

因為宮廷樂舞的整體花費高昂,極為奢華,並且也要依託盛世的穩定局面。所以在安史之亂後,藝人流散,玄宗的御用樂隊坐部伎也就逐漸衰落了。

相關焦點

  • 音樂圈鄙視鏈,說白了就是看不上你們所有人
    當時《吐槽大會》的現場也是很奇妙,剛好各種音樂類型的人都在現場,臧鴻飛還當場diss了一下嘻哈女歌手這一層鄙視鏈仔細看來,就像是「前輩」的音樂直直鄙視新生的音樂類型,而音樂圈是否真的存在這一現象呢?別急,我們從長計議。
  • 鄧婷:唐代燕樂與雅樂關係考論
    奏九部樂。一燕樂。二清商。三西涼。四扶南。五高麗。六龜茲。七安國。八疏勒。九康國。至貞觀十六年十二月。宴百寮。奏十部樂。……其後分為立坐二部。立部伎有八部。一安樂。周平齊所作。周代謂之城舞。二太平樂。亦謂之五方獅子舞。三破陣樂。四慶善樂……高祖登極之後,享宴因隋舊制,用九部之樂,其後分為立坐二部。今立部伎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樂聖樂》,凡八部。
  • 她在臺灣的演唱會,下面坐著半個音樂圈
    觀眾席中坐著範曉萱、吳青峰、五月天……感覺來了半個臺灣音樂圈。這個女人究竟有何魅力?這裡準備了關於椎名林檎的15件小事。19歲的時候,椎名林檎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張單曲《歌舞伎町的女王》。歌如其名,講述了一名新宿歌舞伎町陪酒女的心路歷程。裡面寫道:「成為女人的我出售的只有自己,當我需要同情時反而會失去一切」。
  • 對於音樂圈鄙視鏈和標籤化問題,被王俊凱的這句話圈粉!
    點擊上方關注訂閱,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文:逆潮ni圖:網絡/侵刪王俊凱在最新播出的《我們的樂隊》中講到一句話:「我也在思考這句話是對於音樂圈鄙視鏈和標籤化的正確回應。音樂圈的鄙視鏈和標籤化就像臧洪飛在《吐槽大會》中的發言,音樂圈有一條鄙視鏈。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又看不起玩流行的。而這幫人、所有人瞧不起玩說唱的。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搖滾迷的鄙視鏈是不是有問題
    難道說困於地下室住十平米的陋室就是你們心目裡搖滾樂隊的心靈歸宿?難道一輩子就在音樂節露個面連地方臺都上不去就是真正的藝術?難道吃了上頓沒下頓混的和顏回那樣才算你們心目中的搖滾藝術家?也不知某些搖滾迷哪裡來的迷之自信,唱英文就是正宗,唱中文就是土氣,那你們把崔教父放到哪裡?
  • 音樂圈鄙視鏈看不起嘻哈?臧鴻飛吐槽VAVA不識五線譜
    開始吐槽前,郎朗正經地坐在舞臺中央,兩邊幕布緩緩拉開,一束追光打在臉上可以看到他投入且沉醉的面部表情,正當觀眾們都以為他要演奏一曲時,卻發現好像少了一架鋼琴。而郎朗竟然就這樣對著空空如也的舞臺,一本正經地「彈」起了空氣。幽默的舞臺劇式「無實物」表演配上歡樂的背景音樂,逗得現場觀眾樂不可支。
  • 音樂圈都有鄙視鏈,是我們自負感太強還是優越感太弱?
    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鄙視鏈,音樂圈自然也不例外。「做搖滾的瞧不起做流行樂的,覺得俗。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覺得稚嫩。玩古典樂和朋克的誰都看不起,覺得其他人全是傻X。」這段揭秘音樂創作人圈子內幕的言論,在網絡上火了之後,被網友扒出它來自3歲學習鋼琴卻靠綜藝成名的音樂人——臧鴻飛在一檔節目上的發言。
  • 守成與開放——唐代音樂生活面面觀
    唐太宗的時候,繼承了隋代的七部樂,發展成為九部樂和十部樂,竟然絕大部分是外來文化、外來音樂,只有一部清樂是漢族固有的,這反映了唐太宗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文化姿態,唐代的音樂文化實際上是雅、俗、胡並存的多元文化,有正統的雅樂,有民間的俗樂,也有外來的胡樂,這種格局是我們今天建設自己的音樂文化要加以思考的。
  • 從張杰遭樂手歧視說起,聊聊多年來「音樂圈」對「娛樂圈」的偏見
    就好像臧鴻飛的那句:「搞音樂的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但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玩嘻哈的。」一個音樂圈鄙視鏈就把所有人框到裡頭了,張杰的音樂一下子就比他們矮半頭。鄭鈞曾經說過:「以類型來評論音樂,就像種族歧視一樣。」這樣的「鄙視鏈」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 二次元中的鄙視鏈你了解多少
