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俠到玄幻,變的不是黃易而是時代

2021-02-08 OPEN開腔

2017年4月5日,一代玄幻鼻祖黃易因中風於香港病逝,享年65歲。


黃易本來叫黃祖強,後來迷上玄學和易經,既然「日月為易」,索性以此為名。


但少時的黃易,理想是成為一名畫家。他考入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專攻中國山水畫。畢業之後當過一年中學教師,後來進入香港藝術館任職,這一做就是十年,最終做到助理館長的高級職位。平時偶爾利用閒餘時間寫點小說,滿足自己的文字欲。


對自己的繪畫前途徹底死心之後,他準備轉向寫作。當時《武俠世界》雜誌在徵稿,他就寫了第一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去投稿。作品雖然刊登了,但稿費低得甚至不夠吃一頓好一點的大餐。


出版社的人對他說:「武俠小說你寫得過金庸嗎?寫得過古龍嗎?還是寫科幻吧。」黃易每天下班後開始寫作,一個星期的時間,交出了第一部科幻小說《月魔》。之後的《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一部又一部把黃易推上了當世武俠小說家的頂峰。曾獲翁靈宇藝術獎,亦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其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及《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


如今黃易離世,公眾只知道他是穿越小說穿越劇的鼻祖,又或是武俠小說的又一高峰,但他們一般意識不到的是:黃易是中國文化在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傳承人之一。他在小說裡那些關於天道的探尋、關於陰陽術數的細究,無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呈現。在這一點上,他走得甚至比金庸更遠。中國數千年流傳至今的文化精髓,遠不止二十四史、子曰詩云,它們如今藏在更多為人忽視、輕蔑和嘲笑的那些東西裡。


有人斥其小說為徹頭徹尾的情色文化,有人卻說其人是比金庸還好的武俠小說作家!如此大的反差,卻出現在了他一人的身上,「相信自武俠誕生以來,他是最受爭議的作家了」。



黃易留下多部武俠作品,很多作品更有幸被改變為遊戲,陪伴我們一起成長。而記憶最深的幾款遊戲莫不過於《尋秦記》,《大唐雙龍傳》,《黃易群俠傳online》,《破碎虛空》,《黃易派來的》這幾款遊戲雖然不像現在的MOBA遊戲紅遍街頭巷尾,但是喜愛他們的人卻是數不勝數,而《黃易群俠傳online》連黃老先生自己都非常喜愛,常常利用閒暇時間去玩。


黃易聊起打《輻射3》,說「手因為打遊戲機打得太久而出了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康復」,說「連續兩個星期每天玩十多個小時,終於左手酸痛不堪,被逼鳴金收兵,千萬不要學我」。不得不再次強調一下,那是在2009年,黃易已年近花甲。


這是個True Gamer。


黃易在採訪中還說,「這個時代所有東西都對我有影響,電腦、電影、遊戲等等都可以變成我寫書的養分。《Fallout 3》可以被改編成很好玩的小說文本,但我還沒有寫這樣一本書」。


黃易曾經說過: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氣運。例如春秋戰國時代,我最喜歡的時代,所有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都在那時出現。風水、道術其實都是在講氣運,當有偉大的人出現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但現在不是這個時候。」


那個精深博大、細微幽遠的中國文化,那個無比輝煌燦爛如今卻蒙上塵埃的中國文化,那個你終生難以在學校課堂上習得的中國文化,那個雲霧繚繞、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一般的中國文化,一直在黃易的文字裡時現端倪。通過那些似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說,你可以窺見一座被偏見掩蓋的宏偉殿堂的一角。


黃易曾經用文字打造了一把通向中國文化之門的鑰匙,如今鑰匙尚存、大匠已逝。

當然也有人會嗤笑說這也值得大驚小怪?死了個寫武俠小說的罷了,有什麼大不了。

所以能看透的人,自然明白。


武俠小說家黃易於2017年4月6日晚病逝。作為為數不多堅守武俠小說的作家之一,在金庸溫瑞安之後又加入了怎樣的現代元素? 黃易的作品你最喜歡哪部? 黃易西歸,誰還能堅守武俠小說?

