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擱淺」與「起航」,吳宇森在「太平輪」上的這六年

2021-02-21 正點觀影
吳 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上)》近日公映。2008至2014,《太平輪》命運多舛,今日抵岸,不易。前日(11月30日)深夜,《太平輪》在京舉行點映見面會,南都記者作為最早一批觀眾,終於一睹真容。
  「為什麼要拍《太平輪》?」
  「因為大衛·裡恩的《日瓦戈醫生》(Doctor Zhivago,1965),我很愛那部電影。這回,我想拍一個像《日瓦戈醫生》那樣的故事——動亂的年代裡,人們的愛情和命運……」吳宇森回答南都記者的提問時,他的聲音聽起來有些乾澀。那天,是2014年11月20日,距他的新片《太平輪》上映還有12天。
  當晚8點,吳宇森從廣州飛來北京,他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訪問錄節目拍雜誌……直到凌晨1點。那幾個小時裡,吳宇森一直穿著熨得服服帖帖的白襯衫和西裝,照相機或是攝像機的鏡頭只要離開幾分鐘,他便趕緊松松領結,抓過身邊的瓶裝水,喝幾口,清清嗓子,有時因為話太多,還會咳嗽幾聲。
  「吳先生做過手術後,他嗓子這裡總會很乾……」吳太向南都記者指指在旁邊拍照的吳宇森,在她自己的脖子上比劃著淋巴結的位置。三年多前,吳宇森在那個位置做了淋巴腫瘤的切除手術。兩年前,吳宇森復出,重新籌拍電影《太平輪》。大半年前,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拍攝期將近一年的《太平輪》殺青。如今,最終確定分為兩部上畫的《太平輪》,今天公映第一部。
  時間很緊張。11月23日傍晚,在位於北京北三環薊門橋附近的洗印廠,南都記者再次見到吳宇森時,他剛剛看完《太平輪》最終版本,直接坐車趕往首都機場,飛往廣州——《太平輪》巡迴宣傳的第一站。那之後,吳宇森每日一城,一直排到《太平輪》上映前。
  若以賀歲檔大片論,這樣的工作節奏本是平常。只是,對於已經68歲又大病初癒的吳宇森來說,這樣的工作強度確實令人心疼。不過,每當身邊工作人員對他說,「導演,歇一下再做下個訪問吧」。吳宇森大多揮揮手,「沒事,總歸要做的,不要等了。」
  然而面對《太平輪》,吳宇森做得最多的動作,是「等」。兩次擱淺,熬了六年終於面世。這六年間,為什麼要「等」?這些日子,吳宇森還有和《太平輪》有關的人,等來和失去的是 什 麼 ?《太 平輪》上映前夕,南都記者專訪吳宇森、「吳太」牛春龍,以及《太平輪》總製片人郭燕,請他們聊聊「在《太平輪》上的這六年」。

專題採寫:南都記者 許嘉

  大家最早知道《太平輪》的消息,是在2008年5月。那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還在為《赤壁》做宣傳的吳宇森向媒體透露,他將執導一部暫定名為《1949》的大製作,《色·戒》和《臥虎藏龍》的編劇王蕙玲為其撰寫故事,當時定下的主演有張震和宋慧喬。
  《1949》,這個政治氣味有點濃的片名,後來更改為現在的《太平輪》。不過,即便是這樣,發生在1949年的「太平輪船難」,也涉及到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歷史問題。吳宇森坦言,「太平輪船難的真正原因眾說紛紜,如果沒有一個很正確的歷史觀,拍出來之後會比較麻煩」。據吳宇森的描述,王蕙玲最初給他看的故事,「不是正面描寫太平輪的歷史,而是和這艘船有關聯的人物,他們個人的愛情和命運的故事」。只是,以這個角度拍出來的《太平輪》,可能和英國導演大衛·裡恩在1965年改編同名小說而成的《日瓦戈醫生》有了分別。當年的《日瓦戈醫生》,雖然也以生在蘇俄時期的醫生尤利·日瓦戈的愛情故事為主,但是,大衛·裡恩還是給了「日瓦戈醫生」命運背後的時代悲劇不少筆墨。
  《太平輪》的英文片名是「The Crossing」,翻譯過來是「十字路口」或是「橫渡」的意思。這倒是很符合吳宇森自己的說法,《太平輪》的故事更多有關三對時代男女的相遇或錯過。但是,六年前的吳宇森沒有想到,「製作《太平輪》的故事」也暗合了「Crossing」這個單詞。橫渡這六年,有人有驚無險,有人卻留在過去。

