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的背影和一個時代的先驅——從黃易說起(近現代武俠小說的脈絡梳理之一)

2021-03-01 上堵吟

一個王朝的背影和一個時代的先驅——從黃易說起(近現代武俠小說的脈絡梳理之一)

        清明剛過,驚聞兩個噩耗。一個是曾經一起並肩戰鬥在項目關鍵時刻的正當壯年的戰友走了。一個就是黃易先生與世長辭的消息。前者確實令人唏噓不已,物傷其類,一個英年早逝的朋友難免會讓我有些感慨命運之無常;後者卻令我生出了寫點兒東西的衝動。想想十幾年之前在網易社區的武俠和金庸板塊聚散的一些朋友,想想伴隨著我人到中年的武俠小說逐步沒落……當年在武俠小說的泛濫的時間,似乎有這樣一句話:「金梁古溫黃,武俠萬年長」。現在已經查不到出處了。但是金梁古溫黃的這個說法還是相當的深入人心。金梁古溫黃目前的情況不過爾爾,古龍早已離世,梁羽生09年去世,我還寫過悼念文章。溫瑞安尚在,但是據說2006年的新作腰封上都得註上「滄月、小椴」推薦。金庸在天書之後,糊塗的開始修改舊作。只有黃易,還能在2006年封筆之後,因為2012年愛犬病逝,重新出山寫了《日月當空》;甚至直接和網文大豪起點中文籤約。從這一點看起來,黃易已經成了武俠小說和新派網絡文學之間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對於我這樣的曾經在青年時期仔細的研究過武俠小說淵源的讀者來說,在當年武俠盛世的時候曾經鄙視過黃易先生的作品,並以其為武俠小說末路的一個象徵。但是從當今的情況看起來,黃易當得起一個王朝的背影和一個新的網文時代的先驅。

        所以我也決定寫點系列的文字,梳理一下個人整理的近代中文武俠小說的一個脈絡。把已經埋沒了的當年因為混跡網易金庸茶舍的整理功夫,再回顧出來。也許這也是對於青春的一種回憶。

        整理的方式無非理清脈絡,順序先後。同時分別點評同一時代作家的不同作品。一般的整理工作都是從頭開始。但是因為這點兒文字的濫觴是黃易先生的逝去,所以就從黃易開始吧。向死而生的整理方式似乎也是對於目前已經沒落如此的武俠小說的祭奠。

        近現代武俠常規的分節論主要是三個大的時期。其中以1949年建國為一個分水嶺,之前為舊派武俠,之後開始的是新派武俠。新派武俠初始又是從金庸、梁羽生在香港分別發表小說連載打擂開始的。所以新派武俠的前半階段應該是香港新武俠期。香港新武俠期之後便是一個巔峰式的爆發期。這個時期的武俠以臺灣的作家為主。一時間林林總總近300多位武俠作家。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一個爆發期。古龍、溫瑞安、陳青雲、柳殘陽,諸葛青雲、司馬翎等等。這個時期,我的印象似乎是在蔣經國主政臺灣開始的。大約也就是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似乎可以命名為臺灣新武俠期。黃易呢其實是臺灣新武俠期後階段的名家,與溫瑞安前後雙壁。而且黃易出手的破碎虛空玄幻的味道更濃。後面的系列文字會分別綜述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名家,舊武俠階段的北方四大家、香港新武俠階段的金梁爭霸和臺灣新武俠階段的百花齊放。選取其中的個人選定的名家和代表作來介紹和點評。

