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我需要愛,更需要自由

2020-11-22 大姐姐and小妹妹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2020庚子鼠年春節,真是一個比較囧的春節。

肺炎病毒肆虐,無數的人面臨有家不能回的囧境,商場超市電影院更是無人問津的囧態。

愁雲慘澹中,傳來一個消息,從大年初一零時起,由徐崢導演的《囧媽》可以在手機APP上免費觀看,這在中國電影歷史上,還是首次。

這一破天荒的暖心舉動,讓被迫宅在家裡的人們,依然可以感受到賀歲喜劇片的歡笑與溫情,算是災難中的一抹小確幸。

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一直是喜劇,但看完這部電影我發現,它不如前幾部笑點多,反而讓人笑中帶淚,不自覺地去審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不得不說有很強的代入感。

影片通過一對母子在火車上相處的6天6夜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對衝突不斷的母子,一個極盡所能控制孩子的母親和一個一心想要擺脫控制的兒子。也為我們展示了他們如何解決衝突,獲得完美結局的方法。

這對母子的相處模式,是現實生活中無數個家庭的縮影,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困局,濃縮起來就兩個詞:控制和自由。

1 一心想要掌控別人,才是關係走向破滅的根源

影片剛開始,就讓男主人公徐伊萬面臨著一個危機:親密關係危機,他的妻子張璐即將離開他去往美國。

而親密關係危機的製造者,正是徐伊萬本人,電影很直白地告訴了我們原因。

在妻子即將離開時,他拿出一盞檯燈,告訴她:「我幫你修好了。」

當妻子張璐沒有按照他的期待說出感激的話,而是「我從沒喜歡過這個檯燈時」,他立刻質問對方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張璐的一番話讓我們看出她實際上對於被掌控的生活的厭煩:這就是我們之間存在的問題,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要的那個人嗎?

妻子帶著兩人共同的項目去了美國,伊萬為了阻止她追到機場,因為帶錯護照,他不得不去找已經坐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的母親,卻因為親情的牽絆而最終選擇與母親一起去莫斯科。

從這開始,母子倆的矛盾開始凸顯,我們才發現那個一心想要掌控妻子的男人,只不過是個一直被母親掌控,沒有自由的孩子。

伊萬的母親,是我們最熟悉的那種「中國式」母親,任勞任怨,疑神疑鬼,嘮嘮叨叨,熱衷於發60秒的語音方陣,轉發公眾號上五花八門的養生文章。



一直被母親過度掌控的伊萬在狹小的火車上面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大到夫妻性生活生孩子,小到吃飯喝水上廁所,終於讓他窒息到爆發,終於對母親說出心裡話:「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兒子。」

竟然與妻子張璐對自己說的話如出一轍!

而母親也被他這句「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婚姻是問題,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懟的不知所措,發出「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啊」的疑問。

而在他們母子倆的衝突中我們也間接得知,伊萬的父親正是因為忍受不了伊萬媽媽的掌控,在失去自由的壓抑中死去的。

也因此我們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親子關係,一旦一方千方百計實施掌控,讓另一方失去做自己的自由,那麼這段關係就會走向破滅。


2 我們為什麼總想控制別人

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因為大人永遠聽不懂孩子在說什麼,還總是自以為是。

這就導致了孩子陷在必須掐掉的個性和無以言說的委屈中掙扎突圍,無所適從。

這也是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個代代相傳的問題:一個被馴化的大人,以愛之名教一個鮮活的孩子學著隱忍和懂事。

而美國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指出,這不是愛,這是控制,把控制當成愛,愛就成了一種傷害。

那為什麼那麼多人想控制別人呢?

大多數控制欲太強的人,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所採取的的控制性行為,都是為滿足某種特殊需求的,這種需求很可能違背他們原本良好的目的。

親密關係中的控制行為,意味著控制者希望通過這種行為能讓自己跟配偶更加的親近。

親子關係中的控制行為,意味著控制者希望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更完美、更優秀的孩子。



然而控制行為導致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會傷害到被控制者的身體或情感,因為他們在強烈欲望的引導下,通常會採用破壞性的行為來滿足需求。

所以影片中伊萬會通過與張璐競爭暖霸項目,或者在認為張璐與別人有曖昧時在電話中吼道:「祝你們早生貴子!」

他的需求本是挽留妻子不與自己離婚,卻用這種方式將妻子推的更遠。

而伊萬的母親盧小花通過60秒語音方陣、跟兒子答非所問、私自給兒媳婦張璐施加壓力的方法來幹涉掌控兒子的生活,結果卻是兒媳婦被逼離婚,兒子被自己越推越遠。


3 控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誰都不想被控制,誰都嚮往自由,如果我們一直把控制當成愛,愛就成了一種傷害,具體有哪些危害呢?

