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讀古詩《漁歌子》嗎?

2020-12-23 鹿人島主

女兒每天都有背誦唐詩的任務,今天打卡的內容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島主於是糾正「這《漁歌子》可不是唐詩,它是唐代流行的教坊名曲!」女兒有些疑惑,在她看來這就是一首古代人寫的詩。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乍看全文的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唐代的教坊名曲呢?要看《漁歌子》裡的「子」字,這裡的「子」就是曲子的意思。漁歌子就是這個曲子的詞牌名。這首《漁歌子》又稱《漁父》、《漁父詞》(又名《漁父樂》),是張志和存世的《漁歌子》五首之一。它原是唐代坊間的名曲,因其描寫漁夫生活,由垂釣歌者所唱,也被譽為最早來自民間的漁歌。

讀詩品曲都得從了解作者開始,那麼這位張先生是何許人也?張先生原名叫張龜齡,他的老爹估計是盼著兒子健康長壽,於是將三個兒子的名字依次取名:松齡、鶴齡和龜齡。這個小孩不簡單,長到16歲參加科舉,一舉成名,還被唐肅宗親自賜名:志和。取「心志平和」之意。但是後來犯了事獲罪被貶,踏上流放之路,後來又平反了。但是此時他已經看破紅塵,出家做了道士,從此歸隱山林,浪跡江湖,遠離朝堂。做道士自然是有發號的,自稱「玄真子」一個聽起來就有點玄妙的名字。當然他還有其他的名號,他還自稱「煙波釣徒」,其歸隱山林之後熱衷垂釣的漁夫生活可見一斑。生平著作有《玄真子集》。

前兩句寫張先生所在的這個太湖水鄉的春季美景,白鷺在西塞山前翱翔,大群的黃色鱖魚趁著春季降雨導致的潮汛向上遊遊來。鮮豔的桃花落在綠綠的江水上明豔對比間別是一番美景。後兩句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不肯歸家。張先生本就是個畫家,布色鮮豔,構思奇巧,可以說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極富畫意。其巧思在於景物色彩的鮮明柔和結合,鳥翔魚躍的動態與漁翁江上垂釣的安靜相結合。由此也可看出張漁翁寄情山水的淡泊從容、悠然自得、寧靜高遠!

前文說張家三兄弟,其中大哥張松齡曾擔心三弟不肯回家,便寫有《和答弟志和漁夫歌》。全文:

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松徑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長兄以《漁歌子》詞牌勸說他早日回家去。這就很好玩了,現代人誰還會寫信給自己的兄弟?誰還會用同樣的格律韻腳去規勸弟弟呢?島主每每讀來,心生羨慕。張家大哥就做到了,而且反駁得很有氣勢。「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可是儘管哥哥苦苦相勸,張志和也還是「死性不改」,就是不回去。

