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翻拍次數最多的一部,電視劇陳小春版、張衛健版,電影周星馳版都受到不少好評。
然而這一次的翻拍,卻創下平臺金庸劇最低分,但在全平臺「群嘲」情況下,這部劇卻仍舊頻頻登上熱搜榜。
仔細分析之後,我覺得原因有四點:
一、金庸武俠劇地位
金庸武俠系列是國內翻拍最多武俠劇,它的每一部翻拍總會引發熱議,而《鹿鼎記》作為該系列最後一部劇,自然受到更多關注。
再加上「韋小寶」角色具有特殊性,與其他武功蓋世英雄、大俠相比,他更具有話題,當屬另類「英雄」,重情重義,卻又狡猾機制,不按套路。
二、觀眾對張一山期待值過高
作為早早出道的童星,張一山的演技一直被觀眾認可,他不屬於長相帥氣類型,但他身上自帶的痞氣,十分討喜。
從之前《家有兒女》「劉星」,再到《餘罪》中的「餘罪」,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會帶來驚喜,因此對於這次《鹿鼎記》翻拍,觀眾才會這般期待。
但這種期待在張一山身上,卻又是雙倍的,除了他自身原因,還是有外在因素。
楊紫與張一山是圈內多年好友,兩人因一部劇同時走紅,難免會拿來共同提及。
楊紫的演技被頻頻肯定,被前輩們讚嘆,而這種期望值,觀眾們會在一定程度賦予在張一山身上,覺得他的演技也一定可以。
但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狀態不佳的情況,就如同張一山之前採訪所言:「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三、「對賭協議」使得資本方催化熱度
作為張一山版《鹿鼎記》出品方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顯然要對這部劇更加緊張。
騰訊旗下閱文集團2018年收購新麗傳媒100%股權,同時雙方達成一份三年期的「對賭」協議,即2018年淨利潤不低於5億元,2019年淨利潤不低於7億元,2020年將淨利潤不利於9億元
然而三年即將過去,這份數值完成率達不到四成。
為了更接近目標,影視劇熱度必不可少。
四、觀眾開啟「找茬」追劇模式
人們在看一部糟糕作品時,總會忍不住好奇:「會不會有更糟糕出現?」於是《鹿鼎記》開啟「找茬」追劇模式。
尤其最新幾集中,建寧公主「愛的魔力轉圈圈」再次引發熱議,神奇操作讓人哭笑不得。
前幾部《鹿鼎記》重點都是在皇上與韋小寶之間。
兩人從朋友到最後分道揚鑣,讓唏噓同時,也見證兩人成長,少年相伴,相互扶持的感情,總會讓人羨慕。
然而新版《鹿鼎記》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人物的重點卻放在韋小寶與建寧公主的談情說愛上。少了兄弟情狹義,多了幾分狹隘。
「畫龍畫虎難畫骨」翻拍應該建立在尊重原作基礎上進行改編,除了避免魔改,角色選擇、人物造型等方面也要進行考量,不能一味追求資本利益化,不然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