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博物館正式發布銀質「伴月」冰茶壺 還原傳統茶水冰泡技藝

2020-12-25 中國小康網

圖為活動現場 中茶博供圖

中新網杭州6月14日電 炎炎夏日來一口冷飲,是現代人生活中的美好體驗。6月13日,中國茶葉博物館(以下簡稱「中茶博」)正式發布銀質「伴月」冰茶壺。據悉,該壺是中茶博根據古老的茶水冰泡技藝設計而成的。

圖為「伴月」冰茶壺 中茶博供圖

中國茶葉博物館作為國家級茶專題博物館,有著豐富的茶文化相關的文物珍品。

據悉,冷飲非現代「專屬」,宋代之前,由於冰的儲存和製造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冷飲只有富貴人家才能享受到。到了宋代,冰的使用便已經向市民階層普及,冰茶應運而生。

圖為銀質復刻版清中期「卻月」壺 中茶博供圖

宋代文人李若水就曾在詩作中形容自己喝了一種特別的茶。詩中這樣寫道「明冰沃新茗」。

茶水冰泡技藝與普通茶藝不同的是,無需加水,只需把西湖龍井和冰塊放在一起,待冰塊化開即可。中茶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冰泡茶水口感清冽,不僅滋味清香,還能清熱解暑。

值得一題的是,「伴月」冰茶壺茶蓋設計了翡翠鑲嵌,在等待西湖龍井和冰塊融為一體散發香氣的過程中,還極具美感。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表示,「伴月」冰茶壺是將茶器設計從傳統茶文化的復歸入手,與當代人的生活場景相結合,發掘古代飲茶文化中的閃光點,引起更多當代人對茶的興趣,賦予了古老茶文化新的活力,讓文物的活力真正融入生活,服務生活。

現場,中茶博還發布了一款銀質復刻版清中期「卻月」壺。據了解,該壺的原版為中國茶葉博物館的精品館藏茶器之一,清代中期的錫包砂「卻月」壺。

中茶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卻月」壺最大的特色就是造型取缺月為意象,突破了大眾對普通茶壺飽滿圓潤的想像,在近似圓滿的底部,凌空收足,形成一種月將滿未滿的形象,以寓為人處世需謙虛謹慎,凡事留有餘地。

