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後「娃娃書記」的硬核青春:從「致富人」到「帶頭人」

2020-12-22 科普前沿

——記四川三臺縣新生鎮石門村黨支部書記李卓建

石門村地處四川省三臺縣新生鎮東南端,2014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當時的石門村,全村戶籍人口425戶13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超過10%,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薄弱、特色產業匱乏,老百姓數著天頭過日子。而今天,這個「後進村」卻搖身一變,於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更成了鎮上的黨建促經濟先進黨支部和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笑容逐漸爬上了老百姓們的眉梢。這一切,都要從那個89後的「娃娃書記」李卓建上任說起。

青春勇毅,軍旅路上的果敢人

「我要當兵!」,2010年,19歲的李卓建懷揣著保家衛國的熱血理想,告別父母和四川老家,背著行囊爬上綠色的鐵皮車奔赴河南軍營。

服役期間,本就踏實肯幹的他逐漸鍛鍊出自己堅毅、苦幹的優秀品質,很快得到部隊領導好評,提任班長。這份信任讓李卓建倍感振奮,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軍事訓練和思政教育,養成了善於總結思考部隊基層戰鬥班工作開展基本程序、方法的好習慣,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服役5年受表彰3次、執行飛彈發射任務2次,成為幹事創業尖兵。

軍旅生涯帶給李卓建的,不僅是過硬的身體條件和紮實的軍事素質,更堅定了他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為之後自主創業、帶領群眾發展村社產業奠定了紮實的思想基礎。

築夢年華,創業路上的能幹人

「別個能成,我憑啥子不得行!」,2015年,李卓建退役返鄉,回到了四川老家,但不甘碌碌無為的他很快又重新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揣著從部隊帶回來的退伍費9萬元和家裡親人父老塞給他的4萬元,這個剛從部隊出來的年輕小夥一頭扎進了熟悉且陌生的城市。在綿陽先是搞蔬菜批發、工地裝修,前前後後小半年虧多賺少,帶來的本金也花了個七七八八,最困難的時候連吃一碗熱乎乎的盒飯都是奢侈。但部隊帶回來的那股不服輸的倔勁兒支撐著他毫不退縮,硬是咬緊牙關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後來他逐漸接觸到了服裝行業,憑著對市場敏銳的嗅覺和不畏艱難的闖勁,事業漸漸有了起色,李卓建也成了老家十裡八鄉有名的「能幹人」。

不忘初心,振興路上的追夢人

「不行,我得回去!」,2017年,腰包漸漸鼓起來了的李卓建一直沒有忘記養育他那片熱土,毅然放下手頭規模初成的產業回到了村上,為村民們帶去希望。恰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本來只抱著試一試念頭的他卻意外的高票當選為村支書,在隨後的黨員大會上,50餘名在家黨員和村民代表悉數到場,看著大家希冀的眼神,他心裡想:「我得做點什麼」。

任職初期,27歲的村支書不可避免的迎來了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搞啥子莫名堂嘛,27歲的半大娃娃當書記咋個得行哦」。面對質疑的眼光,李卓建沒說硬話,而是卯足了一股狠勁,天天走村串戶,家家訪、處處問,遇到農田問題上前搭把手、一起幹,遇到信訪積案不退縮、解矛盾。3個月下來,人瘦了10斤,村子長年累積下的老問題、老矛盾也一一化解。鎮村辦公室李卓建成了常客,可家卻沒回過幾趟。對此,在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的妻子唐小梅毫無怨言,毅然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用實際行動支持丈夫的工作。

對村子風氣肉眼可見的變化,曾經質疑他的村民都不禁豎起大拇指,「我們村的『娃娃書記』,硬是要得哦!」。

砥礪前行,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要富一起富!」,老問題解決了,李卓建開始探索村子發展的新思路,通過持續3個月的外出學習交流和專家實地勘察,他決定用自己創業期間積累下的資金和人脈,成立青菜種植合作社,為村民開闢一條新的致富路。

點子有了,資金卻成了大問題,在了解到實際情況後,新生鎮黨委立即幫助李卓建向上申請產業扶持資金50萬元保障合作社的初期投入。隨後,他馬不停蹄開始著手吸納村民入股,挨個勸說全村51戶貧困戶加入。在廣闊前景的吸引下,大批村民紛紛入股,而51戶貧困戶更是一個不落的加入到這趟致富列車中來。

年輕的李卓建沒讓村民失望,現在的石門村青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青菜200畝、藤椒150畝、瓜蔞50畝的發展規模,為村子年增收120餘萬元,並帶動全村種養糧油500畝、生豬300頭、小家禽5000隻,村民臉上的笑容也與腰包的「腰圍」同步,越來越喜人。

