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呂桂英《教子》選段ㆍ80年代實況錄音

2021-12-29 老腔老調

收錄於話題 #戲曲 786個

呂桂英,生於1944年,曲沃縣安居村人,著名蒲劇演員,主攻青衣行當。1959年參加翼城縣蒲劇團學藝,師從蒲劇著名青衣宋榮庭(宋榮庭,洪洞縣澗橋村人,原曲沃縣建設蒲劇團青衣演員,於1957年受邀參加翼城縣蒲劇團)並得其真傳,為蒲劇馮派青衣第三代代表性傳人之一,後參加浮山縣蒲劇團,直至退休。

在唱腔方面,她將宋榮庭的唱腔通過與自身嗓音條件相融合,既更多地保留了男旦的原始唱法,又形成了自己的女聲唱法,較好地繼承了噴口有力、吐字真切、節奏鮮明、韻味濃厚的唱腔特點,對研究「馮派」青衣唱腔有著一定的意義。

在表演方面,呂桂英從身段、臺步、指法上也更多地繼承了師傅宋榮庭的作派,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她的代表作有《三擊掌》、《教子》、《十告狀》、《三對面》、《女綁子》、《罵殿》、《四進士》等,由她塑造的王寶釧、王春娥、秦香蓮等人物形象深受觀眾喜歡,曾在現代戲調演中榮獲演員二等獎。

呂桂英年屆七旬仍活躍於戲曲舞臺之上,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蒲劇藝術。她的弟子有翼城縣琴蒲劇團鄭冬梅、浮山縣蒲劇團王燕、喬燕,運城市河東蒲劇團盧芯茹也受過其指導,她為蒲劇馮派青衣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真可謂「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參考唱詞

娘把你奴才

待為娘把苦愁細對兒言

想當年為娘我不得便

娘曾在王府裡當過丫環

天不幸王老爺身把病染

才請來兒的父薛門的醫官

號罷脈用罷藥病既好轉

病既好他那裡謝禮擺面前

賜兒父的金銀他不觀

賜兒父的衣帽他不穿

王老爺書館內做了難

他命為娘我把茶端

有為娘捧茶到書館

兒的父見了娘心喜歡

王老爺把為娘問了一遍

為報恩與兒父結為良緣

娘來在你薛門你娘不願

你大娘和親娘把我下眼觀

日每間茶和飯不能飽暖

到晚間她命娘柴棚裡安眠

兒的父瞧見了良言相勸

你大娘和親娘叫罵不堪

立逼得兒的父實難停站

身背上藥包裹離了家園

聞人說把兒父鎮江命斷

娘差去老薛保搬屍回還

你大娘見棺匣典賣田產

咱家的老和少誰敢阻攔

你親娘把財物明偷暗算

一個個翻穿裙各自嫁男

那一時留下你三歲未滿

有為娘見你小摟抱到胸前

把左邊尿溼右邊換

把右邊尿溼娘抱在胸前

把娘的衣襟齊尿遍

娘一夜五更暖不幹

半夜裡你哭得哀聲不斷

娘抱兒到廊下去把月觀

三九天凍得娘團團打顫

你奴才見明月拍手喜歡

娘為兒頭上帕兒爛

娘為兒穿鞋露足尖

娘為兒織布常紡線

才換下了銀錢買油鹽

娘心想盼兒吃碗飯

娘心想盼兒坐高官

娘盼兒門上掛牌匾

娘盼兒墳塋裡

燒錢化紙祭奠祖先

我只說我把那大功來顯

誰料想弓拉到半路裡斷了弓弦

東鄰西舍用午飯

娘兒們早飯未曾餐

有為娘鄰舍家借米麵

鄰舍們把娘下眼觀

常言道低借要高還

下一次再借不作難

有為娘我九借十不還

鄰舍們見娘把門關

把門關來把門關

一個個罵娘我無有臉面

送兒南學把書念

兒天氣尚早回家園

回到機房要用飯

你背書不會口胡言

你說道我不是你生身母

又說道你不是我親生男

縱然間不是你生身母

受辛苦抓養你一十三年

任兒成龍龍歸天

任兒化虎歸深山

從今向後娘不管

成龍化虎任兒玩

老薛保莫要口胡言

老哥哥

老哥哥

春娥焉能落不賢

我手持家法往下打

薛保上前忙遮攔

要打你把老奴打

你打少東人我還心疼

他們倒有主僕誼

難道我無有母子情

走上前來忙攙起

慢慢地教訓薛門的男

◎圖文、音頻來源:山西王先生

關聯閱讀請戳▼

◆《老腔老調》總目錄(更新至2019-1-1)