  • 讓被控制的人不知不覺間延續上控制的欲望

影片中伊萬對母親說出的和張璐對自己說出的一樣的話,讓我們看的時候感覺很好玩,挺有默契,但深思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當徐伊萬極度討厭母親的控制欲時,他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和母親一樣的人。

相信不少人看過《媽媽的遙控器》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媽媽擁有一個可以控制兒子人生的遙控器。

兒子小偉偽造成績單後,發現接下來的三天全都過著重複的日子,後來,媽媽告訴他,如果繼續作假的話,他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

就這樣,媽媽藉助遙控器,粗暴地幹預小偉的一切行為。

不讓他和朋友去畢業旅行;


不讓他和初戀女友交往;


甚至當小偉絕望崩潰割腕自殺後,媽媽也會讓他再醒過來……

最後,媽媽成功地將小偉「改造」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他痛哭流涕地在媽媽面前懺悔,說自己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她失望。

按照母親設定好的路線,小偉長大了,看似功成名就,內心卻有著巨大的缺口。

他想方設法拿到了母親的遙控器,回到與初戀相識的那一天,本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有個快樂的結局,但小偉吃飯時用紙巾反覆擦水漬的一個小動作,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母親的偏執狂性格對他的影響,早已根深蒂固。

他變成了和母親一樣的人,想要去控制和改造他人。


  • 讓被控制的人絕望,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小歡喜》中的喬英子,是在母親控制式教育下成長的代表。

身為學霸,她壓力很大,過得並不開心,因為媽媽對她的期望太高,認為她的志願必須是清華北大。

陶虹飾演的母親宋倩,為了讓她考上名校,逼她喝滋補湯,還給她房間安裝隔音裝置和透明玻璃,以方便全方位監督控制;

英子對航天充滿興趣,在高考誓師大會上,她在許願氣球上寫下了自己報考航空航天大學的夢想,卻被母親嘲笑為「這是什麼東西啊?」然後強行讓她修改成了清華北大。

英子不願意,把氣球推給媽媽,媽媽卻拿著筆要求英子自己寫。

推搡過程中,氣球爆了...

英子的委屈瞬間爆發,狂奔著離開了球場!

母親對英子擁有強烈的控制欲望,始終不肯放手讓英子自己做主,飽受控制之苦的英子受不了母親的處處掌控,選擇跳河輕生,差點給這個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其實陶虹飾演的這位媽媽真的是演出了萬千媽媽的「受虐形象」,和伊萬的媽媽很像。

她們經歷了婚姻的不幸,犧牲自己為孩子為家庭付出了很多,於是,她們把所有的希望和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

殊不知,愛是一把雙刃劍,太過也會傷人!

她們的經歷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智慧的父母,應該學會在恰當的時候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以平等的人格進行交流,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去壓迫孩子。

  • 被控制的人容易遇事退縮或產生暴力

長期處於被控制下的人,會不停地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會讓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洩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或者發洩到其他人身上,引發外顯行為問題,藉由暴力或犯罪行為,在社會上施展,比如攻擊別的同學(很多校園欺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高壓控制的家庭)。

少年的你》中的霸凌者魏萊就是在家裡被父親高壓控制,然後又把這種行為發洩到他人身上的典型代表。



4 如何正確處理親密關係與親子關係,避免控制型關係的產生?

心理諮詢師左叔說過:「愛從來都是我們奉獻自己,成全對方的最大動力,不要企圖改變另一個人,如果一定有人要改變,不妨從自己開始。」

不試圖改變別人,不強行控制別人,是一種高境界的修養。

那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成為一個控制型人格的人,去正確處理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呢?