  《赤壁》完結之後,吳宇森和老搭檔製片人張家振開始籌備《太平輪》。可是,僅僅過了一年,張家振向媒體透露,他們放棄《太平輪》的拍攝計劃,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太平輪》電影版權所有者臺灣亞士公司,擅自將劇本轉售給另外一位臺灣導演拍電視劇,而編劇王蕙玲也表示並未出售劇本的電視版權」。因此,便有了《太平輪》第一次擱淺。彼時,2009年4月。
  時隔兩年,2011年4月,吳宇森宣布重啟《太平輪》。當時,吳宇森的空戰大片《飛虎》遇到一些問題,《太平輪》的劇本版權被亞士公司轉賣給華策影視,對方再次聯絡吳宇森,邀他執導。「我對這個劇本到底還是有感情」,吳宇森選擇回歸這艘大船。
  小馬奔騰也是在那時加入《太平輪》項目,據總製片人郭燕透露,《太平輪》最初的投資結構裡,「小馬奔騰佔50%,華策影視佔40%,中影集團佔10%」。《太平輪》的籌備工作開始不久,華策影視決定退出,小馬奔騰的壓力驟然加大。走還是留?小馬奔騰的前任董事長李明,決定留下來。「狗哥(李明的外號)對我們說,『如果小馬也撤了,這個項目就完了,咱一定支持吳導,無論多難也挺著』。」郭燕回憶道。然後,小馬奔騰接手了原本屬於華策影視40%投資額。
  這麼大成本的製作,有票房號召力的大卡司是必需的了。宋慧喬依然在名單中,章子怡接到這個劇本時,也很快答應加盟。黃曉明和佟大為出現在最終的陣容中,吳宇森也參考了李明的意見,「吳導看了曉明的定妝照,非常喜歡」。不過,選角中也有些曲折。有接近《太平輪》項目的人士透露:「某位天王級人物,本來要加盟,合同都已經談得差不多,對方提出,電影的剪輯權要留在這位天王手裡。這個條件,小馬奔騰以及吳宇森和這位演員商量很久,還是談不攏,就此作罷」。
  確定主演陣容的同時,吳宇森也開始到各地勘景,因為這個故事有大量臺灣戲份,臺灣也是計劃中的重要一站。2011年,李安正在臺灣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因為有大量的海上戲份,李安在臺中設計建造了一個大水池,請了美國、日本等地的特效專家,開發了一個電腦程式,裡面存儲了多達51種波浪、海浪的模式。吳宇森去《少年派》劇組探班時,李安就表示,未來《太平輪》拍海上戲份,可以把自己開發的一切設備和技術都交給吳宇森使用。只是,老朋友的這個忙最終也未幫上。

  吳宇森在臺灣籌備《太平輪》期間,淋巴腺發炎,脖子腫起來。等他回到北京看醫生,檢查結果是——淋巴癌。吳宇森又到臺灣查了一次,結果一樣。「當時的狀況很危險,再晚一點治療就更麻煩了。」吳太現在憶起,依然面露憂慮。這個病,已然不能再拖下去,吳宇森被迫暫停《太平輪》的工作,這艘大船第二次擱淺。2011年下半年,吳宇森入院治療。此後一年多,他輾轉大陸、臺灣和美國,開始自己的生死橫渡。彼時,吳宇森面對的汪洋,有多險惡?
  因為腫瘤是在脖子的淋巴結部分,這個手術即便成功,也可能有後遺症,「很多人手術後,味覺會喪失」,酸甜苦辣都離人遠去。幸運的是,吳宇森還是保住了自己的味覺。味覺雖然還在,治療期的吳宇森也很難體驗到日常味道。術後,吳宇森無法正常進食,只能通過鼻管,輸入流質的營養液。這還不算什麼,腫瘤患者最痛苦的階段,不是手術,而是漫長的化療。
  2011年11月,吳宇森在臺灣開始化療。每個療程,醫生都要給吳宇森戴上牙套,因為藥物對牙齒影響很大,如果不特意鞏固,所有牙齒最後都可能脫掉。「平時,我們嘴巴裡面痛一點點,就要呱呱叫了。那時,吳先生整個嘴巴都潰爛,他說好痛……」吳太談起這段並不遙遠的往事,聲音有點顫抖,「我實在看不下生病的人,他們看著太難過太難過。」
  2012年1月17日,吳宇森從臺灣回到美國家中。從太平洋的西岸到東岸,吳宇森的橫渡遠未結束。鼻管不能再用,要開胃管。醫生的第一刀下去,發現位置不對,因為刀口距離其他器官太近,插管會有危險。然後,第二刀,總算是沒有白白遭罪,這次,胃管進去了。
  吳太記得,當時,醫生開出來的藥有好多。她曾經仔細數過,一次要吃十七八顆,「這樣吃藥,真的是像吃一頓飯」。四小時一頓「藥」,藥力太強,吃到吳宇森雙目無神,「看人都有些失焦」。

