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道盡中國式家庭的親情傷害:你的命運,隨你媽

2020-11-06 心海一珠

有部近兩年備受矚目的電影在國內各大電影節出盡風頭,獲得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更是被影迷贊為「國內最近幾年最成功的女性電影」。

就是由國內文藝片女王郝蕾和臺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金燕玲擔綱主演的《春潮》。

影片通過展現祖孫三代在一個屋簷下的日常相處場景,揭示了中國式家庭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親情模式。

郝蕾和金燕玲在影片中飾演一對關係畸形的母女。

這一對母女的關係用郝蕾飾演的女記者郭建波的女兒的話說,就是「八字不合」。母親紀明嵐隨時隨地會對女兒冷嘲熱諷,甚至會突然暴怒,用惡毒的語言咒罵女兒。

這樣的愛恨捆綁相愛相殺,戳中了無數中國式家庭的痛點。

一個女人和母親的關係的走向,基本決定了她和未來女兒的關係,這樣的代際傳承,幾乎成了一種宿命。

也許,裡面也有你的影子。

沒有從原生家庭中得到母愛的紀明嵐,也無法把母愛傳遞給女兒

其實紀明嵐在外面的形象是非常熱情開朗的。她熱心於社區事務,一直在關心照顧同學王老師,在王老師去世後還幫她處理後事,也很會勸解別人的家庭關係。

可是,為什麼一回歸到母親這個角色中來,她立即就變得那麼刻薄惡毒,心理扭曲,可以善待別人卻絲毫也不關心自己的女兒呢?

我們可以從紀明嵐和老周結婚時自己說的話裡了解到,紀明嵐從小深受原生家庭的傷害,母親對她苛刻而冷漠。

曾經她在自身生活拮据的情況下,攢下自己的口糧寄回娘家,以至於好幾次餓得暈倒,卻還是被母親怨懟為什麼不寄點錢回來。

她沒有從母親那裡得到過關愛與呵護,只有無休止的指責、怨懟和無情的剝奪。這種傷害她同樣複製到了女兒身上。

她與女兒郭建波相處時,身上處處帶有當年母親的影子,和母親一樣說話尖酸刻薄,對女兒毫無親近感。

比如她在排練合唱時,郭建波在廚房抽菸,她走進來罵道:「你在幹什麼?這麼多人你沒見到嗎?還在這裡抽菸?有毛病!」表情和語氣都透著十二分的嫌棄和不滿。

她在意的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女兒的情緒。如果女兒違背了她的心意,那就是不可饒恕地犯罪。

當年母親是在經濟上剝削她,如今她是在精神上壓榨女兒。

糟糕卻從不反省的母女關係,是家族裡一直在重複的命運詛咒。

母親受的傷害,要轉嫁給女兒;母親的失敗,要女兒來補償;母親的煩惱,就是女兒的煩惱。臍帶從來沒有被剪斷,命運永遠被詛咒。

所以她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女兒,控制了女兒的一切,包括女兒的女兒。

被母親控制了40年的郭建波,只有在母親病倒在床,終於停止了每天喋喋不休地咒罵,安靜地像個柔弱的嬰兒一樣睡著的時候,才敢面對黑夜,說出自己內心壓抑了太久的痛苦。

你安靜了,這世界就安靜了。

你用了40年的時間來懲罰我,我也順從了你40年啊!

你總是說我會有報應的,什麼報應呢?貧窮、孤獨、孤兒寡母疾病纏身?差不多都實現了。

女兒成功地複製了母親的命運,紀明嵐的不幸人生在女兒身上有了新的輪迴。

一個家族的詛咒就這樣被不知不覺地傳承了。

李安說:「最好的電影不是你說了一個多好的故事,而是你在觀眾心裡激起了些什麼。

從紀明嵐和郭建波身上,有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多少兒女,不同程度承受著父母以愛之名的情感勒索?

多少父母,習慣性地在外人面前對孩子進行精神打擊,忽略他們的感受?

多少家庭,有一位總被模糊掉面孔、甚至是長期缺席的父親?

