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的缺點那麼多,為何還會有這麼多的擁躉

2021-03-03 北青藝評

黃易

因英年早逝,黃易在網上贏得一片哀聲。

無數網友在念叨:穿越是黃易發明的,修真是黃易發明的,奇幻是黃易發明的,架空是黃易發明的……於是,黃易被視為網絡小說的鼻祖。然而,做一個發明家,真是黃易的價值所在嗎?

嚴格來說,修真、奇幻之類寫法,還珠樓主筆下已有。中國現代武俠小說自平江不肖生開山以來,便一直是「奇俠」與「義俠」並進,二者輪流坐莊。如果說金庸因寫「義俠」而號令江湖,則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奇俠」,黃易只是在恰當的時候寫出恰當的東西而已。

黃易真是一位劃時代的作家嗎?會有不少人持異議,因黃易的缺點實在太明顯。

首先,從黃易的小說中只能看到故事,卻看不到文字,他的語言太過鬆散,結構太過隨意,描寫太過簡單,如無感官刺激的引誘,其文本讓人很難讀下去。

其次,黃易筆下的人物、情節、背景經常重複,如果說「重複是(作家)墮落的開始」,則黃易簡直已在十八層地獄。

其三,黃易小說媚俗。在寫法上,黃易模仿了電視劇的分鏡頭;在人物命運安排上,黃易採用了電子遊戲中以戰養戰、越打經驗值越高的設定;在情感態度上,黃易則將女性徹底工具化……凡此種種,都體現出寫作者無原則的與世沉浮。

《尋秦記》

令人好奇的是:一個缺點如此多的作家,為何還會有這麼多的擁躉?

需要特別警惕一種偏執,即:把黃易的成功解釋為暫時的、非理性的,將其讀者群簡單地貼上「沒文化」「膚淺」的標籤。事實是,在絕大多數時代,文學的讀者群都是「沒文化」「膚淺」的,正是他們,託起了一本本經典。

既往文學解釋過多關注經典的「內在因素」,可這些「內在因素」常常是闡釋者用直覺的方式發明(雖然名義上是發現)出來的,可讓人尷尬的是,許多似乎已具備全部「內在因素」的小說,卻未能成為經典。

「內在因素」最大問題在其非實證性,很容易落入作家與讀者相互指責的窘境。也許,當「沒文化」「膚淺」的讀者群不看經典,而是去看黃易的小說時,我們不妨反過來想一想:黃易的小說究竟比經典多了些什麼?

應該看到,經典給出的是一個相對確定、相對真實的世界,它隱喻著一種合理性,只有讀者領悟了這個合理性,才會產生被感動、被提升的感受,而這就意味他們「讀懂」了一本小說。

然而,這種合理性很可能是虛假的。

正如金庸筆下的江湖,代表著自由、正義與尊嚴,人人嚮往江湖,可世界上哪有江湖呢?這江湖其實是一個謊言、一個魅惑,不過是現世種種遺憾的一道遮羞布。

金庸不遺餘力地描繪著這個高於生活的江湖,其代價就是,作家必須調用一切力量繼續圓謊,所以金庸不得不在江湖裡植入真愛,植入至情至性,植入怪力亂神,植入戲劇化的苦難……可謊言終究是謊言,其缺陷是結構性的,無法徹底掩蓋。每一次修補,必然會留下新的BUG,最終,連金庸也不得不走向韋小寶。

畢竟,現代人生活在一個高度物化的世界中,靠神聖法則已無法應對冰冷的現實。在今天,誰相信了江湖,誰註定要付出代價。當愛情、尊嚴、道德、良知之類已可通過市場自由交易時,我們還能隨便相信什麼?而所謂的勸信者,與協同詐騙又有什麼區別?

一切堅實的都在動搖,一切完整的都在分裂,一切永恆的都在幻滅,一切溫暖的都在冰封。在我們的腦海中,合理性早已灰飛煙滅,一切的一切,都是世界強加給我們的,那麼,我們又憑什麼為它辯護?