大師黃易病逝,讓人十分惋惜,今晚我們請到各位嘉賓來回顧下黃易老師和他的作品。




一笑風雲過:黃易老師對我影響深遠,十分惋惜啊~ 我大概是在1993,94年這樣,初中二年級時接觸到黃易老師的作品。我也是在中學時去租書店,但是前期我一直認為黃易是寫黃書的……真正看的第一本是《大劍師傳奇》。相比那些託名的偽作,黃易本人寫的簡直是小清新啊~

張生:黃易先生去世,想起以前沉迷租書店的歷史,雖然踏入社會之後不看小說很久了。

淨談使者:其實我是看港版尋秦記電視劇的時候才知道有這麼位武俠小說家。不可否認黃易的作品是有點黃。。。

Philstrike:我最早是看電視劇《大唐雙龍傳》。家裡電腦中有黃易全集,租書店裡不少網文都改黃易名字出。那時候多虧電腦裡黃易全集靠譜,不然我大概會看不上那些假書了。

憤世離經:《尋秦》開始,小學五年級那時開始看TVB。不是那時開始看TVB,而是那時開始知道有黃易。初中的租書店太強悍,尤其是希望書社。黃易的書也有點算是成人讀物。

張生:我是在中學租書店,從《龍珠》《多啦A夢》,偶然進入小說世界來了。我最驚豔的小說應該是《星際浪子》吧,從沒想過小說可以這樣寫。




張生:黃易先生說過這個問題,為了吸引讀者,市場需求。《破碎虛空》《荊楚爭雄記》和《邊荒》《大唐》都沒有小黃書的感覺了。 

Philstrike:《大唐》開始幾乎就非常少了,不能說完全沒有。《大唐》是那種你要是在那個時間點看見,就會記住一輩子的書。《覆雨翻雲》跟《尋秦記》同期,都是最早的長篇。

一笑風雲過:對,黃易的書很明顯迎合市場,商業氣息濃厚。講真我覺得他書寫得一般,倒是想像力上確實有開創性。

軻:我恰恰不太喜歡《大唐》,《大唐》裡面黃師太刻意隱藏那些場面了,《大劍師》是有些過分。

憤世離經:《覆雨翻雲》還是挺多的,《大劍師》算是最有成人色彩的作品。



憤世離經:應該吧,畢竟荷爾蒙噴發期。《邊荒》我是在今古傳奇武俠上看的連載。

一笑風雲過:適合啟蒙性教育,哈哈哈。情節上比較緊湊,時不時留個小懸念。話說,你們都覺得黃易能算武俠小說作家?我個人覺得他是幻想小說作家,這不是一個類型啊……

軻:這十年多了,我一直還是很喜歡黃師作品的。黃師描寫場面比較宏大,格局比較大。黃師去世之後,天地明環不是還有好幾卷才完結嗎,他的盛唐三部曲沒寫完怎麼辦?

Philstrike:這兩部之後是《大唐》、《邊荒》,《邊荒》擱筆許久,然後12年開始繼續寫《日月》的。也許會找人續寫,也許會整理寫完的稿子出版了事。

張生:《大唐》當年據說是很多網絡站流量的重要來源。現在年輕人不喜歡武俠了,喜歡逆天,不愛救國救民,拔刀相助了。



Philstrike:黃易老師戰陣殺敵無出其右。我個人最喜歡《大唐》,我現在都記得看石之軒出場時的壓力感,那是真為主角擔心,石之軒黃易老師寫得太強了。文學作品都是時代的反映,這點事時代的問題。 《破碎》是武俠類第一部嘗試作,水平高不算讓人意外。

張生:《破碎虛空》。在網絡小說動輒幾百萬字的時候,《破碎虛空》短短三十多萬字,內容劇情豐富程度完整度是難以想像的。我看採訪,黃易說當時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破碎虛空。出版社老闆讓他寫科幻,就是凌渡宇系列。寫完凌渡宇系列給出版社老闆掙了點錢,然後允許出版破碎虛空了。

