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篇文言文:《司馬朗傳》

2021-02-13 唐詩宋詞天天讀
—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司馬朗傳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監試者異之。

後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邵不從。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抄①。

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雲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或有告朗欲逃亡者,執以詣卓,卓謂朗曰:「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②,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威德以隆,功業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民不安業,捐棄居產,流亡藏竄,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於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裡。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之時也。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於此。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③東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裡舊婚,為監營謁者,統兵馬,足以為主。若後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父老戀舊,莫有從者,惟同縣趙諮,將家屬俱與朗往焉。後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熒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於濮陽,朗乃將家還溫。時歲大飢,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

【注】①抄:掠奪。②陽九之會:指災難之年或厄運。③宗:宗族,宗室。

16.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客謝之    謝:道歉B.此朗之所以於邑也  邑:同「悒」,愁悶不安

C.捐棄居產  捐:捐獻D.不為衰世解業      解:懈怠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監試者異之          莫有從者

B.唇齒之喻            久之,關東兵散

C.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  執以詣卓

D.為天下所仇          為監營謁者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馬朗小時候就善於應答,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少年的敏捷與機智,這種才能在被董卓詰問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B.司馬朗對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難的做法很不贊成,一是因為移家於溫不能真正避開災難,二是因為李邵的離開會引起當地居民的騷亂,但他的勸阻並未起作用。

C.司馬朗認為,如果董卓能夠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仔細考慮,就能取得蓋世的功業,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

D.司馬朗回到家鄉,認為家鄉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於是建議鄉親們跟他一起舉家遷到黎明去,但父老們留戀故土,只有趙諮及家人跟著司馬朗遷走。

19.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裡。

(2)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

【答案】16.C17.A18.C    

19.(1)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

(2)這裡是軍隊四分五裂交戰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

【解析】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彙,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C.「捐棄居產」的意思是:拋棄了住房財產。「捐」是「拋棄」的意思,不是「捐獻」。故答案為C。

【17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選項中「者」分別為「的人」和「的人」;B.選項中的「之」的意思分別為「助詞,的」和「補足音節,不譯」;C.選項中的「以」分別是「因為」和「介詞,把」;D.選項中的「為」分別是「被」和「擔任」的意思。故選A。

【18題詳解】

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文章第3段的內容看,司馬朗認為,如果董卓能夠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仔細考慮,就能取得蓋世的功業。這可從「朗知卓必亡」可知。選項中的「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屬於無中生有,文章並沒有這樣說。故答案為C。

【19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句中的「亡(滅亡)、見(被)、以(用來)、遺(給)」幾個詞是賦分點;(2)句中的「乃(表判斷)、安(安居)、及(趁)、舉(全)、東(向東)」幾個詞是賦分點。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點睛】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彙,運用「增、刪、調、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句意儘量達到完美。

參考譯文: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地人。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說:「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這個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歲時,通過通經考試成為童子郎,監考的人因為司馬朗身體健壯高大,懷疑他隱瞞了年齡,就訊問他。我的父族和母族,歷代人都長得個頭高大,我雖然年幼,卻沒有希望高攀的習性,少報年齡來求得早有成就,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監考的人對他的話感到驚訝。

後來關東的軍隊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勢險要的地方,他打算遷居到溫地。司馬朗對李邵說:「唇齒相依的比喻難道只是指虞國和虢國嗎?溫和野王兩地也正是這樣;現在您離開那裡而居住到這裡,只是躲避早上滅亡的時刻罷了。況且您是郡國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現在敵寇還沒有到來您就先遷走,依傍山地的各縣百姓必定發生騷亂,這樣就會動搖民心而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我私下為郡內百姓的安危感到擔憂。」李邵沒有聽從他的勸告。沿山一帶的百姓果然發生騷亂,他們向內遷徙,有的還進行搶劫。 

這時董卓遷移天子改都長安,董卓仍留在洛陽。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向西遷移,因為天下各地紛亂如雲,就派司馬朗帶著家屬返回本縣。有人告發司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來送到董卓那裡,董卓對司馬朗說:「你和我死去的兒子同歲,怎麼這樣辜負我!」司馬朗於是就說:「您憑藉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災難的機會,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這確實是您的虛心納下,殫精竭慮的結果。(這樣下去)將會出現興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勢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勳和業績因此顯著,然而戰爭災難一天天興起,各州郡紛亂不安,郊野四境之內,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他們拋棄了住房財產,到處流浪逃竄,雖然四面的關口設卡制止,對逃亡的人加重刑罰懲治,但仍然不能禁絕止息,這就是我憂愁不安的原因。」

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他回到故鄉後對父老們說:「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發奮有為的時候。我們郡和京城境界相連,洛陽城東面有成皋,北面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們如果不能前進,那情勢必然使他們停留在這裡。這裡是軍隊四分五裂交戰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黎陽有軍營,趙威孫過去同我們鄉裡有姻親,擔任監營謁者,統領軍隊,足可以做我們的首領。如果以後有變化,再慢慢觀望也不晚。」父老們留戀故土,沒有跟著司馬朗遷走的,只有同縣的趙諮,帶著家眷一起和司馬朗遷往黎陽。幾個月後,關東各州郡起兵,聚眾幾十萬人,都集結在滎陽、河內一帶。將領們不能統一行動,放縱士兵搶掠,百姓被殺死的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兵散去,太祖和呂布在濮陽一帶相互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人回到溫地。這一年發生大饑荒,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司馬朗收留撫恤宗族裡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們,不因為是衰亂時期就放鬆學業。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當時四十七歲。

微信號

相關文言文閱讀,可點擊下面連結:

