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北大俞可平:包容成就偉大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不知不覺,高校畢業季又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雖然許多同學只能帶著對母校的萬般留戀「雲畢業」,但不會缺席的是老師們的「最後一課」——畢業致辭。在致辭中,老師的囑託與祝福如同炎炎夏日中的一絲清風,讓同學們沉下心來,理性選擇自己未來的方向。本期我們刊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教授的畢業致辭。在致辭中,俞可平老師高度評價了同學們在防疫期間所體現的堅強、忍耐、克制、自信和包容等優秀品質,特別強調了包容的意義和價值。他認為,包容就是包涵和容納不同於自己偏好的人和事物。正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包容精神,成就了北京大學的偉大。包容之所以能夠成就偉大,是因為它是人類團結合作的心理基礎,是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包容體現了人類的博愛和對人的尊重,一個人的境界越高,他所愛的範圍就越廣,他的包容心也就越大。尊重他人的選擇和偏好,是文明進步的體現。包容也是內在的力量,是自由和活力。對他人包容,就是給他人自由。「發展需要包容,包容才能發展。小到一個單位和部門,大到一個地區和國家,只有包容性的增長與發展,才是可持續的增長與發展。」澎湃商學院將繼續選刊各高校教授、校友代表的精彩致辭,也歡迎諸位讀者在文後留言推薦令你難忘的畢業致辭。

&nbsp&nbsp&nbsp&nbsp親愛的同學們:

&nbsp&nbsp&nbsp&nbsp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少回我們在美麗的燕園盼待並謀劃同學們返回母校,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就在不久前,學院還給同學們發出了通知,邀請畢業班的同學回來參加畢業典禮。部分應屆畢業的研究生還真回到了母校,今天他們就在現場,使我們尤其感到親切。然而由於北京的疫情出現了重大反覆,市政府和學校再次提高了防控級別,應屆本科畢業同學很遺憾現在就不能回到母校由老師們親手給你們撥穗了,只能參加今天舉行的雲端畢業典禮。

&nbsp&nbsp&nbsp&nbsp今年放寒假的日期是1月13日,距今已經整整5個半月,160多天了。我相信,自從你們上小學後,絕大多數同學一定沒有這麼長時間離開學校而待在家裡。儘管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你們還是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順利完成了全部學業,交出了圓滿的畢業答卷,今天得以參加這個極其特殊的畢業典禮。在此,我要向各位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祝賀大家在人類罕見的疫情期間結束學業,並將走上工作崗位,或開始更高階段的學習生涯!在今天這個難忘的畢業典禮上,我不僅要祝賀同學們如期完成學業,還要感謝同學們對學院防疫工作的配合;不僅要祝賀大家順利畢業,更要祝賀大家經受住了兇猛疫情的嚴峻考驗,自己身上的各種品質得到了升華。大家不僅交出了圓滿的學業答卷,也交出了合格的品行答卷。

&nbsp&nbsp&nbsp&nbsp同學們正值花樣年華,在活力四射的青春時期,突然因疫情而必須在家裡蝸居160多天,這首先考驗的是同學們的堅忍不拔精神。囿在家裡將近半年,要嚴格遵循當地政府和學校疫情防控的各種規定,停止許多本來正常的戶外活動,既要保持身心的健康,還要完成課程作業和畢業論文,若內心沒有足夠的堅強、忍耐、克制、自信,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堅強、忍耐、克制、自信等品行,一直是人們稱道的美德。它們之所以是人類的美德,是因為這些品行幫助我們克服內心的恐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我們戰勝現實的困難,完成既定的任務。我希望同學們畢業後也永遠不要失去這些品質,那樣,無論你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nbsp&nbsp&nbsp&nbsp與父母親、爺爺奶奶和兄弟姐妹朝夕相處160多天,雖然這是增加親情的難得機會,但其實並不容易。由於年齡的差別父母子女之間會有代溝,由於知識背景的不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難免分歧,閉居一屋的時間久了,親人之間也容易產生感情的裂痕。我看到有報導說,「疫情過後,離婚率暴漲」,據說有的民政機關門前,還排起了離婚的長隊。夫妻之間尚會疏離,其他親人之間更難免齟齬。同學們能夠這麼長時間與家人和睦相處,而且順利完成了學業,這表明在同學們的身上還擁有一種十分可貴的品質,

這也是我今天特別想強調的一種人類美德和基本價值,它就是包容。

&nbsp&nbsp&nbsp&nbsp說起包容,我們北大的學子應當再熟悉不過了。

北京大學之所以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特別是在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上,有其不可取代的獨特地位,與蔡元培校長當年倡導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密不可分。包容成就了母校的偉大。

