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的熱播,曾經鮮為人關注的同傳行業被推到了聚光燈下。現實中的同傳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業,譯員不乏要面對一些非常專業的內容,怎樣才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內容,做好同傳呢?對此,資深日語同傳蔡院森做客人民網進行了解讀。
蔡院森表示,國內的同傳有別於日本,很少只做某一領域的內容,各行各業都接觸是常態。因此一名同傳譯員,除了必須具備優秀的語言能力、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快速應變能力外,前期的準備以及平時的學習和積累都必不可少。
一般會議主辦方會向譯員提供會議相關資料,比如日程、嘉賓發言使用的PPT、發言提綱等等,譯員應當事先熟悉與會者信息、主題背景、相關的行業知識等。根據領域的不同,有時準備的時間比會議上花的時間多出更多。
「比如法律相關的會議,要求非常嚴謹,會前拿到資料有兩三本書那麼厚,基本上是專家學者的論文。這些論文不一定在會上講到,但是可能涉及到裡面的一些內容,所以這些資料都要讀,遇到的陌生單詞也要查出來,同時要思考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蔡院森舉例說,「我一般拿到資料都會念一遍。因為很多時候看著會,但不一定會說,只有說出來,才能檢驗是否真的掌握」。
有時譯員也會遇到主辦方提供的資料較少的情況,這就需要根據現有內容推測可能用到的專業知識及專業詞彙進行準備。此時,能否在「翻譯場」從容不迫遊刃有餘不但在於充分的準備,更取決於平時的學習與積累。
「譯員要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隨時通過新聞報導、網絡等各種渠道媒介關注新事物。」蔡院森說,「比如國內現在比較熱的鋼鐵煤炭業去產能問題,在看到這個點的同時,也要了解這個行業的主要企業、產品的主要品種等等相關內容」。
【獨家專訪】資深同傳蔡院森:同傳就像「絕世美女」 需要具備六大要件
【創新】夏普種草莓、尼康產點心…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日本企業
【辣眼睛】三浦春馬男扮女裝穿高跟鞋演舞臺劇 搭檔小池徹平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人民網日文版獨家稿件,轉載請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