        黃易先生是香港大學中文系科班畢業的出身。家學淵源,似乎國畫的底子不錯,還獲過獎。他的主要作品的類型卻幾乎涵蓋了武俠小說之後網絡文學重點的四大類模式題材。科幻超人、玄幻異俠、歷史演義和穿越。科幻超人是凌渡宇系列加星際浪子等。玄幻異俠以大劍師傳奇,覆雨翻雲,歷史演義類以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破碎虛空為代表,穿越類則是最典型的的尋秦記。這四大類模式題材幾乎是現在各大網絡文學網站除了言情之外的主流科目。從這角度上來看,黃易似乎是這十幾年來方興未艾的網絡文學題材的鼻祖。稱之為一個時代的先驅並不過分。而黃易在科幻系列之後的第一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則是承繼了傳統武俠小說的衣缽而進一步發展。據說黃易初始上手的是科幻小說,因為金庸、古龍的風頭太盛,獨闢蹊徑而從科幻開始。而破碎虛空此書的意義在於黃易從傳統的武俠小說中,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的窠臼中脫出了一個新的類型。求道型的武俠小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破碎虛空是逐漸沒落的武俠小說之路中,最後幾朵盛放的鮮花之一。也正是如此,黃易與溫瑞安一起組成了一個武俠小說王朝的背影。

        黃易的主要作品清單如下:

博益出版

時間約是1987年-1995年。

《月魔》

《上帝之謎》

《光神》

《湖祭》

《異靈》

《獸性回歸》

《聖女》

《烏金血劍》

《超腦》

《浮沉之主》

《爾國臨格》

《諸神之戰》

黃易出版社

玄幻系列

《超級戰士》

兩卷,1997年7月出版。

《大劍師傳奇》

十二卷,1992年9月-1994年2月出版。

《幽靈船》

一卷,1993年4月出版。

《龍神》

一卷,1994年7月出版。

《域外天魔》

一卷,1994年3月出版。

《迷失的永恆》

一卷,1995年7月出版。

《靈琴殺手》

一卷,1994年7月出版。

《時空浪族》

兩卷,1997年1月出版。

《星際浪子》

十卷,1994年8月-1995年11月出版。

《尋秦記》

港版二十五卷,修訂珍藏版六卷、臺灣時報版七卷,1994年7月-1996年7月出版。

《雲夢城之謎》

港版六卷,臺灣時報版四卷,2006年7月12日出版。

《封神記》

港版十二卷、臺灣時報版四卷,2008年4月9日出版。

異俠系列

《破碎虛空》(三卷)

初版由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於1988年11月出版。

《荊楚爭雄記》(兩卷)

初版(一卷)由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於1990年8月出版。

《覆雨翻雲》

港版二十九卷,修訂珍藏版十二卷、臺灣時報版十二卷,1992年1月-1995年出版。

《大唐雙龍傳》

六十三卷,修訂珍藏版二十卷,臺灣時報版二十卷,雲南人民版十卷,1996年-2001年1月出版。

《邊荒傳說》

港版四十五卷、臺灣時報版十五卷,2001年-2005年中出版,蓋亞文化新編版十五卷。

《盛唐三部曲》

《日月當空》

十八卷,黃易出版社、臺灣時報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於2012年11月在兩岸三地同時推出,亦在起點中文網網上連載。香港和臺灣在2014年4月發行卷十八完結,而中國則已停止發行,小說也在2014年5月被起點中文網下架。

《龍戰在野》

黃易出版社、臺灣蓋亞文化於2014年5月8日同時推出卷一,2015年10月發行第十八卷完結。

《天地明環》

黃易出版社、臺灣蓋亞文化於2015年11月5日同時推出卷一,2017年4月發行第十八卷未完。

        這個小說的量有些驚人,似乎是有些現在動輒百萬字的網絡文學的架勢。總數估計得有個千萬字以上。這麼多字地惶惶巨著總體看起來質量也還算不錯。據黃易先生自己說,他的文風受司馬翎的影響。司馬翎也就是吳思明,作品我看的不多,《聖劍飛霜》還算喜歡。但是黃易所取的大抵還是比較現代化的推理鋪陳手法。

