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即使『江湖地位』牢固如吳宇森,其實也有非常多的『身不由己』和『不得已』。他的文藝愛情片足足等了20 年。」
2010年5月25日,舟山市嵊泗縣白節山附近。天有些陰,灰藍色的海水和青黃色的遠山籠罩在清晨的薄霧之中,空氣中泛著溼冷的味道。但這已是嵊泗海域幾天來最好的天氣。此時,這裡正在舉行著一場特殊的祭祀。在神情嚴肅的朗讀聲中,幾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年邁老人相依在船頭,將潔白的菊花緩緩灑向海面,船頭飄蕩的旗幟上寫著「太平輪協會贈」字樣。
1949年的那個小年夜,從上海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在途中不幸沉沒於舟山市嵊泗縣白節山附近海域,遇難者多達千人。「我家的一個親戚便死於太平輪海難。」電影《太平輪》製片人張家振告訴記者。如今,這場已然被浩瀚歷史淹沒的海難,將在著名導演吳宇森執導的電影中再次「浮上水面」。作為2014賀歲檔的首部大戲,這套上下集電影的首部《太平輪:亂世浮生》即將於12月2日正式上映。
歷時6年一波三折
雖然取材自真實海難事件,但一波三折的《太平輪》更多還是一部大時代背景下的愛情電影。影片講述了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中,三段浪漫又悲情的愛情故事。
說出來也許很多人都不會相信,雖然以槍戰動作片聞名海內外,但拍一部「文藝愛情片」卻是吳宇森多年的夢想。「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歲月怎樣變遷,愛情都是永恆、不會過時的主題」,吳宇森說這是他一直想要拍愛情片的原因,也是愛情片「可以同時打動不同年齡觀眾的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外表憨厚樸實的吳宇森內心其實是個浪漫的人。」和吳宇森共同生活了近40年的夫人牛春龍這樣形容自己的丈夫。她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兩人的初遇,當時牛春龍剛剛進入吳宇森恩師張徹離開邵氏後創辦的長弓電影公司,有個攝影師說要介紹一個人給她認識。「我永遠都記得,在那棵大樹下面,我低著頭跟著走。到了那裡,抬起頭,他就等在那裡,衝著我微笑。」這樣的情境,幾乎就是浪漫愛情片的經典橋段。
其實在吳氏眾多的電影作品中,他的「浪漫」情結早已有所展現,包括那些紛飛的白鴿、白衣上噴濺的鮮血,還有木屑紛飛的槍戰背後舒緩而優美的音樂。正因如此,吳宇森的電影風格被稱為「暴力美學」。就連其單槍匹馬赴美發展,都有一點古代俠客千裡走單騎式的浪漫味道。
不過直到眼下的《太平輪》,這位老牌大導演才真正實現了自己拍愛情電影的夢想。
《太平輪》項目最初是由該片製片人張家振和編劇王蕙玲在2006年一起開發的。在聽了後者的講述後,吳宇森覺得這個故事與自己想找的題材正好契合。2008年的坎城電影節上,他正式宣布《太平輪》將成為自己在《赤壁》之後的新作,並敲定了張震和宋慧喬兩位演員。彼時,該片尚且名為《1949》,項目後來又一度改名為《生死戀》,直到最後才確定為《太平輪》。
按照原計劃,電影準備在2008年底開拍,2009年「十·一」公映。2009年初《赤壁(下)》首映時,牛春龍還介紹說吳宇森已基本完成了《太平輪》的劇本。那一年3月12日,項目又傳出有重量級合作方——中國電影集團加盟。一切似乎都是順風順水。
然而,就在影片開機進入倒計時之際,3月底,張家振卻突然宣布《太平輪》項目擱淺。原因是投資商出爾反爾,令劇本的版權問題節外生枝。當時張家振的態度異常決絕,「我不希望被對方當新手一樣玩,加上美國有大公司找吳宇森拍電影,我想儘快尋求解決方案,必要時要放棄《1949》。」