務實求真,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一個都不能少」,村子富起來了,可村子裡因殘致貧的貧困戶生活卻依然沒個著落。政策扶持和各項補貼雖然都按時發放,但和其他村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比起來,卻還是差了一大截,石門村的羊衍華,就是一個例子。羊衍華今年54歲,37年前就患了骨髓炎,行動不便、日子困頓,李卓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決心好好幫老羊一把,於是從2017年起,他便常到老羊家噓寒問暖,並自學最新的生豬養殖技術,手把手交給老羊,等到豬苗成熟了,還熱心的幫忙找銷路、談價格。在李卓建的幫助下,截止2019年底,老羊家的生豬養殖已經有了38頭存欄、18頭可出欄的規模,僅過去一年的純收入,就拿到了15萬元。

「我老羊這輩子有這日子值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李書記,我太謝謝你們了」。每當問及老羊對現在日子的看法,他總是很激動,樸實無華的話語裡滿滿都是感激,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0年,剛滿30歲的李卓建和他的村子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十字路口,信心滿懷、幹勁十足。4月20日,三臺縣委馬輝書記來到了石門村,在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與李卓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了村子這些年的發展,馬輝書記非常開心,並叮囑李卓建和村兩委要一直保持這樣的幹勁,為人民服好務、為百姓幹好事。

石門村,是新生鎮這些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李卓建,也是眾多基層幹部中的一員。但也就正是因為這數不盡的「小李書記」在基層的拼搏奮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石門式」的發展壯歌,讓我們更有理由堅信,我們一定能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銳意進取,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滿意答卷!

