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遊戲時代來臨,120Hz高刷將成標配
相比進度緩慢的8K超高清,高刷新率在今年迎來了高光時刻。隨著PS5、xbox次世代遊戲主機的正式發布,4K 120Hz遊戲體驗成為遊戲玩家的終極夢想。
正因如此,我們今年能看到不少廠商推出了搭載4K 120Hz面板的電視,並且配備了最新的HDMI2.1接口,以滿足次世代遊戲需求。
當然,光有高刷新率硬體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相應的內容支撐仍然會面臨跟8K電視一樣的?寰場?/p>
恰好MEMC運動補償技術的誕生彌補了內容與技術之間的脫節,它能夠在傳統的兩幀圖像之間加插一幀運動補償幀,從而提高視頻幀率,達到更加流暢的顯示效果。
這裡的關鍵點是即使前期影視製作沒有拍攝高幀率,也可以通過補幀來實現高幀率的體驗,這一點是解析度無法企及的優勢。
最後,我們在選擇高刷電視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一定要帶有HDMI2.1接口,不然帶寬傳輸不夠,支持不了相應的幀率。
Micro LED、Mini LED...顯示技術多點開花
大部分電視使用的面板都是液晶面板,它產量大、成本低,但是顯示效果上存在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而下一代顯示技術業內普遍認為是OLED、Mini LED和Micro LED。
OLED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雖然產量相比液晶少很多,但也發展了很多年,技術基本成熟,常常被各大品牌的高端產品所採用。
Mini LED和Micro LED是近幾年才開始大力投入的新顯示技術,其中Micro LED更是被譽為「完美的顯示面板」。
和OLED一樣,Micro LED也是像素級自發光,它將傳統的無機LED陣列微小化,每個尺寸在10微米尺寸的LED像素點均可以被獨立的定址、點亮。
簡單來說,可以看作是小間距LED的尺寸進一步縮小至10微米量級。
Micro LED的顯示方式十分直接,將10微米尺度的LED連接到TFT驅動基板上,從而精確控制每個像素點的亮度。
更簡單地說,Micro LED其實和我們在路上看到的LED發光廣告牌差不多,只不過Micro LED把每個小燈珠做到了微米級別。
Micro LED和OLED最大的區別之一是它使用了傳統無機材料,從根本上解決了壽命問題。
壽命問題解決,自然也無需搞什麼白光OLED犧牲色彩換取壽命,Micro LED直接由像素點產生顏色,從而提高了色彩表現。
僅從產品特性角度來看,Micro LED確實是一種非常完美的顯示技術,因此理論上它可以取代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統治下一代顯示行業。
遺憾的是,Micro LED的製造難度比OLED更大,想要大批量規模化生產更是難上艱難,直到今天也沒有正式量產的產品出現。
儘管三星近日宣布將在明年一季度發布一款110英寸的Micro LED電視,但其價格高達100萬人民幣 ,顯然不是給普通消費者準備的。
相對而言,Mini LED才是一種更接近大眾的技術路線,嚴格來說,它並不是一種顯示面板,而是一種背光技術,本質上還是依託於液晶面板,有效提升液晶電視的對比度,讓液晶電視具有OLED等自發光技術的顯示效果。
通過增加局部調光區的數量,在不犧牲亮度的情況下,Mini LED背光液晶面板就可以實現超過1000000:1的對比度和更高的解析度。
與此同時,通過將Mini LED背光源與量子點膜結合在一起,所得的液晶電視具有99%以上DCI-P3標準的寬色域,綜合顯示效果可以直接與OLED競爭。
最新報告顯示,隨著TCL、三星等品牌推出帶有Mini 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預計Mini LED技術在2021年將獲得較快速發展,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50萬臺增加到2021年的890萬臺,同比增長約17倍。
中國顯示行業崛起,液晶面板全面國產化
近兩年裡,液晶面板產能整體快速擴充,行業持續洗牌,隨著韓國面板廠陸續關停LCD產線,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廠商聚集,而中國廠商在這裡面佔據絕對的領先優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全球電視面板市場份額達到55.5%。
具體到廠商,TCL華星今年的表現尤為亮眼,上半年在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排名已躍居第二名,僅次於京東方。
技術方面,在10月份的全球顯示生態大會上,TCL華星接連發布了全球首款142??GZO玻璃基主動式MLED顯示屏、全球首款4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車載屏、全球首款6.7??MOLED雲卷屏、全球首款17?即蠐∈?LED捲軸屏。
在Mini-LED/Micro-LED方面,TCL華星與三安半導體共同投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聚焦於Micro-LED技術開發。
TCL華星生產的MLED星曜屏是國內首家使用Mini-LED背光技術的顯示屏,擁有超高的對比度、超薄的屏幕的厚度、HDR高亮度、低能耗以及超強的色彩表現力。
在OLED領域,此前國內一直處於空白狀態,如今OLED行業發展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
根據市場預測,隨著國內OLED產能的釋放,到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OLED面板總產能佔比將接近45%,屆時中國將有望取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應商。
不過我們要理性看待,因為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大多集中在OLED產業鏈中遊,也就是生產製造階段,而原材料生產、設備製造、晶片驅動研發等環節基本還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這是我們以後要努力的方向。
手機廠商做電視不賺錢,先交朋友
早在7年前,小米成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手機廠商,或許誰也沒想到今天的小米電視能成為網際網路電視第一品牌,牢牢佔據電視線上市場份額第一多年。
後來,隨著華為、榮耀、OPPO接連入局,跨界做電視似乎已經成為每個手機品牌的「必修課」。
但遺憾的是,國內電視市場早已飽和,近年來都無太大增長。彩電品牌集中度也很高,海信、小米、創維、TCL和索尼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因此,手機廠商們紛紛涉足電視領域,與其說是要和傳統電視企業搶奪市場份額,其實它們更在意的是打造AIoT生態。
據行業調研機構IDC預測,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將超過14億臺,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4%,顯而易見,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電視作為客廳「C位」,不僅擁有大屏顯示、影音娛樂、社交互動等優勢,還能帶動一整套智能家居生態鏈,可以說是萬物互聯下家庭場景的重要內容生態入口之一。
所以電視市場份額的爭奪,主要不是利潤的爭奪,本質上是搶佔流量,一旦攻下了家庭智能中心,就有資格讓消費者持續性消費,並產生生態依賴。
總結:乘風破浪,重回客廳C位
不可否認的是,看電視這一娛樂活動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少,大家可以想想這些年春節,電視幾乎就是開著聽個響,連父母長輩們都熱衷於玩手機搶紅包了。
儘管如此,電視憑藉其更大的屏幕、更好的畫質和音質,仍然有著手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未來電視的發展,我個人認為有兩個,一方面是在新顯示技術的引領下,電視成為更加專業、富有針對性的娛樂設備,結合4K、8K、HDR等優質視頻資源,為用戶帶來極致的影音享受。
同時,針對遊戲用戶、體育愛好者等,電視利用自身的技術特點,能提供更棒的體驗。
另一方面,電視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變得更加智能化,和手機、冰箱、空調等各種設備形成聯動,打造出真正實用好用的智能家居生態。
電視不再單單是顯示設備這一個身份,而是完美融入生活,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中樞。
2020年接近尾聲,展望明年,新的技術、新的玩法、新的品牌還將給彩電行業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電視究竟能否重回客廳C位,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