張家振口中「出爾反爾」的投資方是臺灣的亞士影業。據悉,當時王蕙玲把《太平輪》的電影劇本改編權賣給了亞士影業,但當電影準備拍攝時,後者卻不願繼續投資。「我們真的很希望拍這個電影,就表示願意買回劇本的版權」,張家振表示,亞士影業同意賣回劇本,但卻開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他們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把劇本的版權價格提高到100萬美金,不再投資,還要求5%的票房收益。如果我們憑藉這個項目拿到臺灣地區的輔導金,還要分70%給他們」。張家振表示這樣的「坐地起價」無法接受。面對他的指責,亞士影業方面也做出了「不實指控」「誹謗」和「利用話題炒作」等回應。雙方的關係陷於膠著。
這樣的僵局持續了整整兩年,直到2011年4月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隨著浙江華策影視的入局,沉寂已久的《太平輪》項目才終於又悄然啟動。當時華策總經理趙依芳表示公司和吳宇森一拍即合,最終聯合中影和「另一家影視公司」投資《太平輪》。而據張家振對《綜藝》的介紹,亞視影業是將《太平輪》的電影版權賣給了華策,後者「通過合拍公司找我當製片人,我再從中牽線把項目帶給小馬奔騰。」2010年,吳宇森成為小馬奔騰的籤約導演。
前景終趨光明,正當吳宇森的文藝愛情片即將圓夢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又令該項目再度擱淺。
2012年5月底,吳宇森被曝患上扁桃腺腫瘤,隨後進行了手術切除。據吳宇森透露,他生病之前《太平輪》已經開始搭布景,演員也陸續就位,但一切都因為導演的病情暫停。「演員都有其他的戲在拍,影片一暫停他們就紛紛先拍別的戲去了。」最初定下的主演張震為此錯過了《太平輪》,其角色最終由黃曉明代替。
不過這一次的耽擱總算沒有曠日持久——2012年7月,吳宇森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自己的病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開始拍攝《太平輪》。2013年7月6日,影片在北京懷柔正式開機。2014年4月16日,電影舉行了關機發布會。期間影片的投資方又發生了一些變動——華策撤走了部分投資,華誼和樂視隨後加入。《太平輪》最終的主要投資方為小馬奔騰、中影、華誼和樂視四家,小馬奔騰是最大股東。和吳宇森的前作《赤壁》一樣,《太平輪》依然將分為上下兩集推出。上集定檔2014年12月2日,下集初定於2015年5月在國內上映。
精工細作停不下來
《太平輪》的籌備過程幾經波折,整個拍攝歷時9月有餘。張家振介紹,「我們拍攝時間超長,第一組拍了264個拍攝日,第2組也有好幾個月。拍攝地點覆蓋了北京、上海、天津、內蒙、臺北、臺灣南部。此外搭的景也多,整條輪船都是搭出來的,大小跟真船一樣。」
一些關於電影拍攝時的橋段也在坊間流傳:據說為了拍出最美的效果,吳宇森讓劇組對照臺灣的實景照片在大陸種起了芒草;為了連貫接戲,劇組將一間日式小屋的場景分拆,對每塊木頭都編號後運到臺灣,包括屋裡的花朵都帶了過去,再按照細節一一還原。此外為了把颱風戲拍得更為逼真,劇組拉來了直徑近3米的大風扇,由於現場聲響太大,工作人員還臨時做了幾面紅旗,用揮旗代替口令。
而按1:1的比例再造太平輪並還原其內部的部分設施、復原搭建大型基隆和上海碼頭,對於《太平輪》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為了拍攝翻船的鏡頭,劇組先是砌了一個大水池,在水池上面搭設了一個巨大的機器,上面再鋪設甲板。拍攝時由機器帶動甲板和船艙做移動、傾斜、翻轉動作,並製造衝浪效果。每一部分戲拍完,機器都要重新改裝,上面的布景也要相應改動。
在《太平輪》拍攝過程中,要求「苛刻」的導演吳宇森越發地「不遺餘力」,甚至有點「不擇手段」。主演之一的佟大為說吳宇森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人」,「只要開始拍電影,只要在片場,吳導就特別興奮,精神也特別好,整個人就像閃著光一樣。」
