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2020-12-23 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2018年,一部《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帶來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這是繼黑澤明的《影武者》、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和《鰻魚》後,第四部獲得金棕櫚獎的日本電影。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秘密漸漸曝光的故事。

導演曾說:「我對於創造英雄、超級英雄或反英雄不感興趣,我想如實地看待人們。」事實也確實如此。除了早年的紀錄片外,不少電影也都是反映現實生活。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

《無人知曉》取材自東京巢鴨遺棄兒童案,講述媽媽出走後,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如何在睏乏中求存。《小偷家族》的靈感則來自子女隱瞞父母死亡,騙取養老金的新聞。電影透過以犯罪來維繫的家庭,反映日本的社會問題。

做社會人情冷暖的記錄者

上個世界80年代,懷著成為小說家願望的是枝裕和,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學習。和很多人一樣,進入大學後他才發現,學文學並不代表會成為作家。在沒有手機和網絡的年代,沒心思學習的他迷上了學校旁邊的電影院。

從早到晚,每天在學校和電影院來回跑。費裡尼、特呂弗、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成瀨已喜男……這些大導演的作品都是他搜尋的獵物。在平均一年三四百部的閱片量薰陶下,他漸漸培養出對鏡頭和影視語言的敏感。

導演是枝裕和

大學畢業後,是枝裕和進入了TV MAN UION 公司,拍了8年的電視紀錄片。《如果...在福祉被捨棄的年代》《另一種教育》和《沒有他的八月天》是他早年拍攝的作品。這三部紀錄片全部聚焦於當時社會的熱點話題,不同於電影可以通過虛構來編寫出一個完整且夢幻的故事,紀錄片僅僅是記錄社會或是個人的真實樣態,人間百態與生死離別,是枝裕和用他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人情冷暖。

「我把紀錄片視作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類型。」是枝裕和坦言,拍紀錄片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發現腦海中所想像的事情,跟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人物相比,反而是真實的世界更加複雜。

以紀錄片出身的是枝裕和,在轉型電影導演後作品還是保留著濃重的紀錄片風格和主題。「我拍攝更多將自己作為事件記錄者的存在,導演最重要的能力是觀察,懂得如何看見外界看不見的事,去呈現看不見卻能感知的東西。」是枝裕和說。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

在他的電影中,有些殘酷卻異常真實的「生活」是永恆的主題。在角色看似平凡甚至瑣碎的對話中,總會出現一些發人深省的話語。觀看是枝裕和的電影,就像是一位前輩用平淡克制的語氣,講述自己的所聞、所思、所愛。他曾在第一本隨筆《宛如走路的速度》中寫道:「並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都早早蘊含在世界之中。我不過是將它們撿拾和收集起來,然後捧在手心,展示給觀眾看。」

用寫實手法詮釋人間的喜與悲

以家庭生活為主題的《步履不停》是導演是枝裕和最早期又最出色的一部作品,故事在哥哥忌日15周年當天展開,橫山良多帶同妻兒回娘家留宿。就在這個看似平凡的一天,良多一家與父親恭平、母親淑子及姐妹千奈美一家道出各自一直壓抑的感受及想法。

導演以平白寫實的方式,細緻地描述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電影中有一條長長的石樓梯出現過多次,這條樓梯的出現不僅只是捕捉角色一步一步經過時的情況,而且形象化地體現了」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日語片名的意義。隨著不同角色踏樓梯時不同的情況,去表現「一步一步」對於他們各自的意義。

電影《步履不停》劇照

其實,他們踏的不只是樓梯,也是人生的步伐。對於40歲的良多,這是沉重而複雜的步伐。自從哥哥在15年前不惜犧牲性命去迎救一個少年,良多就背負承繼父業成為醫生的壓力。可是良多卻成為了油畫修復人員,從此父子關係破裂。

哥哥當年拯救的男生現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卻是個笨重而毫不上進的人。當他如每年慣常地探訪橫山家後,良多和父親大吵了一架。父親說:「為了這種廢物的性命,為什麼要犧牲我兒子?」,良多回到:「醫生有這麼偉大嗎?大哥要是還活著,現在也不見得有出息。」

