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備胎情結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間的關係

2020-12-19 吃喝玩樂o衣食住行

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是某某的備胎,而且已經有了很多年的備胎史。仿佛當個備胎還樂此不疲,有種能為某某當備胎是榮幸之至的感覺,身心皆樂在其中,哪天沒得當備胎了反而渾身不得勁,灰心喪氣,心灰意冷,猶如心死道消般。

而我們旁人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好賤,好沒出息啊,當個備胎還把他給美的。早晚被拋棄,輪為路人,或者哪天突然成為個接盤俠,讓人笑話。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備胎情結這一現象呢,其實我們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概念加以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者感情的一種症狀。

對於備胎情結,初看之下感覺跟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沒什麼關聯性可言,但你細細研究會發現其實不然。

備胎情結的產生有過程性跟條件性,首先得對一個人產生感情,喜歡她,迷戀她。其次她得知道你在喜歡她,迷戀她,而她對你談不上討厭但也沒好感,更沒有喜歡。最後她沒有明確的拒絕你也沒有明確的接受你,還會給你一些若即若離的暗示,而你也不放棄,一直願意等,願意相信,寧願孜孜不倦地當你的備胎。在這樣的條件下,備胎心理跟情結也就慢慢產生了。

在這樣若隱若現,若即若離,思而不得的微妙關係下。愛慕會越來越深,思念會越來越多,猶如魔愣,最後對愛的理解就會變得錯誤,變得扭曲。美其名曰,值得為愛去犧牲,為愛去付出所有,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於是,你會不計代價,不顧後果地去愛。她被別人分手的時候你會痛她所痛,悲她所悲,她傷心難過的時候,你會陪著她傷心難過,她想要解悶的時候你在身邊,她孤獨寂寞的時候你不知所措,她午夜時分陪人玩瘋了,累了、你去接他回家,到了樓下她一句累了、休息了,你一個人流浪街頭。她說累了、倦了想要隱退江湖,你滿心歡喜,以為皇天不負有心人,一生等待終得正果,當她又說想要重出江湖的時候,你搖旗吶喊,眼中帶淚,心中有悲。你一生任她擺布,任她使喚,無怨無悔,樂此不疲……,人謂之曰「備胎」。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備胎也是對所愛有所依賴,有所寄託,有所奢望,而心甘情願被欺騙,被利用,任人擺布的一種人生行為。所以它應該是屬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一種表現形式。

你是備胎嗎?你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嗎?

歡迎評論,歡迎探討!

