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就算諸葛亮再厲害也無力匡扶蜀漢,其實都是豬隊友惹的禍

2021-02-13 說三國

ID:shuosanguo

《三國演義》中就算諸葛亮再厲害也無力匡扶蜀漢,其實都是豬隊友惹的禍

三國時期最有名的謀士非諸葛亮莫數了。而在整部《三國演義》中,我們讀到了羅老先生對諸葛亮的崇拜,但同時也讀到了太多諸葛亮的不甘。一個經天緯地之人,為何最後只能「壯志未籌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了?只是因為,諸葛亮的身邊,還是有著不少的豬隊友,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邊都有哪些豬隊友吧。

想必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已經不用多說了。一個最受諸葛亮信任的年輕將領,卻在北伐最為關鍵的位置上做出了最愚蠢的防守布局,從而導致核心戰略要求街亭的失守。

而街亭的失守就意味著曹魏關中,隴西兩大軍事集團的合流,諸葛亮奪取隴西地區的戰略目標徹底破產!

這個坑大不大?很大!這直接導致了蜀漢北伐計劃的破產。馬謖可謂是諸葛亮身邊最坑豬隊友。

歷史上的魏延不能算豬隊友。北伐期間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奮勇當先,絕對是當時蜀漢第一大將的英姿。只是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的無心之失使他成為了豬隊友的一員。

當時諸葛亮得知自己時日無多,於是作法點七星燈以延壽,突然魏延闖進大營踢翻油燈,使得諸葛亮延命的法術失靈,造成了諸葛亮星落五丈原。

其實大家都知道,魏延就是個背鍋的而已,當然在《三國演義》中,這妥妥的是豬隊友表現。

在《三國演義》的後期,蜀魏的對抗是姜維與鄧艾之間的對抗。在第一百十三回,姜維與鄧艾鬥陣,鄧艾被姜維的長蛇捲地陣所困,眼看即將不支,司馬望率軍殺出救回鄧艾。

而當鄧艾問到司馬望怎麼識得此陣,司馬望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兩位豬好友的身影:

艾謂望曰:「公何以知此陣法而救出我也?」望曰:「吾幼年遊學於荊南,曾與崔州平、石廣元為友,講論此陣。今日姜維所變者,乃長蛇捲地陣也。若他處擊之,必不可破。吾見其頭在西北,故從西北擊之,自破矣。」

——《三國演義》

沒錯,是崔州平,石廣元教了司馬望破陣之術,雖然不是故意想壞事,只是無心之舉卻改變了鄧艾和姜維的命運,當然是演義中的。

在《三國演義》夷陵之戰後,陸遜率軍追擊劉備,誤入「八卦陣」。眼看即將喪命之時,一位老者出現帶陸遜出陣。而這位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要知道,陸遜是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吳國唯一能挑起大梁的人物,當時如果喪命於陣中,《三國演義》後續該怎麼寫真不知道。

不過話說回來,黃承彥也是看準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心思,如果真把陸遜給困死在八卦陣,那得益的還是曹丕。

所以諸葛亮擺個「八卦陣」主要也是為了嚇嚇東吳,讓你們知道,夷陵一戰我蜀漢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我還有大招等著你。

馬謖只要守住街亭,那蜀漢就能割據隴右。

魏延不擅自進帳,諸葛亮還能向天再借一兩年。

崔州平和石廣元不和司馬望探討陣法,就不會有鄧艾偷渡陰平。

黃承彥不救陸遜,東吳的荊州或許沒有那麼穩固。

諸葛丞相嘔心瀝血精心準備的大招,結果到頭來被隊友給毀了。不得不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或許真的沒有敗給司馬懿,敗給時間,或許真的是敗給了身邊的豬隊友們。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ID:shuosanguo

