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篇文言文:韓愈《馬說》

2021-02-15 唐詩宋詞天天讀

—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馬說》

作者: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裡,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裡馬著稱。
  日行千裡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裡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裡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裡呢?
  驅使千裡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聽千裡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裡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裡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裡馬吧!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

       清代大詩人袁枚筆下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字,寫出了最美的春天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句

       西楚霸王項羽只留下一首詩,弦外之音有人知,英雄美人成千古絕唱

       唐朝臉皮最厚的詩人,中狀元後宿青樓寫詩炫耀,句句俗氣卻流傳千年

       史上最「悲」的一首分手詩,開頭七個字就是千古名句,寫盡天下負心人

       唐朝和尚的一首詩,俠氣極重,連李白杜甫都自嘆不如

       李白最奇怪的一首詩,故意少些兩句,卻被賀知章讚嘆「泣鬼神」

       蘇軾最美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短短四句美到讓人心醉

       花蕊夫人這首詩罵人不帶個髒字,短短的四句,把天下男兒罵了一遍

       清代一詩人見河中有盞漁燈,突發奇想寫下一首詩,竟成千古名作

       他是最昏庸的帝王,擁抱天下最美的女子,殺害古今最英俊的男子

       一首哀傷悽美的唐詩,心上人被搶走,這首詩讓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

      他寫的詞,勝過納蘭容若,開頭16個字,讓人落淚

       李清照很「撩人」的一首詞,短短幾句,滿滿是少女心思!