&nbsp&nbsp&nbsp&nbsp因為包容不同的思想觀點,形成了自由寬容的學術環境,當時的北京大學得以吸引一大批引領學術潮流的傑出學者,成為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種現代思潮的集散中心。正是由於蔡元培先生的這種「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治校理念,使得北京大學校園內各種觀點相互碰撞,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科學的真理愈辯愈明,德先生和賽先生的種子開始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完全可以說,母校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最早傳播地,成為偉大的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發源地,在相當程度上都得益於蔡元培先生倡導的這種包容精神。

&nbsp&nbsp&nbsp&nbsp大家知道,包容是人的一種境界和心態,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容忍不同的觀點,接納不同的事物,寬恕別人的過失,超越個人的恩怨。因而,包容自古就是一種美德,受到高度的讚賞。其實,包容之所以能夠成就偉大,還有更為豐富和深遠的意義。

包容是人類團結合作的心理基礎。顧名思義,包容就是包涵和容納不同於自己偏好的人和事物。

&nbsp&nbsp&nbsp&nbsp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利益和偏好,接納有利於自己的事物,喜愛與自己價值觀和審美觀相同的人,這是人之常情,也不是難事。而認可和接納與自己的利益相背、偏好相左的人與事,往往很不容易。但是,這樣的包容恰恰是一個健康的人和健康的社會所必需的。道理很簡單,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利益和價值不可能完全相同。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群體與群體之間要合作共存,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和平共處,都離不開相互包容。包容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

包容的本質是人類的博愛。

&nbsp&nbsp&nbsp&nbsp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之一,在於人類不僅僅只顧及自己的利益,還要顧及他人及共同體的利益。因而,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不應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而應當富有對他人的愛,對民族和國家的愛,對整個人類的愛。

一個人的境界越高,他所愛的範圍就越廣,他的包容心也就越大。

&nbsp&nbsp&nbsp&nbsp如果一個人只愛那些有利於自己的人和事物,只愛那些與自己的性格與愛好一致的人,只愛那些與自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相似的人,只愛那些與自己的地位、背景、族群相同的人,那就是一種狹隘的愛,不是真正的博愛與大愛。

真正的博愛和大愛,自然會擁有包容的心態;真正的包容,也自然會滋生出博愛的情懷。包容是對他人的尊重。

&nbsp&nbsp&nbsp&nbsp兩年前給你們學長的畢業致辭中,我曾經倡導同學們要追求「有尊嚴的幸福」,我把人的尊嚴視同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本質特徵,強調不能為了某些世俗的利益而失去做人的尊嚴。什麼是尊嚴?尊嚴就是個人的價值和地位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是保障人類尊嚴的基本條件。

尊重他人的選擇和偏好,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有人哭時要允許有人不哭,有人笑時要允許有人不笑,有人讚揚時要允許有人批評。

&nbsp&nbsp&nbsp&nbsp真正尊重別人,就要認可並接納別人與自己在個性、觀點、地位、學識、財富、信仰、族群等許多方面的差異,換言之,就要包容別人在利益、價值、品性、思想、偏好等方面的不同。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包容,也就難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多一份對他人的包容,就是多一份對他人的尊重。包容是內在的力量。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敢於接受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對自己的挑戰。

&nbsp&nbsp&nbsp&nbsp所以,包容絕非軟弱無力,而是內在的堅強有力。我在報上看到過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個喜歡打架的小夥子,有次在運動中不慎被人絆倒在地。絆倒他的行人趕緊扶他起來並連連道歉說「對不起」,可小夥子不依不饒,向對方連踹帶打,一頓拳腳。對方始終沒有還手,只是勸小夥子以後不要再打人。幾天後,小夥子的父親出了交通事故,叫來警察處理。前來處置的警察一到跟前,小夥子傻眼了:這不就是那位被自己打得嘴角出血的行人嗎?警察也認出了他,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麼,便說:那天你打人,我是可以拘留你的。但那樣你會留下案底,對你的前途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寬容了你。小夥子事後發自肺腑地說:「我一直以為我擊敗了別人,其實是別人用包容幫助了我」。包容背後其實是力量!

