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詞人張志和,一首《漁歌子》,描繪出仙境般的畫卷,令人神往

2020-12-26 醉東楓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誕生了浩如煙海的詩歌作品,詩人更是群星璀璨。從初唐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盛唐李白、杜甫為代表的「李杜」,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再到中晚唐白居易、元稹、李商隱、杜牧等。

但是在詩的國度——唐朝,同樣有不少優秀詩人為我們留下了可與成熟的宋詞相媲美的詞作。更值得一說的是,出自唐朝文人之手的詞,它不僅保留著唐詩的韻味,而且還兼備著宋詞的基本準繩。所以說,從唐朝詞的意境中既能找到詩的影子,還能挖掘出詞的精髓,這種集涵蓋力與凝聚力於一脈的唐詞,給讀者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

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說,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張志和是唐朝詩人、詞人、道士,浙江金華人,號「玄真子」,此人博學多才。據說,他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就能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曾經擔任過多種官職。但性格上講究隨意,喜歡自由,因為厭倦了宦海沉浮,又因為母親和妻子先後過世,他便棄官棄家,浪跡江湖,漫遊祖國山水,也愛作畫,很有些仙風道骨的意思。

據《太平廣記》記載,《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張志和與當時的湖州刺史、大書法家顏真卿在船上賞玩時寫下來的一首詞。可以說,這是一首色彩明優意萬千,脫離塵俗釣湖煙,思深韻遠情融景,生活任行樂自然的抒情詞。詞中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春江水綠、煙雨迷濛,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畔桃紅,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青箬笠,綠蓑衣,漁人醉垂忘歸時。全詞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都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張志和的這首詞,也可以說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一幅用詞寫成的山水畫。或許是因為張志和的這首詞描繪的畫面太美了,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將這首詞改成了另外一個詞牌的詞,即《浣溪沙·漁父》: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和蘇軾的《浣溪沙·漁父》這兩首詞,是不同年代,文學史上地位不相稱的兩位詞人所作,那一首好呢?光是文學史的地位蘇軾比張志和高許多倍,那麼他的詞就一定好嗎?我們這些只粗略地讀過幾首古詩詞的人,是不好評價的。

但是蘇軾的學生黃庭堅就很坦率地指出老師這首詞的缺點:重複用字和不合常理。那麼黃庭堅的評價究竟有沒有道理呢?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這個故事卻讓我們看到了蘇軾對學生的十分寬容,以及使得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又提高了許多。