  滔天巨浪,一葉扁舟。船上人,有和吳宇森相依40年的「吳太」牛春龍,也有他們的三個孩子——老大吳尚方,次女吳飛霞,小兒子吳義方。吳宇森患病時,三個孩子都到了而立之年。「可是,小孩子即便長到30歲,他們(看到父親生病)也會害怕」,得知老爸的病情,吳家三子都從美國趕到臺灣,又一路陪父母返回美國。
  三兄妹平時各忙各的,此時頗齊心協力。「老大心思細膩,吳先生回美國治療的所有事,包括填各種表格、和醫生接洽啊,都是老大在負責;老二吳飛霞主要幫忙拿藥,還會照顧老爸的飲食;老三嘛,他是萬人迷,吳先生見到他就很高興,那時插胃管,老三就在旁邊幫忙。」
  吳宇森還未生病時,吳太送給小兒子吳義方一套理髮工具,「他自己剪頭髮很好看,連後面都剃得很好」。這回,老爸生病了,他向小兒子提要求,「我想剪『西裝頭』」。「西裝頭」其實就是「貓王頭」,吳義方不太懂,他給老爸理完之後,吳太看了半天,「『西裝頭』在哪兒?」其時,經歷大病的吳宇森,頭髮也只有三釐米長,沒太多髮型可理。吳宇森看了看鏡子,「好好,理得挺好~」
  和吳宇森個性最像的女兒吳飛霞,在老爸恢復身體的日子裡,常常回家去,包辦他的飲食。「飛霞煮菜真的很有天分,十分鐘就能做好一頓早餐,我們兩個老人家就坐在那裡,像乖寶寶一樣等著吃,真的很好吃」,吳太聊起女兒,不吝讚美,「有次,人家送給我們一棵樹,我們就種在家裡後院。她去摘了許多葉子回來,說是一種義大利香料,放在義大利麵裡,好香!」
  這一回大病,在片場忙活40年的吳宇森,終於有機會仔細體驗家庭生活。從未想過退休的吳宇森,向南都記者自嘲道,「這次生病,可以休息一下」。

  可是,吳宇森一家人所在的這葉小舟,橫渡再遠,《太平輪》這艘大船的桅杆總還是隱隱可見,很多人都在默默地「等」。吳宇森患病治療時,這個項目已經做了許多深入的準備工作,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投入,但是,郭燕坦承「包括勘景,前期置景,選角等等,小馬奔騰當時投入了部分製作資金」。
  箭在弦上,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態。吳宇森病倒,何時歸來,難說。根據郭燕的回憶,小馬奔騰的前董事長李明當時和下屬開會研究對策,他永遠不變的一句話是「咱們全力支持吳導!」吳宇森回到美國治療期間,李明飛過去探望導演。大家在病房裡相見,李明也沒有太多話,只是說「導演,你一定挺過來,我們都等著你回來拍戲」。
  2012年下半年,吳宇森復出,他回到內地重啟《太平輪》。為何不多歇息一陣?「因為我把李明拉進來投資這個電影,他是我很敬重的人,我答應過他一定幫他拍一個好電影,人要重承諾。」吳宇森如是作答。
  《太平輪》擱淺一年有餘,很多事都有了變化。之前談好的卡司,有的人因為檔期問題離開,有的人因為家庭原因離開。郭燕透露,《太平輪》重啟後,之前有談過合作的吳彥祖當時他太太正在孕期,而吳彥祖也答應太太為了照顧家人,一年不接工作。「雖然吳彥祖和吳導,彼此都有意願合作」,但吳彥祖還是放棄了這次機會。
  原本李安在臺灣留給吳宇森的那個「高科技水池」,也因為那個外景地要做他用,被迫拆除。吳宇森最後的選擇,是在北京懷柔的中影製作基地重新搭建一個水池,「沒有李安的(水池)那麼大,設備也沒那麼複雜」。
  作為《太平輪》最大的投資方,小馬奔騰承受了很大的製作壓力。按照郭燕對南都記者的說法:「為了讓《太平輪》再次開動,我們硬是停下一個電視劇項目,把資金臨時抽調出來(支援《太平輪》)」。