  • 不過度犧牲自己

有一種付出,叫中國式的犧牲付出:

「犧牲式」的付出,在現在家庭關係非常常見: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人失去了自我,完全為了伴侶或者孩子而活。這個人既壓抑又隱忍,他/她的口頭禪是:「我還不都是為了你」。

但事實卻是:犧牲式的付出,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

因為過度的犧牲不是愛, 而是不能承受的負擔。不管對方是伴侶、是父母還是孩子。

犧牲意味著傷痛,意味著不公,只要有傷痛和不公,就會希望獲得代價和補償,一旦想獲得代價和補償就會破壞兩個人關係甚至整個家庭關係。

影片中伊萬的母親婚姻並不幸福,但他為了孩子選擇留下,然後對伊萬說「我這輩子就是為了你而活」,以此來實行對伊萬的控制,當伊萬表現出要脫離她的控制時,她便感嘆:你為什麼不乖了」。

她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這條路也是不同於他人的,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面對另一半,都要學會愛自己,避免過度犧牲掉自己的自由、獨立和幸福。


從現在開始停止一味奉獻,拒絕過度犧牲,學會愛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愛他人,得到他人的愛。

  • 保證良好的溝通渠道,敢於表達真實的感受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莫斯科姑娘娜塔莎,因為她敢愛敢恨,十分率真,總是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她知道未婚夫出軌閨蜜時,破口大罵並扔掉戒指,當她得知未婚夫沒有對不起她時,她又與他盡情擁吻。

而伊萬與母親就不一樣,他們都沒有把自己的內心真正表達出來過,伊萬受不了媽媽的控制但不敢對媽媽說出來,只是浮於形式的日常鬥嘴,而媽媽也沒有告訴過伊萬她和丈夫的真實情況。他們將溝通之門關閉,將真實感受封印在心底,所以才會矛盾重重,衝突不斷。

通過火車上摩擦升級,情緒爆發,伊萬終於吼出來自己的感受時,矛盾雖然到達頂峰,但是很快便通過交心式的溝通得到了化解。

  • 追尋自己的夢想,看見自己內心的渴望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口頭禪:

我為了你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失去了自我,付出了所有,可你卻不懂感恩......

他們不明白的是,一個個體,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然後才有其他屬性,作為伴侶,或者作為父母的角色。

而伴侶、子女並不能代表你去創造價值,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尋找與建立,對生命的探索必須由自己完成。

如果你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伴侶和孩子身上,你自己既不幸福,也會使得伴侶和孩子因為要對你負責而壓力重重。

德國情感醫師愛娃寫了一本書叫《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請將尋找愛的觸角伸向自己的世界。這其實是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能力,真正的幸福感並不是來自外部的給予,而是來自自我內心深處的滋養。

所以當伊萬媽媽站在那個她心心念念,夢寐以求卻即將謝幕的舞臺上唱歌的時候,她依舊渾身散發著光芒,因為這是她自己的理想,是內心深處的渴望,她也用這高光時刻告訴自己:我愛我的兒子,但從此我要放他自由,我要為自己而活!


而獲得自由的伊萬也終於明白,自己與妻子的關係,早在自己的控制中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他才會有如此深的感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最後,請允許我用一首詩來結尾: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泰戈爾