軻 :個人最喜歡《覆雨翻雲》。《破碎》也很好,不過祁碧勺結局不太好啊。。。

一笑風雲過:我覺得是《大唐雙龍傳》。武俠小說還是流傳有序的,從文學史上講有脈絡,但是黃易從一開始寫的就是架空。 

淨談使者:黃易確實作品不限於武俠小說,不過骨子裡還是少不了武俠的情懷。

憤世離經:他老人家算是倪老那樣的作者。。。什麼都有涉獵。



黃易老師的作品也有不少被改變成影視作品,你最喜歡哪個版本?


軻:黃師的作品拍電視劇難度更大啊。。並且武俠小說還是有一些局限的,不能太過脫離現實,除了還珠樓主開創的仙俠一派。新派武俠本來就被金庸古龍寫得差不多了

憤世離經:《荊楚》文字比較一般,當然我覺得《荊楚》更適合拍出電視劇。上升到玄幻奇幻,那就是世界了。所以荊楚適合做劇本,很簡單。《大唐》那是權利的遊戲那樣的作品。。。起碼分十季。

Philstrike:黃師作品尺度不好把控。我自己就是編劇,黃易作品改編我都不敢想。太難改了,這也是黃易武俠劇都那麼回事的原因。不過那些小說,對現在讀者有些複雜了。《荊楚》難作在於現在IP改編的現狀,你可以根據現在的網劇推測,改荊楚得怎麼改。我曾看過採訪,說《大唐》要寫一百卷。《大唐》TVB算一般,王晶版我覺得太胡鬧了,尤其是不少劇情,王晶版改動讓我覺得難以接受。不過黃易先生的科幻,現在沒有多少人會當科幻看了。

一笑風雲過:黃易是玄幻小說的開山鼻祖,還有穿越小說。 這一點黃易還是很厲害的。大唐本身還是挺完整的。

張生:《大唐》,《邊荒》,《覆雨翻雲》,都是有緊密的歷史背景,比之如今的玄幻小說帶感得多。中學時候,我還有個同學說以後當導演拍《大唐》,那時候周周買電影雜誌。《大唐》的TVB版完全不像金庸作品尊重原著,或許也是黃易人物太多劇情太長。《大唐》因為銷量不佳結束,所以結局太快倉促,都是市場原因。


黃易與溫瑞安,金庸,古龍這些武俠小說家的不同在哪?


憤世離經:他是畫家出身,他老人家本身就只是說故事,不是文學創作。文字具象化做的很好。。但是文筆差些。

淨談使者:黃易的江湖一直都是一個江湖吧。。。只是時代不同了。之前看到有報導說黃易最喜歡的武俠小說家就是金庸和司馬翎。

一笑風雲過:我記得當年看尋秦記,很詫異項少龍那個好色的毛病,能活那麼久……金庸寫人的江湖,古龍寫江湖裡的人,黃易寫的是他幻想出來的一整套東西。 金庸作品有很強的政治隱喻和現實意義,這一點其他人都比不了的。

Philstrike:最大不同是追求。黃先生在我看來,一開始追求的是故事性,他想寫故事。 盛唐三部曲,他在故事上就差了。黃易武俠最大魅力,我覺得體現在融入歷史的武俠幻想,那種浪漫在其他四家裡不能說沒有,但著眼點不同。我認為黃易武俠的著眼點是,人對歷史的推動力,他的人物往往對歷史有巨大影響,而且往往是巨大歷史的推動者。金庸梁羽生的著眼點,往往是歷史潮流中人的抗爭。 這大概跟經歷有關,所以金粱的主角於歷史大事往往只是見證者。

張生:黃易很多都是主角打怪拿經驗升級,不像金庸拿個秘籍出來就功力大成,也不像古龍出場就是高手。這也是黃易的吸引力之處,古龍是通過極端的人物去描繪人性衝突。金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刻畫不同性格的主角,現在想來閱讀快感太少了。 我是沒辦法帶入張無忌郭靖這種角色的。很多黃易小說的決鬥戰爭,都讓讀者印象非常深刻,從最早的傳鷹,厲若海,慕容垂,非常厲害。