    然而以上的鄙視鏈還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連郵箱也有鄙視鏈,用gmail的看不起用163,用163的瞧不起用QQ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給我介紹一下什麼是高端郵箱,用了能自動幫我找老婆嗎?而在動漫界也跟所以而一樣也存在形形色色的鄙視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穿著和服玩電吉他的椎名林檎:一場臺灣演唱會,俘獲了半個音樂圈
    觀眾席中坐著範曉萱、吳青峰、五月天……感覺來了半個臺灣音樂圈。這個女人究竟有何魅力?這裡準備了關於椎名林檎的15件小事。01人生漫漫 世界廣闊自由的我們是灰色的無論幸福還是不幸 終究難逃一死即使心有不安 成人會保守秘密最近大熱的日劇《四重奏》主題曲《成人之誡》,作詞作曲都是出自椎名林檎。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萬物皆有鄙視鏈的說法,在《吐槽大會》時,連話都講不清楚的臧鴻飛卻講述了音樂圈裡面的鄙視鏈,他告訴觀眾們,玩古典音樂這段話雖然看似在講玩笑話卻引得臺下觀眾們的一片叫好聲,就連臺上的嘉賓都說好,但是仔細分析下去,就會這個鄙視鏈也是用所科學依據的,雖然是歌手,但是大家好像都看不起在音樂裡面那個讓音樂變得不純粹的人,比如玩古典樂的會覺得自己是最頂級的音樂家,他們覺得玩搖滾的人和自己相比比較低俗,而玩搖滾的人卻覺得自己玩搖滾很高雅,覺得說唱不倫不類更加低俗,這就是音樂圈的鄙視鏈
  • 樂隊的夏天偶像有點慘:邦邦成反面,周潔瓊遭質疑,張杰被諷刺
    最近成功「出圈」的一檔網絡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點燃了這個夏天的同時,也讓音樂圈的鄙視鏈真實第展示在觀眾面前。節目中老狼也承認民謠圈有鄙視鏈,而在這檔燃炸的節目裡,你會發現「偶像」處在鄙視鏈的低端,可以說被黑得有點慘!
  • 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後來隨著「金屬禮」被越來越多的金屬樂迷在現場使用,它逐漸從金屬音樂圈泛化到搖滾樂現場,成為一個搖滾現場幾乎通用的手勢,到今天,這個手勢仿佛已經成為了搖滾的一種標誌性符號,成為了一個人們只要談到搖滾就會想到的手勢。
  • 馬東新節目《樂隊的夏天》四大優勢口碑獲贊,你認同嗎?
    這樣的一個原來一本正經地主持人轉型做了節目製片人,居然能如此了解廣大年輕人的喜好,也可以說是一種本領。在之前《十三邀》的節目中,許知遠曾經質疑過馬東就是一個資本的玩家,在愚弄大眾,用一些粗糙的、速成的、碎片化的東西去娛樂觀眾,從中盈利。但是馬東的反問也很正經,他說從來就沒有精緻的文化一說,所謂的精緻,都是高檔的知識分子站在象牙塔上俯瞰平庸的大眾說的。
  • 樂隊的夏天隊員的「鄙視」,終於明白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上周《樂隊的夏天》選歌時,成員們臉上的表情特精彩。節目組提供了"網友好喜歡"的幾首"網絡神曲",規則是要讓樂隊們從中選一首來改編。吉他手王梓小聲念叨"我這輩子怎麼會坐在這兒看這個?",說完順手給了自己一巴掌。
  • 把「音樂圈鄙視鏈」搬上大銀幕,夢工場借「熱搜」破解續集魔咒
    在《樂隊的夏天》第一季中,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在改編賽中,要求每個樂隊選擇一位歌手的作品改編,但所有人都拒絕流行歌手張杰的作品,甚至直言「不會唱他的歌」。這似乎印證了某個江湖傳說——「音樂圈有個鄙視鏈,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在某期《吐槽大會》上,搖滾音樂人臧鴻飛曾狠狠吐槽了一把「音樂圈鄙視鏈」。
  • 《長安十二時辰》:許鶴子告訴你唐代歌舞究竟有多精彩
    大唐芙蓉園中的樂舞形象唐代的歌舞,其實準確的說應該叫唐朝樂舞,是古代舞蹈藝術發展的最高峰。當時已經發展了軟舞、綠腰、霓裳羽衣舞、驚鴻舞、凌波舞、健舞、胡旋舞、胡騰舞、宮宴舞、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四方樂舞、劍器舞等多個舞種。
  • 【資訊】小說《歌舞伎部》TV動畫2017年4月新番播出
    ,還特邀歌舞伎知名演員來擔任重要角色的配音,海賊王還被歌舞伎化,雖然是傳統藝術但也在不斷的嘗試吸引年輕人的關注。而之前角川文庫的小說《歌舞伎部》宣布動畫化,今天官方宣布小說改編的 TV 動畫將於 2017 年 4 月新番播出,小說的劇情就是一個喜歡歌舞伎的少年在學校招募同伴成立歌舞伎部的故事。
  • 國際茶日,了解一下顧渚山的唐代貢茶
    湖州長興是唐代名茶顧渚紫筍的產地,茶聖陸羽曾隱居顧渚山中,修訂《茶經》。這裡所產「紫筍茶」,因陸羽推薦,成為朝廷貢茶。公元770年,顧渚山下建成了國內歷史上第一家皇家茶廠——大唐貢茶院。今天5月21日,首個「國際茶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長興顧渚山,來了解唐代貢茶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