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

2020-08-22 居裡娘娘

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

1

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我都沒有看,我個人更喜歡歐美科幻類型的影片。而吸引我看《囧媽》是演員袁泉,她的電視劇及電影我都會追。



整部電影袁泉的戲份不多,但我並沒有失望,讓我感觸更深的是劇情內容,太貼切我們身邊的生活了。

《囧媽》講述的是,主角徐伊萬(徐崢飾)是一位事業有成、婚姻失敗的中年男子,起因是徐伊萬和表弟要一起前往美國阻止妻子(袁泉飾)的發展計劃,因忘帶護照便急忙回媽媽家拿,得知媽媽正準備坐火車前往俄羅斯表演,徐伊萬緊急趕到,從媽媽那拿到家的鎖匙下火車後聽到媽媽的呼喊,原來護照在媽媽身上,但此時火車已緩緩開啟,接下來,所以的事情就發生在這一列從中國開往俄羅斯的綠皮火車上。母子也在陰差陽錯之下,開啟了六天六夜的共處之旅。平時見面就吵的母子倆,在這趟火車上,依然矛盾不斷。



2、親密關係中,控制者是孤獨的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很多人產生共鳴,就是因為它的情節讓人有很大的代入感。

徐伊萬的媽媽盧小花與丈夫的婚姻,即使因愛情而結合,但婚後的生活卻也是矛盾重重,妻子的控制,丈夫的酗酒、家暴,讓盧小花對婚姻非常失望,但這些兒子完全不知道,甚至在一次爭吵時說爸爸是被她氣死的。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婚姻不也是這樣的狀態呢?有多少人常常反問對方:「你以前不是這樣的,為什麼現在變得這麼不可理喻?」

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兩個人即使結合,依然是兩個個體,你是你,他還是他。要對方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這不是愛,這是控制。

《不要讓愛控制我》書中說:把控制當成愛,愛就成了一種傷害。

而這種傷害也會潛移默化的傳染給身邊其它人。

盧小花對丈夫的控制,轉移到對徐伊萬的控制,要求他吃什麼,不能吃什麼,什麼時候生孩子等一系列人生的幹預。

徐伊萬對妻子的控制,買了一個以為妻子會喜歡的檯燈,而妻子卻認為特別做作,而徐伊萬覺得妻子不能說檯燈做作,他就是這樣一直用自己認為的方式去改造妻子,導致最後婚姻失敗。

所有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慢慢變淡大都是因為你總覺得,我這樣做是對你好,但實際上並非對方想要,而你卻不自知。懂你,在親密關係中何嘗不易。

按你需要的方式對你,這才是懂。愛讓人疲憊,懂卻令人如沐春風。


3、愛的真諦是放手與尊重,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電影的結局是圓滿的,徐伊萬與盧小花最後各自領悟到愛是放手,是尊重。而現實生活,我更希望媽媽們能做回自己,培養更多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生活。

曾看到一個段子說:自從有了拼多多,我媽都不逼我相親了,整天忙著和親友鄰居拼團。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會發現,沒了自己的幹預,別人也一樣過得很好,而自己也落一身輕鬆。這也不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而是對愛的升華,真正明白愛一個人的意義。



電影源於生活,而生活遠比電影現實。《囧媽》在大年初一以免費的方式與全國觀眾見面,而今年的春節,我們也是陰差陽錯全國上下在家隔離,這何嘗不是和電影一樣,如果沒有《囧媽》帶來的溫暖與啟迪,有多少家庭也在上演著裡面情節呢?