憤世離經:我覺得是時代在變。。。現在人越來越實在,不喜歡看虛的了。所以徐皓峰那種就比較流行。喬靖夫和小椴我最看好。。。其次是鳳歌和情何大大。但是武俠終究會大改變。。因為價值觀也不斷在變。 虛的武終將退出舞臺,實武會上來,以後可能我們所知道的高手都是搏擊職業選手類的。

張生:時勢造英雄,黃易是英雄推動時勢。 一己之力從金古的傳統武俠轉移到種馬穿越玄幻升級。時代的飛躍,這種快感是秒殺性的,尤其國外根本沒有類似的作品,或者很不知名。是很不和諧,黃易把小說帶彎了,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轉移到種馬玄幻升級打裝備的快樂。但是升級打裝備的快樂代入感就是比傳統武俠好啊。你看了這種小說,還有幾個人看得進去金庸古龍作品。

Philstrike:當初武俠版椴步鳳滄,都寫奇幻去了。武俠受限太大,一是不好寫,二是很多人想看厲害的。霹靂布袋戲那樣的,早期武俠風濃厚,後來那就魔王遍地走了,可很多人喜歡現在的。徐皓峰或張大春他們都沒替武俠指出一條明路,而且現在有些人對武俠的定位都是混亂的。有些人還要求現在武俠要寫以武行俠,21世紀,大陸新武俠那些作者都不這麼寫了。武俠我覺得應該放寬尺度,就像奇幻一樣,不局限於主角定位如何,但是武俠言情化這個沒辦法,不寫言情任何武俠都沒法寫,沒人看。




張生:那時黃易的受眾只是一個小小的香港島,國內都是盜版。 《破碎虛空》和《荊楚爭雄》算純武俠了,只是多了一個飛升。

Philstrike:確實是找出路,當時傳統武俠真是出版社不願意出,不然他也不至於自己開公司。但玄幻確實為傳統武俠融入了新氣象。繼承人很難說,其實文學類型風起雲湧,其間未必有明確傳承。我覺得傳統武俠會有人繼續寫,將來會不會有更大影響力的作品出現,我不樂觀,因為畢竟現在最好的那一批通俗小說作者,寫得不是武俠。這個跟中國詩人現在影響力低原因相似,沒有足夠的人去寫,佳作就出不來。玄幻、奇幻、仙俠這些定義下的作品,短期看一定還會越來越多,將來也許會有類似為美好世界獻上祝福那樣的嘗試性作品出現,但短期應該不會有什麼大變化了。黃易作品在起點連載時的成績說明,現在他的作品,距離我們這個時代的口味有不小的距離,不能就此說不好,也確實是更適合這個時代的,還是那些我們這個時代的作者。

一笑風雲過:我倒覺得他是因為發現武俠是突破不了了,乾脆玩玄幻了。他最早期寫的書也很難稱得上是純武俠。從目前的情況看,玄幻已經全面超過了武俠吧…… 感覺沒必要糾結在武俠二字身上,能寫出好作品,不需要局限於類型。

憤世離經:也是有可能的,玄幻是新突破口,我們國家的社會高速發展,以前武俠其實是快餐文化。。現在都不夠快了。。而現代人再看金庸又會有新的價值觀碰撞。


《破碎虛空》裡一代宗師令東來的遺書,更可見出黃易的古典修養。這是在大陸作家中極難一見的基本功:

「餘十歲學劍,十五歲學易,三十歲大成,進窺天人之道。天地宇宙間,遂再無一可與抗手之輩。轉而週遊天下,南至天竺眾國,西至波斯歐陸,北至俄羅斯,遍訪天下賢人,竟無人可足與吾論道之輩。廢然而返,始知天道實難假他人而成,乃自困於此十絕關內。經九年潛修,大徹大悟,解開最後一著死結,至能飄然而去。留字以紀。令東來立。」


OPEN熱門熱議!一個神奇的欄目~如果你想查看更多往期精彩,請戳下面的文章:

周立波被捕舉國歡騰,為何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內幕|空空狐事件:公司當事人X創投人X私募基金人聯袂爆料

面對兒童性侵事件,維權組織負責人是這麼說的

賈敬龍案核准死刑,社會輿論真的能夠換來刀下留人?

