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山村女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2020-12-28 河南故事

「李女聰明能幹,做事有思想,有闖勁,是村裡有名的致富女強人……」 12月20日,剛踏進靈寶市寺河鄉易地搬遷小區,南埝村第一書記陳少澤就誇起了她。

點開李女的微信朋友圈,全是一條條宣傳靈寶蘋果的圖片和抖音。

過去因缺技術,蘋果樹管理不好,一年掙不了多少錢。2014年,李女還是村裡的貧困戶。

「當扶貧幹部給我家送來關心和溫暖時,我就想,自己也是一個能吃苦、有志氣的人,一定得好好幹,爭取早日脫貧。」

每次舉辦果樹技術培訓班,她都積極參加,一邊學習一邊鑽研,時間長了掌握了蘋果生產的管理技術。按照標準化種植,果品質量越來越好,收入逐年增加。

「2019年蘋果收入13萬元,今年收入15萬元,在第十四屆靈寶金城果會上,還作了典型發言,市委書記點名表揚了我……」李女滿臉的自豪。

寺河鄉海拔高,溫差大,山上種出的蘋果脆香酸甜,天然富硒。

種出好蘋果,還得賣好蘋果。

南埝村距靈寶市區50公裡,群眾居住分散,為了方便蘋果銷售,把大山裡的蘋果賣得更好、更快,她學會了利用微信、抖音賣蘋果。

「要多少箱,明天就發貨,質量放心……」放下電話,她又急著回復客戶的微信。

做銷售就要講誠信,賣蘋果貨真價實,從來不缺斤短兩,保證質量、數量,遇到不能按時發貨了,提前給客戶說清楚。

因為誠信,她得到了客商的認同和喜愛,僅微信上的客戶就達到1000餘人。足不出戶不僅賣光了自家的蘋果,每年還幫助群眾銷售蘋果10萬餘斤,把寺河的蘋果賣到了廣州、北京、深圳等地。

如今,李女早已脫貧,連續三年被評為致富模範,還當選為南埝村村委委員、婦聯主任。

2018年,李女和家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易地搬遷房,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說話間,電話又響起來,鄉裡通知她帶人參加冬季果樹培訓班。