父母對於家庭觀念的思想格局,也如同潮水的源頭,決定了水的流向、水能流多遠。

而一代代家庭的傳承,也像春天的潮水,周而復始地循環下去。

打破命運的詛咒,才能讓下一代得到新生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郭建波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與母親之間幾十年相互糾纏的畸形關係,如果不改變,還將在下一代的身上延續。

她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在抵抗命運。

每當母親發飆時,郭建波都是沉默隱忍的,她不和母親爭吵是不希望影響到女兒,不讓這種壓迫式的母女關係傳承。

當和女兒單獨相處時,郭建波是一個溫柔慈愛的好媽媽。

她會張開雙臂擁抱女兒,和女兒一起騎姥爺留下來的單車,她在影片裡難得一露的燦爛笑容也是給女兒的。

甚至女兒調皮撕壞姥姥的衣服,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她也沒有責罵女兒。

她想要給女兒愛,好好照顧她,不讓女兒像她小時候那樣長大,希望打破這命運的詛咒,給女兒一個不同於姥姥和媽媽的幸福人生。

影片最後,紀明嵐心臟病發住進醫院,郭建波陪在旁邊。她靠在床頭,伸出一隻手臂把平靜安睡的母親溫柔地護在懷裡。

她們是母女,這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她明白自己對母親愛恨交織的感情,但當生她養她又給她帶來無盡痛苦的這個人,老了病了,她依然選擇盡到女兒的責任。

她不想像母親那樣,把對上一代無法釋懷的恨意再無意識地傳遞給下一代。

她儘可能地想在祖孫三代之間的愛恨捆綁中找到一個平衡,保護女兒的成長不受傷害,也給自己求得一絲解脫。

要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需要自身的覺醒與成長

掙脫家族命運的代際傳承,需要探尋原生家庭的問題根源,但並不是要去追究上一代父母的責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能重來,追責毫無意義。

只有自我的覺醒與成長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

郭建波就是有了這樣的覺醒,她才意識到家族的命運詛咒有多可怕,努力地想要去打破它。

婉婷在一個關係擰巴的家庭裡生活,難免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在媽媽的愛護中,她依然發展出了活潑開朗的性格。

她那伶俐可愛的樣子,是整部影片裡唯一的情緒亮點,我們看片才沒有覺得特別壓抑。

她善解人意,每每很機靈地充當姥姥和媽媽關係的潤滑劑,避免兩個人的衝突進一步升級。

她也非常善良,當同學不願意跟成績差的朝鮮女孩崔英子做同桌,她主動邀請和英子同坐,並且和她成了好朋友。

其實在中國,和郭建波一樣深陷家庭親情捆綁的人不在少數。如何徹底阻斷家族命運的傳承,給下一代幸福的未來,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重視自己的感受,不要一味隱忍。

委曲求全不能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成年的女兒,我們可以通過跟母親的聊天,引導她講講當年的事情,尤其是她和她的母親的事情,讓她那些積壓心中多年的怨氣和委屈被看見,被理解。母親的情緒鬱結疏通了,母女關係的張力也就減弱了。

2、斷開心理臍帶,培養獨立人格。

通過學習成長培養自己作為成年人的獨立人格,斷開一直和母親連接在一起的心理臍帶。

一個心智成熟的女兒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阻斷家庭命運的傳承。

3、分清界限,建立新的母女關係體系。

建立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邊界,向母親明確自己是撫養女兒的第一責任人,祖輩適度參與,各自呆在自己的權利領域內。

電影海報上有一句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名言——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我們不能選擇有一個什麼樣的母親,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母親。