另一邊,母親一直不滿良多娶了個帶著兒子的寡婦為妻。良多沉重的步伐下,表面對父母極不耐煩,其實一直深愛著父母。當電影開頭的片段中,良多到浴室去開冷水浸著西瓜時,他留意到身旁多了一個鐵造的把手。他不禁捉住把手一陣子,忽然發現父母日漸衰老。良多在片末亦暗自將撕裂了的、寫著「我長大要當醫生的作文重新以膠紙修補。」

電影《步履不停》劇照

電影的開頭及結尾各自有一場戲交代72歲的父親恭平走這條樓梯時的情況。父親右手持著拐杖,慢慢地踏步。父親雖然一臉嚴肅,心底卻是個和善的人。散步前友善地與鄰居問安,一嗅到炸玉米餅的香味就走到桌前偷吃,又主動地與偷走到自己醫務所辦工室的良多兒子聊天,之後更輕易說出自己決心從醫的往事。

雖然失去長子的悲痛揮之不去,每次和良多獨處時也只有幾句話,心底暗自還是會關切良多的事。片尾,父親與良多及其兒子散步到橫須賀海邊時,不禁放下神傷、微笑地說要帶他們看一場足球賽。

在家庭寫實的領域內,較之成瀨已喜男,是枝裕和的獨創之處在於開闢了一片自傳性的私人話語空間。《步履不停》的靈感源自於導演母親的逝世,這讓他的作品有別於先前的「社會性」而有了新的「自傳性」風格,整篇故事相當工整的順序敘事,大抵與真實生活時間保持平行,從早晨到夜晚,又從夜晚迎接了新的一天,一如流水帳的日記形式,卻在各個橋段的安排都充斥著魅力及故事。

電影《步履不停》劇照

例如晚餐一場聽音樂的戲,原本看似只是簡單的聊天,後來意外的發現是恭平先生外遇事件的揭露,但又在這樣一個看似戲劇高潮點回到了平淡的狀態,以冷處理的方式,卻意外的更加撼動觀眾──得知了母親一直都是知情的,但卻默默忍受下來,她的壓抑讓人於心不忍。

如同導演本人所說:」這部電影,我想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以一種刻意低調化的自然寫實風格去詮釋一個家庭的喜與悲,真切傳達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真諦,關乎生活,所有的情感被融會在一天以內,如同各個家庭的縮影。

平凡的生活瑣事中流露脈脈溫情

是枝裕和導演於2011年執導的電影《奇蹟》將《無人知曉》的兒童題材與《步履不停》的家庭倫理題材進行了對接,導演用孩子較為童真的觀點去看待父母離異這件事情,以及孩子們對於心中「願望」追求的毅力。與《步履不停》散點式的敘事方式相比,《奇蹟》已經比較明顯有以兩兄弟為主幹線,再以其他旁支的敘事線加強電影的動人性,這些旁支之中,也有許多屬於孩子才有的思路跟心願。

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是枝裕和導演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心力,去揣摩孩子的心態以及個性,無論是在對白與動作的設計上,都看出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鮮明個性。

電影《如父如子》劇照

《如父如子》一片中,有了與《奇蹟》以及《步履不停》不太一樣的風格,相較於後兩者的「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如父如子》則是剝離了親情與血緣的關係。導演在電影的多角關係中試圖攤開這種似乎是世間最「堅固」、最理所當然的關係與情感,去探求家庭中的親情、家人之間的關係,在家族傳統和社會個體的嚹隙之間如何拉扯。

因為錯換嬰兒,兩個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家庭,一個功成名就,一個處於社會下層, 產生了交集。在得知真相後,事業上小有成就的良多在兩家交涉時一直對物質生活並不富足的齋木雄大和尤加利一家不屑一顧,覺得自己能夠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便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把孩子「交換」過來的理由。

但是當他拋棄了慶多,當親生兒子來到了身邊,良多才發現血緣關係並沒有讓父子理所當然地進入角色,卻在陌生的關係中相互拉扯。在自我辯解和掙扎中,良多重新開始學習如何當一個父親。

電影《如父如子》劇照

電影《小偷家族》可以說是導演把他過去以來的部分作品,想要描繪與傳達的人性探討通通融在一起。透過維持一貫的說故事手法,平鋪直敘地描寫稀鬆平常的日子、人物細微情緒的刻畫,把過去個別作品所探討的單一議題,這些拼湊起來的靈魂,再一次生動起來,深深地扎進觀影者心中。