合作聯繫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真諸葛亮,比三國演義裡厲害多了!
    至此,江東皆怨恨諸葛亮,孫劉之聯盟即將崩盤。於是,諸葛亮冒死親往柴桑,上演了一出「孔明哭周郎」,聲情並茂…孫劉聯盟再次修好。其實,柴桑弔孝,也是羅貫中虛構一橋段。史上,蜀漢確有一人參加了周瑜的葬禮,絕非臥龍,而是鳳雛。
  • 蜀漢四相中除了諸葛亮,另外三個都是誰,他們有什麼貢獻?
    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四大都督,蜀漢除了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之外,其實還有蜀漢四相的說法。所謂蜀漢四相是指蜀國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 諸葛亮最大的敗筆,讓蜀漢走向滅亡,就是因為培養了三個人
    現如今看來,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是不可小覷的,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在後期有篡位的實力,但是直到諸葛亮病逝,都沒有這樣做。諸葛亮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也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假如諸葛亮沒有能力,恐怕劉備也不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劉備第三次前往拜訪諸葛亮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了,便隨著劉備出山。
  • 曹魏有40多萬軍隊,蜀漢只有9萬,諸葛亮為何還要北伐?
    2020-11-17 11:56:35 來源: 歷史趣事錄 舉報   只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
  • 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為何私放蜀漢仇敵陸遜
    71、黃承彥為何私放蜀漢仇敵陸遜  《三國演義》中有一處文字頗耐人尋味。
  • 都是「豬惹的禍」
    買豬賣豬生口角一言不合出拳腳法官調解講道理握手言和識大體「豬」是怎麼惹禍的2020年9月,陳某到王某家買豬,王某告訴陳某這一次準備出欄的豬是自家餵養莊稼準備自用的,不是飼料豬,所以價格要比市場價高一些,陳某還價過程中認為王某本身就是販賣豬的生意人
  • 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為何他要輔佐劉備,卻不去加入漢獻帝的朝廷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以他對蜀漢政權的忠心,還有匡扶漢室的決心,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讚譽。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諸葛亮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的痛點,如果諸葛亮在世,司馬懿必定不敢有絲毫懈怠,可惜諸葛亮在不斷徵戰中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 【逆向思維】三國蜀漢各名臣中,誰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的遺志是什麼,其實無非以下幾點:首先,維持荊州,益州,原從三大勢力的平衡,通過各種手段來轉移國內政局矛盾,從而鞏固蜀漢國內的政局穩定。
  • 諸葛亮是村夫?別再被《三國演義》忽悠了,真實身份你肯定想不到
  • 諸葛亮之所以架空李嚴,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實則是為了蜀漢!
    劉備死後,內政這方面歸李嚴管理,而軍政這方面則歸諸葛亮管理,而這畢竟是益州,諸葛亮的地位受到了眼中的影響,於是諸葛亮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可謂是步步為營,先是重新組建了一下荊州派,像馬謖、鄧芝、楊儀、孫乾等人都徹底收入了益州派,同時又重用費禕、蔣琬二人,讓他倆同時在朝中紮根,建立自己的勢力。
  • 三國蜀漢各大名臣中,誰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其後來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讓後人認為其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傳人。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
  • 此人武力與呂布相差無幾,投奔蜀漢卻得不到重用,關羽都為之惋惜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蜀漢後期有一位猛將名叫李嚴。《三國演義》第65回,李嚴領3000士兵而出與黃忠對陣,雙方你來我往50回合不分勝敗。諸葛孔明怕老將黃忠有閃失所以鳴金收兵,此後李嚴也投奔至蜀漢。甚至在劉備臨終前,任命諸葛亮和李嚴同為託孤大臣。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對於李嚴的描寫大多顯得片面。正史《三國志》記載,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於公元228年發動北伐。李嚴作為蜀漢都糧官,負責後勤以及運送糧草。第3次北伐,李嚴運糧延誤期限而被貶為平民。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北伐與正史記載究竟有何異同?
    郭淮想要救援二郡,諸葛亮自出到建威擊退郭淮,二郡從此劃入蜀漢版圖,此後成為姜維北伐的前哨基地,直到蜀漢滅亡,魏國才收復二郡。這也是諸葛亮歷次北伐,唯一徹底奪取的區域。演義中虛構了諸葛亮設計奪取陳倉,守將郝昭殉國。至於武都、陰平二郡也變成了諸葛亮親自奪取,又識破司馬懿的計策,大敗張郃。最後說諸葛亮因為張苞身死而得病,因病退回漢中。
  • 蜀漢滅亡時,大批官員家人被殺,為何諸葛亮的後代安然無恙?
    其次史書中雖然說成都的這次動亂,是亂軍所謂,但是我們從魏國監軍衛瓘的態度其實可以分析出,這就是一次有目的的洩憤行為,說是亂兵,其實是有人在後面約束的。所以說諸葛亮的後代被保護起來,也是有道理的。至於說諸葛亮的後代為何被保護起來,主要是由三個原因。
  • 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諸葛亮形象的演變之路
    >從政權性質上看,三國裡曹魏和蜀漢都屬於庶族地主,寒門知識分子與士族勢力爭奪政權中崛起的勢力。聽眾們不會知道南中的蠻族為蜀漢提供了精銳的步騎,作為北伐的馬前卒。更不會知道直到蜀漢滅亡前夕,南中都叛亂不斷,使得蜀漢君臣放棄了流亡南中建國的企圖。這些關於諸葛亮的說書故事,只能培養虛妄的自豪感。
  • 諸葛亮「七擒孟獲」,確立蜀漢「羈縻政策」
    正史中「赤壁之戰」,曹軍染疫主動退兵,孫吳是抗曹主力;而「五出祁山」,以攻代守規模浩大,卻未達成預期目標;唯有「七擒孟獲」,維護蜀漢西南穩定,奠定諸葛亮軍事威望。諸葛亮「七擒孟獲」如何體現高明?本文筆者帶您共同剖析,蜀漢南中地區複雜局勢與諸葛亮的布局。
  •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為何說諸葛亮「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是成書於元末明初的文學作品,當時距離三國時期已經過去一千年,對於三國的歷史,羅貫中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審視的,蜀漢被曹魏所滅,這對於他來說是既定事實。司馬徽雖然歷史上的確有此人,但並無記載他曾經說過這句話。因此,羅貫中「安排」司馬徽說這句話,實際上是他本人對於魏蜀兩國興亡的看法。在已經熟知歷史走向的羅貫中看來,蜀漢被消滅的原因在於諸葛亮出山過早。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總有人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不是什麼英雄。其實沒有《三國演義》,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真正的英雄。諸葛亮在後世的「粉絲」有很多都是重量級的,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帝,乾隆帝則稱諸葛亮為三代(商夏周)以下第一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