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東到駐村企業———北京現代汽車配件線束廠了解企業生產情況。李建成攝
春到塞外山染綠。4月11日,在平泉縣桲欏樹鎮桲欏樹社區,社區黨委書記金旭東正在北山上指揮著挖掘機平整山地,籌劃了一冬的項目開始紛紛破土動工了。「北山2000畝富硒蘋果園已經動工,村東千畝食用菌園區開始發菌,村中心新民居二期工程馬上招標……」站在山坡上談起社區今年發展,金旭東眉目間寫滿了憧憬。
今天的桲欏樹社區人均純收入已達到8137元,集體收入280萬元,昔日貧瘠落後的山村已變身美麗富饒的社區。
臨危請命,靠真誠贏得群眾信任
「一進桲欏溝,三頓喝稀粥。」說起桲欏樹鎮金杖子村的貧窮,當地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為帶領群眾致富,上世紀90年代,村班子辦起了石灰廠。但因管理不善,廠子連年虧損,不但沒能致富反而欠下114萬元債務。債務纏身使村班子威信掃地、民心散了、村子亂了,金杖子村成了遠近聞名的「一窮二散三亂」的後進村。村民們都盼望著一個有能力的人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但1999年村「兩委」換屆,沒有人敢接這個「爛攤子」。
當時金旭東37歲,已在外打拼近20年,攢下近百萬元家產,並在199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家富了,鄉親們還在過苦日子,心裡總不是滋味。」思慮再三並經過組織程序,金旭東回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一定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金旭東就職時許下承諾。
金旭東上任伊始才真正明白自己接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爛攤子」:召開黨員會,沒幾個人參加;調解村民糾紛,沒人聽黨支部意見;走訪村民,沒人願意深談。村子欠下114萬元外債遭到信用社起訴,金旭東隔三岔五就被法院傳喚。
金旭東一上任就拿村民最不滿意的財務問題「開刀」。他多次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做工作,終於成立了清查小組。歷經3個多月時間,終於把1993年以後村組兩級帳目全部清理,及時清繳了侵佔公款2萬餘元,建立健全了村組財務管理制度,鄉親們的氣順了。
債務不還清,就沒有人願意來投資,村子就無從發展。金旭東隨後著手解決114萬元外債問題。面對變賣祖宗財產的罵聲,他最終說服了村民,徵得了信用社的同意,將村裡50畝松林抵押給信用社。三年後,金旭東就把松林贖了回來,鄉親們的擔憂沒有了。
當時農村還徵收農業稅,村民拖欠的款項或多或少,意見不小。為了公平,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金旭東墊付18萬元,按欠帳最高數額給全村人補錢,將所有欠款全部還清。這筆「拉平款」,拉出了村子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