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鄉人曾富祥:昔日下崗工人,今朝致富帶頭人

2021-01-12 騰訊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隨著鄉村振興的春風吹遍梅州大地,梅州的美麗山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讓更多人愛上家鄉,留在家鄉,紮根家鄉,為家鄉的脫貧致富和美麗蛻變默默耕耘,奉獻熱血。

出生於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大埔縣三河鎮匯東村舟角院,今年62歲的曾富祥就是一位戀鄉人,他紮根三河這片紅土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用30年時間,靠勤勞的雙手打造了集文化、旅遊、特色餐飲於一體的綠色富祥農莊,成為鄉村致富的帶頭人。

從下崗工人到創業能手

1974年,高中畢業的曾富祥加入了三河公社農建專業隊,每天與推車、泥土為友,雖然辛苦,卻讓他堅信要靠自己的雙手打拼未來。從班長幹到副營長,他不僅多次被評為優秀,也被當作典型推廣。可好景不長,4年後的農建專業隊解散,曾富祥成了大埔水運公司的一員。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私有制水運公司逐漸取代了大埔水運公司。1992年,曾富祥再一次失業下崗。本是舟角院人的曾富祥一直對家鄉情有獨鍾,看著荒廢已久的灘涂,他萌生了創業的心思。1990年他便決定著手購買單位船隻。因為資金不足,他借錢買回了第一艘價格為8800元的大船。兩年時間,曾富祥先後買了九艘船,這九艘船既是曾富祥的家,也是他養殖家禽的基地。

曾富祥說,山上幾百畝的果樹,和山下養殖的家禽都需要看管,因此船既是他們的家,也是幾千隻鴨的家。為解決眼前的生計,曾富祥還購買了奶牛、奶羊,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工作,擠奶、送奶……

「家禽的排洩物養魚,牲畜的排洩物育果樹。」通過合理利用資源,曾富祥在山上種果,山下養豬,船上養牛養羊養鴨,水裡網箱養魚。就這樣,曾富祥成了綜合養殖的能手,村民眼中的能人。

特色農家樂造就致富帶頭人

2002年下半年,曾富祥開始興辦農家樂,將9艘船進行裝修連成一體,做成水上餐廳,主打大埔特色的藥根雞、三河河鮮等,形成遠近聞名的「漁村」。

曾富祥以誠信作為招牌,開業之初就吸引了不少食客光顧,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平均每天都有20至30桌的客人,日接待遊客量最多400多人,最高日收入達4萬多元。

全家總動員,從早忙到晚,艱辛的付出換來了豐碩的回報,曾富祥的漁村農家樂取得了成功。現在梅州及福建江西等地都有農家樂的常客,去年國慶農莊還有義大利、德國、美國等地方的客人慕名而來。2017年5月,曾富祥的特色河鮮和藥根雞登上中央電視臺《味道》欄目,並被省、市、縣評為星級農家樂,其本人也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鄉村旅遊的模範戶和致富帶頭人。

鄉村領頭人致富不忘鄉親

曾富祥辦農莊實現致富,是當地餐飲行業中的佼佼者。他致富不忘鄉親,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

19年來,曾富祥一直堅持到敬老院和老人協會慰問老人,並不間斷地在護士節慰問護士,也為三河教育事業做了多年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曾富祥為家鄉各項公益事業捐出的善款和物資折合人民幣近60萬元。

2016年,曾富祥成為大埔縣第十五屆人大代表。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曾富祥出資慰問三河衛生院及周邊崗亭值守人員,併到農貿市場派發口罩給群眾,還為三河中學、梓裡中學捐贈了1000多隻口罩的防疫物資。

曾富祥說,自己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帶動更多的鄉親,把三河壩的紅色資源,綠色資源和民俗資源活化利用,和村民共同實現奔康致富。

