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漁,《笠翁對韻》、《肉蒲團》是他寫的,芥子園是他建的

2020-12-22 貪吃的駱駝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李漁《笠翁對韻》

#唐朝#隨著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得到重視,一本叫《笠翁對韻》的古代啟蒙讀物,也變得熱銷起來,他的作者是生於明代,死於清代的李漁。李漁的作品遠不止這一部兒童讀物,他的《肉蒲團》讓青年人慾說害羞,他的《閒情偶寄》讓中老年人愛不釋手,他還寫了十餘部戲曲,間接促成了《芥子園畫譜》的出版,他還是我國古代最早重視版權的文人……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又有著怎樣的一生呢?

三遷有教,一命無榮

李漁的父親是倒騰藥材的小商人,常年在外奔波,母親為了貼補家用,則在村裡做做零活。當時他家的家庭條件,比上差著一大截,比下餘地也很有限,但是在教育上,家裡並沒有虧欠他,所以他很早就開始讀書學習。由於他天資聰穎,所以很小就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不過他並沒有因此驕傲,仍然嚴格要求自己,據說他曾年年在梧桐樹上刻字,以激勵自己。

不過他的母親對他還有更高的要求,為了怕他的讀書環境影響他學習,就學「孟母三遷」,將他安置到附近一處偏僻的古樓內學習,據《如皋縣誌》記載,這座樓原本就叫做「老鸛樓」,但也有傳言,說李漁在此學習時,這裡曾有一隻老鸛棲居於此,李漁感念老鸛陪伴之情,才提筆為這個古樓起名「老鸛樓」。不管是哪種說法為真,這座「老鸛樓」,都見證了李漁苦讀的時光。

雖然李漁天分高且刻苦用功,但是在考場上卻沒有發揮出來,後來又時逢明末戰亂,他只能躲在老家躲避兵災,導致他一直沒能考場揚名。後來他曾在父親墳前做了一首詩,以感慨自己的人生,其中就有「三遷有教親何愧,一命無榮子不才」一句。後來隨著滿清取代了朱明,李漁也徹底斷了再進入仕途的念頭。不過正應了那句話「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

清貧寒士,文藝大師

當時對李漁關閉的是仕途之門,敞開的是文藝之窗。李漁終其一生都沒有富貴臨門,但是在文藝上的成就卻名垂青史。他在文藝上的第一個身份是戲劇家,他把曾經用在「正途」上的學識和才智,用在了他鍾愛的戲劇上,取得了諸多的成績。在他之前的戲劇其實是戲曲,也就以唱為主,唱的內容大都是比較押韻的曲詞,針對的受眾,也多是有一定文化學識的人。而李漁則豐富了唱以外的內容,比如旁白、道具、場景布置等。

對於內容,他也力主通俗易懂,而且他對於喜劇情有獨鍾,他幾乎把戲劇,當作自己創作的唯一方向,他也因此在後世享有「世界喜劇大師」的稱號。他的這種風格,在當時如同今天的郭德綱,雖然不受「主流」的待見,但卻非常受歡迎「北裡南曲之中,無不知李十郎者」。除了戲劇之外,他在文學上也另闢蹊徑,除了熱衷寫不「高雅」的長篇傳奇小說外,他還寫了不少短篇白話小說。

不過駱駝認為,這也是他的無奈之舉,他沒有進入體制,又沒有商業上的手腕,而且又是個不甘於清貧的人,所以他迫切的需要真金白銀,這點從他經常去相熟的官員家裡「打秋風」,也能管窺一斑。於是他就像香港武俠小說「四大天王」中的古龍一樣,靠著高產且熱賣的小說,以供花銷。他的作品在當年非常暢銷,所以也有人借用他的名義,亂寫東西到處賣,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官私兩道上都做了很多努力,可以稱作清朝「維權第一人」。

出版過《芥子園畫譜》的芥子園書鋪,就是他為了防偽而建。除了在戲劇、寫作上他能獨樹一幟外,他在園藝、養生等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早年隱居的「伊園」,開芥子園書鋪的「芥子園」,還有晚年的所居的「層園」,裡面的園藝設計幾乎都出自他手。而他的傳世名作《閒情偶寄》,是他以休閒養生為核心的一部力作,裡面的內容直到今天,依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小結