        商鞅立木

        黃庭堅學書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

        揚雄傳

        柳秀才   

        始得西山宴遊記

         愛蓮說

        醉翁亭記

        出師表

        劉禹錫傳

        呂元膺

        勸學

        阿房宮賦

相關焦點

  • 一天一篇文言文:《關羽傳》
    11.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省」「示」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 一天一篇文言文:韓愈《馬說》
    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
  • 初中生「倒背如流」的3篇文言文,尤其最後一篇,學渣:so easy
    在我們初中讀書時間裡,很多人都不喜歡上死記硬背的語文課,因為我語文課需要背的東西太多了,特別是我們所熟知的文言文,這種文章讀起來非常繞口,而且裡面還有好多生僻字什麼的,語文我們是從最簡單的「詠鵝」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深,不過學習語文有一大難點,那就是很多古文都要求背誦全文,那麼初中生「倒背如流
  • 學生黨公認「最好背」的3篇文言文,尤其是最後一篇,「學渣」都毫無...
    相信我們大家在上學的時候,肯定都經歷過背書,而且很多人都很討厭背書吧,甚至有些人一提起背書就很頭疼,不想上課,然而這還不是最頭疼的,讓人最難受的就是背文言文了,那拗口的文言文真的非常難背,還有很多通假字在裡面,想想都不寒而慄。
  • 高中生「最難背」4篇文言文,篇篇都是噩夢?背出一篇就是學霸!
    在我國,雖然普通話已經普及了,白話文也已經取代文言文,成為了我們通用的文體,但是,文言文是我國幾千年文明傳承的載體,記錄著我們國家源遠流長的歷史,所以文言文的優越性一直存在,永遠不會被替代!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文言文都是必學內容,而且大型考試必考文言文,無論是背誦,還是翻譯都有。但是,由於文言文和現代文差別較大,無論是朗讀還是背誦,都不是那麼容易,高中有的文言文實在太難背,難倒眾多學生!在所有的高中文言文裡,有4篇最難背誦,篇篇都是噩夢,能夠背誦出一篇的就是學霸!
  • 一天一篇文言文:《賣酒者傳》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微信號相關文言文閱讀,可點擊下面連結: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        揚雄傳        柳秀才           始得西山宴遊記
  • 初中生公認最好背的3篇文言文,尤其是最後一篇,學渣都倒背如流
    一說到文言文,很多學生都會露出「一臉嫌棄」的表情~這個我是真的可以理解,並不是他們不想發自內心的去喜歡,而是因為它真的是太難學了~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初中生公認最好背的3篇文言文,尤其是最後一篇,學渣都倒背如流
  • 那些年的奇葩文言文翻譯,語文老師深呼吸,文言文翻譯給我這樣學
    文言文翻譯是語文考試中的難點,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有部分是從課文中選取,同學們學過,基本出錯率是很低的。到了中學,文言文的出處就不光是課本裡的課文了,同門學發揮了文言文翻譯直譯的最高精神,讓譯文和原旨大相逕庭。語文老師在改卷子的時候,除了緊皺眉頭,還需要深呼吸來壓抑自己心中的火氣。
  • 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
    導語: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說到高考,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場最重要的考試之一。而當年高考寫了756字文言文的考生,驚動古文專家,如今怎樣?其實這是2010年的高考江蘇卷,當時的語文作文的題目是《綠色生活》,而寫作的要求是「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這是現在學生自己歸納的「語文三怕」。「文言文」被排在「第一怕」,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確是非常難學的內容。於是有人提議「刪除文言文」,把要學的文言文都翻譯成「白話文」來學習,這樣就好理解多了。然而,但凡對「中國文化」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絕不能從語文教材裡面取消!
  • 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在高考文言文中的三個選擇題中,內容理解題與文言文內容聯繫最為緊密。很多同學因為這一道題放棄了文言文,很多同學也因為這一道題而贏得了文言文。為何差別這麼大,與這道題本身特點有關。只要大家弄清楚這道題的命題特點就了解為什麼老師一直強調文言文不能放棄了。
  • 一天一篇文言文:《方幹》
  • 一天一篇文言文:《秦良玉傳》
  • 一天一篇文言文:周敦頤《愛蓮說》
  • 初中生「倒背如流」的3篇文言文,尤其第3,學渣:so easy
    讀起來也是比較簡單,也比較的押運,所以背起來也沒有什麼難度,也算是很簡單的一篇文言文了。 《桃花源記》 這是一篇深受很多學生喜歡的文言文,極好背誦,就連學渣都可以倒背如流
  • 高中文言文3大閱讀技巧,轉給孩子勢在必行!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初高中語文的必修內容。很多學生覺得在初中階段老師對文言文的講解會非常細緻,只要照著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腳印的掌握就夠了。但進入高中之後,老師更多的是讓同學們自己去完成這些知識積累,只是在重難點上做一些簡單的提點。
  • 初中文言文閱讀 | 單衣順母
    / 每日文言文-近期回顧 /子貢論孔子             貓號>庸醫治駝                 郢人燕說……更多文言文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關注並設為星標,每天分享一篇文言文
  • 學生「文言文請假條」火了,老師痛快批准,還給出暖心評語
    所以大部分學生如果想請假不來上學的話,還是會聽話地寫請假條,等待老師的回答,但有的小朋友想請假的理由真的是有點奇葩,比如老師我家狗狗要生了,感情很深厚,想請假一天回去照顧狗狗
  • 初中生「倒背如流」的4篇文言文,特別是第3,學渣:so easy
    初中時代,語文課可以說是把大部分學生都能難住了,背誦的內容讓學生苦不堪言,尤其是文言文。由於文言文理解難度較大,所以花費的時間會比較多。但有的文言文卻是截然相反,學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把整篇文章全部背誦出來,學習成績差的人都認為毫無壓力。那麼這3篇文章到底是什麼呢?
  • 一天一篇文言文:蘇軾《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