相關焦點

  • 【珍貴音頻】呂桂英《教子》選段(上世紀80年代實況)
    呂桂英(1944- ),女,曲沃縣安居村人,主工青衣,師承蒲劇老藝人宋榮庭,原浮山縣蒲劇團演員。
  • 蒲劇馮派傳人呂桂英訪談實錄
    呂桂英《教子》劇照問題一:首先,請您簡單的回憶一下您的從藝之路。後來,六十年代,趙乙帶著楊翠花、陸萍來翼城向宋師父學《教子》,學了一個月。 文化大革命之後,演才子佳人、帝王將相這些戲,受到了批鬥,宋師父就不在翼城團了,在洪洞澗橋卷了幾孔窯。他去世的時候,我在浮山團參加演出,遺憾未能參加她的葬禮。李愛玲是魏影導演教授出來的,屬於間接學習,魏影以前是翼城團的丑旦,跟著宋師父排戲,後來李愛玲又跟著我大姐朱秀英學習。
  • 蒲劇《三關明月》選段 侯馬市蒲劇團演出
    我公司還成功將蒲劇精品劇目影像推向山西IPTV,並成為山西廣電集團在晉南地區的唯一合作單位。後續我們會在公眾號蒲劇論壇發布更多直播精彩回放,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們! 北宋時期,遼國太后蕭銀宗率重兵圍困北疆三關,佘太君率楊門女將據守關隘,兩軍展開激戰。五郎從五臺山趕回三關助戰,在戰場上遇見了被遼國招為大駙馬的四郎,之後又被四郎之子木丹射死。
  • 【蒲劇百科】蒲劇科班與戲校
    也有連辦幾屆者,像新絳縣自1947年至1993年先後間斷地辦過5屆,培養出郭金才、李琴娥、薛宏、王石頭、田迎春、田娥、武俊英、賈菊蘭等優秀人才。地區(市)級的蒲州梆子戲校為固定的正規學校,一般招收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學生,學制六年。1956年在運城崔家巷創辦了晉南專區蒲劇訓練班,設表演與音樂兩個專業,招收80餘人。次年8月遷往臨汾,改名晉南專區戲曲學校。
  • 【文化】用生命在演唱——著名蒲劇表演藝術家景雪變、蒲劇丑角第一人-七旬高齡耿典吉,著名青衣李愛玲
    長期默默耕耘在菊壇講堂的河東大地「教子第一腔」,今天走到臺前。 蒲劇舞臺上的「丑角第一人」,50年後的今天依然可愛「淘氣」。 9月17日晚,第25屆「關聖杯」折子戲大賽名家展演現場再次沸騰。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團獻演了《灞橋挑袍》《三對面》《拆書》和《櫃中緣》四折戲,讓上千名觀眾享受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蒲劇視聽盛宴。
  • 宋東元:從蒲劇「十八畝地」談起
    曾與蒲劇五大名演員搭班排戲多年,他們之間情同手足!上述的「哭」,是他聽罷已逝閻逢春《跑城》的錄音及錄音機裡的觀眾掌聲,觸動了他的情感,使他難以控制,因而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我和老書記問其哭情,他哭得幾乎說不成話,好半天他才緩過情緒,眼中含著淚對我和老書記說:「閻逢春走了!筱月來走了!楊虎山也走了 ……」!他哽咽地接著說:「我不相信戲曲就……就不行啦!? 」由此、引出上述老書記所說的「氣話」。
  • 創新傳承 發展蒲劇藝術的楷模——紀念蒲劇大師田鬱文(筱蘭香)百歲誕辰
    農曆3月15日,是已故著名蒲劇表演大師、戲曲教育家田鬱文老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日,他的高足、以蒲劇新流派俊英腔享譽劇壇的武俊英、衛立穩夫婦專程趕回新絳,偕田老子女一同掃墓祭奠。牌匾上書「桃李遍梨園、德藝昭後人」,田老為之奮鬥四十多年的新絳縣蒲劇團敬贈的牌匾上書「蒲劇功臣」,高度概括、頌揚了田老閃光的藝術人生和所作的突出貢獻。
  • 長葛縣豫劇團杜西建80年代演唱錄音:帥府中合新婚鼓樂蕩漾
    豫劇《打洞房》選段杜西建 飾 田玉川 長葛縣豫劇團80年代錄音 唱詞 譙樓更鼓響 往事湧心房
  • 【蒲劇老唱片】梁可婷《秦香蓮》第三場「琵琶記」選段
    收錄於話題 #蒲劇老唱片專輯
  • 【蒲劇老唱片】王天明《收姜維》選段
    王天明(1928-1998),男,永濟人,藝名「小十三紅」,主工鬚生,師從蒲劇名鬚生杜清秀,繼承了杜派藝術特色。劇目簡介:蒲劇《天水關》,傳統劇目,又名《收姜維》。敘劉備病逝,孔明輔佐劉禪登基。一日,向劉禪進《出師表》章,諫言徵伐魏、吳。劉禪應允,孔明即帶趙雲、魏延、馬岱、關興、張苞諸將,以誘兵之計攻打天水,不料為馬遵帳下中郎將姜維識破,將計就計,擊敗趙雲。孔明深愛姜維才幹,先差趙雲前往冀城搬請薑母,誘使姜維營救;再遣魏延假作姜維進攻天水,馬遵果信姜謀反。
  • 桃李遍梨園 德藝昭後人——紀念蒲劇大師田鬱文(筱蘭香)百歲誕辰
    農曆3月15日,是已故著名蒲劇表演大師、戲曲教育家田鬱文老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日,他的高足、以蒲劇新流派俊英腔享譽劇壇的武俊英、衛立穩夫婦專程趕回新絳,偕田老子女一同掃墓祭奠。如果說被原文化部長賀敬之譽為「蒲劇泰鬥」的閆逢春老先生是生角行當中擅以特技塑造人物的創造型藝術家,那麼閆逢春的義弟田鬱文老師就是蒲劇旦角行當中在繼承基礎上勇於開拓創新,戲戲有新招的創造型藝術家。他經常留心婦女紡線、織布、描龍繡鳳等生活細節,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一瞥一笑,並將這些細節經過藝術加工,融入自己的表演。他多次在渡口細細觀察艄公撐船。