相關焦點

  • 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
  • 番劇中,愉悅犯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有什麼關係?看熾天使就明白了
    在知乎上看到有網友問這麼個問題,「愉悅犯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總是一起出現的嗎?「,作為一個二次元宅謎,我當時就想到了番劇中的一些例子,最經典的莫過於《終結的熾天使》中吸血鬼與普通人類之間的奇妙關係。本期內容我們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聊一聊兩者之間的關係。
  • 蒼煙空:愛欲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叫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狀,當然,他們倆只是為了讓朋友們開心。我不打算用虐戀即人們常說的SM典型案例中施虐和受虐的快感來分析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應該屬於生理和心理雙重特殊偏好,更多體現在雙方自願基礎之上。而非暴力脅迫下產生的依戀甚至愛慕並產生興奮。關於暴力脅迫下產生感情並產生興奮感的非典型性案例時常也能見諸媒體。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真的存在嗎|大象公會
    文|akid 兔透射你應該聽說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它指的是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在中文網際網路,這是一個常用詞,諸多場景可以用它來解釋:高考工廠出身的學生認同學校的理念,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甚至霸道總裁言情劇、網絡爽文,也可以見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來解釋當事人的心理。
  • 人的依附心理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而且不少人還會把其用作是嘲諷人的話語,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種症狀,其實,這種症狀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斯德哥爾摩症狀又稱為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人在長期遭受迫害的情況下,對於犯罪分子偶爾施與的小恩小惠表示出感激,甚至在最後時反過來抵制救援者,幫助犯罪者的病態依戀情結。這一症狀受到廣泛關注便是在1973年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銀行被搶事件,最後受害者反而轉為幫助罪犯,不出庭指證,甚至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女魔頭」勞榮枝當庭翻供,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可能令她免於一死?
    (點擊回看:「女魔頭」勞榮枝稱願眾籌賠償,背後是其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一次「表演」)今天,看到媒體的進一步報導,有律師認為勞榮枝當庭所述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情況,再加上案件證據存在瑕疵,法庭對她最後的量刑會有一定影響。不知道這個律師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時是語帶譏諷,還是真的認為勞榮枝的情況屬於這個綜合症。如果是後者,那這個律師真是大錯特錯了!
  • 素媛案罪犯妻子為其辯護,網友: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晚期了
    相信很多看到這條新聞的人第一反應是知道這是個惡魔,但沒想到這個惡魔有老婆,更沒想到惡魔的老婆也不是個善茬:跟隨受害者搬家堅稱老公是個好人面對丈夫的嚴重罪行仍然寫下請願書表示老公是好老公,家務全包,甚至是個講禮貌的人在惡魔身邊的這個人厚顏無恥,冷漠的樣子叫人震怒,網友直呼此乃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英劇《失落十三年》:女奴成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她與mark在這十三年之間關係的變化成謎。是受害者亦或是是情人?後來,警探在反覆搜查lvy被囚禁的地下室牆壁後,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上遍布lvy的指紋。Lvy瞬間從受害者變成謀殺者,被控以謀殺和詐欺。在巨大壓力下lvy說出了事實。警探們利用lvy以及屍體引誘出mark。Mark卻提出要lvy親自去見他換取phoebe。
  •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戀愛婚姻當中的賤骨頭是怎麼回事戴浩然 2020年12月14日我用咱中國人自己的話來解析一下所謂的愛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用五個字講就是「跟自己較勁」,總覺得自己有成本投入,不能輸,對方給自己痛苦越多,自己越來勁。
  • 從些許歷史中淺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觀看一下以上作品,言歸正傳,我今天要闡述的並不是池江憲這樣的悲情人物產生的原因或者對他報以同情來揭示什麼,我要說的是被池江憲劫持的人質表現出對綁架者的好感及同情這一現象,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愛上人渣的那一刻,你就死定了
    V姐之間寫過一篇講述「母愛扭曲」的文章,其實不止親情,愛情中也存在某種病態的關係。真實還原「弒母兇案」!承受不起的母愛,是最病態的恐怖劇這部劇的後半部分,就揭露了這種病態:跟薩米爾在一起的馬亞得到了真正的溫暖,準備去跟塞巴斯蒂安提分手。還沒等說出,就接到了醫院的電話。
  • 《秘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傾向,要不無法理解男主從一開始的虐女主到愛上女主。單從演員上來講演員的演技是沒有問題的,男主的神經質,女主的受虐傾向,都完美的演繹,黃正音是從頭哭到尾。電視劇的很大目的都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最後女主為了自己的兒子的幸福著想,最後沒有強行把兒子要回,這點個人覺得有點難以接受啊。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典型案例|河南洛陽性奴案
    小段和小張就這樣在這間暗無天日的地下室相識,被迫輪流與男人發生關係,還要幫助男人挖地窖。她們開始變得順從,有時候為了討好黑臉男人,她們之間還會爭風吃醋。小科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其實這些女孩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很可能是患上了俗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稱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英文: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
  •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最近好幾個朋友來跟我說自己或身邊朋友在痛苦之中想要離開、有能力離開又很難離開。幾年前,我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現在看來,當時少提及了一些觀點:一個人是否會進入施受虐的關係,和其外在擁有的資源、成就、強弱無關,和創傷有關。任何人在某種情境下,都有可能進入一段「施虐與被虐」的關係。
  • 一些人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那是最難掙脫的
    這叫做飢餓綜合症。放一個長假,以中秋國慶、春節及學校的寒暑假等最明顯。假期結束,剛剛上班頭兩天,一般人多半懶洋洋的,啥事都不想幹。身體是軟塌塌的,整個人沒有精神,思想無法集中。在辦公室或教室,最想做的事是睡覺。這叫做假期綜合症。清末,法國使臣羅傑斯對中國的太監製度很不感冒,在見滿清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光緒)時,提出批評:「你們的太監製度將健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虐待的受害者為何會愛上罪犯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是一種至今為止,無數心理學家難以理解的奇怪精神疾病。甚至很多心理學家都無法確定,這是否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情況下,當你感受到他人的愛時,或許會付出自己的情感,在面對傷害自己的人時,都會充滿恨意。
  • 淺析虐文背後的心理邏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主要原因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人質症候群。原本是指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宗搶劫案,兩名有前科的歹徒在搶劫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名銀行職員,在與警方僵持了130個小時後,以歹徒放棄抵抗而結束。但是隨後,匪夷所思的一幕發生了,四名受挾持的銀行職員開始站隊歹徒了,不僅拒絕指認歹徒,還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電影《大贏家》:假的「人質情結」,真的愛與尊重
    這一次,兩人一出場,完全看不到任何交集,以為就是普通的同事關係而已。隨著劫持演習的推進,人物關係和情感走向都重新洗了牌。一場意外逼真的演習,改變了很多人對待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甚至是人生的看法。影片的最後,揭示了大鵬對柳巖的小心思,柳巖說了句,「誰說劫匪只能是一個人?」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這個詞,也許有些人並不會感到陌生,它是瑞典的首都,也是偶爾出現在一些電影和影視作品當中的一種情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種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
  • 香菱: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被生活嚇怕了的人
    見香菱跟黛玉學詩,茶飯不思,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比起大觀園裡其他的人,香菱確是少了點機靈。林黛玉初進賈府,就知道不肯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惟恐被人恥笑了去。與其說是過於多心,不如說對於人心叵測,是有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