吳宇森曾摔倒送院,「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老闆李明離世……

  資金到位,何時開拍?迫在眉睫!吳宇森的拍攝計劃中,有抗戰時期的「夏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冬戰」這兩場大戰。《太平輪》選在2013年7月開機,在郭燕看來,別無選擇。「因為,導演的計劃裡是要先拍大場面,再拍文戲。『夏戰』的戲必須選在夏天拍攝。」如此,《太平輪》的製作計劃就像精密的手錶,指針一動,滴答作響。
  相對於製作上超期超時的壓力,吳宇森的身體,是「太平輪」上所有人更加關心的。吳宇森這場大病下來,人瘦下來20磅,還有高血壓,「拍戲時曾經高到120」。吳宇森進組前,吳太把各種藥都分門別類裝好,「每天吃哪些藥,吃幾次,我都叮囑他。血壓尤其不能馬虎,一天不吃(降壓藥),升上去就不好下來了」。
  郭燕是《太平輪》的總製片人之一,她坦言,前期拍攝的一年多,自己很煎熬。「導演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拍這部戲」,可是,在片場的吳宇森卻不願工作人員特意照顧他。危險的事,到底發生了。《太平輪》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拍攝中,有次拍攝「碼頭離別」的大場面,吳宇森和幾個攝影師講拍攝,來來回回跑,一不小心絆到地上的電纜,整個人摔倒地上,頭破血流。現場的人都慌了,趕緊把導演送醫。吳宇森還是不願現場停下,他讓愛徒梁柏堅代替他繼續趕拍。「製片組的同事開會時,說到導演受傷,所有人都哭了,覺得他們沒有照顧好導演。」
  回想大半年前的這些經歷,郭燕感慨良多。「說實話,我當時特別擔心接到劇組的電話,因為只要劇組來電話,很有可能就是出什麼問題,傷人了之類的。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
  2013年7月到2014年初,《太平輪》劇組輾轉北京、上海、臺灣等地,高強度的拍攝,劇組許多主創在戲中病倒,反而是身體最虛弱的吳宇森一直堅持下來。「夏天他也挨,冬天更要挨,他都在(片場)那邊(沒倒下)。我說,他有加分!」吳太說到這兒,眼睛裡多了些光彩。
  可是,誰也沒想到,和《太平輪》片場相隔千裡的李明,出事了。2014年1月3日,小馬奔騰的官方微博發布公告:「北京小馬奔騰文化股份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先生於2014年1月2日在北京去世,終年47歲。」後來得知,李明是因為心肌梗塞猝然離世。
  李明去世後,他的許多演藝圈中好友紛紛發聲,追憶或哀悼。從這些圈中人的描繪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為人低調,很重義氣的『狗哥,」。《太平輪》兩次擱淺又重啟,李明一直力挺吳宇森和這個項目。李明走了,《太平輪》還能繼續下去嗎?「一開始,這個消息出來,我能感覺到導演和劇組都有些擔心」,郭燕向南都記者透露,「一方面,大家都覺得狗哥走得太突然,很惋惜;另一方面,也會想到《太平輪》這個項目的未來。」不過,郭燕向南都記者表示,雖然大家的心情曾落入低谷,但是,《太平輪》的具體製作並未受到影響。當時,吳宇森在《太平輪》的製作會議上,多次向郭燕等小馬奔騰的高管們表示,「一定要把《太平輪》這個項目做好」,讓投資方放心。
  在吳宇森眼裡,李明是個「很懂電影,也很重友情」的人,「他很喜歡《太平輪》這個項目,我承諾過要把它拍好,也是對朋友的一種報答」。
  2014年4月,《太平輪》殺青;12月2日,《太平輪(上)》公映。吳宇森完成了對李明的承諾,也許,還有 他 對自己的承諾。