包容是自由與活力。

&nbsp&nbsp&nbsp&nbsp我們政府管理學院的宗旨是:「傳揚政治文明,引領學術新潮,培育優秀公民,造就卓越領袖」。我完全相信,同學們當中有不少人日後將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如果將來你是一位領導,那麼包容就更加重要。

包容與自由常常不可分離,對他人包容,就是給他人自由。

&nbsp&nbsp&nbsp&nbsp包容自己的同事和部下的不同觀點,就可以營造一種自由寬鬆的內部環境,那會使一個單位或部門內部充滿活力,從而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造性。

容納個體的差異,鼓勵選擇的多樣性,做到古人倡導的「和而不同」,這正是包容的積極效果。

&nbsp&nbsp&nbsp&nbsp當你們成為領導時,一定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

發展需要包容,包容才能發展。小到一個單位和部門,大到一個地區和國家,只有包容性的增長與發展,才是可持續的增長與發展。

&nbsp&nbsp&nbsp&nbsp同學們,

包容至大,包容至強。

&nbsp&nbsp&nbsp&nbsp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沒有阻擋你們學業的進步,而且錘鍊了你們身上堅強、忍耐、自信和包容的品質。只要你們擁有這些寶貴的品質,那麼,你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將風雨無阻,勇往直前,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這也是我對同學們的衷心祝福,祝福你們畢業後努力跨越各種荊棘坎坷,擁有美好幸福的未來!