作者:李嘉玥

相關焦點

  • 畫說兵團|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
    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兵團故事連環畫之一六四1. 王世濤自幼家境一般。高中畢業後,他了解到國家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省份將迎來大發展,於是,他把大西北當作了追尋夢想的嚮往之地。回憶剛到兵團的情景時,王世濤說:「到九○團後,我覺得這裡適合創業,適合年輕人發展。」5. 為了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實現創業致富夢想,2011年,王世濤籌款買回一臺國產採棉機,又貸款40萬元,購買了一臺大馬力機車,僱了4名青年駕駛員,開始幫職工作業。2012年,他添置1臺大馬力機車,又蓋起一座機車庫房,新招2名青年駕駛員。
  • 昭平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永不滿足的甜蜜帶富路
    他就是馬江鎮江塘村團委書記、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馬江鎮江塘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6年貧困人口121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84%。今年33歲的吳永滿就出生在這裡。2018年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選聘中,吳永滿深感本村的扶貧任務繁重,很多貧困戶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村屯的各項基礎設施未完善,毅然遞交了報名表。經過選拔和推薦,年輕的吳永滿成功成為了江塘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說起養豬的事,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蘇江宏難掩臉上的喜悅,十幾年辛勤地養豬,在家鄉闖出了一片天地,不僅成為當地的養豬大戶,還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養豬致富不忘鄉親鄰裡 蘇江宏是土生土長的育才生態區那受村人,2006年從海南農業學校畢業後,放棄在城市裡光明的就業前景,毅然回家鄉,到村委會任文職工作。家裡有600株芒果和十幾頭豬,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 【脫貧攻堅(重慶篇)】劉敬春: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脫貧攻堅(重慶篇)】劉敬春: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2020-12-25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儋州脫貧戶沈福樂:從「酒鬼」到致富帶頭人
    他還成了村子裡的致富帶頭人。」沈福樂在他的檳榔樹基地裡忙活。記者 李紹遠 攝從一斤白酒到一瓶啤酒6月初的一天中午,記者在儋州市蘭洋鎮政府接待室裡見到了沈福樂。他一開口,就稍微能聞到一丁點的酒味。「喝了一罐啤酒,就一小罐。」沈福樂忙著說,中午和朋友吃飯聊天,有興致了就來上一瓶。
  • 戀鄉人曾富祥:昔日下崗工人,今朝致富帶頭人
    出生於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大埔縣三河鎮匯東村舟角院,今年62歲的曾富祥就是一位戀鄉人,他紮根三河這片紅土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用30年時間,靠勤勞的雙手打造了集文化、旅遊、特色餐飲於一體的綠色富祥農莊,成為鄉村致富的帶頭人。
  • 周口鹿邑縣致富帶頭人郭玉華:發展「種植+養殖」帶貧致富忙
    因為是訂單模式,種子是免費提供,烘乾後的黃蜀葵花會被回購,經濟效益還不錯。」近日,周口市鹿邑縣趙村鄉胡山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郭玉華介紹說。在黃蜀葵種植基地裡,一行行碧綠的黃蜀葵長勢喜人,不少黃蜀葵花含苞待放。
  •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5:42      來源:銅仁日報   「剪枝、施肥、鋤草,這冬季一到活路就多起來了
  • 靈寶:山村女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李女聰明能幹,做事有思想,有闖勁,是村裡有名的致富女強人……」 12月20日,剛踏進靈寶市寺河鄉易地搬遷小區,南埝村第一書記陳少澤就誇起了她。 點開李女的微信朋友圈,全是一條條宣傳靈寶蘋果的圖片和抖音。
  • 禹州市梁北鎮張國權:大棚種植闖出新天地 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賈文靜)在禹州市梁北鎮大席店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國權,如今卻建起了150多畝大的「國權種植專業合作社」,成了全村的致富帶頭人。7月15日,記者在大席店村農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裡看到,各種農作物和綠化樹生長茂盛。
  • 趙康:從「娃娃書記」到「小康書記」
    2017年4月,三十一歲的寶雞市岐山縣國稅局幹部趙康臨戰受命,被組織選派到該縣的貧困村雍川鎮樓底村擔任第一書記,成為岐山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最前沿,作為退伍軍人的他,以軍人敢打硬仗的頑強精神,傾心用情,只爭朝夕,不負年華,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一線閃耀。
  • 致富路上帶頭人——記河北平泉縣桲欏樹社區黨委書記金旭東
    金旭東到駐村企業———北京現代汽車配件線束廠了解企業生產情況。李建成攝 春到塞外山染綠。4月11日,在平泉縣桲欏樹鎮桲欏樹社區,社區黨委書記金旭東正在北山上指揮著挖掘機平整山地,籌劃了一冬的項目開始紛紛破土動工了。「北山2000畝富硒蘋果園已經動工,村東千畝食用菌園區開始發菌,村中心新民居二期工程馬上招標……」站在山坡上談起社區今年發展,金旭東眉目間寫滿了憧憬。 今天的桲欏樹社區人均純收入已達到8137元,集體收入280萬元,昔日貧瘠落後的山村已變身美麗富饒的社區。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2019年12月,從西藏邊防一線退伍的任建龍,被寺仙鎮黨委派到李家窪村擔任第一書記,迎來了他人生另一個角色的挑戰。
  • 脫貧戶邢永強:從心出發 「醉酒漢」終成致富帶頭人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充滿希望。為樹立樂東黎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講好樂東脫貧攻堅故事,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樂東田間地頭,聚焦基層一線脫貧攻堅人物的奮鬥歷程,尋找「最美扶貧人」。
  • 威海初村鎮於偉偉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高寧9月27日,山東省婦聯揭曉了山東省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結果,威海青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偉偉作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領軍人才,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並受到表彰。
  • 通許縣厲莊鄉致富帶頭人戶三麗:致富後反哺桑梓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我雖然富了,但是我想讓更多的人也富起來,讓更多的貧困戶能夠找到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近日,通許縣厲莊鄉致富帶頭人戶三麗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公司一體化發展,形成了從孵化,養殖,種植,到銷售的一整套完整鏈條。公司日均銷售額可達10000元左右。在企業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戶三麗積極和鄉黨委政府對接,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建促脫貧的指導思想,風風火火的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來。
  • 從江縣小丑村:「第一書記」點子多 群眾致富路子廣
    荀衛忠和韋培嬌口中的孫書記正是2019年3月在貴州省委新一輪駐村幹部輪換時,主動請纓來到小丑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孫勇剛。  孫勇剛在入駐後,發現小丑村森林覆蓋面積大,發展林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由於基礎設施匱乏、產業思路不清,村民只能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
  • 東營、煙臺、濰坊篇|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候選人風採展示
    積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定期開展胡蘿蔔、紅薯種植技術培訓,年培訓婦女300人。注重產品品質和安全,引入農產品質量追溯監控系統,產品通過綠色無公害認證,出口日本、韓國、緬甸等國家。修建倉儲設施,延長產業鏈,採用訂單種植和「網際網路+」模式拓寬銷售渠道,帶動周邊300餘名婦女就業,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山東省鄉村好青年、東營市巾幗建功標兵等稱號。
  • 王施程:讓村民心服口服的「娃娃書記」
    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2017年還是個典型的產業空白村,通過3年時間,這裡的移民們不但住進了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磚瓦房,還走上了產業興旺的脫貧致富路,這一切都離不開潤豐村黨支部「娃娃書記」王施程的辛勤付出。 2017年10月,當時26歲的王施程調到了潤豐村工作。
  • 都勻:「娃娃」書記的扶貧成長記
    在多數人拼盡全力想走出這片大山之時,從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富裕村走出去的小夥子帶著「回來建設家鄉,盡力為家鄉人民奉獻」的初衷,又回到了家鄉的小山村,並完成了美麗的「逆行」。  發展速生蔬菜、百香果、種植優質水稻……2019年,25歲的韋國永來到基場村,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一手抓脫貧攻堅,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