張志和志在山水間,熱愛自然,崇尚自由。於陽春三月讀來,真是羨慕不已。若有此美景當前,島主想來也定是「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各位同好,不知您意下如何?請留言評論,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酈波:張志和《漁歌子》
    他16歲的時候明經擢第,深受唐肅宗的賞識,「志和」之名即為肅宗所賜,本來大好仕途、前程一片,但好景不長,正當「春風得意馬蹄急」的時候,卻不慎因事得罪了朝廷,被貶官到南浦,張志和遂看破官場,辭官歸隱。張志和隱居鄉野、生活簡譜、不修邊幅,經常到水邊去效法姜太公無餌垂釣,過了十年的隱居生活。《漁歌子》就是張志和隱居時候的作品,寄託了他隱居水濱悠閒垂釣的樂趣。
  • 詞牌/漁歌子《人生八雅》
    【漁歌子 *人生八雅*】 【漁歌子 琴】一曲高山對月彈, 子期無語靜聽弦。 風瑟瑟,水潺潺, 任憑十指話前緣。二 【漁歌子 棋】一紙平分兩座城, 大軍持守各西東。 追將帥,堵卒兵。 江山盡在掌中贏。 三 【漁歌子 書】 一筆飛花氣勢雄, 指尖旋轉縛蒼龍。 山挺峻,水奔騰, 墨香世界韻無窮。
  • 【小馬學詩詞】漁歌子
    【小馬學詩詞】第二節 漁歌子【簡介】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也稱「漁父」、「漁父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人據此填詞,成為詞牌名,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詞譜】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腳)平仄仄仄仄平(韻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腳)【詞例】1、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
  • 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
    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的主編之一,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老師正在澎湃問吧回復網友提問。古詩文默寫在高考只佔6分,為何武亦姝能如數家珍?系統學習傳統文化對提高成績有幫助嗎?語文可以真正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工具與愛好嗎?為什麼他要堅持更高標準的古詩文教學?語文學習的核心意義所在?能成為相伴學生一生的工具與愛好?
  • 道士詞人張志和,一首《漁歌子》,描繪出仙境般的畫卷,令人神往
    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說,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 今人要從古詩中學什麼?這個問題沒弄清,詩就白讀了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讀古詩呢?有人馬上就會反駁:這全憑個人愛好,讀古詩還需要什麼理由,喜歡就是喜歡,娛樂不行嗎?別激動,這一點問題都沒有,把讀詩當作一種娛樂,就像玩遊戲、下棋一樣,這挺好的。我們討論的前提是:您想從古詩中學習一些東西。那麼您想學什麼呢?
  • 《漁歌子》裡的張志和究竟在釣什麼?|專欄
    文/賴建平我校聶老師執教《漁歌子》。何處才是《漁歌子》真正的深度呢?帶著深深的疑惑,課後我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目前能夠找到的張志和生平資料極為有限,以唐顏真卿《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最為齊全和權威。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時,到處網羅人才,張志和自然在其招募之列,他卻婉言謝絕說:「儻惠漁舟,願以浮家泛宅,沿泝江湖之上,往來苕霅之間,埜夫之幸矣!」由此可以看出張志和無意仕途。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因為舞蹈、繪畫這類的,孩子每天的進步是能看得見的,但到了背誦古詩、學習詩詞時,這好像對孩子的生活和未來沒有多大的幫助。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就錯了,學習古詩對於孩子的幫助和影響是巨大的,甚至關乎到未來。
  • 教育部:重視古詩文!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孩子「崩潰」
    "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書使人靈秀。"教育部:重視古詩文!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孩子「崩潰」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讓人變得高雅有氣質。姑娘的自我介紹裡曾說過,她從小就有讀古詩的習慣,只要是一聊到古詩詞她就會抑制不住地興奮:「我覺得古詩詞裡面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我的感覺。這可能是我們所感受不了的了吧。比賽結果都無所謂,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享受詩詞帶給我的快樂,就夠了。」
  • 品讀 |《古詩十九首》
    名著名篇 | 音樂歌舞 | 影視戲劇 | 繪畫藝術《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匯集起來說著就低著頭邁進了門檻,往往我母親就會接上一句:「是因為你長的高了,俺這門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揚,還是批評,總會引來一陣陣笑聲。假如堂叔到我家進門時不低頭,必然就會碰著頭,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別人也跟著不自在,哪還有低著頭走進去換來的那種歡笑?記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遊覽時,遇到了一個個美麗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滿了神秘和誘惑,這就是需要我們低頭的時候。
  • 大語文時代,還在硬背唐詩?思維導圖學古詩:理解更重要
    開完家長會,陳巖媽媽就來找我聊天,她說:「你女兒真得有天賦,隨便背幾首詩就能活學活用,我家陳巖連背都背不下來,別說用了!你到底怎麼給她講的啊?」說來慚愧,其實在哥哥學習語文的時候,我也和陳巖媽媽一樣一籌莫展。
  • 為何張志和的《漁歌子》備受推崇?
    當時日本的磋峨天皇,大概是看了此人的一首《漁歌子》,對大唐文化崇拜不已,對漁父的隱逸生活豔羨不已,幾次通過外交途徑,請求唐朝政府幫忙找到完整版本的《漁歌子》,後來更是仿寫了五首漁父詞,磋峨天皇的這五首漁父詞,是日本填詞史的開端。這個人的漁父詞,對中國文人的心理影響深遠。每個文人的心中,都坐著一個釣一竿風月的漁父,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在煙波浩渺五湖煙海之中泛舟的夢想。
  • 二年級上冊《古詩二首》教師筆記教會孩子想像畫面,品讀詩句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夜宿山寺》:交流作者,讀懂課題出示李白的圖片,簡介作者。你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初讀古詩,感知詩意1.出示古詩,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識記生字:「」恐、驚」的韻母是後鼻音,「辰」既是翹舌音,又是前鼻音,與「晨」比較,在詩中表示日、月、星的總稱。「恐、驚」二字都與心理活動有關。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當然也不要說規則是人定的,因為這規則早就由古人定好了,你變了就不是古詩了。古詩中的押韻基本是以平韻為主,李白的清平調三首也全押的是平韻,因此這首詩中的「看」也就讀平聲無疑了。而有人說清平調在清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中收錄在七言樂府中,故應讀四聲的理由便可以排除了。平聲韻的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押韻的詩使得心理感覺通暢、安穩和合拍。
  • 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中國的古詩浩如煙海,你還記得你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沽酒客記得。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騎」字到底該怎樣讀?(南郭居士)
    歷史不能改變,古詩的詩意也不容改變,如果你的讀音改變了詩意,就是對古人不負責或不尊重。近幾年部分小學規範字典便將「騎」的本音jì取消,統讀為qí,這是不嚴謹的。專業權威的詞典都詳細註明了騎的讀音的區別,就是在港臺地區,「鐵騎」仍然讀作tiějì。不過有人說,教材中對古詩詞讀音改動,可能是為了小學生方便理解。
  • 春日詩兩首 | 送給人間四月天的你
    在這個美好的春天裡,主播Sally將用中,英,粵三語為你讀兩首春天的古詩,送給人間四月天的你。漁歌子A Fisherman's Song作者: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In front《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
  • 「滬語」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儂用上海話讀得來伐?
    今天這首古詩,大朋友小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了,不過用上海話來讀可不太容易啊,你也來試一試吧,小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喲!上海話讀古詩《夜雨寄北》唐·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上海話兩讀。韻母o為口語,a為書面語。濁輔音聲母。讀如普通話「急」。聲母v,韻母i。音ya。
  • 一千年前的唐詩,我們應該怎麼讀?|康震·趣說唐詩|古詩|古詩詞|...
    讀詩的人,會活得更加高級,行走世界時也多了一份從容、篤定的氣度。3從這次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大趨勢:家長們對於孩子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從實際的角度看,學好古詩,能拿高分。最新版的部編版教材,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 勞動節,我們讀一下古詩中的勞動號子!
    勞動節,我們讀一下古詩中的勞動號子! 今天是勞動節放假期間,筆者在休閒之餘,與大家讀一下古詩中關於農民勞動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