【全媒體記者】馬吉池

【通訊員】王丹妮

【作者】 馬吉池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昔日的貧困戶,今天的致富帶頭人——記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嶽忠民...
    嶽忠民是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藉著吃苦耐勞、善於學習的精神和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僅用了1年時間,他就摘了帽,並帶領群眾一起致富,從昔日的貧困戶變成了今天的致富帶頭人。在村「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的妻子辦理了醫療救助慢性病卡,兒子畢業後也經過就業幫扶也實現了在外務工,而他也靠著8萬元無息貸款搞起大棚西紅柿種植,叩響了脫貧摘帽致富的大門。一開始,嶽忠民不懂技術,走了不少彎路,鎮村協助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授科學種植的技術。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楊茂:昔日借米做飯 今朝帶領群眾致富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 | 楊茂:昔日借米做飯 今朝帶領群眾致富 2020-05-31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情滿江揭·駐村日記|井田村:昔日貧困戶變致富帶頭人
    昔日的貧困戶,如今的致富帶頭人,劉劍華以自身的經歷印證了扶貧的力量。 「現在我正打算種植五指毛桃等中藥材,努力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劉劍華高興地說,摘掉了「窮帽」後,他已經準備好要迎接更美好的新生活。
  • 吾肖爾:昔日貧困戶 今朝致富人
    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薩依力克村的吾肖爾·阿布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有名的致富能手。這位昔日的貧困戶,通過學習掌握了室內裝修的手藝,不僅擺脫了貧困,還帶領脫貧戶一起致富。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吾肖爾不僅脫了貧,還成為村裡的致富能手。在吾肖爾的帶動下,村裡還有兩戶脫貧戶也加入到他的裝修隊伍中。2019年11月,吾肖爾決定裝修自家的安居富民房。這套房子自2013年蓋起來一直都是毛牆毛地。起初是因為經濟困難,現在則是太忙了。「爸爸,你光給別人家裝修,咱們家什麼時候才能住進新房子?」每當孩子問起,吾肖爾總是說「快了」。
  • 畫說兵團|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
    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兵團故事連環畫之一六四1. 王世濤自幼家境一般。高中畢業後,他了解到國家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省份將迎來大發展,於是,他把大西北當作了追尋夢想的嚮往之地。為了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實現創業致富夢想,2011年,王世濤籌款買回一臺國產採棉機,又貸款40萬元,購買了一臺大馬力機車,僱了4名青年駕駛員,開始幫職工作業。2012年,他添置1臺大馬力機車,又蓋起一座機車庫房,新招2名青年駕駛員。
  •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5:42      來源:銅仁日報   「剪枝、施肥、鋤草,這冬季一到活路就多起來了
  • 威海初村鎮於偉偉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高寧9月27日,山東省婦聯揭曉了山東省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結果,威海青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偉偉作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領軍人才,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並受到表彰。
  • 東營評選出十位「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東營報導9月22日上午,由東營市人民政府主辦,東營市農業農村局、東營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東營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活動,在東營區南二路攬翠湖廣場舉行,現場對「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和
  • 劉歡唱「只不過是從頭再來」,吳曉波告訴你什麼是下崗工人
    」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這是黃宏在1999年春晚小品《打氣》的經典臺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這是劉歡在1997年創作的歌曲。有一部反映下崗工人的電影《鋼的琴》,主人翁的女兒喜歡鋼琴,作為下崗職工的家庭是沒有條件買鋼琴的,為實現女兒的夢想大家一起合力手工製造鋼琴。電影很簡單,沒什麼票房,都忙著追星呢,誰還關注以前的下崗職工呢?財經作家吳曉波看過電影《鋼的琴》的以後,寫了一篇《中國工人階級的憂傷》文章。
  • 理想生活敢想敢做,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區尋找如何創業致富道路
    勇氣很多時候都有機遇的,問題是,你是否找對了項目,是否找到你創業致富帶頭人了,帶頭人找對了,他們的方向感,對創業致富也有獨特的理解,自然會讓你的項目如沐春風,多多賺錢了。創業致富,誰都歡喜的!那麼如何創業致富?如何看別人的那些創業致富故事呢?如何勇敢地邁出創業第一步?其實有些你不知道的,我來告訴你吧。