  為什麼拍《太平輪》?「他現在知道親情和愛情蠻好的,所以他拍這方面的故事,就會成熟了。」這是吳太自己的答案。
  2014年11月的某次發布會上,吳宇森和吳太一起出席。吳宇森說,「我太太很久以前和我講,『你把浪漫和愛情都留給電影了,然後把寂寞給了我』。這次,我要把《太平輪》這個愛情故事獻給我太太……」
  是的,這四十多年,吳宇森更願意生活在電影裡面。「我喜歡攝影棚,喜歡片場,可以跟外面煩躁的世界,暫時隔離開來。」11月23日那晚,在開往首都機場的車上,吳宇森向南都記者如此描述自己對做導演的感覺。
  吳宇森說他不會退休。是啊,對他這樣一個更愛攝影棚那個獨立王國的人來說,一切有關這個世界的話,他也只能或只願在電影裡說吧。

  前日(11月30日)晚9點,吳宇森執導,章子怡、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金城武、長澤雅美聯合主演的愛情史詩點映《太平輪(上)》,終於和國內第一批觀眾見面。吳宇森和佟大為也出席了映後見面會。南都記者直擊《太平輪(上)》首次觀影,第一感覺是:吳宇森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依舊像二十多年前的《英雄本色》時那般浪漫和老派紳士範兒。

大船。  好,首先解答各位觀眾的第一個問題。太平輪到底在《太平輪(上)》裡面出現了嗎?YES!太平輪這艘時代巨輪的確是出現了。不過,它並非在片尾,而是在戲的中間部分,而故事裡的時間還是1948年。SO,你知道了吧,那會兒,太平輪還好好的呢。至於,它為何出現,大家自己去電影院裡找答案嘍。

戰爭。  吳宇森雖然多次強調《太平輪》是一部愛情史詩,但是,這麼大製作,怎麼可能沒有大場面呢?當然有!《太平輪(上)》的開頭和結尾,各有一場大戰。
  開頭,抗戰末期,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將領雷義方與日軍大戰,掛了彩,但是也打了勝仗。結尾,解放戰爭中期,還是黃曉明,他帶領軍隊和解放軍對壘,最後……大家猜猜看。看完這兩場大戰,南都記者想起了,吳宇森導演當年的《英雄本色》《喋血街頭》。你如果想看《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真實戰爭,《太平輪》不太能滿足你,但是,如果你是「吳氏暴力美學」的擁躉,《太平輪》這兩場戰爭戲還是有很多小趣味供你玩味。