司馬翎是吳思明的筆名

        黃易的小說之前分了四大類。科幻超人、玄幻異俠、歷史演義和穿越。這四大類裡面,科幻超人是黃易出手起家時的作品,凌渡宇系列最好的似乎是爾國臨格,再就是星際浪子的徹底科幻設定。文科出身的人寫科幻大部分都是軟科幻。但是在軟科幻的基礎上,黃易以一己之力闢出了一個科幻武俠系。其實回頭看看漫威的超級英雄,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其本質似乎也都是科幻武俠而已。拋開星際的背景,星球大戰裡傑迪、西斯們揮舞的光劍與傳統武俠的刀光劍影並無二致。這一點只能可惜香港的電影工業沒有點到工業光魔之類的科技樹,而導致黃易的巨量IP沒有被好好利用。也白白辜負了倪匡和黃易這樣的想像力大師。不過以文字為雙翼,還是可以藉助小說來過一下夢癮的。這一類題材是黃易甚至是當時港派文學的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典型創新。

        如果說科幻超人系列的還有所依憑,那麼玄幻異俠系列就是一個徹底的題材創新了。玄幻異俠的起點是武俠界幾乎人盡皆知的蜀山劍俠。李壽民也就是還珠樓主是鼻祖。但是黃易的玄幻異俠與蜀山劍俠差異甚大,完全虛造了一系列虛擬世界。大劍師傳奇。封神記皆是如此。這樣的文學與權力的遊戲、指環王等眾多徹底虛幻世界的作品類似。也是後來十幾年網絡全虛幻小說的鼻祖。這一點是難以質疑的即將到來時代的先驅。

        黃易的歷史演義武俠是一個更好的傳統武俠傳承的例子。個人以為這一部分是最能體現黃易在武俠小說屆的價值。在很多以古代為背景的武俠小說中,時代僅僅是個大背景,並沒有融匯實際的歷史事件或者塑造真實的歷史人物。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沒有介入歷史。而黃易的武俠小說大多數是放在一些真實歷史背景之下,雖然細節未必考究,但是大多數是順著歷史潮流,通過嵌入武俠人物來摹寫的方式。這一點就很有些歷史演義的味道。再就是,黃易的歷史背景選擇遼闊。從春秋戰國,到兩晉南北朝,再到大唐盛世。破碎虛空+覆雨翻雲是宋元之交,邊荒傳說是兩晉南北朝,荊楚爭雄記是春秋戰國,大唐雙龍+盛唐三部曲(日月當空為首)是大唐盛世。這些歷史演義小說或多或少的都描繪當時的歷史情勢和時代背景;因之而來的也常常會有歷史演義的人物塑造。這一點大唐雙龍和邊荒傳說尤其明顯。說到這裡再說一下破碎虛空,破碎虛空的出現其實是黃易開始正式寫武俠小數的一個標誌。真的比喻的話。這個是黃易在武俠世界開宗立派的標誌。破碎虛空將武俠美學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鄭證因的實打實寫,到金、梁的文人武術,後面還有古龍和溫瑞安的形勢武俠美學和現代武俠美學;武俠小說描寫武功的文字變化幾乎是各大宗師的獨門絕學。黃易也不例外,破碎虛空裡「藉武道窺天道」的要義,貫穿了黃易先生武俠人物的全體。最典型的代表是破碎虛空之中所描寫的令東來。令東來自困十絕關留下的手跡就很能說明黃易先生的武學要義。

遊戲中的令東來

「餘十歲學劍,十五歲學易,叄十歲大成,進窺天人之道。天地宇宙間,遂再無一可與抗手之輩。轉而週遊天下,南至天竺眾國,西至波斯歐陸,北至俄羅斯,遍訪天下賢人,竟無人可足與吾論道之輩。廢然而返。始知天道實難假他人而成。乃自困於此十絕關內。經九年潛修,大徹大悟,解開最後一著死結,至能飄然而去留字以紀,令東來立」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於大唐雙龍傳的寫法頗為讚許。直到看到了森村誠一的《人間之劍》。後來又查了一些歷史小說的定義。才發現以虛擬人物演繹歷史,並刻畫真實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是比較普遍的歷史小說寫法。這樣寫的真實。簡而言之就是虛擬人物為主角寫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推而廣之,黃易的這個歷史演義武俠似乎也是有些文學依據的。

