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三國演義》中最被低估的三國真實人物是誰?看完後明白了!

2020-11-28 騰訊網

三國中最被低估的,當分為「文」、「武」雙樣,老王認為戲志才、向寵就是那兩個最被低估的倒黴蛋。

「文」最被低估的當然是壓根就沒入羅貫中法眼,連龍套都沒當上一個的戲志才了。低估到什麼份兒上呢?全書查無此人啊哈哈!

要說也不全怪老羅,誰叫陳壽寫《三國志》時也沒怎麼待見戲志才呢?於是這個堪比郭嘉的大才便這樣的被徹徹底底的埋沒了。

更可悲的是,這個人完全是被《三國志》的側面描寫所帶出來的,偏偏這些側面描寫對戲志才還都是推崇有加;小編陳壽楞是左一句右一句的刷贊,偏偏就不給他加推薦。戲志才混到這份兒上,真的是無語了。

《三國志》所有關於戲志才的介紹,全部都是《郭嘉傳》、《荀彧傳》隻言片語透出來的。

《三國志·郭嘉傳》云:"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大致意思是:早先潁川有個叫戲志才的謀士在曹操身邊當謀士,曹操特別器重他。不過這貨很早就死了。曹操有天寫信給荀彧,問他:「戲志才死了以後,我連個能幫忙參謀計策的人都沒了,你朋友圈裡有沒啥好貨色幫著介紹下唄?」於是荀彧介紹了郭嘉。

你看看,郭嘉的前任,曹操最心腹的參謀,這人水平不能差啊。

其實戲志才也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所謂「荀後嘉妃詡美人」,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有一個庸人麼?"《三國志·荀彧傳》曰:「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

裴松之注引《三國志·荀彧別傳》裡也有戲志才的記敘:"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看吧,戲志才都與郭嘉、杜畿這樣天下聞名的人相提並論,以「智策」聞名了。

當然,《三國演義》這個大茶几上還有個杯具——向寵。

這位仁兄的確在三國演義裡出現過,並不像戲志才那樣壓根被空氣了。而且歷史上的向寵地位還挺高,他隨過劉備伐吳,跟過諸葛亮出山。在武侯祠十四大將中,向寵排行第九,在黃忠、廖化後面,卻排在了許多小說家津津樂道的馬忠前面。

話說大耳賊當年伐吳,被陸遜來了個火燒連營,糧草人馬大半化作了灰灰,唯獨向寵的部隊毫髮無傷,是夷陵之戰唯一的不敗紀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堪稱三國三大戰,可羅貫中把前兩戰編得花團錦簇將星雲集,唯獨夷陵之戰卻整得猶如陸遜和劉備的單挑,這是不公平的。

諸葛村夫《出師表》的評價人人都可見:「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論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可以說他是村夫最信任的接班人,因為《出師表》,向寵被封了中部督的職位,率領宮廷宿衛。

甚至劉禪也很信任向寵,繼位以後,向寵被封了都亭候。後來向寵去攻打蠻夷,在四川雅安一代的蠻荒中戰死。他的部下極為崇拜這位將軍,拼死大敗敵軍,硬是搶回了屍首。

今天的人看向寵,多半是三國中某些大眾臉的垃圾將領而已,也就是那種戰鬥力65、HP250、無雙=無的渣滓,留著守城都不放心。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向寵的評價可不低,甚至認為其「或曉暢軍事,料敵萬裡;或勇比關張,或治績顯太原。」又「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傑也。」

宋代端木埰也批文說:「諸賢早世,宿將只一趙雲,內治只一蔣琬,向寵、董允以下力皆有不逮將相之任。」

意思是:季漢的牛人們死的太早了,結果戰場宿將只剩下一個趙雲,內政只剩下蔣琬。向寵、董允下面的人都是沒有當將相的能力的。可見哪裡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向寵已經算是蜀漢最閃亮的將星了。

