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文言文中的三個選擇題中,內容理解題與文言文內容聯繫最為緊密。很多同學因為這一道題放棄了文言文,很多同學也因為這一道題而贏得了文言文。
為何差別這麼大,與這道題本身特點有關。只要大家弄清楚這道題的命題特點就了解為什麼老師一直強調文言文不能放棄了。
這道題目有四個選項,一般來講,是按照順序從文章中抽出四件事情作為四個選項的。由於字數限制,一篇內容翔實的文言文裡面包含的事件大概八件以內。這四個選項我們一般都是找出有錯誤的一項,而且這一項也不是完全錯誤,只是一點點的錯誤,也就意味著,這四個選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篇文言文的一半以上。這對我們來講是優勢。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些錯誤之處也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按照方法去找出來就可以了。接下來,我們就講解一下快速找到內容能夠理解題的方法。
第一,定位選項,回歸原文。
我們講到,四個選項都是從原文中來的,那我們就根據一些標誌把選項在原文中定位一下,讓它們回歸原文,通過比對原文,找出錯誤之處。
如何定位?根據名詞定位法。我們所考文章一般是人物傳記,人物傳記就會涉及到傳主一生的軌跡: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做什麼官職,遇到了哪些人,做了什麼事。所以,可以根據這些名詞來定位:人名,地名,時間,朝代,年號,官職,度量衡,數量詞。去文章中定位每個選項。
如2020年全國一卷《蘇軾傳》
綠色部分在之前的專題中講過,文中的名詞,全文有603字,名詞佔到三分之二左右,這對我們理解文言文也是很有幫助的。
紅色標記就是四個選項所在位置,找到這個位置之後,我們再細細比對一下,錯誤之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