        最後不能忽略的是又一個真正的鼻祖,穿越小說尋秦記。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幾乎是是穿越小說的時代。雖然鋪天蓋地的穿越文學小說讓讀者難以消化,但是其中的無數精品還是讓人瞠目的展示了原來歷史也可以如同棉花糖一般捏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吃掉。曾經和妻子說起來過穿越小說的時候下了這樣的一個定義,所有痴迷於穿越小說的人大多都是對現實不滿,或者在現實中非常失落的人。尋秦記的騰空出世,兼具了武俠小說和穿越小說的共同特質,即從傳統上繼承了武俠小說以武犯禁的本質,又通過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完美的推動了秦始皇的歷史進程,給萬世一帝的秦皇換了一個人,甚至還來留下了項羽這樣的種子。同時還塑造了墨家武俠門派,陰陽家鄒衍之類的典型武俠形象。這部書的地位個人感覺和金庸的鹿鼎記相仿佛,都是開後世文風的典範之作,也是個人創作的巔峰。

        綜合以上所說,黃易的作品。科幻也好、玄幻也罷都打上了深深的武俠烙印。歷史演義和穿越更是承繼了傳統的武俠而有所發揚。非常符合一個武俠王朝落寞的最後背影和一個新時代開闢者的先驅形象。最讓我佩服的是,黃易最後可以與起點中文籤約,將盛唐三部曲之首的日月當空糅合最新的閱讀形式在網絡渠道上推廣。打一個並不太切合的比方。這個幾乎是武俠小說界的「黃金合鑄陳子昂」。

論詩三十首 其八(金末元初·元好問)

題註:丁丑歲三鄉作。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

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陳子昂的連環畫帥照

        再說一下黃易先生的負面評價。情色描寫是黃易被人所詬病的主要負面風評。黃易嘗自言情色是他寫作生涯中的實驗與嘗試,而此一特色在《大唐雙龍傳》中已不復見。黃易後來所作的修訂版亦將多處情色描寫予以刪除。但是大部頭裡並不甚重要的細緻情色描寫還是頗為損害小說完整的藝術價值。這個從側面也反映了一個特質「邪」,似乎是非常有特色的概括。套用金庸的五分法界定一下新武俠流派的五大宗師,黃易當在東邪之名。初步的概括一下,五大宗師,東黃西溫南古北梁中金。也許以後有機會在這個系列裡闡述一下其他的名家。