  • 昭平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永不滿足的甜蜜帶富路
    他就是馬江鎮江塘村團委書記、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馬江鎮江塘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6年貧困人口121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84%。今年33歲的吳永滿就出生在這裡。2018年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選聘中,吳永滿深感本村的扶貧任務繁重,很多貧困戶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村屯的各項基礎設施未完善,毅然遞交了報名表。經過選拔和推薦,年輕的吳永滿成功成為了江塘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
  • 東營、煙臺、濰坊篇|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候選人風採展示
    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候選人風採展示東 營 篇01呂 寶 花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山東省鄉村好青年、東營市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03周 治 紅周治紅,1971年7月出生,東營市魯通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 100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在穗參加「領頭雁」培訓
    大洋網訊  11月18日,為幫助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實用型人才提升創業致富能力,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廣州共青團「領頭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開訓動員會議在穗舉行。
  • 遠安:昔日山旮旯 今朝「金銀窩」
    遠安:昔日山旮旯 今朝「金銀窩」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1日電 (溫宜飛 李雙駿)遠安縣域面積1752平方公裡,人口19.5萬人,是湖北省唯一整體不對外開放縣,2015年被納入全省37個貧困縣之一。在人們的印象中,遠安曾經是閉塞的「山旮旯」。
  • 儋州脫貧戶沈福樂:從「酒鬼」到致富帶頭人
    他還成了村子裡的致富帶頭人。」沈福樂在他的檳榔樹基地裡忙活。記者 李紹遠 攝從一斤白酒到一瓶啤酒6月初的一天中午,記者在儋州市蘭洋鎮政府接待室裡見到了沈福樂。他一開口,就稍微能聞到一丁點的酒味。「喝了一罐啤酒,就一小罐。」沈福樂忙著說,中午和朋友吃飯聊天,有興致了就來上一瓶。
  • 周口鹿邑縣致富帶頭人郭玉華:發展「種植+養殖」帶貧致富忙
    近日,周口市鹿邑縣趙村鄉胡山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郭玉華介紹說。在黃蜀葵種植基地裡,一行行碧綠的黃蜀葵長勢喜人,不少黃蜀葵花含苞待放。一直以來,郭玉華的養殖場、種植基地需要工人,就優先考慮附近村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常年用工近百人,帶動了近20戶貧困群眾穩定就業。  今年48歲的郭玉華從小就頭腦靈活,腦袋裡裝滿了「生意經」,14歲就開始做生意,到全國各地收羊毛,進行羊毛加工,在起起伏伏中慢慢積累了財富。2010年,在收羊毛的時候,郭玉華發現養羊的利潤空間比較大,回家就立馬找地方搞養殖場。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而我大學畢業的父親,開始蹬三輪,起早貪黑賣滷豬腳;母親則每天拼命給人織衣服,換點錢買菜……後來導演賈樟柯拍攝了一部名為《二十四城記》的影片,講述的就是當年的那段歷史,那時候,一個在廠裡勤勤懇懇工作了20多年的工人,激動地對著廠長說:「20多年了,我有沒有遲過到?20多年來,我哪一年不是先進?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本報記者 陳聰聰 攝 一排豬舍,一個產業,一個領路人,一條致富路。 盛夏七月,育才生態區那受村「沉浸」在日光的洗禮中,青山越發翠綠,農作物也越發繁茂。驅車行駛在平整的水泥村路,繞過一排排民房,穿過一片片芒果地,育才那受宏澤榮生豬養殖扶貧產業基地就展現在眼前。
  • 長治好人 時代新人|秦文帥:擔當作為好主任 創業致富帶頭人
    壺關縣鄭家掌村秦文帥:擔當作為好主任 創業致富帶頭人在壺關縣黃山鄉鄭家掌村,秦文帥正在自家養雞場內忙碌著。從一名普通的農村青年,到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再到管理村內大小事務的村委會主任。這條路,秦文帥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一個人富不叫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只要能把咱家鄉建設得更好,讓父老鄉親也都過上好日子,吃再多的苦也不怕。」談起回鄉創業,在外闖蕩多年的秦文帥難以自抑。
  • 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今朝「小康村」
    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以前的山興村是『眼看甸溪河,有水喝不著;姑娘往外嫁,媳婦討不著』,現在好了,處處『小橋流水映人家,花開庭內滿園香;老少中青笑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