大叔自爆包養女學生:只是做了她父母做不到的事

人民幣加入SDR是房價難以維持增長的信號麼?看看財經專家怎麼說

秋白打官司:同志維權路上,你不孤獨。

連警察都敢騙的電信詐騙分子,到底憑什麼逍遙法外

白銀連環殺人案:一切皆因小概率的人性變態

走紅裡約的拔火罐,折射出多少中醫的奧妙和困境?

別高興的太早,剛剛獲批的HPV疫苗到底打還是不打?


盤點新聞動態變化,縱觀國內時事熱點,引領最新要聞放送。想和下面的OPEN大拿們一起交流嗎?歡迎各位大大加入我們,添加ID:openwechat007 我們等你來!


菠蘿斯基 現當代文化研究者

思桐 自由撰稿人,知乎文學答主

茶茶不說話  出版人,童話作家

falsefish 圖書編輯

Serena 童書專家

海與雲 圖書設計師

溫婷 噹噹童書頻道選品總監

王路  鳳凰新聞客戶端首席主筆 知乎/豆瓣紅人 著有《唧唧復唧唧》

李松 青年經濟學思想家,前搜狐財經、鳳凰財經主筆

一笑風雲過 刑警

Horse小馬 澳門月刊、澳門新聞通訊社採訪主任,海國圖智研究院人文社科部執行長

馬軍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碩士,鳳凰周刊臺海領域新聞記者

傅爾得 策展人、獨立撰稿人

李漓 新華書店總店信息中心主任

未完待續.