中茶博館藏「卻月」壺,壺身正面鐫銘:「如月之曙,如氣之秋,仿雪香小居法。」另一面淺刻一枝老梅,手法獨到,意境清淡深遠,與「卻月」寓意珠聯璧合。

現場,茶文化解讀、茶藝展示、茶器體驗、茶品品鑑等互動環節一一開展,與會嘉賓置身茶中,度過了一個清涼的初夏午後。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 福建最多,排在首位,有6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浙江、安徽、雲南並列第2位,有4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湖北、湖南和江西並列第3位,有3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四川、江蘇和北京並列第4位,有2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其餘省份,僅有1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不是重要茶葉產區,但卻能入圍2個茶葉傳統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茶葉傳統技藝都是花茶類,也說明北京地區是國內茉莉花茶重要消費市場。
  • 蔡正安教授研發還原的四大歷史「機壓磚茶」作品昨日贈送赤壁市茶葉博物館珍藏
    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鑑賞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棟,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鑑賞協會副會長車勁作為協會代表應邀參加了此次捐贈儀式。在青磚茶技術的引領下,機壓黑磚、花磚、茯磚產業得以繁榮壯大,機壓青磚茶的創舉為繁榮中國黑茶產業做出了關鍵性與開創性的貢獻。該作品以中國機壓茶發展歷程為題材,以傳統平面機壓場景為包裝形制,以青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四種磚茶為載體,再現和還原了中國傳統機壓磚茶的歷史文化、工藝特點和品質風格,是近代機壓磚茶的歷史、文化、工藝  、品質特徵的縮影和樣本。
  • 還原遺落的點茶技藝 注湯擊拂現乳花
    來自福建北苑的名貴茶葉,被製成了名為「小方珪」的茶餅,取之碾碎,侍女用春蔥般的手持著金箸,擊拂盛於花瓷碗內的茶湯,泛出雪花一樣的茶乳。這番描寫,從茶葉、茶器到茶湯、茶乳,都作了詩情畫意的演繹,令人神往。今人熟悉並風行的取完整茶葉用沸水衝泡方式,直到明中後期廢除茶餅後才盛行。
  • 請為「德昂族酸茶」傳統技藝 投一票 !
    請為「德昂族酸茶」傳統技藝 投一票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行投票古老的茶農:堅守傳統技藝 保護智慧財產權德昂族簡介德昂族是德宏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在今德宏各地均有古代德昂族居住的大量遺址。
  •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團體標準《商城高山茶》正式發布
    2020年11月13日,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所屬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牽頭編制的《商城高山茶》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正式發布。該標準將於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商城縣地處河南省信陽市,大別山北麓。境內山巒疊翠,氣候適宜茶樹生長,現有茶園面積20.6萬畝,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
  • 茶資訊| 中國茶葉學會成立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
    12月2日,國際茶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正式在杭揭牌成立。茶起源於中國,聞名於世界。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清」、「敬」、「廉」、「和」、「美」、「樂」等精神內涵。
  • 「非遺」茶葉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傳與承
    「非遺」茶葉製作技藝的傳與承——走進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鋒父子的世界王曉58歲的劉鋒是那個始終站在時代潮流前沿的人,從微博、朋友圈到抖音,都用得得心應手,他說:「當時我的工作讓我可以很輕鬆地接觸到很多技藝高超的茶師,誰的茶做得好,我就跟誰學,甚至細到哪個環節做得最好,我就學他的這個環節。通過幾十年的學習和實踐,我就形成了自己的制茶技藝和風格了。」
  • 漠河有處美的「冒泡」的冰泡湖,想讓你來看一下
    」奇觀仿佛每個氣泡都在述說自己的故事美麗的冰泡湖吸引了大量遊客觀光全世界僅有三處有如此奇異天象分別為加拿大亞伯拉罕湖冰泡新疆賽裡木湖冰泡還有一處就是漠河的蓮花湖「冰泡」形成原因「冰泡湖」最基本的形成條件:1、當地的氣溫在極短的時間內速降到冰點以下;2、冬季死去的水草,湖底腐殖質豐富,不停的釋放甲烷湧上湖面
  • 騰衝5個村莊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全省共有83個村落在列騰衝5個村莊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公布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上線名單的通知各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住房城鄉建設部審查通過了雲南省83個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精品館
  • 傳統技藝「蝶變」生活潮品 「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16日開幕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觀眾們面對琳琅滿目的文化創意產品發出驚嘆。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各地文旅資源以及傳統技藝「蝶變」成為好看、實用、有故事的生活潮品,在滿足老百姓消費需求的同時,讓「詩和遠方」走進人們日常生活。
  • 從「錫器」到「錫藝」——鹿港陳氏用創新守護傳統技藝
    不過,在臺灣中部的鹿港小鎮,有一個家族代代傳承這項技藝,並在傳統錫器基礎上,開拓新題材、創造新技法,推出了別具一格的錫雕藝術品。  在閩南話中,「錫」和「賜」同音,寓意吉祥賜福。因而錫器得以廣泛運用於閩粵一帶的廟宇宗祠和婚喪嫁娶,富貴人家也會選擇錫制的日常用具。後來,錫器文化和打錫的手藝也隨著閩南先民渡海來到臺灣。
  • 成都遍地老茶館成網紅聖地,倒茶成表演絕活,一碗茶水只要2元
    茶文化是中國獨特於全世界一種非常有格調的文化,大部分中國人都很喜歡喝茶,尤其是現在的90後,也喜歡捧著一杯枸杞茶。而要說到中國哪個城市最具有茶文化的縮影,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揚州早茶、廣州早茶,但最具代表的還是成都,成都的美食和茶文化永遠都是聯繫在一起。在成都有很多老茶館,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許多老茶館也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成為城市傳統文化的象徵。
  • 傳統技藝傳承人獲獎!
    之前小虹為大家介紹了放棄高薪外企高管職務的虹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蠟染技藝傳承人楊寧>>>了解詳情最近近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十五屆「老鳳祥杯」上海旅遊商品設計大賽正式落下帷幕
  • 「崇禮有禮 金花鼠」紀念銀章和「崇禮有禮 雪之約」銀質吊墜正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6日,2022年北京冬奧雪上項目舉辦地崇禮區城市品牌文創產品「崇禮有禮 金花鼠」紀念銀章和「崇禮有禮 雪之約」銀質吊墜正式發布。所發布的兩款產品,由中鈔長城貴金屬有限公司精心設計,造型優美,內涵豐富,以冬奧會雪上運動舉辦地崇禮區標誌性元素、冰雪主題元素進行訂製演繹,歷史意義和紀念意義非凡,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 小罐茶中秋藍:色彩經濟學助力茶葉傳承與創新
    中國紅,端午綠。當中國傳統節日與色彩對應起來的時候,能打開哪些想像空間? 作為全品類高端中國茶品牌的小罐茶,正在將色彩經濟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進行對應、嫁接。
  • 「中國小吃之鄉」福建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揭牌營業
    圖為6月9日,福建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正式揭牌營業。 記者 張斌 攝中新網福建沙縣6月9日電(張斌 肖首洲 鄧書榕)位於福建省沙縣東門古街南側的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9日正式揭牌營業,15個沙縣小吃技藝傳承人正在各自的小吃檔口嚮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展示小吃技藝。
  • 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展現歷史 展示精品 展望未來
    10月28日,中國水晶工藝博物館正式開館,館藏展品1000餘件,包括天然水晶原石標本、中國歷代水晶琉璃製品和當代玻璃藝術品、世界各地的水晶藝術珍品。博物館藏品著力體現了千年來水晶玻璃工藝的演變和發展脈絡,體系完整、藏品豐富、質量精湛。
  •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2020-09-1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漠河冰封湖面出現罕見冰泡奇觀!氣體會被「凍住」嗎?
    審核專家:佔明錦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11月22日,黑龍江漠河市觀音山景區出現「冰泡」奇觀。透過冰面,可以看到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氣泡被「封印」在冰層之中。遠遠望上去,猶如漂浮在水面上的珍珠,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罕見的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和攝影師。
  •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 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徐廷傑
    ,愛好攝影和新聞報導,各大網站發稿,為地方電視臺和央視相關欄目選送人才,經常組織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宣傳民族孝道,鄒平家和孝道文化傳播中心創始人之一,山東加多代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中國職工音樂家協會會員,央視大眾春晚優秀歌手,2018年參加公益模範頒獎盛典,被評為時代楷模第十五屆中國公益形象大使,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