有人說:「疫情過後,好的關係會更好,壞的會更壞」,有裂縫的關係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不自知,不領悟,不修復。好比一段出現危機的夫妻關係,總覺得換個人就好,而事實沒有在每段關係中認識自己,換了誰危機依然存在。

相關焦點

  • 《囧媽》背後的中國式家庭關係
    不同於西方,中國社會是以家庭為基本構成單位的,&34;在中國每一個人心裡從來都是一份&34;式存在。正所謂&34;,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天下太平,這既是中國傳統智慧,也是現實治理經驗。&34;隱藏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積澱下來的倫理關係與社會道德的遺傳密碼,家庭關係是中國社會關係的基石與單元,而家庭則是觀察中國社會的微型窗口。
  • 《囧媽》影評:愛是允許和溫暖,不是控制和佔有
    於世間漩渦了解你,點擊上方「關注」,與你聊情感。(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全落落 | 電影影評系列 )1剛看完《囧媽》這部電影,感慨頗深,除了對主題曲《紅莓花兒開》的旋律印象深刻之外,還對「愛不是控制」這句話理解更進了一步。
  • 《囧媽》:中國式母子親情電影
    新春佳節之際,一部電影歷史上裡程碑式的電影《囧媽》,免費上線播放。《囧媽》由著名導演徐崢執手導演,屬於徐崢導演「囧之系列」電影。光從名字看,《囧媽》應該是後續於其他「囧之系列」的又一部喜劇電影。但是你看完之後就會發現,相對於其他的囧之系列,《囧媽》並不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相對於《人在囧途》的驚喜搞笑,《泰囧》的詼諧劇情,《囧媽》的核心並不在「囧」而在於「媽」。《囧媽》更想是一部純粹探討中國式母子親情關係的情感片,並沒有商業化。
  • 《囧媽》:囧的不是父母的控制,囧的是父母的愛
    囧媽》上線後,很多人表示,對於電影中反映的母子矛盾感同身受。有人說,電影中的母子關係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現實版父母和自己。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
  • 《囧媽》:控制和佔有背後別樣的愛
    不喜歡它的觀眾認為,《囧媽》砸了徐崢的「囧」字招牌,故事的發展很不連貫,有著很多邏輯硬傷,全靠「天降神兵」來推動劇情。喜歡這部影片的觀眾則從中看到了人類情感的厚重與複雜。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而母愛便是這麼一個缺陷中隱藏著甜蜜的愛。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囧媽》是一部反映中國式親情關係的家庭倫理喜劇片,反映親疏的母子關係,由徐崢導演並擔綱兒子這一主要角色,著名演員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囧媽》中無論徐伊萬對於妻子情感需求的忽視,還是母親對於兒子情感教育培養的缺失,我們都不難看出,他們在親情關係的維繫中都是失敗的。
  • 在路上可以解決母子關係?《囧媽》公路片的元素,中國式的內核
    今年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更是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劇電影,然而人物角色關係是反套路偶遇或者地位反差,而是兩位極其普通的母親和兒子親近關係,但路途衝突點在於中國式家庭關係緊密相連在6天6夜狹小空間中。二、弱化「囧」概念,深入情感追求;公路片的元素,中國式的內核1、窘迫:人物關係的矛盾普適性公路電影被用於《囧媽》詮釋中國母子關係中是非常適合的載體,流動而封閉的空間,增添了電影敘事中衝突和矛盾,展現的具有張力。
  • 《囧媽》---囧的不是母親,而是扭曲的親子關係
    說到《囧媽》,我們不得不提徐崢導演之前所拍的「囧」系列電影,從《泰囧》到《港囧》,再到現如今的《囧媽》,每一部電影中都有它獨特的徐氏幽默,讓觀眾在被逗樂之餘還收穫了一份生活道理。同樣,《囧媽》這部電影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路線。
  • 《囧媽》: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2020庚子鼠年春節,真是一個比較囧的春節。肺炎病毒肆虐,無數的人面臨有家不能回的囧境,商場超市電影院更是無人問津的囧態。
  • 《囧媽》:愛,應該是包容與關懷,而不是改變對方
    如果你真的愛她,那麼就讓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凡人阿甘看到網上很多人評論《囧媽》不如前兩部好笑,看完影片我發現與其說它是喜劇片,不如說它是社會和家庭倫理片更合適,只不過加了一些喜劇元素。對於我而言,這部片子就像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的家常事一樣,令人感動。
  • 《囧媽》告訴中國女人,如何減少生活的不幸福?