相關焦點

  • 酈波:張志和《漁歌子》
    另任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華文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地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章學會常務理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傳播中華經典,弘揚中華文化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張志和的名作《漁歌子》。
  • 為何張志和的《漁歌子》備受推崇?
    上一回講到著名詩人韋應物,寫了兩首《調笑令》的詞,一首具有白馬秋風塞上的悲壯風格,另外一首具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風格,成為唐朝早期文人詞中的先驅
  • 《漁歌子》裡的張志和究竟在釣什麼?|專欄
    文/賴建平我校聶老師執教《漁歌子》。張志和是否在「釣一種期望」?他究竟在釣什麼?何處才是《漁歌子》真正的深度呢?帶著深深的疑惑,課後我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目前能夠找到的張志和生平資料極為有限,以唐顏真卿《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最為齊全和權威。
  • 你還在讀古詩《漁歌子》嗎?
    女兒每天都有背誦唐詩的任務,今天打卡的內容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島主於是糾正「這《漁歌子》可不是唐詩,它是唐代流行的教坊名曲!」女兒有些疑惑,在她看來這就是一首古代人寫的詩。《漁歌子》 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乍看全文的確會誤以為這是一首詩,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首唐代的教坊名曲呢?要看《漁歌子》裡的「子」字,這裡的「子」就是曲子的意思。
  • 張志和《漁歌子》
    文字:陳忠實     演播:李野默他,熟諳歷史、古典詩文、武俠小說,練習內家拳,喜好宅在家裡;衣著考究,笑容燦爛,身份是副教授,看上去更像鄰家陽光大男孩。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南京明清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另任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華文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地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章學會常務理事。
  • 【小馬學詩詞】漁歌子
    【小馬學詩詞】第二節 漁歌子【簡介】始於唐代的詞體之一,也稱「漁父」、「漁父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人據此填詞,成為詞牌名,是文字最少的詞牌之一。【詞譜】平仄平平仄仄平(韻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腳)平仄仄仄仄平(韻腳)平平仄仄仄平平(韻腳)【詞例】1、唐代詩人張志和
  • 古畫中的桃源仙境
    今天,請大家跟隨龍小編,走進本次展覽的第二個章節「桃源仙境」,探索仇英、鄭重、朱瑞寧、顧洛、溥儒等描繪的仙境。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是我國古代隱逸思想的代表作,描寫了武陵漁人亂入先秦遺民的避世之地,那是一個有著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的世外田園之地,沒有戰亂的人間仙境。
  • 杜牧詼諧風趣的一首詩,難忘的景象,令人神往
    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詩,細細品味,就感覺十分的詼諧風趣。寄揚州韓綽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文宗大和年間,杜牧曾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裡做一個文員,和當時同在幕府擔任節度判官的韓綽相識。揚州是當時很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
  • 花間派詞人
    五代後蜀詞人。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詞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便。顧夐的詩詞作品醉公子·漠漠秋雲澹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獻衷心臨江仙虞美人木蘭花(即玉樓春)河傳漁歌子應天長更漏子魏承班的詩詞作品生查子·煙雨晚晴天滿宮花·雪霏霏玉樓春·寂寂畫堂梁上燕黃鐘樂玉樓春木蘭花謁金門滿宮花漁歌子·柳如眉菩薩蠻鹿虔扆       鹿虔扆 ( y )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
  • 「生命起點 藍色海洋」 創意塗鴉大賽描繪仙境海岸新生活
    戳上方藍字 更多精彩等你看!
  • 韋莊65歲寫給女道士一首詞,道士讀後絕食而亡,該詞成千古絕唱
    千萬不要把唐朝的「女道士」和道心篤定、六塵不染等詞語掛上鉤,因為她們是極為特殊且高貴的敏感群體。 又因為唐朝尚道之風濃鬱,不少文人遁入習道生門,因此唐代詩人之中有很多都與女道士談過戀愛。比如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道號無上真,李白與王維甚至還因此成為情敵。所以如今讀到詩人與女道士之間相互唱和並不奇怪,鹿虔康就曾為女道士寫下「玉佩搖蟾影,金爐嫋麝煙。露濃霜筒溼,風緊羽衣偏」的句子,儼然一副紅飛翠舞的歌女形象。
  • 滿清詞人納蘭性德,作下一首詩詞,精美絕倫,結尾令人陶醉
    詩詞流傳到現代,我們似乎對那些慷慨激昂的詩詞作品會格外在意,會覺只有懷抱家國天下,這樣的作品才會有歷史般的分量,顯得格外厚重。而說到這樣的作品,我們就不得提到一位在描繪情愛最出色的一位詞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性德。但是我們知道,納蘭性德雖然一生追求情愛,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卻不甚完美。雖然納蘭性德出身名門,從小就非常受到康熙帝的商事。
  • 七彩雲南,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巍峨俊秀的雪山映入眼帘
    七彩雲南,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巍峨俊秀的雪山映入眼帘雲南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七彩雲南,一直是令人神往的存在,每每提起,都令人魂牽夢繞,那白雲朵朵的天空,那巍峨俊秀的雪山,那澄澈透明的湖泊,那悠閒緩慢的日子......
  • 你讀過宋版的一首「桃花源記」嗎?只有41個字,帶你進入心中桃源
    歷代文人墨客,都為陶淵明的這篇散文所折服,就連詩仙李白也是陶淵明的粉絲,詩人以《桃花源記》的意境寫出一首《山中問答》,裡面寫「桃花流水窅(讀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還有王維改編了一首詩叫《桃花行》寫有「回首空山不可問,惟見桃花逐水流」;唐代張旭的一首《桃花溪》寫到「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明代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寫有「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每個詩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外桃園
  • 生態優勢更加彰顯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
    生態優勢更加彰顯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 2021-01-07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圖說鄉村振興:為農村生活描繪新畫卷
    31961068,.圖說鄉村振興:為農村生活描繪新畫卷
  • 白居易的一首五律,比喻生動,活脫脫地展現出人物風姿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五律,比喻生動,活脫脫地展現出人物風姿。玉真張觀主下小女冠阿容唐代: 白居易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詩中的「小女冠」就是唐代的女道士李冶,她自幼就顯才學,6歲時已經會寫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將薔薇描寫的惟妙惟肖。11歲時父母卻把她送入玉真觀當了道士,從此青燈古佛、孤影相伴。不過女道士不僅長相秀美,而且聰明好學,長大後更加顯出詩才。這首詩首聯就表達出詩人對她的讚美,「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 他用電影描繪出一幅東方古典女性畫卷
    他的電影也不像小津安二郎那樣永遠將鏡頭放置得極低,用固定的視角拍攝室內家庭的情景,而是不斷地通過升降機以俯視的姿態緩慢移動,鏡頭宛如古代畫卷徐徐展開在觀眾的眼前。溝口健二的大多數電影都以女性的生活命運為主題,取材自傳統小說並和助手依田義賢一起對其進行較大的改動,以使作品更貼合現實主義和批判主義。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正因為桃花源是世世代代的追求,所以才會不斷有文人歌頌它、期盼它,唐代的張旭則直接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能讓人感受到世外桃源的寧靜祥和。桃花溪張旭 〔唐代〕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這首七言絕句是一種文體的轉換,我們如今經常將詩歌轉換成散文,張旭是將散文轉換成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