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2021-01-15 朱曉曉心電資訊

臺灣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猝死的新聞,讓許多人愕然惋惜的同時,引起了關於猝死這種疾病的討論。

我國心律失常患者約有2000萬人,每年約54萬人心臟性猝死,我國心臟性猝死總人數位居世界之首。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與日俱增,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長期熬夜、抽菸、喝酒、嚴重缺乏運動等原因,年輕人猝死人群與日俱增。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類的最嚴重的疾病。病人在出現病徵後一小時內死亡,一般都會被界定為猝死,此類病例約有 70% 是心因性猝死。1979 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 1970 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狀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 24 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而其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則較為寬鬆,發病後 6 小時內死亡都統稱為猝死。但目前公認的是發病 1 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一個人由於過度興奮或過度疲勞而導致的突然死亡。當一個人連續工作或沉迷於遊戲長達整天,便可能有猝死的風險。

猝死的內涵可以濃縮成6個字,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這6個字準確精煉地概括了猝死內涵的三要素:

要素一:患者已經死亡。故患者沒有死的,一律不能認定為猝死。猝死是終結性診斷,是蓋棺定論。因此猝死是只能預防,不能治療的疾病,任何能夠治療甚至治癒或復甦成功的情況都不能稱為猝死。

要素二:患者屬於自然死亡,即因自身疾病而死亡,死亡起因於患者身體內部因素。而不是死於患者身體的外部因素,不是死於溺水、觸電、自縊、中毒、低溫、高溫、暴力、失血、外傷、麻醉、手術等非自然原因。

要素三: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其發生時間是不可預料的,也就是說患者並沒有出現即將死亡的徵兆,故沒有人認為該患者將要死亡,但死亡偏偏發生了。因此,凡能預料的死亡都不屬於猝死。臨床最常見的就是終末期疾病的患者,如癌症晚期、各種疾病的晚期等,患者的生命逐漸走向盡頭,臨床上的相關表現有目共睹,一旦患者離去,此種死亡就不是猝死。