是枝裕和在不同家庭的瑣事下交錯而緩步進行的故事,包含了深重而豐富的內涵,情感的綿長低調的埋藏在影片的各個角落,即便沒有重大事件或情節的建立,卻有俯拾即是的感動。「觀察入微」是是枝裕和導演最讓人佩服的一點,他所創立的角色年齡層遍布及廣,卻能夠切合各個人物性格及思緒,導演穿梭於不同角色之中,卻能夠把每個角色都設計的真實而親民,他的故事恬淡,卻刻骨銘心。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鏡頭下的家庭烏託邦
    2018年8月在國內上映的電影《小偷家族》,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騰櫻等主演的家庭劇情片。影片上映後贏得了第71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成為2018年口碑佳作之一。故事內容具有極高的話題性,講述了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六口,蝸居在破舊老屋,靠著偷盜、欺詐維持生計,相依為命的故事。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小偷家族》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電影裡多次出演&34;類角色,《小偷家族》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等到奉俊昊騰挪出時間觀看《小偷家族》時,樹木希林已經離開人間。恍若隔世之感,對於電影導演來說則更有感觸。樹木希林與是枝裕和合作多部電影。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開拍。2019年5月14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為奉俊昊頒獎的恰為是枝裕和新作《真相》的女主角凱薩琳·德納芙。連續兩年,金棕櫚獎均被東亞電影摘得。
  • 《小偷家族》將登陸中國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梅開二度」
    是枝裕和將罕見地成為一年內有兩部影片在中國公映的外國導演。繼《第三度嫌疑人》後,他的新片《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起登陸中國。影片今年5月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 是枝裕和摘走金棕櫚,白開水一樣的《小偷家族》為何直擊人心
    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領獎臺上,55歲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穿著黑西裝,打著黑領結,羞澀地捧起金棕櫚獎盃時,顯得坦誠又可愛。他在社交網絡上寫,《小偷家族》在坎城首映當天,自己很緊張,直到兩小時後電影結束,現場響起9分鐘的掌聲,他才鬆一口氣,「午夜吹起的風那麼溫暖和悠長,這樣的夜晚真是太美好了。」是枝裕和獲獎的消息很快刷爆了中國影迷的朋友圈。
  • 深度影評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式的「憤怒」,讓我們淚流滿面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陸芳從《步履不停》、《如父似子》、《海街日記》、《比海更深》,一度以為是枝裕和在溫情感人的家庭戲裡出不來了。然後他又拍了《第三度嫌疑人》,犯罪題材,反映一般。就當我們以為是枝裕和要沉寂幾年,沒想到高產的他,今年5月突然一部《小偷家族》登頂金棕櫚。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伸出的溫柔一刀
    中川雅也:拍攝《小偷家族》的一個契機是之前在《如父如子》中扮演的父親角色,我和是枝導演都想再深入地刻畫一下。但真正拍完《小偷家族》之後,發現這兩位「父親」完全不一樣,《如父如子》中還是一個蠻靠譜的人,這個則完全靠不祝記得開拍之前,是枝導演還特意給我寫了一封信說,直到這個電影結束,都要把他刻畫成一個不好的父親。可我演的兩個父親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家庭宇宙」 盡顯溫情與殘酷
    今年三月底在為《第三度嫌疑人》國內宣傳接受採訪時,是枝裕和導演說他希望中國觀眾能在大銀幕上看到他更多的作品。而是枝裕和的這一希望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僅僅四個月後,為他帶來了導演生涯首座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便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儘管礙於特殊國情導致了有四分多鐘的刪減,但能如此短時間內看到坎城獲獎作品依然相當難得,更何況這還是深受廣大中國影迷喜愛的是枝裕和作品。
  • 是枝裕和為什麼能拍出《小偷家族》?
    值得二刷、三刷的《小偷家族》正在國內全面上映,口碑與話題度都表現不俗,6000塊銀幕的公映規模更足足是日本的20倍之多,真為是枝裕和感到高興。電影描述的是超越血緣關係之外的家庭故事,被「偷」來的家人、被遺棄的過往、被社會無視的面孔、被扭曲的人生.
  • 是枝裕和導演最新作《小偷家族》追加池松壯亮、高良健吾等演員
    ▲由利利•弗蘭克與安藤櫻等人出演的是枝裕和導演第14部長篇電影,電影名確定為《小偷家族》(6月公映)。
  • 《小偷家族》首映日|大家到底愛是枝裕和什麼?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給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小偷家族》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媒體報導的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社會新聞,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了老人的死訊,繼續違法領取老人的養老金。「過去五年,在日本階級分化越來越明顯,對那些生活沒有保障的人群,我認為應該給他們一個發聲的機會。」