    一方面,冏媽們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不幸福,卻為了孩子堅持了下來。所以,她們常常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另一方面,因為她們對孩子太愛太關心,所以又事無巨細介入孩子的生活。盧小花們拼命地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甚至孩子40歲了,還要管著他吃多少肉,喝什麼水,信誓旦旦地拿著愛來控制孩子。
  • 看《囧媽》了嗎?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這部電影主要圍繞愛情和親情為主題,看似講訴著生活中的小故事卻演繹出大感動,貼近生活。共同去感受這期間的感動與幸福,而不是用自己生活的壓力去綁架孩子。對孩子是這樣,對自己的婚姻也應該如此。因為,愛不是強制給予,而是另一方的欣然接受。那些過度強調付出感的人們,潛在的意思是索取和控制。如果你對伴侶說,我已經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愛我,這就是索取。如果你對孩子說,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還不聽我的,這就是控制。
  • 喜劇:發現愛,學會愛,給予愛—《囧媽》
    感謝徐崢導演,讓我們在不能閒逛之際在家裡百無聊賴之時,可以一家團圓坐看春節檔的影片《囧媽》,是很新奇的體驗,在這樣特殊時期,可以安然坐在家裡看個喜慶的電影,真是一種莫大的心理安慰。因為過年的忙亂,所以電影是分成幾次看完的,但依然會哈哈大笑,會被其中的劇情吸引。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價格購買徐崢導演的《囧媽》版權,並於大年初一在該平臺的APP免費播放,讓《囧媽》成為2020年春節期間,唯一一部「上映」的賀歲片。《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之一,也是繼《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之後的第四部電影。
  • 電影《囧媽》: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徐伊萬)「你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 《囧媽》:衝破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走向親子關係的溫暖和解
    這是徐崢在電影《囧媽》發布會上的期許。而我認為,《囧媽》衝擊了親子雙方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原生家庭關係走向緩和的突破口作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 電影《囧媽》:那個控制欲滿滿的「囧媽」,你究竟了解多少?
    前言 《囧媽》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電影。 大年初四和家人一起看了《囧媽》。你難道到現在還是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人嗎?」 《囧媽》中的母子倆讓人很有代入感,很容易聯想到日常和父母的相處。這正好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喚醒和梳理過往的點點滴滴,去試著更深刻地了解父母。只有了解,方能理解。下面,我從一個中年人的角度,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四點思考。
  •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聽過很多看過囧系列電影的觀眾說,爆笑之後,都是哭得稀裡譁啦。 今年這部《囧媽》也不出意外,全片以母子搭乘火車的旅行為引,勾勒出了中年危機、中式家庭關係及眾生群像。笑點不斷的背後引人思索,而溫情至極的淚點更觸人心弦。 今天小花就想借《囧媽》這部電影,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式家庭,中國式親子關係的那些事兒。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這部影片所講的一個個故事存在於許多中國式家庭,盧小花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作為90後孩子的母親,觀影后感觸頗深,從囧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囧媽控制欲極強。我們看到囧媽始終想把兒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不斷地控制與改造。囧媽一心一意地改造兒子,兒子一直在逃離。
  • 審途雖囧,更要有愛----《囧媽》觀後感
    看似囧途,實則愛途,愛子的無微,愛母的懺悔,愛家的付出,愛國的情懷,更有愛生活的信念。我們作為審計人,不忘初心的同時多一點愛,審計也是愛,用愛來做審計,相信審計人的囧會更被理解支持。      審計要有愛的包容:      婚姻要有愛的包容,避免因為愛的方式不對,而互相傷害;不是你以為,而是我以為;      審計報告多敘述,少評價,審計結論不是你以為,而是事實與實事;審計結果處理建議要嚴格「三區分原則」,探索創新失誤損失、制度漏洞損失、非主觀故意失誤要區別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