 微信號:openwechat007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對話實錄。

相關焦點

  • 你書荒了嗎 為你推薦「黃易」著 武俠風玄幻小說「戰神圖錄」
    你書荒了嗎 為你推薦「黃易」著 武俠風玄幻小說「戰神圖錄」戰神圖錄是一本載有生命和宇宙千古以來的秘密,它虛無縹緲,歷代雖口口相傳,卻從沒有人見過。你書荒了嗎 為你推薦「黃易」著 武俠風玄幻小說「戰神圖錄」遠古時代,廣成子在某一時間來到「戰神殿」中,悟通了天地宇宙的奧秘
  • 玄幻武俠鼻祖黃易去世,古天樂:謝謝他寫了項少龍
    而《大唐雙龍傳》也不是金庸式的武俠,它帶有一定的玄幻色彩。這兩年屏幕上充斥著用各種網名寫作的劇——呶,你們的爸爸在這裡。《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對於熱愛武俠小說的讀者來說,這些書名耳熟能詳,黃易也因其開創了玄幻、穿越、異俠這三大流派而被奉為新一代的武俠大家。但黃易也一直苦於自己的作品總被人拿去和前輩比較。在那個時候,不少人認為黃易那些加入「玄幻」「異俠」「穿越」等元素的武俠小說,是對傳統的背叛。#看看現在的玄幻劇和小說!
  • 不負此生江湖客,武俠玄幻鼻祖黃易: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 | 江湖資訊
    也以奔突的姿勢,從玄幻、穿越等新的維度,開創了新的通俗武俠寫作的範式,為後來網絡文學世界裡的玄幻穿越小說,樹立了最基本的套路。包括敘事語態、人物塑造、情節衝突轉折甚至想像力的維度。黃易原名黃祖強,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專業,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黃易之名,是因其喜歡玄學及《易經》中的「日月為易」之概想。
  • 黃易先生過世了,可能是網易的錯
    在金庸的小說裡,強悍如東方不敗,依舊是憑藉自身肉體的內力或者國術招式;而在黃易的筆下,主角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可以與天道和神旨相合,從而超出肉體能量的極限。黃易的「玄」幾乎就是西方「魔法」的本土化再造,直接把金庸的「低魔時代」拉到了「高魔時代」。 武俠小說和玄幻小說的真正分歧,正是從黃易的身上開始分道揚鑣。
  • 那個寫《尋秦記》的黃易「穿越」了,他可是玄幻、網文祖師爺!
    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黃易4月5日病逝,享年65歲,驚聞,忍不住虎軀一震。武俠小說家金梁古溫黃再少一人,武俠江湖更見飄搖。遺憾的是,直到你去世的時候,才知道你的模樣。網友評:黃師破碎虛空,世間再無玄幻武俠。
  • 玄幻武俠鼻祖黃易病逝,世間再無「尋秦記」
    作為90年代港臺武俠小說的大師級人物,他大膽將科幻、歷史、哲學、推理等元素,融於武俠題材中,開創玄幻武俠小說宗派,影響了21世紀整整一代的網絡作者和網絡小說。代表作有《尋秦記》(1994)、《大唐雙龍傳》(1996)。
  • 香港武俠作家黃易逝世,看過《尋秦記》的你應該想了解他
    黃易之後分別在 1994 年和 1996 年出版《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受到讀者熱捧,並被翻拍為影視劇作品,書中角色和情節為香港和內地大眾所熟知,成為時代記憶。進入網絡時代後,黃易的代表作更為遊戲廠商青睞,多次改編為網路遊戲作品。黃易被武俠粉絲列入「金古溫梁黃」五大師行列,和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並稱。
  • 《尋秦記》作者黃易:武俠小說的堅守者和掘墓人
    黃易的武俠夢源自他的外公,少年時代的黃易與外公一起生活,他的外公經常租武俠小說看,而黃易則受他外公的影響,也跟著外公把武俠小說讀了個遍。從此便在黃易心中,埋下了一個武俠的種子。因為黃易大學的專業是國畫,於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黃易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工作期間,黃易一直在創作武俠小說,雖然寫了很多稿子,但那個時候的武俠,屬於金庸古龍,所以他寫的小說根本找不到地方發表。
  • 《尋秦記》作者黃易病逝……網友:相信他只是穿越回去了!
    @宋錦華V:也來弔唁,最喜歡的武俠作者之一,從大唐雙龍到尋秦記,再到邊荒、覆雨、破碎虛空,無一不讓人熱血沸騰。斯人已去,破碎虛空,與傳鷹燕飛龐斑浪翻云為伴。一聲長嘆。@_少爺闊闊:2000年的時候家裡沒有電腦,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尋秦記,劇集一更新就去網吧蹲點。雖然那時候看劇沒有現在那麼方便,可是幾乎每一部港劇都看過。
  • 破碎虛空,創造無限 ——論黃易的武俠小說創作
    十多年來,黃易的名字以玄幻和大氣在武俠圈內日益引人注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隨著時代節奏的加快,文學往往是「各領風騷數十年」,只有如此,文學新人輩出,才能推動文學的繁榮進步。正如金庸對50、60年代的武俠界的意義,黃易的騰空出世對當今的武俠界是一聲驚雷,炸開了低迷已久的濃霧,給讀者帶來了新的震撼和感動。黃易作為武俠大家,他的作品有獨特的研究價值。