相關焦點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
    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了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先驅作品百餘件,系統梳理了百餘年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篳路藍縷,到改革開放後的蓬勃復興,再到新時代背景下新一輪藝術教育浪潮,美育發展脈絡正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
  • 黃易離世,一個時代結束了?
    Abbey Road LIFE ∣ ISSUE 19昨天晚上傳來一個噩耗,香港武俠小說大家黃易先生去世
  • 《尋秦記》作者黃易:武俠小說的續命者和掘墓人
    吳文輝認為,黃易的不少小說是網絡類型小說的基石和起點。今天的網絡大神們,許多人是模仿黃易起步,開始拿起筆寫作的。 比如《尋秦記》,21世紀特種兵項少龍穿越時空回到戰國時代,周旋於大國之間,與各路英豪談笑風生。活脫脫就是一部現在網絡上流行的歷史穿越小說。
  • 《尋秦記》作者黃易:武俠小說的堅守者和掘墓人
    其實不然,我們還有黃易,在武俠奄奄一息之時,黃易為它"續命"了。黃易的小說之路黃易,原名黃祖強,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香港作家,我認為還可以給他一個畫家的名頭。黃易痴迷武俠、喜歡金庸的武俠,而在上世紀80年代,梁羽生、金庸封筆,古龍病逝,武俠沒落了。那時候電影、電視、漫畫興起,甚至很多人說,再無武俠,再見江湖。而在這個時候,黃易站了出來。
  • 破碎虛空,創造無限 ——論黃易的武俠小說創作
    如果說以往人們可以憑藉對通俗小說的偏見而對黃易的作品視而不見的話,那麼現在隨著雅俗文學二元對立的逐漸消解和評論界對武俠小說的多元研究,僅僅以武俠小說的大眾通俗性為藉口已難以迴避黃易的存在。在梁金古已成絕響,溫瑞安式微的現狀下,如果推舉一位能夠代表目前華語圈武俠小說創作的人物,那麼非黃易莫屬。
  • 從武俠到玄幻,變的不是黃易而是時代
    當時《武俠世界》雜誌在徵稿,他就寫了第一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去投稿。作品雖然刊登了,但稿費低得甚至不夠吃一頓好一點的大餐。出版社的人對他說:「武俠小說你寫得過金庸嗎?寫得過古龍嗎?還是寫科幻吧。」黃易每天下班後開始寫作,一個星期的時間,交出了第一部科幻小說《月魔》。
  • 《尋秦記》作者黃易去世,昔日的傳統武俠小說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原名黃祖強的黃易,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專業,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黃易之名,是因其喜歡玄學及《易經》中的「日月為易」之概想。說起黃易,或許也有許多人不太了解,但他的作品卻是家喻戶曉;黃易於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小說作品有:《覆雨翻雲》、《大劍師傳奇》、《時空浪族》、《星際浪子》、《尋秦記》、《破碎虛空》、《超級戰士》、《大唐雙龍傳》等。
  • 80年代武俠小說跌落谷底,《尋秦記》作者黃易:相信會再次崛起
    果不其然八十年代之後,電影、電視等等新興媒體迅速崛起,瓜分走了大半讀者市場,這時武俠小說走向未有過的低谷期,所有人都不相信它可以再次崛起之時,只有一個人站出來高呼:"我相信會再次崛起!"那個人便是《尋秦記》作者黃易,也是日後武俠小說的續命者和掘墓人。
  • 黃易生前最後的深度專訪:我不同意武俠小說終結於金庸古龍的說法
    最後,起點中文網剛剛和黃易協商,相互理解,解除了合作協議。我對黃易的兩次採訪,黃易都是夫人的陪同下接受我的採訪。聊得高興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黃易還一個勁地勸我去他居住的香港大嶼山買房,說香港房價便宜,大嶼山周圍離島環境好,很多房子都是明清時候的,值得作家居住寫作和生活。黃易也有自己的驕傲和自豪。他不同意武俠小說終結與金庸、古龍的說法。
  • 仲尼: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黃易病逝 《尋秦記》後再沒寫過穿越
    來源:中國青年網香港知名玄幻武俠小說家黃易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黃易原名黃祖強,曾獲翁靈宇藝術獎,亦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其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及《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
  • 《尋秦記》《大唐雙龍傳》 作者黃易駕鶴西去
