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感情的流露都是比較含蓄內斂的,不會像西方人一樣,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我們文化中庸含蓄,對情感的表達也是很有技巧,這也是我們漢語文化博大精深的一個方面。
而在中國幾千年歷史演變中,我們中國傳統文學先後由詩經、楚辭、漢賦、古體詩、唐詩宋詞元曲等各種形式的題材,而文學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所以,中國文言文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精神和文學財富,也是先人們表達感情的載體。而其中詩詞更是我們傳統文學裡的奇葩,精簡的語言,組成5字或7字的詩詞便妙不可言,雖然詩詞會讓現在的我們感到晦澀難懂但其中流露的感情,卻亙古未變。
古詩詞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也在於它抒情的含蓄性,比如說,古時候的詩人思念親人朋友的時候並不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說什麼「登高望遠」、「折柳相送」、「遙贈梅花」等等,要是沒有一些文學素養,還真的以為詩人們是在觀賞景觀呢!今天要說的詩人是唐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韓愈,中學課本裡我們就學過韓愈的《師說》,還有他的詩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章大家,也被稱為「百代文宗」,是北宋時期文學巨匠歐陽修最崇拜的人之一。他的才學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寫作的時候也總是這樣非常委婉地去表達一些感情。
韓愈文章中最為經典的就是他那篇《馬說》,其實無論是我們還是當時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他想要說的那匹千裡馬,其實就是自己,可是他偏偏寫馬不寫人。而這樣隱約含蓄的事情,對於他來說更是「熟能生巧」,有一次他因為思念自己的妻子,於是便寫下了一首詩,在詩文之中同樣不寫自己,反而寫起了魚,也不知曉他的妻子到底能不能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詩。
青青水中蒲 其一韓愈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說起來,韓愈與自己的妻子相識也是非常戲劇性。那時韓愈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在一次路過洛陽的時候,他前去拜訪自己上司的朋友盧貽,結果到了地方才知道人已去世,還知曉之所以會去世,是因為為了百姓謀利而得罪上司,結果被罷免,然後生生被氣死了。
對於這位前輩,他心中充滿敬佩,於是忍不住在靈堂大哭起來。但是大家要知道當時的盧府其實並沒有人認識他,韓愈與這位老先生也未曾謀面,不過對於他的痛哭,盧府之人還是很感動的。為此,盧老夫人害特意讓自己的孫女盧小姐去謝她,就是這樣,兩人相識相知相愛,最後成為了一家人。
關於這首詩文其實也非常好理解,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直白而又簡單的,在這首詩詩人說到:在那水中有著青青的蒲草,而在蒲草之下則有兩條小魚在歡樂的暢遊,女子看到水中的魚兒,不禁感到非常傷感,現如今你要走了,那麼我要與誰在一起呢?
首先,詩人通過蒲草上壠和魚兒分離,來暗指自己和妻子天各一方的這種愁緒,接下來又以水中那一對兒成雙成對的魚兒來反襯他現如今這種孤獨的處境,以及對妻子的思念。畢竟連魚兒都能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成雙結對,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自己與妻子卻不能團聚。這給詩文中的女子很深的觸動,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她將要與自己的夫君分離,這讓她感到萬分悲傷。而聚散離合卻是我們一生中必須經歷的,相思何處寄,歸雁錦書來。正是這種濃濃相思才造就了詩詞的靈魂。
韓愈這位詩人,雖然給我們的印象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核」詩人,他曾經在廣東單槍匹馬涉水抗洪,也曾忘卻生死諫迎佛骨,但在愛情面前卻也如此柔情。希望大家讀到這首詩也能收穫自己的愛情,如果你也異地,希望能慰藉你相思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