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真是一種神奇的情感紐帶,明明是隔著屏幕的陌生人,卻產生了某種類似於親人朋友般的感情。所以我每周一定會定期的從留言裡選擇一些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跟大家說說我的觀點,咱們大家一起成長。
不少媽媽在後臺留言說過:「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動手打他。」真的忍不住要吐槽吐槽自家的「小魔怪!」
今天下班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他不願意,拽著我的衣服往門邊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現在去,快點快點!!!」越想越氣,好歹已經10歲了,怎麼這麼不懂事!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想好好教訓下他。我在洗衣服的時候兒子在旁邊添亂。果不其然把洗衣液弄了一地,說他兩句還對著我發脾氣,連飯都不好好吃!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慣成了這個樣子!抱著ipad看動畫片,說他幾句就鬧情緒!搭積木時遇到困難,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很溫和的人,誰知道孩子這麼不省心!我的孩子簡直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一說他就逆反,難道有問題還不能說了?估計不少爸爸媽媽看到這裡都會忍不住對號入座,對對對,我家也有一個這麼不省心的小傢伙。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這種不省心會突然消失,快的連我們自己都想不到呢?說一件發生在我家的小事吧。
周六帶城寶去上樂高課,因為樂高課下課到午飯中間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小傢伙還要在廣場上滑滑板車,我們還想他能夠按時吃飯,再加上來迴路程,這個時間還真的是挺緊張的。
因為是搭機器恐龍,是城寶特別喜歡的一個項目。雖然下課時間到了,但是小傢伙還是不想走,忙不停的擺弄著搭好的恐龍,嘴裡還在配音:「吼~」
每次到這個時候我的內心都是有點糾結的,直接叫孩子走吧,他還在興頭上,但是又會壓縮他去玩滑板車的時間,那也是他喜歡的項目。而且現在到年底了,我自己也很忙,如果能夠及時回去,還可以處理更多的工作。
「城寶,如果再不走就沒法滑滑板嘍~」在我耐著性子催了N遍之後,小傢伙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手裡的恐龍,磨磨蹭蹭的穿上外套下樓。一到樓下,小傢伙又立刻提出新的要求:「爸爸,我還要滑滑板車!」「是可以,但是今天你已經在樂高教室耽誤了不少時間,滑滑板車的時間要縮短。」我略微有點不耐煩。
本來想提前給小傢伙打一個「預防針」,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城寶就難過起來:「我不!為什麼不提前叫我呢!你是壞爸爸!」
那一刻我是真的有點火大,也提高了音量:「你是怎麼回事?!剛才爸爸已經反覆提醒過你了,怎麼這麼不聽話!」城寶看著我生氣的臉,哇的一下,哭聲更大了。當時我的感覺糟透了,我深深知道孩子在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很難接收更多的信息,原本可以利用起來的休閒時光也就這樣的浪費了。
我蹲下身把城寶摟在懷裡,「爸爸也著急了,我們先都緩一緩」。
晚上,給城寶講完故事後我問他:「白天爸爸兇你了,城寶是不是很難過?」
「爸爸,你心裡的情緒怪獸出來了,你發火,很生氣」。
嗯,「情緒怪獸」,是我和曉曉經常對城寶說的一個詞語,情緒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會用不用的卡通人物來代表,對於孩子來說,會更容易描繪出心裡的想法。但這些道理即使都懂,對於這樣一個6歲多的孩子,那個當下他還是無法做到很好的表達情緒。
城寶3歲以後,我開始告訴他,「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情緒怪獸,有時它會出現,這很正常。城寶慢慢大了,接下來情緒怪獸出現時,城寶要學會自己把它抓住帶回屋子裡」。
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提醒城寶自己去抓住「情緒怪獸」,從而希望他可以學會自我情緒調節,而不再完全靠外界的力量。換句話說,還是可以發火,但希望城寶自己有這個覺察,然後自我調節。沒想到這個概念對他的影響好大啊,今天竟然對我說了。
我接著他的話說,「對的,爸爸今天的情緒怪獸也出來了。爸爸向你道歉,爸爸這次沒能力自己把這個怪獸抓住,我想大概是有原因的」。
「嗯,沒關係的,每個人都會生氣發火的」,城寶說完,還湊過來用手摸了摸我的背部,「你現在感覺好多了吧」。我點點頭。
「下次你發火的時候,你需要我做什麼呢?」。
嗯,這些都是我平時在幫助他復盤時會提的問題,現在城寶原封不動地全部「還給」我了,我也一個一個特別認真地回復了他,那天晚上,我和城寶絮絮叨叨的聊了很多,城寶喜歡的恐龍,平時畫的畫,我每天在公司裡忙的那些事,講我遇到的困難……講著講著我發現,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安排的好一切,可是生活裡總有撕扯,耐心總有用完的時候。情緒是允許表達的。但是要找對方法。
其實,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內心也是很不安的,他也會很擔心父母會怎麼看他。所以有些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還會偷偷瞄父母一眼,看看父母的反應是什麼。其實他也很害怕,擔心父母會拒絕他、忽視他,甚至不要他。
還有的爸爸媽媽會選擇當眾來批評孩子,或者反覆的拿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說事」,都會讓孩子產生排斥的心裡,久而久之,但凡是父母提出的批評,孩子就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反抗。