       他是一個「暴君」,人人皆罵;他寫了一首五言詩,人人都誇

       李白最柔情的一首詩,哀婉纏綿,其中一個字是林黛玉的名字

       蘇軾最肉麻的一首詞,將新婚妻子捧上了天

       杜牧為歌姬綠珠寫下這首詩,將跳樓寫得如此完美,卻令人心碎

       杜甫寫給李白的一首詩,短短四句,成為李白一生的寫照

相關焦點

  • 《馬說》:是韓愈在什麼情況下寫的,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和情感
    《馬說》是韓愈《雜說》一文中的第四則。韓愈的《雜說》一共四則:第一則是《龍說》,第二則是《醫說》,第三則是《崔山君傳》,第四則就是《馬說》。韓愈的《馬說》一文,說的是千裡馬的遭遇,但實際上寫的是管理者不能識別人才,對人才的不重視以致人才埋沒和作者的懷才不遇的感嘆。韓愈以託物寓意的手法在文中感慨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人下、懷才不遇的處境。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馬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馬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馬說》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   2.《馬說》中千裡馬的悲慘遭遇是: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馬說》中千裡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 談談「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及其代表作「馬說」
    無意中看到孟州臺發起《走近韓愈》,韓愈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精彩的一部分,不由感慨良多。本來是抱著學學看,畢竟老玩也沒什麼意思,卻不想中華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自認為有點水準的我,卻是逐漸瞠目結舌,暗自汗顏。文學之宗,博學精深自不必言說。然之初屢試未第,不被人賞識,幾乎滅了他的雄心。卻絲毫不棄餒,頑強拼搏,終得正果。於《雜說四.馬說》即可看出。
  • 馬說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馬說講述了什麼道理
    《馬說》是韓愈寫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文中作者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表達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篇雜文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馬說》:知識分子的懷才不遇
    《馬說》:知識分子的懷才不遇文/蔡朝陽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讀《馬說》——韓愈
    然而,韓愈此處這句本末倒置之言,卻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義。此處「然後有千裡馬」之中的「有」,指的並不是「客觀上存在」,而是「被發現」。其實,我們經常說的一句「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就已經很清楚的說出了這個道理:「世上並不是缺少千裡馬,而是缺少發現千裡馬的伯樂」。這也完全就是第二句話的意思。
  • 韓愈:我曾經六次落榜……
    ——《馬說》韓愈揮筆寫下這篇《馬說》,為天下被埋沒的學子宣洩出壓抑在心中的憤懣。韓愈想的是對的。天下被壓抑、被埋沒的人當然不只他一個。起碼,還有孟郊。孟郊,字東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他的詩名滿天下,可他的仕途之路卻異常坎坷。
  • 師者的教育藍本,談唐朝「大儒」韓愈的教育思想
    前言: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止對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對後世也影響深遠,尤其是他對儒家文化的發揚和在《馬說》中對人才培養和選拔的思想,以及對師道的論述,對後世的教育發展也提供了教育藍本。
  • 一天一篇文言文:《關羽傳》
    11.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省」「示」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 韓愈在外面想自己老婆了,用妻子的口吻寫下一首情詩,太浪漫了!
    所以,中國文言文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精神和文學財富,也是先人們表達感情的載體。而其中詩詞更是我們傳統文學裡的奇葩,精簡的語言,組成5字或7字的詩詞便妙不可言,雖然詩詞會讓現在的我們感到晦澀難懂但其中流露的感情,卻亙古未變。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 一天一篇文言文:《司馬朗傳》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彙,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句意儘量達到完美。參考譯文: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地人。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說:「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
  • 韓愈——唐宋八大家,他為什麼能排第一
    前幾天,分享了如何巧記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今天來聊一下唐宋散文中真正的老大——韓愈。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宋代粉絲蘇東坡曾前後在17篇文章中提到他,稱他為」百代文宗」,」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 初中生「倒背如流」的3篇文言文,尤其最後一篇,學渣:so easy
    在我們初中讀書時間裡,很多人都不喜歡上死記硬背的語文課,因為我語文課需要背的東西太多了,特別是我們所熟知的文言文,這種文章讀起來非常繞口,而且裡面還有好多生僻字什麼的,語文我們是從最簡單的「詠鵝」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深,不過學習語文有一大難點,那就是很多古文都要求背誦全文,那麼初中生「倒背如流
  •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進學解:922字,40條成語 韓愈發牢騷,成語滿紙飄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進學」,意謂勉勵生徒刻苦學習,求取進步,「解」是解說、分析。
  •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韓會早逝後,韓愈先是隨寡嫂回河陽原籍安葬兄長,但卻不得久住,只得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一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的。早年的坎坷,造就了韓愈堅韌好學的性格。公元786年,十九歲的韓愈踏上了科舉之路。六年間經過了四次嘗試後,韓愈終於進士及第。但在唐朝,進士及第後並不能立即做官,還需要通過吏部的考試。在之後的四年中,韓愈三次到吏部去應試,都無果而終。
  • 學生黨公認「最好背」的3篇文言文,尤其是最後一篇,「學渣」都毫無...
    相信我們大家在上學的時候,肯定都經歷過背書,而且很多人都很討厭背書吧,甚至有些人一提起背書就很頭疼,不想上課,然而這還不是最頭疼的,讓人最難受的就是背文言文了,那拗口的文言文真的非常難背,還有很多通假字在裡面,想想都不寒而慄。
  • 唐宋八大家背後的故事:出生於寒門的韓愈,讀書逆襲之路格外坎坷
    唐宋時期,可謂文豪聚集,唐宋八大家更是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文曲星,而憑什麼出身於寒門的韓愈被人們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馬說》這些文章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文章中的精神是韓愈的主觀想法,不過說的確實很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客觀的韓愈的坎坷求官之路。幼年的悲慘韓愈出生於一千多年前的河南,那時候家中世代為官,家底豐厚。
  • 高中生「最難背」4篇文言文,篇篇都是噩夢?背出一篇就是學霸!
    在我國,雖然普通話已經普及了,白話文也已經取代文言文,成為了我們通用的文體,但是,文言文是我國幾千年文明傳承的載體,記錄著我們國家源遠流長的歷史,所以文言文的優越性一直存在,永遠不會被替代!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文言文都是必學內容,而且大型考試必考文言文,無論是背誦,還是翻譯都有。但是,由於文言文和現代文差別較大,無論是朗讀還是背誦,都不是那麼容易,高中有的文言文實在太難背,難倒眾多學生!在所有的高中文言文裡,有4篇最難背誦,篇篇都是噩夢,能夠背誦出一篇的就是學霸!
  • 歷史上的唐代大家韓愈,反對迎佛骨,被貶荒蠻之地
    韓愈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勸學》《馬說》至今都是為人所稱道的名篇,他不僅能詩善文,在政治上也曾出任要職,就是這樣一位博學的詩人,為何要不識時務地反對迎佛骨惹怒皇帝,導致自己被貶?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帝掌握的是對所有臣民百姓生殺予奪的大權,大臣們逢迎都來不及怎敢觸怒龍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