有武力,有文化,人緣好,除了死的太快。這樣的人才諸葛村夫都沒漏掉,倒讓《三國演義》的小編給編瘸了,如果沒有《出師表》,向寵又是個提都不提的人物,實在是低估中的低估。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三國十大人物是誰?
    《三國演義》是一部以真實三國歷史為背景、經過後期藝術加工而成的歷史題材小說,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 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人是誰? 一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三國多少英雄豪傑在這段歷史舞臺上你爭我奪、逐鹿中原,他們各自在這段歷史上彰顯著自身的風採,相比《三國志》中惜字如金的描述,演義中妙筆生花的刻畫給了我們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形象,在這些三國人物中你最喜歡的是誰呢?
  • 《三國演義》中,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的
    其形象為身材高大、黑面虯髯的關西大漢,本是黃巾軍出身,關羽千裡尋兄之時請求跟隨,自此對關羽忠心不二;在聽說關羽兵敗被殺後,周倉也自刎而死。在《三國演義》及此後的各種民間傳說中,周倉均以關羽護衛的形象出現,在各地的關帝廟中,關羽神像的兩側也經常供奉周倉、關平的神像。
  • 94版三國演義人物淺析(中)
    第一期說了劉關張兄弟三人的事跡,這期開始介紹其他在三國中相當重要的人物。所謂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也給了他們登場的機會。曹操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出身貧賤但有傲虎,在東漢末年也有滿腔熱血,後來看出漢室衰微便有吞併天下的野心,招聘買馬,禮賢下士,雖然有較高的權欲但懂得隱忍,官渡之戰便一統北方,後來逐漸壯大,成為三國中勢力最大的一方。除了傑出的軍事才能,曹操在書法、文學上也有較高的造詣,相信很多朋友在讀書階段一定會背誦他經典的作品《短歌行》。
  • 武力堪比三國最完美英雄趙雲的陳到,真是被嚴重低估三國名將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上趙雲大放異彩,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鬥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 真實的三國你了解多少?其中的各路角色,為何和想像中相差甚遠?
    三國中的人物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而看了名著《三國演義》後,大家都會發現作者羅貫中的好惡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在褒揚蜀漢的同時,貶低曹魏,這就導致了在塑造人物時,難以避免的會可以醜化的現象。如果小說中的人物不夠臉譜化的話,是無法很好地被讀者所記住的,特別是像《三國演義》這樣的長篇小說,人物眾多一定得有核心主角來貫穿全文。比如說大家說到劉備,就想起他是多麼的仁德,而說到曹操,就覺得他很狡詐,是個奸雄。實際上,我們如果對正史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知道要辯證地來看待,比如說劉備。
  • 《三國演義》中,「最愚蠢的人物」排行榜
    要說到三國的英雄人物,哪怕是七、八歲的孩童,隨隨便便也能數出十個手指頭。不僅有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人物;也有郭嘉、諸葛亮、周瑜這般神機妙算的軍師智囊;當然,亂世爭雄的戰場上中自然也少不了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這樣勇冠三軍的將帥之才。
  • 用一句話概括《三國演義》,都喜歡裡面的哪些人物
    》,在我10幾歲的時候,四大名著看得最多的是《西遊記》爸爸看的就是《三國演義》。關羽是三國裡面我比較喜歡的,話不多,幹實事,無論劉備怎麼樣都誓死追隨,曹操想收關羽想了一輩子最後也沒能如願。關羽最經典的一句話:「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吾來時明白,去時不可不明白。」關羽的刮骨療毒,在沒有任何麻藥,沒有任何措施下治療,實乃真英雄耶。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34三國中的女人
    這麼看,她的死有點不值當的,自己平白沒了性命,還搭上了他兒子的前途。徐庶從那天開始沉默是金,等於是放棄工作了,放棄工作自然就不會有前途。三國裡一位優秀的謀士基本上告別了舞臺的中央,也挺可惜的。但是對於徐母她老人家,我覺得還是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因為她能夠堅守自己心中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並且殞身不恤,就這一點就令人肅然起敬。
  • 只知道《三國演義》不讀《三國志》很悲哀.解讀真實三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部三國演義道出了多少英雄人物的忠義!曹操的一世梟雄,劉備的草莽崛起,諸葛的神機妙算,張飛的義薄雲天.膾炙人口的故事,數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婦孺皆知。《三國演義》流傳廣,影響大!很多人認為它就是「三國鼎立」時的正史,但要看正史,小編推薦大家看《三國演義》的鼻祖——《三國志》!
  •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5篇)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裡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裡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
  • 三國裡武力最被低估的幾個人,你以為的文官,卻曾經三回合敗魏延
    如果提到三國將領的武力排行,大多數人估計都能脫口而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其實如果嚴謹一點來排,這份名單裡還要加上一些名字,三國裡還有很多人的武力值被嚴重低估。甚至一些你認為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其實都是難逢低手的悍將。
  • 他是三國第一清官,《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跑龍套的蠢貨
    《三國演義》當成真實歷史。《三國演義》本質上僅僅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羅貫中在參考《三國志》等眾多史料的基礎上,為了追求藝術效果,進行了大幅度的再創作,書中的很多角色和情節,都與真實歷史天差地遠。 比如《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章節:「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過一個人物。
  • 還原史上最真實的三國!曹操墓中的美女是誰?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代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東漢末年,漢王朝衰微,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眾多文臣武將輪番登場,浪花淘盡英雄。此後,歷史帶上了傳說的色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三國演義》。
  • 【秋師論道】我的三國,我的三國演義.
    你每天吃完飯不看電視看資治通鑑,當不了總理是大概率事件,但正能量天天加一點點也是大概率事件。看資治通鑑太累,看二十四史太暈,為了資助大家一些拋棄電視機的勇氣,引誘大家到書裡去尋找樂趣,我來和大家聊聊我現在這個階段所能理解的三國演義。三國是指魏,蜀,吳。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魏。孫吳是以江東的富庶為基礎,憑藉著長江天險而割據一方。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的很明白
    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現如今看來,三國演義的出現對三國起到了「宣傳」作用,正因如此,人們大部分熟悉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反而是正史中的不熟悉。那麼在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 易中天:只知道《三國演義》不讀《三國志》很悲哀.解讀真實三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部三國演義道出了多少英雄人物的忠義!曹操的一世梟雄,劉備的草莽崛起,諸葛的神機妙算,張飛的義薄雲天.膾炙人口的故事,數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婦孺皆知。很多人認為它就是「三國鼎立」時的正史,但要看正史,小編推薦大家看《三國演義》的鼻祖——《三國志》!
  • 三國演義中過於神話的人物
    老話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三國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作為東漢末到晉初的這一段時間內的三國時期,除了正史記載,無數文人墨客加以渲染。作為文學作品。其中便屬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為著名了。作為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從小就看,《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但是作品歸作品,它與正史還有不少偏差的地方。那今天咱就聊聊,《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人物。可能是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吧,蜀國這邊被神話的估計比較多(誰讓皇叔大漢後裔呢),第一個,徐庶,字元直。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
  • 為何《新三國》奇葩劇情那麼多?編劇連《三國演義》都沒看全
    導演或編劇,自認為該小說哪裡哪裡不行,然後自己腦補加了一大堆戲進去,結果出來後的效果非常差,甚至成為觀眾嘴裡的笑柄。這次要講到的《新三國》就是這麼一回事。這部劇其實也說過不少次了,老賽之前的看法是說把這劇當成純粹的「娛樂同人劇」看,還是不錯的,畢竟能讓大家發笑。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得很明白
    三國演義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在歷史上,三國演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