愛情。  終於說到愛情了。吳宇森導演所言不虛。《太平輪(上)》的大部分筆墨,都集中在三對男女的愛情和命運上。
  章子怡和佟大為。章子怡扮演的於真,作為一個底下層的女性,跟著她的腳步,你確實能看到1940年代上海的另一面亂象。而佟大為扮演的通訊兵佟大慶,負責了很多接地氣的溫情和喜劇戲份。
  黃曉明和宋慧喬。一個是軍隊的明日之星,一個是上海大戶人家的千金。兩個人在這部戲中,主要負責各種高於生活的浪漫戲份。
  金城武和長澤雅美。不得不說,三對男女的感情戲中,南都記者個人感覺是,金城武和長澤雅美這段發生在臺灣的故事,是最細膩動人的部分。
  友情提醒,臺灣部分的故事,大家一定要抑制住屏攝的衝動哦。因為,那段戲實在是太夢幻了!
版權聲明:南都全娛樂微信號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南都全娛樂、南方都市報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謝絕一切形式的未授權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電影丨《太平輪》在講什麼?聽吳宇森告訴你
    電影裡有臺灣年輕人跟日本女孩子的愛情、國民黨軍官與上海富家小姐、最底層風塵女子與小兵的故事,三個故事分別代表了跨越身份、跨越民族、跨越空間的三種愛情。  三問:這是您首部「女性題材」電影作品,在拍攝處理方式上與男性題材有什麼不同?  吳宇森:其實我用的技巧、風格、拍攝方式跟我拍男性電影基本上沒有分別,只是沒有太多暴力的東西。
  • 「太平輪」起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不僅是客艙,就連甲板上都擠滿了人,完全沒有下腳的地方。秋冬季節的海上風大浪急,大家都吐的七葷八素,苦不堪言。有人在船上生下小孩,在寒冷的海上小孩很快就死了,死去的孩子包上一塊舊軍毯就扔進了大海中。太平輪1949年春節前最後一班去臺輪船
  • 吳宇森:《太平輪》接近完美 獻給太太
  • 《太平輪:亂世浮生》,吳宇森拍蔡康永家輪船的故事
    :亂世浮生》,吳宇森的最新電影作品,又是一部演員陣容強大的電影,看演員表,慢師傅眼睛亮了……章子怡 / 金城武 / 宋慧喬 / 黃曉明 / 佟大為 / 長澤雅美 / 秦海璐 / 王千源 / 俞飛鴻 / 黑木瞳 / 林保怡 / 楊祐寧 / 楊貴媚 / 林美秀 / 叢珊 / 高捷 / 寇世勳 / 吳飛霞 / 于震 / 許還幻 / 尤勇 / 劉儀偉 / 方青卓 / 黃柏鈞
  • 六年了,吳宇森依然拍不好大格局
    【看電影·《太平輪》】  昔日國際級導演吳宇森,最新作品《太平輪(上)》距離《赤壁》已有6年時間。六年過去,觀眾對戰爭史詩、奇情大戲的接納程度,無疑將直接反映在電影票房上,吳宇森的白鴿如今還會飛舞在觀眾心中嗎?  提起吳宇森的名字,離不開暴力美學、雙槍白鴿、兄弟情義以及小馬哥那渾身是槍眼的風衣。
  • 吳宇森《太平輪》票房平平 畢竟不是《鐵達尼號》
    《太平輪》中章子怡的表演十分到位。   橫豎來看,《太平輪》都應該拍成一部史詩級的電影。所以,一些人都是揣著這樣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然後,一片罵聲。電影拍得很失敗麼?其實也算不上。只是心理期待出現了偏差而已。你想要的是魚香肉絲,結果端上來的是宮保雞丁——你該罵廚師,還是罵寫菜的那個服務員?   九成的人會選擇罵服務員。從這個方向來說,吳宇森其實就是那個做宮保雞丁的廚師。
  • 《太平輪·彼岸》曝歌詞海報 李健吳宇森譜愛情史詩
    《太平輪·彼岸》曝歌詞海報 李健吳宇森譜愛情史詩 《太平輪·彼岸》推廣曲MV 吳宇森李健共譜經典 時長:05:11 來源:電影網
  • 資訊|《太平輪》發布會四巨頭齊聚打造最強賀歲 吳宇森自信「十全十美」
    9月21日,電影《太平輪》在北京舉辦「群星啟航」發布會,導演吳宇森、製片人張家振攜主演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楊祐寧、俞飛鴻、林保怡、王千源、高捷、黃柏鈞等重磅出席。吳宇森用「十全十美」來表達自己對影片的信心,小馬奔騰、樂視影業、中影、華誼兄弟四大出品方以「掌舵手」的身份特別亮相,為《太平輪》的啟航帶來了強勁動力。現場還發布了《太平輪》首款預告片,隨著多場重頭戲的曝光,這艘年度重量級大船正式浮出水面,一場史無前例的航行即將開啟。
  • 命運多舛《太平輪》
    但這已是嵊泗海域幾天來最好的天氣。此時,這裡正在舉行著一場特殊的祭祀。在神情嚴肅的朗讀聲中,幾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年邁老人相依在船頭,將潔白的菊花緩緩灑向海面,船頭飄蕩的旗幟上寫著「太平輪協會贈」字樣。1949年的那個小年夜,從上海駛往臺灣的「太平輪」在途中不幸沉沒於舟山市嵊泗縣白節山附近海域,遇難者多達千人。「我家的一個親戚便死於太平輪海難。」電影《太平輪》製片人張家振告訴記者。
  • 《太平輪-彼岸》發推廣曲MV 吳宇森李健詮釋經典
    近日,片方又宣布被網友愛稱為「清華哥哥」、「貓系理工男神」的音樂詩人李健將獻唱影片推廣曲,此消息一出便引得大批粉絲紛紛留言表示「太平輪的男神隊伍要逆天」、「四大優質男神終於會晤」,讓這部充滿史詩震撼感和浪漫悽美感的愛情巨製在視覺和聽覺體驗上又達到了新高度。
  • 26個字母帶你讀懂《太平輪·彼岸》