李漁的一生,猛一看是風光無限,可是細細品讀,卻會發現裡面更多的是一種無奈,是貧寒的生活,在不停地鞭笞著李漁前進,正如蘇秦所說「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所以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逆境,失去了奮鬥的勇氣。

參考文獻:《如皋縣誌》、《閒情偶寄》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歌劇《芥子園》:文人李漁的維權故事
    明末清初的一代文人李漁是不折不扣的「暢銷書作家」,他支持出版的《芥子園畫譜》詳細教授中國畫中的一片葉子有多少種畫法、山石怎樣皴染,竹子的風晴雨雪四種狀態如何,因而成為一代代畫家效法的中國畫大綱;李漁寫下的《笠翁對韻》是兒童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此外,他還是戲曲劇本的創作者和戲曲理論的研究者,他的一部《閒情偶寄》是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全面總結,也是古代文人衣食住行等風雅生活和美學理念的展示
  • 閱聽悅享聽|《笠翁對韻》感受中國語言韻律之美
    沁水一片天 我們佔半邊《笠翁對韻·一東》文 | 李漁朗讀 | 東關小學四(2)班 吳雨霏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閱讀延伸《笠翁對韻
  • 《笠翁對韻》01 東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
  • 《新編笠翁對韻1》百度首發,痴心填海傳精衛,妙手補天說女媧
    新編笠翁對韻·序李漁(1611-1680年)的《笠翁對韻》,是近體詩詞用韻、對仗、組詞的經典工具書。也是兒童聲律啟蒙的最佳讀物,近400年來早已融入中華文化血脈之中。2019年國家頒布了《中華通韻》,很有必要對《笠翁對韻》進行重新編寫,以適應時代音韻的要求,取名《新編笠翁對韻》。《新編笠翁對韻》按中華通韻十六韻部順序編排,每部四節,每節8韻,全書共128韻。聯規按中國楹聯學會2018版《聯律通則》執行。在曉東詩刊百家號首發。
  • 《芥子園》: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事實上,反盜版這事兒要回溯到三四百年前,文化奇人李漁因為有人盜版他的《閒情偶寄》而憤然赴蘇州打官司,雖因官場黑暗官司失敗,但卻成了歷史上反盜版鬥士的先驅。最近,李漁這段歷史被寫成了歌劇搬上了京城的舞臺,這就是前幾天在天橋劇場連續上演數場的大型民族抒情歌劇《芥子園》。整晚,觀眾被主人公李漁堅韌執著剛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同時也被他與女主純真的愛所打動。
  • 明朝叛逆boy李漁:你以為他寫黃書,賣笑演出,其實他是生活美學大師
    OK,談到李漁,我知道大家要說這部聲名遠揚的大作:《肉蒲團》。
  • 和《金瓶梅》同列為禁書的《肉蒲團》,作者竟是中國戲劇理論始祖
    前些年,香港上映的《肉蒲團》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肉蒲團》確有其書,成書於明末清初,因其內容太過於露骨,因而和《金瓶梅》一樣被列為禁書。肉蒲團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戲曲作家李漁。不要因為李漁寫了《肉蒲團》,就將李漁視作古代譁眾取寵的無良文人。李漁的作品除了《肉蒲團》,更有大名鼎鼎的《閒情偶寄》和諸多戲劇作品,而《閒情偶寄》中的內容,甚至被選作語文教學使用。李漁不是譁眾取寵的文人,在明末清初的劇作界,李漁李十郎的大名無人不曉。
  • 給孩子們的美學啟蒙課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新書是《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聲律啟蒙》到底是個啥?百度上說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 李漁:閒情何處寄,認真過此生 | 回聲
