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
——兵團故事連環畫之一六四
1. 王世濤自幼家境一般。高中畢業後,他了解到國家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省份將迎來大發展,於是,他把大西北當作了追尋夢想的嚮往之地。2000年秋天,王世濤瞞著父母從河南開封出發,跟隨大批拾花工,來到五師九〇團九連摘棉花。
2. 當年年底,拾花工陸續返鄉,王世濤選擇留在連隊工作。他先後做過拾花工、電焊工、修理工,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一個偶然的機會,王世濤結識了十連職工張新國,向他學習開農用機車。在張新國的指導下,王世濤很快開始獨自進行農機作業,一幹就是4個年頭。
3. 2004年,王世濤發現棉花種植戶每年都需要找人幫忙給棉田打藥。當時,十二連有1萬畝棉田,只有3臺打藥機,遠不夠用。於是,王世濤拿出積蓄,購買了1臺打藥機。棉花夏管打藥期間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王世濤每天早出晚歸、汗流浹背地幫種植戶給棉田打藥。這一年,他掙了4萬元。
4. 此後幾年,王世濤開始種植棉花,收入連年增加。依靠聰明的頭腦、肯吃苦的韌勁兒和兵團各項惠民政策的支持,他漸漸地走上了經營農機、承包土地、創辦超市的創業道路。回憶剛到兵團的情景時,王世濤說:「到九○團後,我覺得這裡適合創業,適合年輕人發展。」
5. 為了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實現創業致富夢想,2011年,王世濤籌款買回一臺國產採棉機,又貸款40萬元,購買了一臺大馬力機車,僱了4名青年駕駛員,開始幫職工作業。2012年,他添置1臺大馬力機車,又蓋起一座機車庫房,新招2名青年駕駛員。
6. 2014年,王世濤通過棉花種植、經營農機等,收入達到400萬元,同時帶動10戶職工致富,還解決了14名青年就業問題,使他們年均收入達到6萬元。2017年,他牽頭與另外幾名職工成立雙河市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2018年,他成立了聚能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300人加入合作社。
7. 王世濤說:「年輕人想創業,有幹事的勁頭,我就鼓勵支持,全力幫忙。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當初的自己。」在他的幫助下,2名青年購買了大馬力機車,6名青年到地方鄉鎮承包土地,2名青年在博樂市開起了餐館。
8. 為了回報老一輩兵團人的付出,讓他們感受到今天的年輕職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王世濤開辦了「愛心早餐店」,為團場75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早餐。與其他早餐店不同的是,店裡的經營管理人員均為團場退休職工。每天清晨,店裡都飄出陣陣香氣,十分溫馨。
9. 在感恩老一輩兵團人的同時,王世濤也關心關愛著少年兒童。2018年,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則失聰兒童的籌款信息,圖片上那個眼睛明亮的孩子叫巴合冉。看到信息後,他資助巴合冉1萬元,用於購買助聽器。巴合冉佩戴了助聽器,終於可以聽見各種美妙的聲音,走進校園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笑容洋溢在他的臉上。
10. 從心懷夢想的拾花工,到成功的致富帶頭人,王世濤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20年來,他先後獲得「全國農場青年致富帶頭人」「兵團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對此,王世濤說:「我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得益於兵團的惠民政策,得益於團場的支持和幫助。」(王昕/繪)
五師九〇團十二連職工王世濤有夢想,敢拼搏,紮根團場,搶抓機遇,奮力前行。20年來,他一邊承包土地種植棉花,一邊提供農機作業服務,走上了致富路。王世濤致富不忘身邊人,主動帶領更多職工創業,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為職工提供資金、技術、農業機械等方面的幫助,僅2018年他就幫助364名職工增收200餘萬元。
王世濤在團場的熱土上幹事創業,帶動更多職工過上了好日子。他心懷夢想,敢想敢幹,不忘群眾,無愧於「助人為樂兵團好人」稱號。
——據兵團日報資料庫
來源:兵團日報
編輯:張宇帆
責任編輯:夏振忠 丁夢飛
【來源:兵團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