吳宇森對電影製作的精益求精由其前作可窺豹一斑。他在與米高梅合作二戰題材影片《風語者》時,便動用了700多名群眾演員,設置了280處爆炸,還安排了13架攝影機同時拍攝。其回歸華語影壇的《赤壁》更是由於追求宏大效果而嚴重超支,為此他和搭檔張家振還放棄了自己的片酬,「最終花費了5年,結果沒賺到一分錢。」
據悉《太平輪》這套電影最終的投資高達3億。張家振坦言,製片方對於影片的票房回收是有壓力的。雖然12月初年底的賀歲檔已然開鑼,但對於悲劇題材的《太平輪》而言,雖有一眾大牌明星壓陣,並且是在該片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姜文的《一步之遙》檔期相隔半月有餘的情況下,其市場前景依然充滿挑戰。
吳氏「浪漫」
1948年出生於廣東的吳宇森,五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當時由於貧窮,一家人只得居住在屋村。按照吳宇森的說法,他小時候「是在掙扎中度過的」。當地常有暴力事件發生,所幸在教會幫助下,吳宇森順利讀完了中學,他後來也成為了一名基督徒。整個青年時代,吳宇森始終處於暴力和信仰兩種力量的糾葛中,這兩種力量也成為其日後作品的重心。
不過,隨著年齡越長吳宇森的電影逐漸穿透「暴力」外衣,聚焦於更具有普適意義的「人性」「愛」和「家庭」等話題。古裝戰爭大片《赤壁》中,吳宇森將很多個人情懷注入了周瑜一角,而小喬則是其對溫馨家庭生活的描繪。
現在的吳宇森常用「四個十年」來概括自己的從影生涯:「第一個十年是拍喜劇片的十年,第二個十年是拍槍戰片的十年,第三個十年是闖蕩好萊塢的十年,第四個十年我則要體現對更多人的關懷。」在他看來,如今「不是我拍商業大片的年代,而是摒除了悲劇英雄,真正進入『人』的年代。」
不過即使「江湖地位」牢固如吳宇森,其實也有著非常多的「身不由己」和「不得已」。他的文藝愛情片足足等了20年。「以前別人叫他actiondirector(動作片導演),他心裡其實是很不服氣的」,多年的老搭檔張家振說。當時也沒有人相信吳宇森能拍愛情電影,「我找到很好的劇本,酬勞也非常少。但電影公司都說:吳宇森還是去拍大片好了。經理人、律師也這樣說,導演不要去冒險了,你還是拍大片吧」,結果「有幾次機會,但都沒拍成。」
多年以後,吳宇森終於借《太平輪》完成夙願。在他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一船煙雨,情深如海」的故事,正如影片中的一句臺詞:「千千萬萬個人像螞蟻一樣在地上爬,兩個人遇到該有多難。」「這條船不僅僅指太平輪,更代表了那個時代中每個人風雨飄搖的生存狀態,」吳宇森如是解讀片名的象徵意義。「在電影中,有些人失去了珍寶,有些人失去了愛,但每個人都選擇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愛下去」,這又正如《太平輪》的英文片名——「TheCrossing」,「既指的是交叉、相遇,也象徵著人們在人生中遇見的各種艱難抉擇。」
當太平輪漸漸沉沒,四周一片漆黑,人們在冰冷的海水中掙扎,面對著死亡威脅時,有的人選擇救人,有的人則為了生存而將別人推下冰冷的海水。不過吳宇森並不願在人性的善惡上過分糾結,他說自己還是希望拍一個「充滿愛的故事」,「雖然有悲劇,到最後還是充滿了希望。有些人死了,有些人失去了愛,但最後他們還是很堅強地活下去,愛下去。不管發生什麼,愛都是最實在的。」
這一主題或許也是源於吳宇森在2012年患病期間的感悟。那段時間,吳宇森平生第一次每天8小時待在家裡,看著窗外的陽光和花花草草,感受著生命的可貴和溫馨。「在我生病靜養期間,一直是我的太太、小孩在照顧我,這份愛讓我很感動。要知道生病前我很忙,甚至忙到很久都不能和他們說上一句話。我覺得這種感受是他們的愛給予的,我很想把這種溫暖拍成一部電影。」吳宇森透露,此次黃曉明飾演的角色身上也有他自己的影子,「那個角色腿有點不好,我的腿也有點不好。他和宋慧喬的角色在船上跳華爾茲。當年我追我太太的時候,也是跟她跳華爾茲。這段就是我們當年的故事。」這樣說也許是為了配合電影的宣傳,但吳宇森的眼中卻分明閃著淚光,一旁的牛春龍也只用了簡單卻又沉甸的「謝謝」兩字來回應。
