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與結束就在一瞬之間,現在回想起剛來臺灣的點點滴滴,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起初輔導員打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去文化大學交流,我當時內心是既歡喜又焦慮,喜的是我可以接觸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安的是這是一個陌生的環境。現在看來,這將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這裡的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別周到。隨著接觸的時日增多,就會發現這種周到和熱情隨處可見。來的第一天學院秘書就已經給大家發了行程表,上面對於每天的行程說得很明白,但是秘書還是會不厭其煩地再講說一遍,生怕有什麼地方大家不會很明白。
秘書助教周到熱情
學院安排了兩個助教,負責我們這兩個月的交流活動,她們都非常熱情,經常詢問大家的情況,和大家有說有笑,感覺像是很早就認識的朋友,一點都不覺得陌生。
我是一個慢熱的人,剛開始的時候,總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家,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去外面參訪的時候,我總是自己一個人走在後面,或者獨自去別的地方看。助教總是跟在我的身後,生怕我掉隊,每到集合的時候,都會問我在不在。記得有一次去臺北故宮參觀的時候,我和大家走散了,她和我走在最後面,當時她很著急,因為除了我之外,她還要照顧其他人。山上的機車特別多,有的騎得飛快,外出時助教總是讓我走在裡邊。
其實我內心是怕給人添麻煩的,對於別人的噓寒問暖總是報以冰冷的響應,因為我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另類,也很想和大家打成一片。
記得剛來的時候,的確有些不適應,助教也看出來了,經常問我是否還好,這讓我很不好意思。我自己比她大三歲,卻讓人家照顧我,後來大家熟悉了,一次閒聊她才說,照顧大家是她們的責任,這也是秘書安排的。
融入這個小圈子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不近乎人情的響應方式真的是很愚蠢,這會給關心你的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幸好大家後來大家成了好朋友,我也融入了這個小圈子,和大家無話不談。
來臺以後,其實相同的東西大家都習以為常,更關注的是文化和生活上的不同。每次經過體育館的路上,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會看到很多學生在操場打球,而且女生打球的也非常多,這是我在大陸所不曾看到的。而且校園經常舉辦各種社團活動,每天都會看見不同的社團活動說明會,而且學生的參與度也非常高。
這邊對於節約和環保的意識也非常高,記得剛來大家聚餐的時候,吃不完的東西老師都會打包帶走,而且餐廳也鼓勵大家打包。我記得在成果匯報會的那天,一個大陸學生說她在這裡很少看到垃圾桶,這也是大家共同的感覺,無論是在繁華的夜市還是其他地方,都很少見垃圾桶。後來聽一個老師說,當初為了環保,試著減少垃圾桶數量,沒想到大家也不會隨便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