《大唐雙龍傳》

始終沒覺得黃易在刻意創新,他將科幻、玄學、園林、廚藝等摻雜在小說中,更像是一種戲謔,這些新元素反而動搖了經典努力營造的確定性。

在黃易筆下,沒有詩化的語言,沒有對文筆的崇拜,因為他明白,所謂典雅、優美只是權力安排的結果,深藏在它的背後的是暴力。

黃易背叛了時間,因為他根本不相信歷史建構的穩定性,在他看來,時間只是堆積,其前後順序完全是隨機和無意義的,所以他才會縱情穿越。

黃易更不相信江湖,所以要從一統江湖走向一統江山,他不願在人造的小天地中濫情。

黃易能贏得讀者,正在於他小說中的那份不確定性,你永遠想知道他下一步將幹什麼,所以它比經典更深刻地契合了現代人的生活。

黃易筆下的人物沒有表情,話語方式都一樣,就像每個現代人一樣,相遇了,也不過是彼此擦肩而過。他們絕對自私,不承擔虛擬的義務,他們活著,只為追尋真實的自我。「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隔離的宇宙,我們只能以自我為中心去看這個世界,都是井底之蛙。例如,我們受感官的限制,只嘗到四味七色。又例如,在時間上我們只能在一點上不停進行,過去是一種負擔,未來是可怕的。」

黃易真正想寫的,是被重重孤獨深鎖的自我,四面都是沉淪,卻看不到拯救,在當下的所謂經典小說中,哪一本會有同樣真誠的迷茫、無力與苦痛呢?在今天,所謂經典文學的作者反而可能是不真誠的,他們至少背叛了對這世界的最初感受。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在所有武俠作家中,黃易也許是最愛談人生的,他會將大段思辨赤裸裸地寫進小說裡,讓人驚訝:這是小說嗎?小說能這麼寫嗎?其實,這就是黃易的風格,他玄學也懂幾分,哲學也懂幾分,物理學也懂幾分,八卦堪輿也懂幾分,可這些都是他的玩具,他對哪個都不執著,無非是用不同的方式敲打正在包圍我們的牆。

 「主宰這個人間世的是一種無影無形、無所不包的力量,它在我們的思感之外,捉不著看不見,但我們卻能從自身的情況,隱隱察覺到它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讀黃易的小說是另一種啟蒙,它高速我們,形形色色的是非觀不過是一種愚弄,在命運面前,我們始終是被剝削者。

如果說金庸給出的自由是去共建一個虛無縹緲的、外在的江湖,則黃易給出的自由是體悟生命的本質,很難評判二者孰優孰劣,但面對潮水般的荒誕,我更願選擇黃易。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黃易的天地至大,感慨至深,其中總有一句話能打動你,所以不論怎樣逃,你都無法逃出黃易。

文|唐山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總導演關正文談《見字如面》:中國人並不比別的民族更浮躁

「大英文物展」:這次試著用別人的眼光打量中國歷史

竇唯的新專輯有點聽不懂?那就對了!

從《一次別離》到《推銷員》:脆弱的夫妻關係裡藏著無數的戲劇可能

我們的脫口秀為什麼既不正確又很尷尬?

歌舞伎導賞(3)日本的男旦為什麼沒被女演員取代?