本文由「心海一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囧媽,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中國式家庭
    盧小花是多少中國母親的形象,伊萬夫婦是多少中國式家庭,這部雖然是喜劇,但也包含親情,建議為人父母的看看,為人子女的也看看,即為父母也為人子的更值得一看。裡面的家庭問題是現實中一半的家庭都有。囧媽劇照囧媽劇照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初一期待看的《囧媽》似乎是要泡湯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免費在線觀看了,這實在是今年過年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得到的一份意外驚喜。於是,下載西瓜視頻,除夕夜看完春晚,便登錄觀看這部賀歲檔影片《囧媽》。
  • 《囧媽》:中國式母子親情電影
    新春佳節之際,一部電影歷史上裡程碑式的電影《囧媽》,免費上線播放。《囧媽》由著名導演徐崢執手導演,屬於徐崢導演「囧之系列」電影。光從名字看,《囧媽》應該是後續於其他「囧之系列」的又一部喜劇電影。但是你看完之後就會發現,相對於其他的囧之系列,《囧媽》並不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相對於《人在囧途》的驚喜搞笑,《泰囧》的詼諧劇情,《囧媽》的核心並不在「囧」而在於「媽」。《囧媽》更想是一部純粹探討中國式母子親情關係的情感片,並沒有商業化。
  • 《囧媽》背後的中國式家庭關係
    ,也引發了我對中國現代化轉型期的家庭及社會關係的深思。不同於西方,中國社會是以家庭為基本構成單位的,&34;在中國每一個人心裡從來都是一份&34;式存在。正所謂&34;,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這既是中國傳統智慧,也是現實治理經驗。&34;隱藏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積澱下來的倫理關係與社會道德的遺傳密碼,家庭關係是中國社會關係的基石與單元,而家庭則是觀察中國社會的微型窗口。
  • 一部電影如何道盡中國式親情關係
    文/夢裡詩書在《春潮》這部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作品中,電影對一段祖孫三代,以親情為紐帶關係的展現,是細膩而又克制的,而觀眾在不經意間便被捲入了這個充滿隱忍與矛盾的原生家庭裡,在她們互相依賴又彼此對抗的生活中,去感知以這個特殊家庭中每一個人其實並不特殊的愛與痛。
  • 《囧媽》:中國式家庭教育難逃的死結,比親情綁架更恐怖的是?
    我一直都很喜歡徐崢拍攝的「囧」系列的電影,從《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中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角色,跌宕起伏的劇情,笑料不斷的精彩片段,從而讓我對《囧媽》充滿了期待。然而當我認真看完《囧媽》這部電影後,有笑點也有淚點,《囧媽》表面上演的是「路途喜劇」的劇情,實則是徐崢再向大眾傳遞久違親情的溫暖。
  • 徐崢《囧媽》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歌唱中國式親情
    詞曲由金承志創作,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演唱,巧妙地代入囧媽本媽的心理視角,以輕鬆直白的口吻,將其旅途中的內心娓娓道來,正如電影本身,用浪漫溫暖的視角,呈現出深刻的親情思考。電影《囧媽》由徐崢導演並領銜主演,黃梅瑩領銜主演,袁泉特約主演,賈冰、郭京飛主演,沈騰特別客串,歐麗婭等出演。故事中,徐伊萬纏身於婚姻危機和商業糾紛中,卻陰差陽錯與媽媽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 《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暖心治癒直戳人心,繪就當代中國式家庭
    《為了你》作為回憶網際網路時代下80後奮鬥成長的現實主義題材暖心巨製,除了一群年輕人的青春、奮鬥、成長等看點之外,家庭和親情也是這部劇的重要看點之一,幾位年輕人的原生家庭,不僅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和人生軌跡,也是他們精神和心靈的棲息地。
  • 《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
    《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1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我都沒有看,我個人更喜歡歐美科幻類型的影片。而吸引我看《囧媽》是演員袁泉,她的電視劇及電影我都會追。,接下來,所以的事情就發生在這一列從中國開往俄羅斯的綠皮火車上。
  • 《春潮》:撕裂的母女親情,中國式家庭中的裹挾和順從
    《春潮》是一部文藝片,講原生家庭中,關於母女親情相處模式的電影,由楊荔鈉導演,郝蕾,金燕玲和曲雋希聯合主演,郝蕾和金燕玲的母女對手戲,雖然沒有多少言語,可就像所有的事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樣。她也想要反抗這樣的家庭相處方式,在姥姥叫她出門上學時,她一拳砸爛了桌上的梨。在學校裡是學霸,團結同學,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
  • 《囧媽》這部電影你看了嗎?作為喜劇,你會給這部電影好評嗎?