  • 【個人意見】《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家庭宇宙」 盡顯溫情與殘酷
    今年三月底在為《第三度嫌疑人》國內宣傳接受採訪時,是枝裕和導演說他希望中國觀眾能在大銀幕上看到他更多的作品。而是枝裕和的這一希望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僅僅四個月後,為他帶來了導演生涯首座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便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儘管礙於特殊國情導致了有四分多鐘的刪減,但能如此短時間內看到坎城獲獎作品依然相當難得,更何況這還是深受廣大中國影迷喜愛的是枝裕和作品。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
    作為一名資深影迷,阿牧對一些知名導演的電影如數家珍。@阿牧是誰看到對於《小偷家族》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都是從電影故事本身所呈現的主題來解讀。阿牧今天就換種新方式,我會是結合電影內容,並結合是枝裕和的電影元素與風格,進一步來解讀他的整個電影美學的傳承與發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體驗,分享看懂看透一部電影的三個方法。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看完了電影之後,為什麼還要看小說
    在小津安二郎那裡,靜物即時間,而在是枝裕和這裡,靜物即人情,本色天然,又無所依傍。是信代,成為《小偷家族》裡最堅韌的部分。關於這部電影的所有疑問,在小說裡找到答案。十年來,是枝裕和關於人性和社會的所有思考,都在這個故事裡。 抽取兩位留言的朋友送這本購買請點「閱讀原文」
  • 【福利】 是枝裕和金棕櫚獲獎電影《小偷家族》原著中文版免費贈!!!
    這一片段在電影中是被剪去了,但在小說中保留下來,以此為標題,《小偷家族》不過也是一部,苦苦等待著那個缺席之人的故事。是枝裕和憑藉這部《小偷家族》奪得了去年的金棕櫚,更是在去年,帶著兩部電影《第三度嫌疑人》和《小偷家族》進入了中國觀眾的視野,一時被大眾津津樂道。
  • 以《小偷家族》為例,解讀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及觀影方法
    01、早在《無人知曉》中,是枝裕和的電影藝術風格就已形成:用紀錄片中長鏡頭的手法記錄痛苦與歡喜,展現最真實的人性與生活從1995年處女座《幻之光》開始,完成《下一站,天國》、《距離》這早期三部曲,是枝裕和就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真正被世人認知到這位日本新時代導演的還是2004年拍完《無人知曉》之後,這部電影也標誌著是枝裕和電影獨特風格的形成。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之前朋友推薦我看《小偷家族》一直沒時間看,最近剛把這部電影看完,看完之後,又看看一下是枝裕和的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第一次看到這種風格的日本電影,看完之後,讓人感覺心情很沉重,同時又覺得現實社會的無情和殘酷。
  • 《小偷家族》裡的奶奶去世了,誰還能成為是枝裕和的「御用奶奶」
    樹木希林本名為內田啟子,經常出現在日本的電影和電視劇中,並以扮演奶奶或母親的角色被觀眾所熟知。不久前,在國內上映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中,樹木所扮演的奶奶的角色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樹木希林2003年因為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左眼失明,後於2005年1月發現罹患乳癌,接受手術摘除右乳,未料癌症卻仍復發轉移至全身。能夠堅持拍完《小偷家族》,據本人來說已經是奇蹟了。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呈現看不見卻能感知的東西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系列活動「電影學堂」上如是說。8月2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後一天,「電影學堂」以現場連線的方式請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分享創作心得。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是枝裕和的作品一向是展映單元最為搶手的爆款,2018年,是枝裕和帶著剛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參加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雖然是枝裕和本人因疫情原因無法前來,但《真相》依然如約參加了本屆電影節的展映。「我把紀錄片視作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類型。」
  • 迄今最好的一篇《小偷家族》影評
    ,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獲得了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121min印象中的是枝裕和永遠是那麼謙遜溫柔和輕聲細語。他電影履歷上清一色的家庭題材和溫情脈脈,因為這,他被冠為小津的接班人(他本人是拒絕的)。上部電影《第三度嫌疑人》一出,大家驚呼:是枝裕和怎麼變了。這次《小偷家族》他又回到自己最擅長的題材,但絕對不是為了炮製一碗熟悉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