在法劇裡,法國特工是這樣幹活兒的——

父輩們的《八月》,有多少人哭昏在了影院

如果小津安二郎是「陽」鈴木清順就是「陰」

相關焦點

  • 露華濃「破產」擁躉瘋搶,平價彩妝有多香?
    「露華濃破產」的消息傳來,網友紛紛表達了震驚和惋惜的心情,「這麼好的寶藏彩妝居然要涼了?」「沒有比它更好聽的彩妝牌子名字了。」「趁還沒停產趕緊買!」許是趁著雙11網購大促的節點,露華濃24小時持久粉底液和黑管225號、325號口紅成為主要搶購對象。
  • 黃易:與金庸相比我不善經營 武俠真義是打破平凡
    本報記者 蔣慶  作文曾經不及格  成都商報:當下名人都愛藉助媒體為自己的事業加分,你為何逆其道而行?  黃易:成名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個取捨的問題,所以當我有足夠的讀者支持,讓我可以從事創作,便心滿意足,安於我鍾情的生活方式。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該不算太笨吧?
  • 狸花貓有這麼多個缺點,你還會喜歡養它嗎
    橘色狸花貓,說的是一個特定的貓咪,這種貓是我國中華田園貓中的一種黃貓,也叫做黃狸貓,身上的毛色也都是黃色的;但是常見的狸花貓還有黑灰色的,在中國分布的範圍是十分廣泛的,餵養的人也多。狸貓,身手矯捷,也特別會抓耗子、老鼠。狸花貓最原產地國家是中國,在普遍的廣泛被老百姓稱為家貓。狸貓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小說了,大家都知道狸貓換太子的這個故事,所以狸貓也是很著名的貓咪了。
  • 緬懷黃易先生,黃易先生千古!
    生命中總有那麼多事情很突然,比如,昨天黃易先生去世的消息在小編的朋友圈炸開了鍋,也有很多的大V寫了追悼黃易先生的文章,懷念一代武俠巨匠 ,今天 ,我們也來分享一下關於黃易先生,俠友們都有哪些想說的。 雖然現實裡不認識他,可是讀過很多作品,覺得好像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
  • 從武俠到玄幻,變的不是黃易而是時代
    相比那些託名的偽作,黃易本人寫的簡直是小清新啊~張生:黃易先生去世,想起以前沉迷租書店的歷史,雖然踏入社會之後不看小說很久了。淨談使者:其實我是看港版尋秦記電視劇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麼位武俠小說家。不可否認黃易的作品是有點黃。。。
  • 黃易在武俠史中處於什麼地位?
    黃易融入的元素不多,一個字,「道」。黃易把修真的系統加入了武俠小說,但他的小說又不能和三流的修真小說比,修真小說裡,作者借幾個道家詞彙,但內容根本上還就是賽亞人實力暴漲的套路,而黃易小說體現的是對生命奧義的追求,這一點,在《大唐雙龍傳》徐子陵和寇仲越往後偏離越大的情節裡展現的非常充分。
  • 黃易離世,一個時代結束了?
    黃易(1952—2017)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裡很難過,也很失落。難過,是因為我還記得第一次看黃易小說時那種驚豔和愉悅。失落,是因為這些年香港與內地有了很多隔閡,而在這個時候黃易先生的離世似乎像是給這些隔閡做註腳。
  • 古天樂籌備多年報知遇之恩:向黃易老師致敬
    古天樂籌備多年的《尋秦記》電影版,其實是源自對原作者黃易的一個承諾。電影的首條宣傳片日前被意外被流出,更集合了當年有份演出《尋秦記》的演員如林峰、古天樂、宣萱、雪兒、郭羨妮、滕麗名、歐瑞偉、鄧一君、廖啟智等均落實演出,科幻古裝劇《尋秦記》於2001年在TVB播出,也是古天樂在TVB最後一齣劇集。
  • 香港這麼多樂隊,為何Beyond讓人回憶到現在?
    上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前有譚張爭霸,後有四大天王,可謂是爭奇鬥豔。那麼Beyond為何能夠讓人回憶到現在?就像梵谷一樣,生前作畫無人問津,死後多年才獲得認可,Beyond亦然,過去香港樂隊草蜢、太極盛極一時,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樂隊反倒逐漸默默無聞,而Beyond的擁躉卻越來越多。
  • 黃易: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你的傳說
    而有一位同樣身為武俠小說界大神級別的人物,是上述前兩位的「真愛粉」,特別是後者,對其影響頗深。他便是《盛唐三部曲》的作者——黃易。黃易的武俠夢源於其外公,處女作是87年出版的《破碎虛空》,成名作則是寫於92年的《覆雨翻雲》,最為觀眾所熟知的代表作便是《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了(PS:想當年電視劇版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迷倒多少痴情男女啊)。