    【文|鴻語 編輯|閘蟹君】《囧媽》這部電影你看了嗎?就我而言,這部電影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賀歲喜劇電影。先來說一下劇情吧。Russia的火車,而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逃避的問題。
  • 這部電影道盡人生最殘酷的真相
    最近採訪到了謝飛導演,一起回望這部經典電影在30年後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思考。      原著小說《黑的雪》被稱作是第一部心理分析式的小說,小說中關於李慧泉的內心有大量的細膩描寫,通篇流淌著淡淡的文人氣質的沉思默想和悲觀主義的宿命論。      比如小說中曾多次提到,描寫李慧泉心中諸如「生活沒有意思」的論調。「他想的仍舊是那個老問題:生活為什麼沒有意思,生活到底有沒有意思?
  • 《春潮》:「中國式親情」中的溫柔一刀,你是加害者還是刀下客?
    兩部影片都是從家庭倫理角度出發,譜寫一曲看世界的成長物語,《春潮》的電影海報上引用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的一句話:「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一一》採用《A one and a two》的英譯名,以婆婆的中風離世這一主弦,串起了兒子兒媳、孫女孫子在各自生活中困惑的多重協奏。
  • 看完這5部國產「請回答1988」,讓你一眼看透中國式家庭關係!
    韓國2015年上線的90年代家庭劇《請回答1988》,至今還被無數人奉為神劇。豆瓣9.7的高分,30.4萬人打分,88.4%的五星,這部講述雙門洞三家人的生活為主線,展開了一場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感人故事。在雙門洞居住的三家人,貧富不等,家家有自己的辛酸不易,但每個人溫柔善良,在漫長的相伴中,溫暖了歲月時光,也陪伴著彼此成為最親的人。
  • 《三十而已》中這3個扎心瞬間,暴露了最真實的中國式親情
    當我再次回顧今年爆款影視劇《三十而已》發現,比起廣為熱議女性角色人設,劇中親情更溫情,也更貼切我們的生活。全能女神顧佳,小鎮女孩王漫妮,乖乖女鍾曉芹,三種完全不同的家庭模式,卻折射出,我們最真實的中國式親情。
  • 從《美麗人生》到《囧媽》:親情,從不會如你所「願」
    相比之下,親情就顯得有些理所當然,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有著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這就足以讓親情遠沒有愛情那麼偉大。但實際上親情卻是人們一生擁有的最珍貴的感情,它體現於平淡之中,讓人感動但同時也讓人沉重。《美麗人生》是義大利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囧媽》則是我國春節期搶佔市場的賀歲片,兩者看似毫無關係,但由於都是描述親情的劇情,讓它們難免會有相同之處,在荒誕的喜劇氛圍之下讓人深思親子關係到底應該如何相處,親情究竟是什麼。《美麗人生》的背景正處於納粹時期,而作為主人公的圭多恰恰又是一名猶太人,可想而知他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悲慘命運。
  • 《囧媽》開啟超前觀影 徐崢「藥神」後治癒親情
    電影《囧媽》是徐崢導演暌違四年帶來的「囧」系列新作,人物、故事、製作全面升級,是一次新的囧途。同樣,《囧媽》也是「藥神」後徐崢深思中國式家庭關係的體悟,是一次擁抱心靈的旅程。電影《囧媽》由徐崢導演並領銜主演,黃梅瑩領銜主演,袁泉特約主演,賈冰、郭京飛主演,沈騰特別客串,歐麗婭等出演。《囧媽》在歡樂幽默的基調中,加入普世的家庭關懷,即將於1月25日全國公映,同時登陸全國超過660家IMAX影院。
  • 《囧媽》公路片的元素,中國式的內核
    今年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更是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劇電影,然而人物角色關係是反套路偶遇或者地位反差,而是兩位極其普通的母親和兒子親近關係,但路途衝突點在於中國式家庭關係緊密相連在6天6夜狹小空間中。中國現代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困境是:從來沒質疑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但大多數子女和父母之間都遵循著一條很微妙的規律:是否會爭吵,主要取決於父母和子女相處多久。
  • 這部電影直擊中國式家庭陰暗面
    到2019年,兩人再度合作電影《陽光普照》,又再度橫掃56屆金馬獎,獲得11項提名,獲得了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5項大獎,同時,這部電影入圍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東京影展等多個國際性影展,獲得一致好評。
  • 電影《囧媽》:兩段中國式情感關係裡,我們看到了什麼深意?
    最近跟大家一樣,在頭條上刷了《囧媽》這部電影,一開始也以為是一部喜劇,沒想到看完才知道,這是一部溫暖人心的親情電影。看了豆瓣給的評分才6.0分,突然覺得有點失落,為什麼給這麼低的分呢?無論我們在這部劇中看到主人翁徐伊萬和自己的母親盧小花怎麼樣的撕扯和互相傷害,到頭來,我們都能看到,在這樣的撕扯背後,依舊是那深似海的母愛親情的偉大。它至始至終都牽絆著兒子徐伊萬。《小兒語》中說:「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