相關焦點

  • 《囧媽》:中國父母「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其實孩子需要自由
    本來要在院線上映的賀歲片電影《囧媽》選擇了在線上免費播出,相信看過該片的觀眾會對影片中的「囧媽」盧小花印象深刻吧?導演給其設定的人設就是一個對子女有著強烈控制欲的母親,從小到大,都將兒子徐伊萬「操控」在自己的手中,為了讓年過40歲的兒子多陪陪自己,故意將手機丟到了水杯中。而作為兒子來說,對於這樣的母親,卻是無時無刻地萌發出想要「逃離」的欲望。
  • 《囧媽》:總講為你好的父母本質還是巨嬰,家長更需要「斷奶」
    電影《囧媽》在網絡平臺上線,給觀眾帶來歡樂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囧媽》中的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之間的相處模式,相信讓不少的觀眾覺得感同身受,伊萬和母親的互動,正是中國社會傳統母子關係的一個縮影。而現在,這樣傳統的母子關係依舊存在。我的髮小小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囧媽》:請給母愛多一些表達的機會、存在的自由和感受的時間
    01電影《囧媽》的網播,開創了商業影片從影院到線上播放的先河,於觀眾而言,從花錢買票到免費觀看,也獲得了一份切實的新春福利。作為「囧系列」的收官之作,目前豆瓣6.1的評分卻實在有些差強人意,省了電影票錢的觀眾,似乎也沒有預想中的那麼「領情」,對影片的評價褒貶不一。可是,不管《囧媽》有沒有製造出賀歲片該有的笑果,有沒有達到商業片的預期價值,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也身為媽媽和孩子的雙重身份,我都實實在在被這部電影所傳遞的愛與溫情打動了,是含著眼淚看完的。
  • 審途雖囧,更要有愛----《囧媽》觀後感
    看似囧途,實則愛途,愛子的無微,愛母的懺悔,愛家的付出,愛國的情懷,更有愛生活的信念。我們作為審計人,不忘初心的同時多一點愛,審計也是愛,用愛來做審計,相信審計人的囧會更被理解支持。途雖囧,媽有愛,《囧媽》堅定我們愛生活、最夢想的信念      審計人要有像追求真愛般的夢想:      70歲的母親,風雪無阻,冰天雪地一人出發,開啟去莫斯科尋夢之旅。中途兒子陪伴慢慢囧途,夢想隨著熱氣球飛向終點,成功源於熱愛和堅持!
  • 《囧媽》:你不需要做個完美媽媽,60分,就足夠好了
    電影《囧媽》海報大年初一,《囧媽《囧媽》反映出的親子關係問題,讓我不禁深深反思:父母孩子間該怎樣溝通?如何糾正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不利影響?我作為一個媽媽,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得足夠好?當母親炮珠式問及夫妻生活時,徐伊萬連忙擺手結束話題,我看到了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囧樣與羞澀。作為一個男人,不再少不更事,可以像小時候光著屁股面對母親。他有尊嚴,更要捍衛其領域不受人侵犯,即使有血緣關係的母親也不例外。
  • 《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
    《囧媽》中國式關係:控制不是愛,懂你比愛你更珍貴1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我都沒有看,我個人更喜歡歐美科幻類型的影片。而吸引我看《囧媽》是演員袁泉,她的電視劇及電影我都會追。所有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慢慢變淡大都是因為你總覺得,我這樣做是對你好,但實際上並非對方想要,而你卻不自知。懂你,在親密關係中何嘗不易。 按你需要的方式對你,這才是懂。愛讓人疲憊,懂卻令人如沐春風。
  • 《囧媽》: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電影《囧媽》上演的故事情節其實很多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著,做父母的無法理解結婚多年的小夫妻怎麼還不要孩子,做子女的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要選擇漫長又極不舒適的綠皮火車,還有諸如此類兩代人之間種種的不理解,就像電影中徐伊萬幾次對他媽說的那句話:「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啊」?
  • 吾是《囧媽》嗎
    《囧媽》的畫面很美。大雪簌簌地落著,一列俄羅斯的綠皮火車,在茫茫雪野中穿行。雪中的白樺林更是美得無與倫比。母親盧小花對兒子講述與父親相愛相離的劇情,安排在浩瀚的冰河之上,溫暖又感傷。男主徐伊萬,與妻子張璐的婚姻走到尾聲。思維方式的不同是矛盾點。
  • 《囧媽》:人到中年,需要解決母子關係、夫妻關係何止這麼簡單
    但看完後,覺得這部電影雖然情節很普通,但也值得我們刷一刷,尤其是在眼下這個特殊的不能出門的春節,更值得看看這部電影。當我們日日與父母、與孩子、與丈夫或妻子相處時,有些矛盾就出現了,這部《囧媽》也許會給我們一些觸動,對於父母,對於婚姻,對於子女。
  • 《囧媽》以愛之名行掌控之實的親情,換來的只是拼命逃離
    電影《囧媽》講述了媽媽盧小花去莫斯科參加大合唱表演的路上,和兒子徐伊萬相處中發生的故事。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也是母子相處從矛盾到理解的心境升華路程。 「媽,你不要老是問這個問題好不好?」「喂,我是你媽,我怎麼不能問了!」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這樣,我是你媽,你就應該學我幫你選的專業,做我認為合適的工作,跟我滿意的人結婚,然後趕緊生個孩子下來。 除了大事情的掌控,還有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這些掌控密密麻麻,讓孩子透不過氣來。
