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
作者:棗娃娃
《長安十二時辰》中,許鶴子一曲李白作詞的《短歌行》震撼全場,引來萬千觀燈者隨之吟唱。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鬥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與人駐顏光。
歷史回放,那場面,恐怕不亞於今天哪位巨星天王的演唱會吧!那麼不禁要問,許鶴子是何許人也?怎麼就能把詩仙李太白的詩詞唱了出來?
其實歷史上,許鶴子是有人物原型的,她的真名叫「許合子」,是一位才貌雙全的民間歌手,是與春秋餘音繞梁的韓娥、西漢「協律都尉」李延年齊名的音樂或歌唱家。因為一次重陽節在山上高歌,聲聞數十裡而知名,後被刺史選召進宮,成為宮廷歌手;不幸於安史之亂爆發後逃離長安,淪落風塵,鬱鬱而終。
許多歷史文獻以及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了許多關於許合子的故事和傳說。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載:開元中,內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韓娥、李延年歿後千餘載,曠其無人,至永新始繼其能。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鏡頭中可見,許鶴子在表演時,臺下的觀眾都在隨聲吟唱,全情投入,感人至深,讓我們也隨著婉轉悽美的唱詞,溫習了一遍李白的《短歌行》。不難推斷,在當時,樂舞盛行的直接原因,除了唐朝音樂、舞蹈等藝術的高度發展,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唐代詩詞文化的空前繁榮。樂舞詩歌的完美的結合,使唐朝文化藝術造詣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唐人的藝術領悟力也因此而超前的敏銳。
因為在盛唐時期經濟發展和政治清明的大環境下,全民都處於一個文化的上升期。當時,詩人非常的受追捧,他們寫的詩作很快就能被傳誦,甚至被譜上曲子爭相傳唱。在那時,無數能歌善舞的「許鶴子」們,也因此可以「一曲紅綃不知數」了。足見當時唐朝詩歌樂舞藝術的精彩、絕妙、空前和鼎盛。
唐代的歌舞,其實準確的說應該叫唐朝樂舞,是古代舞蹈藝術發展的最高峰。唐朝社會各個階層的舞蹈演藝活動十分普遍,觀賞舞蹈成為群眾藝術生活的家常便飯;此時,經加工後的這種民間藝術,變身規模宏大、氣勢渾厚的燕樂舞蹈,在宮廷大量的湧現。我們回望中國的歷史,恐怕也只有唐朝,無論從帝王還是到百姓,皆有幸能徜徉在樂舞詩歌的佳境中「沉醉不知歸路」吧。
唐朝的樂舞是古代樂舞藝術內容形式最豐富的一個時期,舞蹈式樣之多,種類之全,分類之細,皆為歷代所不能企及。當時已經發展了軟舞、綠腰、霓裳羽衣舞、驚鴻舞、凌波舞、健舞、胡旋舞、胡騰舞、宮宴舞、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四方樂舞、劍器舞等多個舞種。
在成型的編舞作品中,已經湧現很多著名的樂舞。例如七德舞:唐初又名《秦王破陣樂曲》,唐代最著名的武曲;九功舞:本名《功成慶善樂》,又名《慶善樂》,唐代最著名的文舞;上元舞:傳為高宗所創,唐代最著名的雅樂,為帝王朝駕、祭祀天地時的專用舞曲。
其中,《秦王破陣樂》是「立部伎」「坐部伎」中最為著名也最有影響的一部樂舞。可惜的是,在我國已經失傳了,如果要想追尋它的痕跡,恐怕要到日本去探索那些珍貴的保留了。
另外,說起唐朝樂舞,必提《霓裳羽衣舞》。在唐代數不清的樂舞作品中,《霓裳羽衣》的熱度始終居於榜首。據說此舞是唐玄宗夢遊月宮時,看見眾仙女身著羽衣,在神仙幻境中翩然起舞。夢醒之後便根據回憶記下樂曲並命楊貴妃和樂起舞。
詩人白居易的詩寫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今天看來,《霓裳羽衣》中的舞者形象,頗似古代壁畫中經典的「飛天」的形象。唐代後,《霓裳羽衣》的流傳亦影響不斷,即使在現代的舞臺上,以《霓裳羽衣》為元素的音樂舞蹈作品仍然時有出現。
站在今天的古今中外文化藝術交匯的大舞臺上來看,唐朝樂舞,傳遞的其實是穿透歷史所瞻仰到的「霓裳羽衣」所纏繞的盛世情懷。《霓裳羽衣》的精品傳世,是西域「胡樂」與東土「華樂」的「中西合璧」的結晶,是古代「絲綢之路」和現代「一帶一路」的「古今文化」的沉澱。其所表達的藝術境界,及其凝結的歷史內涵,穿越時空,源遠流長。
而如今,我們站在前朝與後世的交點處,再來欣賞和演繹一段訴說過歷史的樂舞,又是何等情懷呢?
在古代,凡是歌舞中的精品之作,多多少少都是要迎合帝王和貴族的喜好的;而現代舞蹈,做為一項發展成熟且歸於純粹的藝術,終究是可以單純的盡情的展示美,展示自我、展示心境,抑或展示大道、展示祥泰。因此更加的可收、可放,可妖嬈、可鏗鏘,可內斂、可橫溢。
正如一部用現代人的古典審美視角去演繹的一部《麗人行》。
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