立即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同時讓患者平臥,為患者實施持續的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每按壓30次,為患者實施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復甦操作不能停頓,一直堅持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患者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對於患有家族遺傳性離子通道缺陷疾病的患者,預防猝死的方法除服藥(如β阻滯劑等)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在體內安裝植入式自動體內除顫器(ICD),一旦發生室顫,ICD會自動識別並立即放電除顫。CPR,既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心搏驟停的現場立即進行,為進一步搶救直至挽回心搏驟停傷病員的生命而贏得最寶貴的時間。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知名美女模特高鐵猝死,死亡離我們有多遠
    再不關注我,我就飛走了哦 知名美女模特高鐵猝死,死亡離我們有多遠 數據統計 這些因為猝死而離開我們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熬夜、過勞、生活不規律導致的。你可能覺得猝死離你很遠,可是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離你真的遠嗎?
  • 華西醫黃德嘉:冠心病心臟性猝死的預防
    論壇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黃德嘉教授為大家講述了冠心病心臟性猝死預防的相關內容。  冠心病是成人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據美國Framingham研究,男性佔80%,女性佔42%。缺血心肌區域細胞外鉀濃度明顯升高,PH值降低,與正常心肌之間形成梯度而產生異常電流導致嚴重室性心律失常,這一類型在屍解中約佔2/3;(2)慢性心力衰竭型,在這一類型,並無急性血栓形成,但過去大多有心肌梗死的歷史,心肌疤痕形成,左心室功能障礙和心臟長大為其特徵。
  • 演員高以翔去世 | 遠離心臟性猝死,這些方法你必須了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丁香醫生(DingXiangYiSheng)今天凌晨,網上流傳的一條
  • 華西醫院黃德嘉:心臟性猝死的1.5級預防
    人們在為年輕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嘆息之餘,心臟性猝死再次被人們所關注。近年來,不少名人、精英,在風華正茂之時猝然離世,究其死因,均為心臟性猝死。大眾熟知的就有梁左、古月、馬季、高秀敏、侯耀文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教授、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黃德嘉教授指出,大眾對心臟性猝死的認識相對匱乏、一級預防尚不完善,是造成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 35歲藝人高以翔離世,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01 定義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係指由於心臟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 猝死離你有多遠?保險能賠嗎?
    有人說,除了生死之外再無大事,可恰恰在生死這件大事面前,我們最沒有發言權,也最無能為力。或許正應了那句: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猝死離我們有多遠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加之運動量少,各種疾病也越來越低齡化,「猝死」這一刺眼的詞彙又再一次出現在了大眾面前。
  • 一周七天,心臟性猝死最易發生在...
    2021年新年伊始,我們接連收到兩個令人遺憾的噩耗。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橋潞,突發心梗不幸去世,年僅25歲。1月4日,有網友爆料,網際網路公司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員工張*霏,12月29日凌晨1:30下班回家路上猝死,年僅23歲(1998年出生)。
  • 遠離心臟性猝死,這些方法你必須了解
    11月27日凌晨演員高以翔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突然暈倒搶救無效去世!
  •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是心臟性猝死...
    活動主要分兩部分:心內科主任王利宏開展健康講座,為大家講解心臟性猝死的預防;接著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青年文明號成員帶大家操作培訓,包括心肺復甦術和AED的使用。前面提到的這對夫妻,也來到了培訓現場。 有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史等 是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危人群「心臟性猝死,是突然發生的因心臟原因導致的死亡。
  • 蕭亞軒26歲男友倒下了,驚醒所有人:猝死,離我們有多遠
    「怎麼辦,我覺得我隨時也可能倒下…」「好了我去學學急救措施,關鍵時刻還能保命」「我再玩一會…再看一會…不至於那麼倒黴就是我吧…」數據統計,中國每1分鐘就有一個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一個是心源性猝死:主要由長期熬夜導致,數據調查,「中國每天有5000萬90後在朋友圈熬夜」,說的可能就是你!一個是運動性猝死:在馬拉松和一些體育賽事中比較常見。1、熬夜:白天工作忙,學業忙,到了晚上就報復性熬夜;甚至有的人白天睡大覺,晚上蹦大迪。
  • 遠離心源性猝死,我們該做些什麼?
    心血管系統問題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心源性猝死的年發病率為41.84/10萬,每年的心源性猝死約54.4萬例,相當於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發生猝死。  人們往往覺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專家表示,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輕人也成為猝死的高發人群。
  • ...出現這6大症狀千萬留心|心臟性猝死|心臟驟停|急性心肌|年輕人|...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呢?世界衛生組織將猝死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在醫學上,猝死分為心臟性猝死和非心臟性猝死。因心臟原因而引發的猝死。最常見的疾病為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多死於急性心肌缺血,急性發作時來勢洶洶,短時間內就會死亡。一旦發生,有效營救時間非常短暫。指心臟以外原因導致的死亡,比如支氣管哮喘、腦出血等。
  • 運動時,心因性猝死的機會有多高?
    那麼,運動時發生心因性猝死的機會有多高呢?該如何避免?在青少年族群中,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的發生率為1 / 100,000 (人),約莫是0.001% / 年。等到年紀比較大時,大約是35歲過後,心因性猝死的發生率爬升到1 / 500~1000 (人),約莫是0.1~0.2% / 年。中老年階段,也就是50歲過後,若合併心臟疾患,猝死發生率更高,1 / 4-5 (人),機率大約是 10~25% / 年。
  • 高以翔離世…壓力大又熬夜的留學生們,離猝死有多遠?
    隨後,節目組發聲明稱,高以翔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突然的消息令大家悲痛萬分,很多人無法接受。「心源性猝死」也走進人們的視野。在國際演藝界,藝人猝死的情況並不少見。「平常心,平常心」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在意一件事情,就越會產生害怕和擔心出錯的情緒,而這些情緒積累的多了,就會不斷對自己產生壓力。我們要學會看淡一些事情,但是做的時候認真做,盡人事,聽天命。3.
  • 高以翔意外離世,壓力大又熬夜的留學生們,離猝死有多遠?
    隨後,節目組發聲明稱,高以翔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追我吧》節目組發聲明稱,經過2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高以翔公司稱,高以翔去世令大家悲痛萬分,至今無法接受,公司將陪同高以翔的家人低調處理後事。在國際演藝界,藝人猝死的情況並不少見。
  • 高以翔離世...壓力大又熬夜的留學生們,離猝死有多遠?
    隨後,節目組發聲明稱,高以翔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追我吧》節目組發聲明稱,經過2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高以翔公司稱,高以翔去世令大家悲痛萬分,至今無法接受,公司將陪同高以翔的家人低調處理後事。在國際演藝界,藝人猝死的情況並不少見。
  • 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不少網友評論說「幸好有AED,也幸好有人會用」「大城市的優勢」,拯救瀕死的人,AED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最近,「全國首個AED法規落地杭州」、「深圳已在全市安裝3500臺AED」等話題也頻登熱榜。那麼,被稱為「急救神器」的AED在全國各地配置情況如何,到底夠不夠用?
  • 北京阜外醫院專家:心臟性猝死頻發,是心的迷失!
    有網友說:35歲高以翔猝死離世,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拿生命去換!好好聽一聽關於猝死,楊醫師怎麼說!病人在出現病徵後一小時內死亡,一般都會被界定為猝死,此類病例約有70% 是心因性猝死。1979 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1970 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狀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24 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而其後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則較為寬鬆,發病後6 小時內死亡都統稱為猝死。但目前公認的是發病1 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
  • 專家:心源性猝死並非毫無徵兆
    藝人高以翔昨天在錄製一檔綜藝節目時因「心源性猝死」,不幸去世,年僅35歲,此事引發了大家對於健康的巨大關注。北京大學醫學部、首都醫科大學的心血管和重症醫學領域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對於網上流傳的「心源性猝死救治無招可施」說法,專家們一致表示猝死並非毫無徵兆,要高度警惕身體反饋的一些預警,另外發生猝死時,快速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明顯降低死亡率。
  • 速效救心丸可有效救治心源性猝死?假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心內科主任醫師 陳牧雷:「心源性猝死一類與心肌缺血有關。如果患者沒有反應,我們就需要尋求幫助,迅速撥打120,找一下最近的自動體外除顫器。這時我們要觀看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也就是有沒有呼吸。觀察五到十秒鐘,如果患者沒有呼吸,就開始做心肺復甦。我們用手掌根部在患者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垂直按壓,先胸外按壓三十次,再人工呼吸兩次,按壓深度五到六釐米,每分鐘按壓一百到一百二十次。人工呼吸的時候,我們要壓額、抬頜、捏住鼻孔,嘴包嘴吹氣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