    黃易昨晚,網絡上忽然鋪天蓋地傳來武俠小說作家黃易病逝的消息,大家頓感意外,畢竟他才65歲。一時間,黃易的書迷紛紛發表微博和網文悼念這位武俠小說名家,感嘆一個時代的逝去。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又有一位武俠名家另闢蹊徑,讓武俠小說創作和閱讀再掀高潮,他就是黃易。在近二十年來,如果推舉一位能夠代表武俠小說創作高峰的人物,也非黃易莫屬。黃易去世後,一代武俠小說名家溫瑞安發表了悼文,表示震驚、致哀之意:「網絡風行時,古今彈指仗汝易穿越;俠壇式微後,世間唯君與我敢衝鋒。」
  • 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黃易病逝曾著《尋秦記》
    海外網4月6日電 據南華早報報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黃易原名黃祖強,曾獲「翁靈宇藝術獎」,亦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其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及《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
  • 黃易離世究竟意味著什麼?一般人不會明白的
    當時《武俠世界》雜誌在徵稿,他就寫了第一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去投稿。作品雖然刊登了,但稿費低得甚至不夠吃一頓好一點的大餐。出版社的人對他說:「武俠小說你寫得過金庸嗎?寫得過古龍嗎?還是寫科幻吧。」黃易每天下班後開始寫作,一個星期的時間,交出了第一部科幻小說《月魔》。之後他的科幻小說大受歡迎,但他始終不相信武俠小說的時代已經隨著金庸封筆和古龍逝世而終結。
  • 一代武俠小說家黃易去世:給了少年們一個武俠夢,他去了自己的江湖
    金庸封筆,溫瑞安寫不動了,唯一這兩年還在耕耘的黃易先生也破碎虛空而去。不禁要感嘆,陪伴許多人整個童年青年的武俠大時代,當真是要徹底落幕了。不少醉心武俠,特別是看黃易的哥們大概有類似這樣的記憶:歪在學校的床鋪上,借著外面路燈斜照看書。周六周末也不回家。買一小瓶二鍋頭,一包醉蝦窩在鋪裡繼續看。那種微醺狀態下看他的書,好爽!
  • 那個寫《尋秦記》的黃易「穿越」了,他可是玄幻、網文祖師爺!
    網文鼻祖、玄幻文先驅、穿越文祖師爺,這些都是黃易的標籤。黃易的江湖以宏大著稱,就是愛寫炒雞大長篇!1989年辭去工作隱居香港大嶼山,每日陪伴的有大海、一條狗和他的夫人,世間就鮮有黃易的消息。不過江湖中依舊流傳很多關於黃易的傳說。比如說小時候是學渣,一不小心混成學霸。雖然畢業於頗負盛名的香港中文大學,但小的時候,黃易對學習並沒有什麼興趣,作文也常常不及格。父親是船員,家境不佳,小學和中學常轉學,甚至被退學。
  • 逝者|黃易:在宇宙的中心流浪
    《山海經》《搜神記》可能是源頭,《蜀山劍俠傳》應該是現代玄幻的鼻祖。但「玄幻小說」這個名詞來自於黃易,是有明確記載的。 上世紀90年代的武俠世界正面臨青黃不接、群龍無首的窘況。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中,金庸早在1972年寫完《鹿鼎記》後即宣布封筆,古龍不到50歲就因肝硬化與世長辭,梁羽生則於1987年移居澳大利亞,潛心研究歷史。
  • 黃易先生去世:回顧武俠小說在大陸被禁的坎坷往事 | 短史記
    作為上世紀武俠文學熱潮末段的標誌性人物,黃易的小說如《尋秦記》《大唐雙龍傳》等,承載著很多人的青春回憶。回顧大陸武俠小說史,這樣的回憶,其實來之不易。被指為「小說中的逆流」1955年,國務院下發文件,命令全國各省市在規定時間內清除「有毒害的圖書」和改造「私營圖書租賃業」。這可能是四九年之後首個涉及「武俠小說」的中央級指示。
  • 香港武俠小說作家黃易病逝,曾著《尋秦記》《大唐雙龍傳》
    感謝IT之家網友神一般的單純7的投稿據南華早報報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黃易原名黃祖強,曾獲「翁靈宇藝術獎」,亦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其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及《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
  • 寫《尋秦記》的黃易去世了,他才是網絡小說的「鼻祖」
    可以說,黃易是現代網絡小說的「鼻祖」,有作品為證。他的《尋秦記》是穿越小說;《覆雨翻雲》《邊荒傳說》是修真小說;《大唐雙龍傳》是架空歷史題材;《大劍師傳奇》是奇幻小說……「鼻祖」一說,也被眾多網絡寫手認證。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都表示黃易對自己有影響,啟發了他們的創作之路。
  • 黃易的《破碎虛空》稱得上武俠史上的裡程碑
    說起黃易,許多讀者會給他貼上許多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