  • 崔健開啟北展專場演出《北京崔健演唱會現場實況錄音》
    中國搖滾唱片收藏館之【淘客唱片故事】《北京崔健演唱會現場實況錄音》>說起這張《北京崔健演唱會現場實況錄音》,其實是在97年左右,我初中同班同學拿了一套雙張的VCD版(當時家裡還都是錄像機時,VCD悄然已成為時髦的標誌),我同學說這套是崔健現場演唱會,當時一聽就興奮了。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唱片大盤點·3——1989年-1992年
    第1期回顧:《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唱片大盤點·1——1941年-1979年》第2期回顧:《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唱片大盤點·2——1980年-1988年》>1989年卡洛斯·克萊伯的第一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由CBS搶得了唱片發行權,自此也拉開了新年音樂會實況錄音「群雄逐鹿」的時代。
  • 《朝陽溝》選段|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雲早年演唱錄音:看見了新被子...
    點擊播放 GIF 0.1M秦腔《朝陽溝》選段李愛雲 飾 栓保娘>西安尚友社早年演出錄音唱詞看見了新被子實在難過罵一聲親家母真是妖婆我的兒你的女把親定過不叫她來見我所為什麼30年代逃荒到了西安落戶,40年代初又到了蘭州。於蘭州學戲,蒙師李景奎、韓正滿,後又受到楊金聲、何振中等人的教誨,她戲路寬,小旦、花旦、正旦皆能,尤以正旦戲突出,1951年正式加入尚友社,同王玉琴、華美麗、付鳳琴被譽為尚友社「四大名旦」。李愛雲以唱工見長,以苦情戲聞名,擅長如涕如訴的大段唱腔,代表作主要有《庵堂認母》、《三上轎》、《斷橋》、《梁祝》、《西廂記》、《鍘美案》等。
  • ​蒲劇旦角全才原曉蓉
    河津市小梅花蒲劇團的青年旦角演員原曉蓉就是後起之秀之中的佼佼者、河東戲苑一顆光彩奪目的蒲劇新星。2006年,年僅16歲的原曉蓉以青衣唱功重頭戲《三娘教子》榮獲運城戲劇第8屆龍門獎,成為嶄露頭角的蒲劇童星。相繼就讀於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參加省晉劇院「苗潔旦角藝術研習班」培訓,參加運城市舉辦的「國家藝術基金蒲劇表演人才培養」短期培訓,進一步夯實了她的業務基礎。成為能唱能演、能文能武,並且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青年一代蒲苑多面手。
  • 「虹光」映彩七十春--寫在永濟虹光蒲劇團建團70周年之際
    蒲劇四大名旦中的王存才、馮三狗,著名青衣演員白菊花、翡翠玉、竹葉青,蒲劇第一坤角馮銀娥,蒲劇名醜「晉南醜」,小生王福魁、賈悅發,鬚生屈興成、楊天保、王佔奎,淨角馬初生、相小鱉、王鬥鬥、陳玉元等,都是蒲劇界響噹噹的名角,都有各自的拿手好戲,都為永濟虹光蒲劇團的發展作出了藝術貢獻,現擇其佼佼者,予以紀念。翡翠玉(1910~1972),本名李玉成,原籍曲沃,後落戶永濟東開張村,工青衣。
  • 「俊英腔」: 當代蒲劇聲腔之豐碑
    清代學者趙翼在其《論詩》中曾言:「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星轉鬥移,新老更替,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開拓進取、標領風騷者,必當相繼湧現。戲曲之道,也是如此,推陳出新,何曾停息。
  • 氍毹美譽滿閭閻--緬懷蒲劇青衣演員劉新賢
    在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王秀蘭閻逢春等蒲劇大師軼聞軼事,在我年輕時,又聞說過武俊英,孔向東,王藝華,賈菊蘭等梅花獎得主的演唱讚譽之辭,可以說他們都是我心中的偶像。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驀然間有個蒲劇青衣成為我追求的偶像。她就是我縣興盛莊(我村人叫南位溝)的劉新賢。南位溝距我村僅有十餘裡地,當時我常聽村裡戲迷和老百姓說,南位溝女子唱得好哩!
  • 蒲劇電影《竇娥冤》在全國農村院線上映
    蒲劇電影《竇娥冤》在全國農村院線上映「  本報訊(記者 景 斌)日前從北京傳來好消息,北京鄉音鄉愁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獨家代理宣傳發行的6部影片在中宣部數字電影管理節目中心農村院線上線。其中就包括蒲劇電影《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