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愛嗎】接納才有愛,接納是愛的前奏.沒有接納,愛無法開花.

2021-03-03 道悅

歡迎關注「道悅」

公眾微信號:sunlove9


我們迫切地尋找一個「魔幻」手術刀,徹底切除不安全感、自卑、悲傷、迷失、自私等等。總之,去除一切與完美形象不相符的。並且相信,大手術後,才終於值得被別人愛,被自己愛了。

        可惜,心理上做不了這樣的切除手術。阻抗的、隱藏的、想打壓下去的,會持續存在,緊追不捨,最終掌控大局。法國靈修上師阿諾•德雅爾丹(Arnaud Desjardins)說「抵制,就是痛苦」(Opposition issuffering)。

         你堅持阻抗,付出了高昂代價,讓你緊張、痛苦,消耗大部分生命活力。如果不承認暴力傾向,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而面對暴力傾向,就可以疏導,避免傷害。同樣,如果不承認性慾,性慾會失控。如果對柔情的需求被壓抑了,反倒變得非常情緒化和依賴。壓抑的內疚,變成抑鬱。被拒絕的部分,留在內在的黑暗中。任何問題,都能從對某人或某事的拒絕中找到根源。

        我們想從身上切除的部分,也值得被愛。它一直等在那裡,等待你的承認。

        接納才有愛,接納是愛的前奏。沒有接納,愛無法開花。接納,是開始愛,並且擁抱生命每一時刻給我們的禮物。


        情緒是信號,試圖告訴你什麼。情緒有非常重要的功用。如果拒絕感受某個情緒,你就會一直卡在那個情緒裡,或者處於壓抑後的麻木狀態。其實,所有的情緒都是動力的。它們的出現,不是為一直停留在那個狀態。當你接納,打開心,允許那個情緒全然存在(全然感受它),它就會自然地改變。這是自然療愈的偉大力量。

        本以為黑暗的,可以被整合,成為生命成長課題的重要部分。黑暗中的傷痛,也是成長的沃土。黑暗,當被接受後,充滿了推向前的潛能。過去的情感傷痛,常常指引我們找到這生的使命。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接納現狀。戒酒無名會的戒酒十二步驟中,第一步就是,接納自己已經喪失了對喝酒衝動的控制能力。

         接納是打開。接納是說Yes,如其所是的接納。停止和現實作鬥爭。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和聽天由命非常不同。聽天由命是消極的,指向抑鬱。放棄的人,將自己的痛苦歸咎於別人或環境,感到沒有力量。接納的人,恰恰相反,準備好了,改變能改變的。被解僱了,我接納,然後去尋找新工作。頭疼,我接納,然後停下來放鬆頭部。

        「接納」不等於「同意」。你可以接納現在正在下雨,雖然並不喜歡如此。

         愛自己,不是去愛「未來某一天有可能成為的自己」。當自信、強大、安寧的時候,或者,當成功、美麗、年輕、健康的時候,才能愛自己。做著這樣的夢,時間蹉跎,那一直追尋的「美麗、年輕、健康」一定漸行漸遠;至於成功,就是永遠掛在眼前的胡蘿蔔,讓我們如此瘋狂地追逐著。我們只能愛真實的自己。轉化自己,首先是接納自己現在樣子的一個過程,而不是變成另外一個人。

         愛親密伴侶,不是等待完美愛人出現。男人說:你尊重我,我才愛你;女人說:你愛我,我才尊重你。他們就這樣等待著……當你做飯的時候,我才愛你;當你成功的時候,我才愛你;當你快樂微笑的時候,我才愛你……他們就這樣糾結著。當下,是唯一能愛對方的時間。可惜,當下,你怎麼了?在生氣?因為她/他還是那個樣子。

        我們希望,身邊的人改變。變成我們期望的那樣!我們稱之為愛,以愛的名義,要求對方改變。這其實和愛關係不大,更多的是一種操縱。一對夫妻,經過若干年,也很難聽到一方說:「親愛的,你已經改變足夠多了。從現在開始,你再不需要改變了。我就愛你現在的樣子!」當某人想改變我們,我們關閉,抗拒那個人,開始保護自己。當那個人接納我們,我們感到安全,和那個人一起很舒適,會自然地打開;當打開的時候,改變將自然發生。

