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三國的英雄人物,哪怕是七、八歲的孩童,隨隨便便也能數出十個手指頭。不僅有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人物;也有郭嘉、諸葛亮、周瑜這般神機妙算的軍師智囊;當然,亂世爭雄的戰場上中自然也少不了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這樣勇冠三軍的將帥之才。
以上這些基本都是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核心人物,是最廣為人們所熟知的。除此之外,我們通過歷史典故、文學作品中也知道很多三國時期的人物,其中有很多人物在年少時就展現出超出常人的機敏和智慧,比如:十歲就能出口成章,七步之內就能吟詩的曹植;入選小學課文《曹衝稱象》的少年天才曹衝;讓梨的小孔融、懷橘的小陸郎等等。
聰明人物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那我們今天就反其道而行,聊一聊小說《三國演義》中最愚蠢的人物,分別都有誰。
最愚蠢的人物:
1、「仲氏」袁術 袁術最大的資本是坐擁淮南富庶之地,又有祖上「四世三公」的名號招攬人才,如果沉住氣發展自身實力,不一定會比袁紹差。當時各路諸侯都沒有可以稱霸稱帝的絕對實力,而且漢室朝廷雖然搖搖欲墜,但天下人心並未完全喪失,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因。漢獻帝在許昌大殿上坐著,袁術竟然愚蠢到第一個跳出來僭越稱帝。作為大漢王朝的臣子,「四世三公」本該是袁氏作為漢臣所擁有的令人羨慕的金字招牌,袁術確親手將它砸了個稀巴爛,廣告全天下,袁術謀反了!
皇帝的名號是有了,結果天下人才避之不及,唯恐沾上篡漢的名聲。各路諸侯原來還在發愁,垂涎袁術的地盤卻找不到動手的理由,袁術卻免費送給他們一個冠冕堂皇的出師之名。
各路討逆大軍打到家門口了,袁術這才醒過來,除了手中有一塊玉璽,其他的啥也不佔優勢。就這樣,僅僅兩年多的時間,袁術就給自己挖好了墓穴。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沒有實力卻野心勃勃,沒有帝王的韜略只有一副猴急的模樣。一敗塗地連飯都吃不上的時候,竟還想著要喝一碗蜂蜜水,袁術的愚蠢真是無人能及。
2、「盜書」蔣幹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蔣幹其實是三國時期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辯才,他的辯論水平在當時整個江淮一帶都罕逢對手,而且人也長得風度翩翩。歷史上,曹操派蔣幹去勸降周瑜,可見其氣質和談吐都與周郎不相上下。不過,在《三國演義》中,蔣幹的形象,那確實是愚蠢非常。民間流傳的一句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就足以說明蔣幹在人們心目中的大致形象。
蔣幹仗著自己和周瑜做過幾年同窗,有那麼點交情,立功心切的他便自告奮勇要過江去說降周瑜。到了周瑜帳中,先是被周瑜的軍威陣仗嚇得面如死灰、膽戰心驚,之後找機會勸降周瑜,又被周瑜一番話懟得啞口無言。最後,考慮到在曹操那裡吹了牛皮,一事無成空手回去復命,實在沒有臉面,竟大半夜地幹起來小偷小摸的把戲,結果正中了周瑜的「反間計」,為周瑜除去了蔡瑁、張允這兩位熟悉水戰的曹營將領。
如果事情到這裡也就罷了,可蔣幹自我感覺良好,竟再次過江來見周瑜,這次卻在龐統那裡給曹操帶去了「鐵索連環」的妙計,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3、「蠻王」孟獲如果說袁術是愚蠢在德不配位且不自知,蔣幹是愚蠢在沉溺於與周瑜的同學交情的自以為是,那麼孟獲的愚蠢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一根筋。
孟獲和諸葛亮對峙,被活捉了,又放回去;又活捉,又放回去;再活捉,再放回去。就這樣前前後後被逮住了七次,放生了七次,還能說什麼,這簡直就是一個「憨包」。當然,七擒孟獲應該不是史實,演義中本意在於展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相比之下,孟獲就顯得太愚蠢了,好歹孟獲也是整個南部地區的首領,就這智商還有臉當什麼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