&nbsp&nbsp&nbsp&nbsp(本文原題為《俞可平:包容成就偉大》,作者俞可平為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微信首發於「北大政治學」(公眾號:PKURCCP),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剛才大家收看了學校的畢業典禮,場面壯美,氣勢恢弘!
  • 李雪琴:北大畢業最大的成就,是活成有底線的鹹魚
    除了她講脫口秀真的很好笑之外,受關注的原因,還因為她是一位北大畢業的高材生。許多人討論她,其實是在討論,北大畢業之後來當脫口秀演員,是不是浪費了高學歷?但如果是北大畢業,哇,那相當於天選之子啊,怎麼能去當沒有深度的網紅呢?怎麼能去混不需要高學歷的娛樂圈呢?於是,爭議就鋪天蓋地來了。
  • 俞建勇校長在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俞建勇校長在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2020-07-01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致辭|激揚青春 開創未來——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北京大學2020...
    在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很嚴重的時刻,我們迎來了今天這場不同以往的畢業典禮。為了期待已久的重逢,我們在校門口建好了歡迎站,在百年講堂外樹起了畢業牆,校園已經打掃得乾乾淨淨,餐桌也擺放得整整齊齊,給同學們準備的健康包塞滿了各種防疫用品,就是要等待著同學們回來參加畢業典禮。我還記得,第一批畢業生返校那天,在走下校車那一刻,回到熟悉的校園,見到自己的老師,很多同學流下了眼淚。
  • 北大畢業當網紅,是墮落,還是代表人們思想的進步,社會更包容?
    她不但北大畢業,而且碩士讀的還是紐約大學。這樣的學歷,其實已經領跑絕大多數年輕人。但是李雪琴並沒有按照人們印象中所謂的「精英」發展路線,或進機關,或入職大企業,或創業,成為讓人望塵莫及的精英階層,而是選擇了當一個「網紅」。
  • 北京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舉行
    7月2日上午,北京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舉行。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院士,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典禮。北京大學師生、校友、畢業生家長與12000餘名畢業生「雲端」相聚,共同見證這一青春的難忘時刻。畢業典禮由北大常務副校長龔旗煌主持。
  • 畢業於清華北大的五位明星,最後一位萬萬想不到
    第一位、撒貝寧撒貝寧是名副其實的學霸,高中被保送到北大,大學畢業又被保送研究生。後來在央視臺主持《今日說法》,慢慢走到大眾視野。近幾年參加各種綜藝才大火。尤其是他那一句,「北大還行」,被網友各種吐槽。第二位、馬麗馬麗其實是畢業於北大的
  • 畢業典禮校長致辭,重在價值指引
    畢業典禮校長致辭,重在價值指引   ◎朱昌俊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大學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再次為輿論所聚焦。最新被關注的校長致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上寄語畢業生:「大家從這所距離科學最近的學府走進社會,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們要擁有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中國青年報)  大學校長的畢業演講,最首要的功能是代表學校對即將離校的畢業生送上祝福與寄語。
  • 樸樹現身高校畢業歌會,只說了三句話,碾壓所有校長的畢業致辭
    不知道這場唯一的國家級大學生畢業晚會,是不是為了給取消畢業分配做鋪墊。比如華中科技大學之前有個畢業儀式,潑水節。據說是始於2005年。畢業晚會結束後,幾個藝術團的畢業生意猶未盡,在校園裡邊唱邊逛。結果打擾到了正在複習的學妹,她們就從宿舍樓往下潑水表示不滿。這一行為,竟然發展成了華科的畢業固定項目。
  • 特稿| 不負韶華,不懼未來:歷史長河中的北大「畢業」往事
    圖2:京師大學堂學生杜福堃畢業文憑按照當時畢業規定,師範館第一屆畢業生離校後必須在各種學堂擔任教職,義務服務五年。這場典禮上代表教員致辭的林紓先生在 《大學堂師範畢業生紀別圖記》中記錄了自己的臨別贈言:「……願諸君詔學者念國,毋安其私……願郡將運帥,勿梗諸君事,各抒其所蘊,播其州……願諸君扶植稚弱,而同進於道。」
  • 「北大畢業」的標籤,若意味著這不能幹那也不值得,豈不成了束縛
    「北大畢業」的標籤,若意味著這不能幹那也不值得,豈不成了束縛原創一淵寓言2020-11-28 00:48:52聽聞,有人說,北大畢業了去做售樓員,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突然就想笑。這不就是現代版的「一葉障目」嗎?
  • 【畢業季·畢業感言】道不盡我與北大光華
    編者按:又是一年畢業季,新聞網在主頁上特闢【畢業季】專欄,展現畢業美好瞬間,分享畢業精彩感悟,更匯集多家院系微信公眾號好文與讀者共饗。 2014級本科1班 田乙豆感謝一路同行,讓我遇見有才華、有想法的師長和同學們,讓我看見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新世界。
  • 北大深研院舉辦「線上+線下」2020年畢業典禮
    6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畢業典禮在滙豐商學院負二樓報告廳舉行。因受疫情影響,本次畢業典禮採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265位畢業生於現場參加了畢業典禮,其他畢業生通過線上5G直播觀禮。深研院今年共有畢業生10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5名,碩士研究生975名,包括70名留學生及港澳臺生。
  • 疫情下首爾大學校長畢業致辭:越是面臨挑戰越要發揮決定性力量
    然而由於受疫情影響,韓國國內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首爾大學今年未能舉辦畢業典禮。但在這一特殊的時刻,該校校長吳世正仍向所有畢業生發去了畢業致辭,鼓勵他們越是在面臨挑戰時,越要發揮決定性的力量。希望大家不要把今後的生活,當作必須成為第一名的百米賽跑,而是應該活得像《寄生蟲》這樣精彩電影的製作參與者。
  • 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退休致辭:移動通信成為讓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
    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在退休致辭表示,常言到,退休沒退黨,工作結束了,人生沒結束。事業之劇結束,新的退休之劇即將開啟,我將全力投入,用精彩生活演好人生的最後一幕,用以回報我親愛的朋友,熱愛的企業,偉大的祖國,和精彩的時代!李躍稱,這二十年,努力成就移動通信的偉大事業,開創移動網際網路新時代。
  • 我們畢業啦!
    我們畢業啦!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郭力夫,長沙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主任劉莉霞,長沙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帥軍等出席活動,見證大家畢業的喜悅時刻並為優秀學員們頒發證書。
  • 感恩北大——永不熄滅的心火
    雖然我的妻子把我稱之為「北大的私生子」,但我畢竟是北大人的一員。遙想當年的畢業之季,當學工組長何元康老師囑咐大家,作為北大人的一員,要在自身所從事的領域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績來,因為大家都是北大人。北大就是如此的包容和偉大,從清朝末年就開始了平民學校的教育,這可以視作為繼續教育的源頭,其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外延,使教育更加接近其本質。正是這種教育的大門的開放,才讓屌絲逆襲、草根絕地反擊有了可能。北大的兼容並包和思想開放,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裡是一個產生奇蹟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人留念和終生懷念的地方。讓我從此懂得了什麼是人權,怎個叫自由?
  • 「北大畢業的鹹魚」李雪琴火了
    李雪琴自己不說,恐怕沒人想到,她本科畢業於北大有人得知李雪琴是北大學子之後,就質疑她:你是怎麼考上北大的。北大畢業的又如何,聽得下裡巴人,也品得陽春白雪,而有些人註定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她是北大畢業的北大畢業做快樂鹹魚又怎樣?精英教育是為了讓你找到自己,而不是迷失在焦慮裡。
  • 北大畢業,她還是決定去講段子
    有人直言「北大畢業又怎樣,還不是墮落當了網紅?」就連李雪琴自己都說:「如果你說你是一個網紅,人家會看不起你,但如果你是脫口秀演員,感覺就不同了」。從北大高材生到抑鬱症患者再到百萬網紅,較於那些誇獎追捧,我更關心的是,當一個北大高材生決定去講段子,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在今年夏天前,許多人認識李雪琴,是在2018年。
  • ​2020畢業季|10萬人在線觀看2020屆畢業典禮
    石佑啟致辭石佑啟致辭:做自信擔當的時代答卷人校石佑啟在致辭中表示,在疫情期間,同學們克服種種困難,實現「在線學習」「遠程答辯」「雲端求職」,以各種方式投身戰疫,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用廣外人的自信和擔當為自己的大學時光書寫了圓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