  • 豆瓣6.0分《囧媽》:愛是陪伴,愛是理解
    檔期電影不能賣座,製作方將會損失慘重,而這時徐崢立馬將電影《囧媽》賣給今日頭條,免費給大家線上觀看。這一做法雖倍受爭議,《囧媽》的評分也相當低,但阻止不了它成為2020年春節溫情,溫暖人心的電影。《囧媽》講述的是家庭衝突的故事。
  • 《囧媽》比劇情更吸引人的硬核知識
    《囧媽》大年初一上線網絡平臺,免費收看。看過這部電影之後發現,我發現了這裡還有很多比劇情更吸引人的寶藏。K3一輛真實存在的火車K3。這趟列車從1959年開始,它就存在了。《囧媽》創意策劃的時候,發現了K3,它從北京開到莫斯科要六天六夜,徐崢的創作團隊就想這樣的旅途跟誰在一起會最慘呢?聯想到很多朋友說春節回家跟媽媽在一起待超不過三天,於是就創作了這個故事。
  • 《囧媽》愛是接納和尊重
    2020年春節檔前期三大影片宣傳競爭白熱化,高潮迭起,意外半路殺出個新冠病毒,最終只有《囧媽》異軍突起在網絡上跟大家見了面。《囧媽》講得是中國式父母和孩子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一個拼了命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對兒子的母親,一個忍無可忍不惜犧牲自己只想逃跑的兒子。
  •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是徐崢自&34;系列所導演的第三部電影,依舊延續「囧途」的基調。但《囧媽》是徐崢在喜劇基礎上,將女性視角引進來,探討更深層次的話題——中國式母子情和夫妻關係。 不過徐崢導演並不這樣認為,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囧系列電影裡,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一個人物成長的主題。在系列電影裡面,我不想做成僅僅是平行換不同的地方,我希望在主題上面可以不斷做深化,我覺得升級也可以是一種升華!」所以為了能讓觀眾對電影主題有一個深刻思考,《囧媽》在劇情的設計上更偏向感情路線。
  • 四十乃惑,最囧年華——觀《囧媽》有感
    》中的唐晶,到《慶餘年》中的大學教授,再到《囧媽》中的張璐,一頭短髮,成熟的風採映照出徐伊萬的幼稚。這話問得有自戀的嫌疑,你需要就得有機場?這種孩子氣足見人到中年的徐伊萬一直沒能走出「伊萬的童年」。然而,年輕女孩的愛熱烈卻不穩定。在看到娜塔莎回到男朋友的懷抱時,伊萬一時衝動立馬做了一件不能再孩子氣的事——竟然把專利技術無常免費給美國某公司使用,以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方式打擊妻子的商業談判。能使商戰之人徐伊萬破釜沉舟放棄追逐利潤的唯一原因,就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追逐,那便是妻子張璐。
  •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電影《囧媽》海報站得高摔得更痛,比起「囧」系列的早先幾部神作,這部《囧媽》可以說是好好的母子溫情戲被硬生生地套上「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她只是習慣了給孩子全部的愛,小到什麼時候喝幾杯水,大到什麼時候娶妻生子。「我是為你而活著」——這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情感綁架,而是當母親多年的條件反射。你只看到我很煩,看不到我在想盡辦法表達對你的愛。
  • 《囧媽》囧媽,彼之蜜糖,吾之毒藥,皆因不懂界限感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囧媽》,字節跳動花了6.3億買下獨播權,大年初一免費在線看。雖然網上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我依然認為這是徐崢的一記絕殺、逆風翻盤的好棋。當然,字節跳動更牛。6.3億的投入,可以帶來多少新增用戶?多少廣告流量?
  • 《囧媽》囧媽不囧
    今年春節《囧媽》不囧時事背景:春節檔各大電影紛紛排上檔,作為春節常客徐崢導演攜新作《囧媽》報到,臨近春節1月20日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上映,又在隨後兩天宣布在抖音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免費上映。《囧媽》在春節與其他幾檔勁敵電影實現了突圍。
  • 徐崢「囧」系列電影之《囧媽》起錯了名字?換成《兒囧》更貼切?
    很多人都是因為《泰囧》,而對徐崢的「囧」系列電影很是期待。但自從經歷過《港囧》的口碑失利後,現在觀眾們對《囧媽》的熱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高漲。這幾天在家給我閒的,點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想樂呵樂呵。
  • 《囧媽》精明的徐崢,尷尬的囧媽,國產喜劇片的囧途
    幾小時後,字節跳動宣布6.3億買下了《囧媽》的版權。從大年初一凌晨開始,可以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搜″囧媽″,就能免費收看了。目前網映的《囧媽》也差不多,豆瓣評分6.0。很多網友表示,看在免費的份上,還多打了一些分。精明的徐崢是個好的演員和商人,但不是一個好導演。一個好的導演需要有什麼的素質?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1.了解觀眾的需求2.有選劇本的眼光和能力3.有選演員的眼光和能力這幾方面,徐崢都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