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四川三臺縣新生鎮石門村黨支部書記李卓建
石門村地處四川省三臺縣新生鎮東南端,2014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當時的石門村,全村戶籍人口425戶13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超過10%,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薄弱、特色產業匱乏,老百姓數著天頭過日子。而今天,這個「後進村」卻搖身一變,於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更成了鎮上的黨建促經濟先進黨支部和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笑容逐漸爬上了老百姓們的眉梢。這一切,都要從那個89後的「娃娃書記」李卓建上任說起。
青春勇毅,軍旅路上的果敢人
「我要當兵!」,2010年,19歲的李卓建懷揣著保家衛國的熱血理想,告別父母和四川老家,背著行囊爬上綠色的鐵皮車奔赴河南軍營。
服役期間,本就踏實肯幹的他逐漸鍛鍊出自己堅毅、苦幹的優秀品質,很快得到部隊領導好評,提任班長。這份信任讓李卓建倍感振奮,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軍事訓練和思政教育,養成了善於總結思考部隊基層戰鬥班工作開展基本程序、方法的好習慣,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服役5年受表彰3次、執行飛彈發射任務2次,成為幹事創業尖兵。
軍旅生涯帶給李卓建的,不僅是過硬的身體條件和紮實的軍事素質,更堅定了他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為之後自主創業、帶領群眾發展村社產業奠定了紮實的思想基礎。
築夢年華,創業路上的能幹人
「別個能成,我憑啥子不得行!」,2015年,李卓建退役返鄉,回到了四川老家,但不甘碌碌無為的他很快又重新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
揣著從部隊帶回來的退伍費9萬元和家裡親人父老塞給他的4萬元,這個剛從部隊出來的年輕小夥一頭扎進了熟悉且陌生的城市。在綿陽先是搞蔬菜批發、工地裝修,前前後後小半年虧多賺少,帶來的本金也花了個七七八八,最困難的時候連吃一碗熱乎乎的盒飯都是奢侈。但部隊帶回來的那股不服輸的倔勁兒支撐著他毫不退縮,硬是咬緊牙關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後來他逐漸接觸到了服裝行業,憑著對市場敏銳的嗅覺和不畏艱難的闖勁,事業漸漸有了起色,李卓建也成了老家十裡八鄉有名的「能幹人」。
不忘初心,振興路上的追夢人
「不行,我得回去!」,2017年,腰包漸漸鼓起來了的李卓建一直沒有忘記養育他那片熱土,毅然放下手頭規模初成的產業回到了村上,為村民們帶去希望。恰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本來只抱著試一試念頭的他卻意外的高票當選為村支書,在隨後的黨員大會上,50餘名在家黨員和村民代表悉數到場,看著大家希冀的眼神,他心裡想:「我得做點什麼」。
任職初期,27歲的村支書不可避免的迎來了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搞啥子莫名堂嘛,27歲的半大娃娃當書記咋個得行哦」。面對質疑的眼光,李卓建沒說硬話,而是卯足了一股狠勁,天天走村串戶,家家訪、處處問,遇到農田問題上前搭把手、一起幹,遇到信訪積案不退縮、解矛盾。3個月下來,人瘦了10斤,村子長年累積下的老問題、老矛盾也一一化解。鎮村辦公室李卓建成了常客,可家卻沒回過幾趟。對此,在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的妻子唐小梅毫無怨言,毅然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用實際行動支持丈夫的工作。
對村子風氣肉眼可見的變化,曾經質疑他的村民都不禁豎起大拇指,「我們村的『娃娃書記』,硬是要得哦!」。
砥礪前行,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要富一起富!」,老問題解決了,李卓建開始探索村子發展的新思路,通過持續3個月的外出學習交流和專家實地勘察,他決定用自己創業期間積累下的資金和人脈,成立青菜種植合作社,為村民開闢一條新的致富路。
點子有了,資金卻成了大問題,在了解到實際情況後,新生鎮黨委立即幫助李卓建向上申請產業扶持資金50萬元保障合作社的初期投入。隨後,他馬不停蹄開始著手吸納村民入股,挨個勸說全村51戶貧困戶加入。在廣闊前景的吸引下,大批村民紛紛入股,而51戶貧困戶更是一個不落的加入到這趟致富列車中來。
年輕的李卓建沒讓村民失望,現在的石門村青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青菜200畝、藤椒150畝、瓜蔞50畝的發展規模,為村子年增收120餘萬元,並帶動全村種養糧油500畝、生豬300頭、小家禽5000隻,村民臉上的笑容也與腰包的「腰圍」同步,越來越喜人。
務實求真,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一個都不能少」,村子富起來了,可村子裡因殘致貧的貧困戶生活卻依然沒個著落。政策扶持和各項補貼雖然都按時發放,但和其他村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比起來,卻還是差了一大截,石門村的羊衍華,就是一個例子。羊衍華今年54歲,37年前就患了骨髓炎,行動不便、日子困頓,李卓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決心好好幫老羊一把,於是從2017年起,他便常到老羊家噓寒問暖,並自學最新的生豬養殖技術,手把手交給老羊,等到豬苗成熟了,還熱心的幫忙找銷路、談價格。在李卓建的幫助下,截止2019年底,老羊家的生豬養殖已經有了38頭存欄、18頭可出欄的規模,僅過去一年的純收入,就拿到了15萬元。
「我老羊這輩子有這日子值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李書記,我太謝謝你們了」。每當問及老羊對現在日子的看法,他總是很激動,樸實無華的話語裡滿滿都是感激,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0年,剛滿30歲的李卓建和他的村子站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十字路口,信心滿懷、幹勁十足。4月20日,三臺縣委馬輝書記來到了石門村,在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與李卓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了村子這些年的發展,馬輝書記非常開心,並叮囑李卓建和村兩委要一直保持這樣的幹勁,為人民服好務、為百姓幹好事。
石門村,是新生鎮這些年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李卓建,也是眾多基層幹部中的一員。但也就正是因為這數不盡的「小李書記」在基層的拼搏奮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石門式」的發展壯歌,讓我們更有理由堅信,我們一定能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銳意進取,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滿意答卷!
作者:李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