因此,一個發脾氣的孩子,他除了憤怒,背後還有恐懼、無力、和無助。我們要看到他內心這些複雜的感覺,而不只是他表面上的憤怒。
孩子在哭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他抱在懷裡,拍拍他的背,不帶責怪,什麼都不用說,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最終會理解他的情緒。也不需要迅速的妥協,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很堅定的,不會因為哭鬧而受到威脅。
對於常常發脾氣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在家裡布置一個「冷靜的角落」,讓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有一個釋放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他編寫了一本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當中就介紹了這種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辦法。書中所說的是小男孩傑瑞,因為打碎了想要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而非常生氣,媽媽就建議傑瑞想出一個能夠讓他冷靜下來的地方。於是傑瑞和媽媽一起布置了一個像太空一樣的房間,當傑瑞下一次生氣的時候,他就首先來到自己的冷靜太空,因為這裡能夠讓他感受到平靜,也慢慢把情緒釋放出去。
對於發脾氣喜歡「動手」的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安全的載體去宣洩情緒。成年人都需要一個宣洩的渠道,更何況是小孩子。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宣洩的話,你可以找一個適合的東西給他,這個東西對於他來說必須是安全的,可以掌控的,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宣洩渠道。我們可以看看《枕頭大戰》,當你摔打枕頭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宣洩的感覺呢?
但是我們一定要很明確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不能亂扔玩具,也不能打媽媽;這個東西,它是壞蛋,你可以打它」。之後我們再引導孩子共情,當孩子知道他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才會有所反思。以後在他想發洩情緒的時候,喜歡動手的方式就會逐漸被其他的方式來代替了。
情緒受環境的影響,實在是多變的,更何況是自制力還不強的孩子,即使我們用對了方法,孩子的狀態還是可能反覆,不要急,爸爸媽媽心靜下來問問自己:
1、平時給予孩子的關愛是否足夠呢?會不會因為孩子的「良好表現」大加讚賞,又因為一點錯誤喋喋不休?爸爸媽媽的情緒大起大落,最容易引發孩子的不安,而平時的支持足夠,即使孩子有情緒波動也不必歸於心焦,這是我們的育兒底氣,它能讓我們少了很多「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不必要焦慮。
2、每次發生問題後,有沒有及時帶著孩子復盤?剛剛發生了什麼?我們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下次再發生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的更好?這是我們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不求每個當下都是「完美」,但求每次都能從中汲取養分,變成今後成長的助力。
3、每當糾結自己這樣做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時,不妨問問自己,這樣做我和孩子舒服嗎?育兒的本質是情緒的流淌,人的狀態對了,任何知識和技巧的對錯都是可以不斷精進和調整的。最怕的是技巧都對,狀態卻不好,情緒流淌的渠道是擁堵著的。
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不需要處處保持完美,當孩子對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也無需著急安撫孩子,關注自己的內心,先平靜下來,非常重要。
感同身受實在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對於成年人都是很難得的品質,更何況是面對著懵懂無知的孩子呢?我們急躁的時候無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苦心,反而,壞情緒會傳染,會讓看到的人也不快樂。
冷靜下來,也不是讓我們毫無底線的退讓,而是在更為平和的情緒中做出判斷,做出正確的,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多少人打了孩子一時爽,打完後又很後悔?夫妻之間也是一樣,爭吵的時候向對方射出的冷箭,事後想想都是傷痕,於事無補。這個道理,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夫妻,都是一樣,共勉!
大家有什麼育兒問題,也歡迎給明明留言,我們一起攜手走過育兒路上的風風雨雨。
怕你們找不到明明
建議大家將「明明講故事」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
明明講故事:122萬家庭關注的講故事、育兒平臺。每晚8:00用講故事的方式哄娃入睡;用故事代替「說教」,糾正孩子常見問題。
明明:從業10年專業早教導師,用講故事的方式糾正孩子問題行為,養成閱讀習慣。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如果覺得內容有幫助,請點在看,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