    H- History(史實)由王蕙玲編劇,吳宇森指導的《太平輪》參考大量資料史實,其中就包括臺灣作家張典婉的小說《太平輪一九四九》(這本書主要記述的是一些倖存者的回憶、當時的狀況等,事故和救援的描寫偏多。)拍攝時更參考當年的數據,不僅重建基隆港和上海碼頭,打造時每一塊木板都有編號,還用1:1比例還原了「太平輪」巨船。
  • 吳宇森:《太平輪》接近「十全十美」 12.2賀歲第一炮 明星陣容恢弘獻映
    結婚近40年,吳宇森和太太牛春龍的感情甜蜜如初,每次參加活動都必帶她出場,吳宇森直言《太平輪》其實是一份獻給太太的禮物,希望觀眾能看到並相信愛情的美好。9月18日,史詩巨製《太平輪》在京舉辦「群星啟航」發布會,導演吳宇森、製片人張家振,片方負責人喇培康、金燕、王中磊、張昭,以及主演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楊祐寧、俞飛鴻、林保怡、王千源、高捷和黃柏鈞等人到場,章子怡、金城武、長澤雅美、秦海璐等人缺席。《太平輪》耗資3億,耗時近四年,將分上下兩集上映,第一部將於今年12月2日與觀眾見面。
  • 【太平輪】上了船,就是一生
    太平輪史料照片1949年2月1日《大公報》對太平輪事件所作的報導  變賣家產 只為求一張船票 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廿九。  這一天,上海的十六鋪碼頭像往常一樣人頭攢動,擠滿了爭先恐後要登船的旅客。下午四點,一艘名叫太平輪的客船就要起航了,它的目的地是臺灣基隆。
  • 《太平輪》票房失利的三個為什麼
    而在今天《匆匆那年》上映後,《太平輪》(上)的排片量一下子降到了 24.55%。 如果不是因為 3D 的高票價,《太平輪》(上)的表現還會更加糟糕。我們自然也產生了一個疑問:這部由大導演吳宇森指導,由小馬奔騰、樂視影業、華誼等多家國內一線電影公司參與,雲集了黃曉明、金城武、章子怡、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大牌明星,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的電影,為什麼最後會淪落地這般境地?
  • 太平輪1949,是什麼喚起了我們這段記憶
    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與65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一艘超載600餘噸的貨運商船太平輪的開航時間是1948年7月15日,往來於上海、基隆兩地,這艘載客商船的主體是美戰時期的鐵殼運輸船,起初是載貨用,後來才被改成商船。19
  • 上映 10天,為什麼《太平輪》表現平平?
    《太平輪》(上)前幾天的表現讓人失望。對於一個籌備期超過 6 年,投資幾億元的電影項目來說,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都可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列了一些大家關心的關於《太平輪》(上)的疑問,從這些答案中可以尋找到這個項目暫時失利的蛛絲馬跡。大概有很多人都想搖著吳宇森的肩膀問這個問題吧。這也是大家吐糟最多的地方:一部叫《太平輪》的地方,船去哪兒了?
  • 太平輪,一段沉沒的民族記憶
    事實上,若單論奢華程度,太平輪只是上海中聯輪船公司的一艘普通客貨輪,唯一能提升其身份的是船上的餐廳、酒吧和娛樂室。這艘輪船,原由美軍設計製造,在二戰中用於中國後方的短途戰備補給。為了避開日軍的火力打擊,輪船在設計上偏向單薄輕巧,與號稱「夢幻之船」、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不能相提並論。
  • 太平輪
    太平輪由美國設計製造,是一種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排水量達2489噸。在二次大戰時,這種運輸船的主要任務是補給中國後方戰備生活所需。但日本為了切斷補給,往往會集中火力擊沉這種運輸補給船。所以美軍刻意將此種船的船身設計成輕巧單薄,以便快速航行。太平輪的悲劇傳奇一直流傳至今, 一些小說文學也會以此為故事背景。著名導演吳宇森指導的電影《太平輪(上)》正在熱映。
  • 【熱映影片】《太平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由吳宇森執導的戰爭題材災難大片《太平輪(上)》於今日登陸院線,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 發現鄞州 | 寧波船商蔡天鐸與「太平輪」
    數十年後,香港著名導演吳宇森以這一事件為藍本,拍攝了影片《太平輪》。很少有人知曉,經營「太平輪」的是上海中聯輪船公司,在該公司負責運輸業務往來的蔡天鐸先生,是如今的首南街道高塘橋村人。蔡天鐸退休以後,積極參與「臺北市寧波同鄉會」的工作和活動。2000年3月,因病在臺灣去世,享年89歲。他的兒子蔡康永是臺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在海峽兩岸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