    一生著述豐富,有《閒情偶寄》《笠翁十種曲》《無聲戲》《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一個人總要生活的「精緻」些,才愜意人精緻起來是什麼樣的狀態?那就不得不說說清代文學家李漁和他的《閒情偶寄》一書,這本書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在清初文壇上,李漁堪稱一位雅俗共賞、家喻戶曉的名士。他熟稔詩文,曾自稱垂髫之齡就能作詩;擅長戲曲,曾自組戲班,專門演出,成為廣有資財的戲班主;他也精於寫小說、隨筆等。
  • 論語說文之八十——《笠翁對韻》之「三江」
    >童聲誦讀:王宣博 誦讀指導:王瑩上期答案1.正對2.反對3.反對4.正對《笠翁對韻(7)三築高城:唐中宗時,大將張仁願率軍與突厥族作戰,建了三座受降城以威鎮北方,從此邊境安寧。(8)跨鳳登臺,瀟灑仙姬秦弄玉:臺,鳳凰臺。秦弄玉,弄玉,秦穆公的女兒。典出劉向《列仙傳》。當時有一個很會吹簫的人,名叫蕭史,能用簫聲模擬鳳凰的鳴叫,弄玉愛上了他,秦穆公便把弄玉嫁給了他,並為他們建鳳凰臺。
  • 薛冰:從周處臺到芥子園
    周處殺虎當在故鄉宜興,他總不會提著個死虎頭到南京來拜師讀書。其實「老虎頭」系「婁湖頭」的音訛,因東吳婁侯張昭在此建婁湖苑而得名。沿著小心橋東街走到底,錯眼之間,便是「周處讀書臺」的石門樓了。門樓右側釘著一塊扁方木板,黑底白字,說明此處屬於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詩畫中國行」蘭溪芥子園尋根
    翁柯衛介紹,李漁是土生土長的蘭溪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李漁戲曲論之《閒情偶寄》
    李漁(1611~1680) , 本名仙侶,號天徒,後改名漁,字笠翁,又字笠鴻、謫凡,別署湖上笠翁,覺世稗官、新亭樵客、隨庵主人、笠道人等。原籍浙江蘭溪,生於江蘇如皋。30歲前,他幾次參加鄉試,均落第。清兵入浙前後,戰禍使其家財散盡,移家杭州,開始小說、戲曲創作的賣文生涯。
  • 李漁《風箏誤》:體會中國古代戲劇的情節巧合設計與詩詞意蘊功效
    《風箏誤》是清代文學家李漁創作的戲劇:講述的是韓琦仲從小被父親生前好友收養,和胸無點墨的戚公子一起長大,戚公子拿他題詩的風箏去放,不料風箏斷線後落於詹烈侯西院,被詹家二小姐詹淑娟拾得。貌美才女遂和詩一首於風箏上,後韓琦仲看見書童索回的風箏,忽然發現了風箏上的和詩,讚不絕口,並萌生了求愛之心。
  • 笠翁對韻.下平一先(下平聲篇)
    笠翁對韻.下平一先(下平聲篇)【釣叟+浮雲】【合校新注】  寒對暑,日對年。蹴踘對鞦韆。
  • 笠翁對韻上卷·一東(全文注釋)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喜歡就關注我吧~笠翁對韻·視頻朗誦笠翁對韻上卷,一東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長空】寬廣高遠的天空。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山花】山間野花。
  • 靈活化用古樂古詩詞 原創歌劇《芥子園》盡顯中國古典韻味
    《芥子園》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在江南才子李漁起伏顛沛的一生中,住在南京芥子園的幾年可謂他最熱鬧也是最幸福的時光。在芥子園內,李漁經常以家班演出的方式以戲交友、以戲會友;其經營的芥子園書鋪,刊刻包括自己作品在內的熱銷名作,並注重裝幀設計,在與偽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
  • 《笠翁對韻》|王偉勇教授主講 - 第91集
    《笠翁對韻》第91集王偉勇教授 主講2017年5月4日同學:向老師行鞠躬禮,老師好。老師:同學午安。底下這個字說將相兼行唐李靖,各位李靖是從隋一直到唐朝初期的人物,所以是隋代大將,後來當了宰相,所以兼行是這個概念,曾當過大將軍,也當過宰相,為隋代開疆闢地,後來唐代接手之後,他仍然活到唐代,所以他是一個出將入相的一個人,所以叫做兼行,將相,換句話說他可以帶兵打仗,他也可以在朝廷內運籌帷幄,是文武雙兼的人物。
  • 《笠翁對韻》全文帶拼音,聲律啟蒙必備
    lǐ yú 《 lì wēnɡ duì yùn 》李漁《笠翁對韻 》yī dōnɡ 一 東tiān duì dì , yǔ duì fēnɡ 。dà lù duì chánɡ kōnɡ 。天 對 地,雨對 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