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戰戰。
國外熱映《小丑 joker》聽說了嗎?
該部影片於2019年10月4日在國外上映。
目前豆瓣評分8.9分,票房可觀,據說已經翻出製作成本4500萬美元的10+倍。
故事背景為上世紀80年代。男主角亞瑟是一個和母親住在老舊公寓裡,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不斷服用精神疾病藥物的小丑。
他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但並不成功,儘管他自身也在努力,時而不時地記錄搞笑的靈感筆記。
但人們只是嘲笑他,最終引發他在地鐵上爆發式地殺人事件。他的世界也就此一點一點地開始崩塌。亞瑟有幸參加了一個類似聚會的活動,並相識了一些人,這也最終致使亞瑟在片尾登上了熱播TV電視臺,但他並沒有繼續履行自己的搞笑職責,而是公開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無所掩飾。但沒想到的是,小丑的所作所為被高譚市的下層人民看作是革命的先鋒。
下面為該部電影的混剪短片,點擊觀看
電影《小丑:joker》他的世界有點崩塌
全劇緊緊圍繞「小丑」這個形象特點。
無論是亞瑟的所為而表現出的個人醜態以及行為和思想的極端表現,還是故事所表現出的黑暗社會的腐朽,都似乎在告誡著人們「小丑們即將要憤怒即將要崛起。」
電影畫風迥異且驚豔,電影所突出的那種讓人想笑卻笑不出的感覺是一大特色,好幾次男主角放聲大笑,但從持續的笑聲中我們能夠聽出他對於自身的無奈而表現出極度悲傷的狀態。當然這也引發了諸多誤解,例如在公交車上與一對母子的交談和在地鐵上對幾名地痞無賴的表現,都有一定的誤解因素,但正是這樣也推動了全篇故事的發展。
隨機發笑是小丑形象的一大特色,養母對於他的暱稱「happy」也是有很大的反差,對於亞瑟來說,他從沒有真正的快樂過。片中的小丑絕非我們腦海裡的傳統小丑形象。也正式這種懸殊的差距,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驚悚、犯罪類型的電影,這一點很是奇葩。
劇中有很多梗,其中便有與DC經典角色蝙蝠俠的聯繫,比如片中他的養母偽稱他的父親是劇中的市長,也就是說和蝙蝠俠同父。
電影的藝術其實早已超出了講故事本身,更是反映了高譚市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現實,那裡所謂的自由主義,我想指的也並不是他們那一群體了吧。
歡迎留言 收藏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