李女拉上幾個姐妹,一起擠進了她今年新買的小汽車裡,隨著「嘀嘀」喇叭響,一溜煙地跑起來。以後出門賣蘋果,再也不怕風吹雨淋了。

相關焦點

  •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銅仁貧困戶張天樹成了致富帶頭人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5:42      來源:銅仁日報   「剪枝、施肥、鋤草,這冬季一到活路就多起來了
  • 【脫貧攻堅(重慶篇)】劉敬春: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脫貧攻堅(重慶篇)】劉敬春: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2020-12-25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昔日的貧困戶,今天的致富帶頭人——記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嶽忠民...
    嶽忠民是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藉著吃苦耐勞、善於學習的精神和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僅用了1年時間,他就摘了帽,並帶領群眾一起致富,從昔日的貧困戶變成了今天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嶽忠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的妻子辦理了醫療救助慢性病卡,兒子畢業後也經過就業幫扶也實現了在外務工,而他也靠著8萬元無息貸款搞起大棚西紅柿種植,叩響了脫貧摘帽致富的大門。一開始,嶽忠民不懂技術,走了不少彎路,鎮村協助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授科學種植的技術。
  • 威海初村鎮於偉偉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高寧9月27日,山東省婦聯揭曉了山東省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結果,威海青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偉偉作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女性領軍人才,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並受到表彰。
  • 禹州市梁北鎮張國權:大棚種植闖出新天地 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賈文靜)在禹州市梁北鎮大席店村,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國權,如今卻建起了150多畝大的「國權種植專業合作社」,成了全村的致富帶頭人。7月15日,記者在大席店村農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裡看到,各種農作物和綠化樹生長茂盛。
  • 昭平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永不滿足的甜蜜帶富路
    在昭平縣馬江鎮的山村,人們常常能看到一個年紀輕輕,皮膚黝黑、但眼睛異常光亮的小夥子,背著鋤頭,踩著矯健有力的步伐穿梭在田間地頭、山上林間。他就是馬江鎮江塘村團委書記、創業致富帶頭人吳永滿。馬江鎮江塘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6年貧困人口121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4.84%。今年33歲的吳永滿就出生在這裡。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情滿江揭·駐村日記|井田村:昔日貧困戶變致富帶頭人
    近日,揭西縣龍潭鎮井田村曾經的貧困戶劉劍華家裡喜事不斷,剛與妻子完婚的他,又搬進了小洋房,小日子越過越有滋有味。 昔日的貧困戶,如今的致富帶頭人,劉劍華以自身的經歷印證了扶貧的力量。
  • 東營、煙臺、濰坊篇|尋找「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候選人風採展示
    作為縣政協委員,她積極獻言獻策,提報相關提案10餘件,熱心公益慈善,每年到敬老院及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先後獲得齊魯鄉村之星、山東省優秀奶業工作者、東營市鄉村之星等稱號。通過開展特色種養殖、民俗旅遊和採摘,大力推進農家樂、鄉村客棧、垂釣園、採摘園、非遺展館等旅遊項目建設,帶領本村及周邊村100多名婦女實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在帶動村裡大多數人致富的同時,衣殿衣不忘貧困家庭,將全村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發展為社員。在2016年申請到10萬元山東省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後,與合作社籤署投資分紅協議,把項目投產所得收益給貧困戶分紅,實現了旅遊扶貧目標。
  • 儋州脫貧戶沈福樂:從「酒鬼」到致富帶頭人
    他還成了村子裡的致富帶頭人。」沈福樂在他的檳榔樹基地裡忙活。記者 李紹遠 攝從一斤白酒到一瓶啤酒6月初的一天中午,記者在儋州市蘭洋鎮政府接待室裡見到了沈福樂。他一開口,就稍微能聞到一丁點的酒味。「喝了一罐啤酒,就一小罐。」沈福樂忙著說,中午和朋友吃飯聊天,有興致了就來上一瓶。
  • 三亞育才那受村致富帶頭人蘇江宏:養豬致富不忘帶鄉親
    說起養豬的事,育才生態區那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蘇江宏難掩臉上的喜悅,十幾年辛勤地養豬,在家鄉闖出了一片天地,不僅成為當地的養豬大戶,還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養豬致富不忘鄉親鄰裡 蘇江宏是土生土長的育才生態區那受村人,2006年從海南農業學校畢業後,放棄在城市裡光明的就業前景,毅然回家鄉,到村委會任文職工作。家裡有600株芒果和十幾頭豬,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 89後「娃娃書記」的硬核青春:從「致富人」到「帶頭人」
    當時的石門村,全村戶籍人口425戶139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比超過10%,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薄弱、特色產業匱乏,老百姓數著天頭過日子。而今天,這個「後進村」卻搖身一變,於2018年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更成了鎮上的黨建促經濟先進黨支部和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笑容逐漸爬上了老百姓們的眉梢。這一切,都要從那個89後的「娃娃書記」李卓建上任說起。
  • 東營評選出十位「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東營報導9月22日上午,由東營市人民政府主辦,東營市農業農村局、東營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東營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活動,在東營區南二路攬翠湖廣場舉行,現場對「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和
  • 脫貧戶邢永強:從心出發 「醉酒漢」終成致富帶頭人
    2014年,邢永強被納入貧困戶,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幫扶責任人經常與他談心,講解幫扶政策,不斷鼓勵他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在了解到政策的幫扶政策後,邢永強意識到這是發展的絕佳機遇,當即振奮精神,決心靠自己雙手打拼出幸福生活。隨後,他積極參加各項農業種植技術和技能學習培訓,認真鑽研檳榔種植和香蕉種植技術,依靠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大力發展檳榔種植和香蕉種植產業。
  • 廣東產業扶貧:從培育「帶頭人」到線上線下拓銷路
    廣東產業扶貧:從培育「帶頭人」到線上線下拓銷路 2020-08-08 20:40:08 (資料圖) 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 供圖   中新網廣州8月8日電 題: 廣東產業扶貧:從培育「帶頭人」到線上線下拓銷路  作者 程景偉 盧鳳娟  「廣東扶貧商城」近日正式上架銷售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學員產品,其中一種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農產品「七彩泡椒」,在銷售中拔得頭籌。
  • 畫說兵團|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
    從拾花工到致富帶頭人——兵團故事連環畫之一六四1. 王世濤自幼家境一般。高中畢業後,他了解到國家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省份將迎來大發展,於是,他把大西北當作了追尋夢想的嚮往之地。回憶剛到兵團的情景時,王世濤說:「到九○團後,我覺得這裡適合創業,適合年輕人發展。」5. 為了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實現創業致富夢想,2011年,王世濤籌款買回一臺國產採棉機,又貸款40萬元,購買了一臺大馬力機車,僱了4名青年駕駛員,開始幫職工作業。2012年,他添置1臺大馬力機車,又蓋起一座機車庫房,新招2名青年駕駛員。
  • ...攻堅·村村道」天柱西嶺村致富帶頭人龍坤:小小羊肚菌 承載大夢想
    龍坤是西嶺村其中一名致富帶頭人,他積極帶領村民發展羊肚菌種植,被村民親切地稱之為致富的「領路人」。守初心,致富不忘帶鄉鄰。從小生活在農村家庭的龍坤,自小就特別的孝順和懂事,看著含辛茹苦的父母吃不飽穿不暖,暗自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 長沙縣安沙鎮創業致富帶頭人推薦「康」為2020湖南年度字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飛) 說起楊迪順的故事,安沙鎮宋家橋村的群眾津津樂道:從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到實現年收入30餘萬元,楊迪順成了村裡小有名氣的創業致富帶頭人
  • 我的日子我來說 | 從貧困戶到民宿老闆,他搭上旅遊致富車!
    2014年我被識別為貧困戶,幾年的時間裡,我已經脫貧摘帽了!這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有很大關係,也離不開村裡扶貧第一書記的指導和幫助。從過去的貧困戶到現在的民宿老闆,我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積極發展旅遊扶貧產業,成長為村裡的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帶領其他老鄉們一起致富!
  • 陽新楓林五合村:窮山村的「致富經」
    從2014年至今,短短六年,路寬了,水有了,村民們的口袋暖和了,這個昔日的窮山村靠一本「致富經」已經「翻身把歌唱」。  「白雲深處有人家」  很少有一個村國土面積達到20平方公裡的。在整個黃石地區,像五合村一樣「地域遼闊」的村子沒幾個。  楓林鎮全境多山,但提到五合村,大家都說它是「山裡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