  • 破碎虛空,創造無限 ——論黃易的武俠小說創作
    如果說以往人們可以憑藉對通俗小說的偏見而對黃易的作品視而不見的話,那麼現在隨著雅俗文學二元對立的逐漸消解和評論界對武俠小說的多元研究,僅僅以武俠小說的大眾通俗性為藉口已難以迴避黃易的存在。在梁金古已成絕響,溫瑞安式微的現狀下,如果推舉一位能夠代表目前華語圈武俠小說創作的人物,那麼非黃易莫屬。
  • 古天樂拍《尋秦記》爆紅,恩情還了19年,在黃易去世3年後再發聲
    古天樂能有現今的地位與成就,絕對離不開一個人的賞識與提攜,他就是作家黃易。2001年一部《尋秦記》讓古天樂徹底爆紅,在當時競爭慘烈的演藝圈站穩腳跟,還因此順利走上大銀幕,演藝事業更是有了質的飛躍。而黃易正是《尋秦記》的作者,古天樂是黃易欽點的男主項少龍。
  • 悼黃易——致自己的青春
    我跟黃易非親非故,雖然我很喜歡黃易的小說,但我也不會裝成錢文忠這個馬屁精那樣,一遇到死人的事就如喪考妣(講真,錢文忠很像《以人民的名義》裡的公安廳長祁同偉,太精乖。),我沒有那麼濫情,只是有點可惜,但又有那麼點惆悵。
  • 為何《人民的名義》鄭勝利的鏡頭那麼多?關鍵他是副導演
    他不僅僅是對於主線劇情的推動十分少,而且還有一個事情,就是鄭勝利的鏡頭特別多,如果仔細對比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鄭勝利的鏡頭多到讓人懷疑人生,甚至連劇中的鄭西坡和陳老的鏡頭都沒他的多,那麼,問題也就跟著來了,鄭勝利為何鏡頭那麼多呢?今天,我就來好好說說。
  • 從角色寇仲和徐子陵來分析黃易生活和思想的兩面性
    黃易的書基本都是大學時看   的,基本上市面上黃易的書都翻過。印象最深的就算是《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凌渡宇》,《星際浪子》這些了。當時我剛裝了寬帶不久,就覺得該寫點東西,於是就寫了這篇文章,發表在百度黃易貼吧上。大家現在去貼吧還能看得到。現在回頭再看這篇文章,感覺有些地方寫得還是可笑的,大家如果覺得有問題,請多包涵,畢竟是12年前的我寫的了。
  • 武俠小說家黃易去世
    《尋秦記》劇照一生負氣獨愛武俠因為喜歡玄學及《易經》中的「日月為易」的概念,最終將筆名定為「黃易」。黃易家中有四位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有兩位姐姐及一位弟弟。《荊楚爭雄記》《覆雨翻雲》第一卷也在該雜誌刊載,由此開啟了黃易的寫作生涯。為了讓自己的小說順利出版,黃易請人向各出版社請求出版卻四處碰壁,後來博益出版社主編趙善琪建議黃易創作科幻小說,黃易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月魔》隨之問世。與博益有了合作關係後,黃易出版了一系列以凌渡宇為主角的科幻小說。
  • 《尋秦記》作者黃易離世,原來他才是網絡小說「鼻祖」
    黃易(1952—2017)據《南華早報》報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
  • 黃易與中國網絡小說
    我所見到的最早的玄幻小說,是1988年香港『聚賢館』出版的黃易的《月魔》。當時,『聚賢館』也準備出版我的作品,出版商趙善琪先生送給我一本香港作家黃易的小說。趙善琪先生在序言中寫道:『一個集玄學、科學和文學於一身的嶄新品種宣告誕生了,這個小說品種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這是『玄幻小說』一詞首次亮相,並有了明確的定義。」
  • 川普為何會有那麼多支持者?不是說被民眾拋棄了嗎?
    這種說法廣有市場,擁躉甚多。 到了大選臨近尾聲,這種聲音更是如魚得水,甚囂塵上,畢竟數據不會騙人:川普得票7100多萬,拜登7400多萬。雖然相差無幾,但還是拜登多。 對於這種說法,恐怕老特第一個就不答應,川普稱:拜登數據造假。所以,兩人現在還在打官司。
  • 祥鵬航空為何虧了這麼多?
    祥鵬航空為何虧了這麼多? 由於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今年的航空公司日子都不好過。 2 祥鵬航空與東航雲南公司業績相比較 那麼,飛機規模僅50多架的祥鵬航空為何虧損如此多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祥鵬的經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