  • 一個王朝的背影和一個時代的先驅——從黃易說起(近現代武俠小說的脈絡梳理之一)
    這個時期的武俠以臺灣的作家為主。一時間林林總總近300多位武俠作家。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一個爆發期。古龍、溫瑞安、陳青雲、柳殘陽,諸葛青雲、司馬翎等等。這個時期,我的印象似乎是在蔣經國主政臺灣開始的。大約也就是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似乎可以命名為臺灣新武俠期。黃易呢其實是臺灣新武俠期後階段的名家,與溫瑞安前後雙壁。而且黃易出手的破碎虛空玄幻的味道更濃。
  • 黃易|破碎虛空,不負此生.
    對於現在打王者榮耀,看玄幻修真小說渡過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大概是很難明白何為「那個時代的結束」。梁羽生早就仙逝,金庸早就封筆,這幾年修改自己的作品也是不忍再看;古龍早已醉死在酒中,人間不見楚留香,唯有墓裡開瓶了的美酒伴他;溫瑞安的坑估計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挖到了哪裡。原本以為還有黃易,如今黃易也離開了,對於我們這些看著武俠長大的人來說,江湖已遠,武林寂寞。這種寂寞是跟現在網文的熱鬧形成對比的。
  • 古天樂發文懷念玄幻武俠大師黃易,《尋秦記》即是其筆下經典作品
    前幾日(4月5日),正逢玄幻小說大師黃易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為此,香港著名影星古天樂也在社交平臺發文悼念黃易,他寫到:「懷念,時光飛逝,我十分尊敬的作家黃易老師,轉眼之間已經離開了三年,不過,他的精神已經注入了作品之中,永存大家心中,相信每位喜歡老師的讀者,都會像我一樣永遠懷念他。」 黃易是繼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三大家後,為數不多的可以稱為大師的古典小說家。
  • 逝者|黃易:在宇宙的中心流浪
    在武俠小說圈裡,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繼古龍,梁羽生辭世後,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於4月5日因中風病逝,享年65歲。在金古梁溫前人的武俠傳統基礎上,黃易開創了「1+X」的武俠題材新模式,將對武藝的追求提升至「道」的地位,大大拓展了武俠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還憑藉《破碎虛空》,引領了現代玄幻小說之流。
  • 【訃告】雙龍齊哀 大秦難尋——作家黃易病逝
    首次獲得全部作品授權從《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到如今令武俠迷們如饑似渴的《雲夢城之謎》,黃易把歷史、科幻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玄學、易理等有機結合為一體,以獨樹一幟的玄幻武俠作品,在當代武俠小說界颳起一陣黃氏颶風。1997年以來,黃易小說在內地開始出版,旋即成為各大網站,甚至盜版圖書者爭搶的對象。其中,僅極少數圖書得到過正式授權。
  • 黃易:不負此生江湖客
    有人說,黃易是在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後,填補武俠衰落期的一位新派宗師,他的的作品,承上啟下。 傳承了老一代武俠作家的俠客江湖的想像,以及人情冷暖的解剖。 也以奔突的姿勢,從玄幻、穿越等新的維度,開創了新的通俗武俠寫作的範式,為後來網絡文學世界裡的玄幻穿越小說,樹立了最基本的套路。
  • 原作者玄幻武俠作家黃易先生病逝.
    4月6日,據南華早報報導,香港作家黃易病逝,享年65歲。
  • 武俠之道豈有盡 江湖資訊
    武俠發展到現在,發掘了多少我不敢斷言,如果按以前前輩的思路思考下去,確實到頭了,所以才有了求新求變之說。不過我想人是寫不完的,所以武俠也可以不停寫。如果有天寫得完,不是武俠該消亡,而是整個文學應該消亡。
  • 《尋秦記》作者黃易:武俠小說的續命者和掘墓人
    消息傳到內地,無數人通過各種方式對黃易進行了追憶和憑弔。知名網絡作家「我吃西紅柿」在微博上寫道:「因為大唐雙龍,才知道武俠還能破碎虛空。黃易,是玄幻小說的啟蒙者、開闢者……如今已破碎虛空。一代宗師,一路走好!」有人評價說,黃易是武俠小說承上啟下的大師,他於武俠小說逐漸沒落的年代開創了新的表現手段。
  • 武俠小說家黃易去世
    ▲黃易部分代表作據報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1952~2017)4月5日中風病逝,享年65歲。黃易原名黃祖強,生於1952年,香港人,知名玄幻武俠小說家。黃易童年於香港新界的郊區長大,非常受外祖父的疼愛。外公當時為大廈管理員,是個武俠迷,這點影響黃易很深。黃易在小學時就愛讀外公租來的武俠小說,像是臥龍生、司馬翎、金庸、古龍等書無所不看;童年時的黃易也常和家人上山去玩,也形成他熱愛自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