        拒絕接納自己的部分,我們將會投射到外面的世界,把它分配給親密伴侶、父母、孩子、朋友、同事等。比如,如果討厭自己的身材,就會認為身邊的人不喜歡我的身材。如果不敢於面對童年和父母分離所遺留的孤獨感、不安全感,就會認為老公和老婆將會拋棄我。很多個人成長的方法,其實就是幫助學員,再次為自己拒絕的那部分負責,而不是自動地指責歸咎於身邊的人。

         也可以說,我們拒絕接納別人的,正是自我拒絕的那部分。比如,拒絕了自己的敏感,就會討厭敏感的人。身邊的人,都是一面生命的鏡子,反射回我自己的部分。如果能如其所是的愛身邊的人,那證明我們也已經能接納和愛自己了。

          我們常常拒絕接納過去,拒絕接納自己生命故事的某些部分。只願意記住,光輝的那一段故事,而不是整個故事,那個真實的自己。渴望一個沒犯過錯的過去,這樣才能與內在一直試圖建立的光輝形象相對應。

          就像小孩子一樣,我們常說「不是我幹的!不是我的錯!」。我們忽視過去的黑暗面,隱藏所作所為。這樣的話,就錯失了機會,與過去和解,包括犯的錯,對別人造成的傷害。這種無意識中的負擔,淤積於細胞中的記憶,讓我們沉重。

          接納那些似乎不能接納的,例如喪失、分離、挫敗、受傷、虐待等,是一個過程,是一條成長道路。努力前行,同時,給自己時間。


         別忘了,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永恆的,都將過去。第一縷晨曦的微光,會褪去黑夜。暴風雨過後,太陽會出來。任何不舒適的情緒(悲傷,憤怒,受傷,不安全,焦慮,尷尬,厭惡,害怕,內疚,緊張,慚愧,失望,受辱等),都轉瞬即逝。

        情緒都是有動力的。當你內在向情緒打開,它會全然展現,然後就會走。當你拒絕它的存在,它才繼續以一個緊縮的情節(情緒節點),留在身體裡。你只需要內在向情緒打開,是否向外表達這些情緒,要根據情況是否允許;還有,表達是否讓情況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當你接納了喪失或分離,往往很快,新的人或事會進入你的生活。當一扇門關閉了,另一扇門會打開。但也請對自己有耐心。接納喪失是一個吊念的過程,需要時間來走這段旅程。

         當你無法接納的時候,試圖接納自己不接納的狀態。可以用矛盾意向法,也就是說,故意加強想避免的感受。比如,不接納自己有時緊張。那下次緊張的時候,就故意強化緊張的感覺。結果發現,與其感到更緊張,反倒慢慢放鬆下來了。阻抗,或者說不接納,所帶來的附加緊張,在這個過程中,被去除了。

紀伯倫在《先知》中寫到: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自我渴求所衍生的兒子和女兒。

他們通過你而來到這個世界,但他們並不來自於你。

雖然和你在一起,但他們不屬於你。

         我們每個人,是生命的孩子,這個絢麗奧妙宇宙的一分子。當拒絕自己的某一部分的時候,就拒絕了宇宙神奇的創造。作為這個無限的存在的一部分,難道不認為自己值得被愛,被完全接納嗎?

[可通過右上方按鍵分享到朋友圈,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歡迎關注「道悅」:sunlove9,

我們一同心靈成長,攜手傳遞正能量]

以上二維碼掃描就可以添加了


查看更多文章:

1、點擊右上角 2、再點「查看公眾帳號」 3、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只是愛的問題》因為愛而接納
    《只是愛的問題》是由克裡斯蒂安·富爾執導,西裡爾·索文尼、斯戴芬·古林-提列主演的電視電影,該片於2000年1月26日在法國播出。影片講述了勞倫特擔心父母接受不了他是同性戀的事實,選擇和女性好友拉羅爾假扮情侶,隨後卻與男生賽瑞克墜入情網,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的故事。
  • 無條件養育:無條件接納與愛,是為人父母的終生修行
    「當你的孩子做了令人矚目的事情時,你會格外高興,但不要弄得你的「愛」會以此為軸心。如果你能正確保持這種平衡,孩子長大後就不容易感覺只有在成功時自己才有價值,他們有能力失敗,卻不會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艾爾菲科恩《無條件養育》第八章無條件的愛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孩子表現好沒有給自己惹麻煩,或者比較聽話沒有讓我們生氣,就會覺得自己特別愛他們,對他們很好,同時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會一一滿足。但是如果情況並非這樣,如果孩子們無緣無故發脾氣,我們是不是會很煩躁,很沒有耐心,特別是我們正在做成年人認為很重要的事情。
  • 《囧媽》愛是接納和尊重
    他們只感到壓抑和想逃離,徐媽媽不間斷地投喂,徐伊萬不是偷偷吐掉,就是連小番茄和盆整個丟掉,在兩人爭吵中爆發出「在你心裏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 《冰雪奇緣》:愛與接納,融化冰封的防禦
    在這裡,由於荒無人煙,因此也就沒有了指責和質疑。有的只有與孤獨為伴,和自己對話。但卻也在這裡,艾莎能夠成為自己,釋放了原有的能量,造成了一座宏偉的冰雪城堡。她自欺欺人地認為,只要躲在這裡,就不再有傷害。而這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防禦機制,人們通常否認事情的發生,認為看不見就等於沒有了。因為不能接受,同時也害怕被負性的情緒所吞噬。殊不知,阿倫戴爾王國陷入可怕的寒冷之中。
  • 愛不是安慰和幫助,而是無言的理解和接納!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一個多年前的畫面躍入眼前:當時在公園裡,一個媽媽抱著哭泣的女兒走過來, 坐在我身旁的長椅上。媽媽沒有哄勸孩子,只是默默的抱著孩子,任憑孩子哭泣。等孩子稍微好些,慢慢抽噎的時候,媽媽開口對孩子說:「媽媽猜你是因為剛才還想吃草莓,但是XX沒有給你,你就傷心了,是嗎?」
  • 是接納,是愛,是修行
    接納自己,接納不可逆轉的結局,是與生命和解最好的方式。02好好愛家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是一個家。生活,如果沒有家庭就會變得毫無意思。」媽媽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他望著媽媽,眼睛噙著淚,靜靜地聆聽。
  • 《囧媽》背後的育兒反思:尊重和接納才是愛孩子的最好的方式
    是以愛之名,行管控之實,還是應該愛得理性一些,在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上去愛孩子?毫無疑問,《囧媽》告訴我們,前者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表面是愛,實際卻在不斷傷害。而後者,給予孩子尊重和接納,才是真正的愛,也只有這樣的愛才能帶來融洽的親子關係。
  • 接納真實的自己才能擁抱別人的愛
    傑夫以為她不想跟自己約會,蕾希沒有說原因,只說自己感冒了。上司還了解到她換男朋友換得很勤,以為她自己喜歡新鮮獵奇,她有苦說不出——一切都是因為無法正常和別人約會導致的。蕾希和傑夫約會時犯病了,等到抑鬱的狀態過去時,她馬上致電給傑夫,邀請他到自己家來。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哭泣之後,情緒強度一般會減低40%,所以很多人在哭完之後,會感覺到「輕鬆多了」,「沒有那麼難受了」。而那些不愛哭泣,壓抑情緒表達的人,往往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比如結腸炎、胃潰瘍等疾病就是與情緒壓抑有關。這種環境性的不接納,讓人們無法接納自己「哭」,也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
  • 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接納?
    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有人正在為了踐行它而經歷內心的波折,有人正困惑於「自我接納是不是放任自己」,還有人在苦苦尋找自我接納的方法——對探索自我有追求的人們常常問的問題是:我知道要自我接納,可是要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納呢?有什麼方法嗎?不久前我摩拳擦掌想要寫一本關於自我接納的書,很想詳細地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時間和精力都無法跟上思想的腳步,只好暫時作罷。
  • 我接納不夠完美的自己