也許,此時此刻,兩人的腦海中都浮現出了當年初次相見時的情景:「我永遠都記得,在那棵大樹下面,我低著頭跟著走。到了那裡,抬起頭,他就等在那裡,衝著我微笑。」
【賞析】《太平輪:亂世浮生》 東方史詩啟航
文/亦心
《太平輪》有一個頗為簡潔的英文片名——「THE CROSSING」,暗示了片中的種種時代轉折、命運交匯。影片所描摹的也絕非愛情那麼簡單,而是具備標準的史詩架構:宏大的時代背景、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恢弘的視覺呈現。暴力美學宗師吳宇森在他將近古稀之年,奉獻了這部令人盪氣迴腸的戰爭愛情史詩。
吳宇森從不掩飾他對史詩類型的偏愛,且不說《赤壁》是否可以稱為史詩,即便在他兩部不大為人所關注的作品《喋血街頭》和《風語者》中,他也頑固地為黑幫片和戰爭片注入史詩的因子。因此,當有機會拍攝一部標準的史詩電影時,John Woo顯然不吝於揮灑他的全部才華。
從戰火紛飛的華東戰場到臺灣海邊的溫馨庭院,構築了這部浪漫史詩的第一重情感維度。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將軍雷義方,在抗日戰場上身先士卒、殊死搏鬥,成為抗戰英雄。這個英雄頗為張場,戴著雷朋眼鏡、叼著粗大的雪茄,拖著跛腿闖入慈善舞會現場,同時也像野馬一般闖入富家小姐周蘊芬的芳心。英雄配美人自古皆是,但因為戰爭他們神仙佳偶般的日子已不可能。二人分別的場景,即是片中太平輪的首航。吳宇森甚至沒捨得給這艘龐大的客輪過多的細節呈現,便將鏡頭迅速收縮到人物身上。好像《情人》結尾的經典場景,片中的周蘊芬沒有看到前來碼頭送別的雷義方,仿佛讖語一般註定二人從此生死兩別。當突圍的計劃被否決,惡劣天氣雪上加霜,雷義方及其部隊的被棄命運昭然若揭,他的內心被絕望的幻滅感籠罩。
如果說吳宇森在雷義方和周蘊芬這對兒「上層階級」戀人身上,以愛情幻滅傳遞出某種戰爭反思的話,那麼,對於章子怡飾演的於真,吳宇森一面給予了深沉的同情與哀傷,另一面也對她的不屈與倔強給予深情的禮讚。她與佟大為飾演的佟大慶,因為一張假冒的合影照片產生了有意味的關聯。作為吳氏電影中罕見的女性主角,吳宇森顯然對於真一角青睞有加,「雙面天使」的角色設定也留給章子怡豐富的表現空間,一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一面是為生計在亭子間接客的「神女」。她矢志不渝地尋找從軍的戀人、不計報酬搶救傷員,逼仄慘烈的生存境遇卻從未打壓掉她的善良與堅持。與於真的溫婉相得益彰,佟大慶身上有著樸素的忠誠和與生俱來的樂觀,劇情預示這對萍水相逢的底層小人物,將在影片的下集迎來超越愛情的苦難重逢。
至於金城武飾演的嚴澤坤和長澤雅美飾演的雅子,更是一對苦命鴛鴦。民族差異和時代舛錯,二人唯有活在記憶當中,期待重逢的那一天。吳宇森在這對人物上試圖剝離更多的社會因素,進入最純粹的愛情地帶。那座海邊的燈塔,仿佛二人不滅愛情的象徵,在蘆花的隨風飄搖中長久地矗立。
《太平輪:亂世浮生》在大時代的背景板上娓娓道來人物命運,吳宇森超越了他以往作品中單純的男性情誼,剛柔相濟,意韻綿長。雖然表述愛情時手法稍嫌老派,但那份精緻與細膩已見誠意,這也使我們有理由期待下集的到來,希望上下合璧,真正成就一部東方史詩。
本文摘自《綜藝報》,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更多詳情請關注《綜藝報》11月25日刊。微信投稿請發送至tougao@zongyijia.com
更多資訊請登錄「綜藝+」zongyi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