    愛自己的第一步,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為了活得完美,而是努力成為一個接納自己的好,也接納自己的不好,接納自己的光明,也接納自己的黑暗的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是真正地愛自己。當面具一層一層地剝掉,傷痛一層一層地釋放,封閉的心一層一層地打開,會發現你的內在確實是有力量的!只有走過釋放、療愈的過程,才能真正的接受自己,力量才會出來。你最害怕、最想逃避的,就是你最需要去面對和療愈的!今天推薦一篇愛自己的祈禱文,每天念一遍,讓接納自己,愛自己的信念和美好感覺,慢慢滋養你的生命。
  • 接納就是創造~電影-去年聖誕
    男主角唯一做的,就是接納和同理,沒有評判和定罪,沒有想修正女主角的意願,只是給予傾聽,分享自己本身的喜悅,給予不帶強迫,沒有我高你低,需要被教導的輕輕提醒。我在討厭人時,我先體驗到討厭的感受,才給予討厭。我在愛時,我先認出愛,體驗愛,才給予愛,分享愛,也才有更多的愛回來。我們不可能不選擇愛,離開愛我們一定痛苦,只有在愛中,我們才能自在,開心,舒服。
  • 《回憶中的瑪妮》讓我們明白,只有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別人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在我們久遠的記憶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給予我們很多溫暖,即便已經記不清,但是曾給過我們的鼓勵和勇氣,我們從未忘記過,我們總是因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自卑,所以對於別人的友好,總是感到害怕,害怕別人將自己努力維繫的面具打破,但其實我們只是因為沒有接納自己,所以才不去接納別人
  • 人生的三道門: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接納世界
    有愛心的人住在愛心的世界,有戒心的人住在戒心的世界。每一位你遇到的人都是你的鏡子,可以照見你的一面、映射出你的真心。這個世界只是我們想像的畫布而已。把最好的獻給世界,可能永遠不夠,不管怎樣,仍然把最好的獻給世界。幫助一個人也許不能改變整個世界,但卻可能改變這個人的世界。世界上的許多事你都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只有你自己!
  • 《愛你,西蒙》:被他人接納,被自己接納
    >在同志題材電影裡,有一個大的門類,即出櫃電影。羅賓森說自己是異性戀者,但在拍攝《愛你,西蒙》期間,家中小弟受劇本鼓舞,向其出櫃幾十年來,無論出櫃電影怎麼拍,其核心要素始終沒有發生過改變,無非就是著墨於,是否要出櫃,何時出櫃,向誰出櫃,出櫃後人們的反應是什麼。然而時代潮流浩浩湯湯,相比過往此類電影裡奪眶而出的淚水,2018年上映的《愛你,西蒙》變得如此溫馨可人,可見同志平權運動的深入人心。
  • 葉羅麗:王默再次接納文茜的決定對嗎?
    從王默答應和文茜互換記憶的那天起,她就一直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失去夥伴陪伴的那段日子,王默變得更加無助,尤其是在浮雲樓裡的時候,當知道文茜目的是要羅麗消失,王默心裡真的很憤怒,所以最後在花海潮的時候,王默才沒有像當初那樣幫文茜說情,因為那時候的她還沒有辦法原諒文茜對羅麗的過分行為
  • 東財人眼裡的東財 | 因愛而接納,東財人在愛納
    近期,我校退休教授王鐵軍老師撰寫《因愛而接納:老鐵眼中看愛納》文章,為孤獨症孩子們愛心助力。今天學校官微「東財人眼裡的東財」專題欄目特轉發此文,為心中有愛的東財人點讚!因愛而接納,東財人與愛同行,讓我們一起守護「星星的孩子」。何為愛納?此乃大連市愛納孤獨症障礙者綜合服務中心的簡稱。今日老鐵推文,有點不那麼老鐵風格,因為是要正經八本,講一件嚴肅的事。
  • 上影節展映片|《愛你,西蒙》:被他人接納,被自己接納
    《愛你,西蒙》海報在同志題材電影裡,有一個大的門類,即出櫃電影。所謂「出櫃」(coming out of the closet)指的是同性戀者向父母、親人、朋友及社會表明自己的取向。羅賓森說自己是異性戀者,但在拍攝《愛你,西蒙》期間,家中小弟受劇本鼓舞,向其出櫃幾十年來,無論出櫃電影怎麼拍,其核心要素始終沒有發生過改變,無非就是著墨於,是否要出櫃,何時出櫃,向誰出櫃,出櫃後人們的反應是什麼。然而時代潮流浩浩湯湯,相比過往此類電影裡奪眶而出的淚水,2018年上映的《愛你,西蒙》變得如此溫馨可人,可見同志平權運動的深入人心。
  • 行為意圖之接納動機
    他把一個人的接納動機分為兩大部分:自我接納和接納別人。自我接納動機是指一個人對自身以及自身特徵所具有的一種自我肯定心理,不會因為自身的一些缺點而自我否定;也不會因為自己身上具備某種特質或取得一些成就而與原來的自己無法適應——總之,不會因為自己產生任何一種變化而無法接受自己。
  • 電影《囧媽》: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在電影開頭,張璐和徐伊萬因為一個檯燈,發生了下面這段對話:「你把這個檯燈拿走,我幫你修好了。」(徐伊萬)「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張璐)「你不喜歡這個檯燈嗎?」(徐伊萬)「從它進家門第一天起,我就覺得它長得作。」(張璐)「你怎麼可以這樣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