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虛擬世界活出了現實的模樣

2021-02-16 新周刊


臺灣知名導演楊德昌曾經說過:「電影發明之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三倍。」

這話的意思大概就是,世間電影千千萬,你每刷一部片子,感受一個故事,當一回圍觀群眾,代入一次角色經歷,都相當於體驗了一把別樣的人生。

如果說,在體驗上仰賴「圍觀+想像」的電影藝術能將生命延長三倍,依靠「交互+沉浸」打造的網絡虛擬世界,又能將生命拓寬到何種邊界?

也許,我們不見得有機會見識《頭號玩家》那樣真假交錯的世界。但即便環視當下,虛擬世界價值觀已經和現實生活高度重合,我們依然能從中窺見一二。

電影《頭號玩家》,為觀眾編織了一個瑰麗的世界。

譬如,線上世界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個馬甲,在不同的虛擬世界中體驗不同的故事。而和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些體驗從來不需要依靠想像力去代入。一個角色可能因為發帖而升級,也可能因為刷怪而學會思考,甚至可能在與網友唇槍舌劍中鍛鍊了自己的口才和邏輯能力。

而這些成長的經驗值,毫無疑問都屬於屏幕前面那位人類。

在這方面,國內為數不多的電競劇《全職高手》,同樣很有發言權。

對於男主角葉修來說,兩個角色帳號「一葉之秋」和「君莫笑」既是職業生涯的分水嶺,也代表了人生路上的兩個成長階段。故事濃墨重彩的「一葉之秋」對決「君莫笑」,就是葉修在必然的成長中,必然完成的自我超越。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個馬甲本身,基本上都是真實自我的投射。我們早已和葉修一樣,被網際網路延長了生命。

就像《怪物獵人》粉絲所津津樂道的一樣:「變強的永遠不是角色,而是你自己。」

「變強的永遠不是角色,而是你自己。」

穿上馬甲,我就認不出你了嗎?


10年前,曾經有個無聊的網友,在百度貼吧留下了讓賈君鵬回家吃飯的一個帖子,引發了一場沒有什麼意義的網絡狂歡。

那個時候,百度貼吧還是一個無需帳號就能發帖和回復的產品,散發著自由迷人的氣息。

可惜,這種自由說到底還是虛無主義。無論有沒有披著馬甲,人始終是需要歸屬感的。從早期的榕樹下、天涯、人人網、百度貼吧,到如今的虎撲、豆瓣、微博和微信,網際網路居民一直都在試圖通過建立組織,給自己一個「我是誰」的答案。

無論你是否承認,網際網路世界自由奔放的莽荒時代,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復以往。即便無關網絡實名制,在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高度重合的今天,一個小小馬甲的言行舉止,從來都是屏幕前那個「操控者」的影子。

君莫笑,一段傳奇。

就像《全職高手》中那個陪伴葉修多年的神級帳號「一葉之秋」,在葉修手上的時候是鬥神,到了孫翔手上的時候,像極了這位新主人一般衝動和易怒。

據《全職高手》的90後骨灰級粉絲小方介紹,角色帳號作為俱樂部資產由不同的選手所繼承,其實是《榮耀》電競聯盟職業化的重要一步。在聯盟組建初期,選手確實都是帶著帳號進入戰隊當中的。隊伍壯大之後,角色便會被買下來。因此,當選手退役之後,陪伴多年的角色將被下一代選手所繼承。

沒錯,虛擬角色不會老去,但傳承還是衰落,卻始終因人而異。就像告別了C羅的皇馬一樣,縱然陣容框架並無傷筋動骨,那件7號球衣又豈是換個人就能一個賽季進50球的?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將「一葉之秋」看做武器,嘉世換掉的就是將軍;如果將「一葉之秋」視作將軍本人,那角色就已經被替換了靈魂。

作為一名老將,葉修在被迫退役之後,卻沒有就此接受命運。他選擇了繼承已故好友蘇沐秋的帳號「君莫笑」,一步步從頭再來。而作為一個散人(即無職業),「君莫笑」幾乎是為全職業精通的葉修「量身定製」的角色。本來,在《榮耀》的職業系統中,角色在20級之前可以學習任意職業的初級技能,到了20級之後便需要轉職並重新分配技能點,從此進入「術業有專攻」的修煉階段。而散人卻是沒有轉職的「無業游民」,理論上可以學習所有職業20級以下的低級技能。但因為沒有轉職,本身無法學習任何的高級技能。在骨灰級粉絲小方的印象中,散人這麼難練的角色,在原著中出過場的就只有「君莫笑」一家,別無分號。很大程度上,散人不但有著為葉修「量身定製」的優點,連無法學習高級技能的處境,都和讓出神級帳號從頭再來的葉修如出一轍。於是,當和「一葉之秋」的宿命對決如期而至,葉修等來了自己親手打造的神級帳號,「君莫笑」則要面對站在鄙視鏈頂端俯視自己的戰鬥法師。從原著到動漫到如今的真人網劇,它始終沒有打算靠撒糖湊CP吸粉,更沒有像某些不願透露姓名的漫改劇一般,讓打破次元壁的中二感溢出滿屏尷尬。都說夏天屬於少年,《全職高手》卻不是那杯人人青睞的冰可樂。這個滾燙濃烈如白開水的故事,是用來澆灌成年人的。在全民記憶上,它還未夠得上「回憶錄」的宏大,但足以為8090後打開一個切口,照見我們通過網絡ID投射的自我。就像《榮耀》大神如葉修,一如記憶中的當年明月之於天涯,張佳瑋之於虎撲,姚晨之於微博,所投射的學識與言談,無不是真實的自我。而若非心懷叵測,你和我這樣的普通網友,就更沒有必要在披上馬甲之後,為自己凹出一個並不存在的人設。所有的虛擬身份,最終都會指向真實的自我。在現實敘事中,《全職高手》的意味卻要更沉重些。如果非要類比,它大概應該可以被視作一部青年人「理想中」的奮鬥實錄,老套但不失禮,理想而不天真,現實卻不苟且。為什麼只是「理想中」的奮鬥實錄?因為所有的天縱英才,從來都繞不開厚積薄發。葉修代表了我們的憧憬,大家便只羨慕他在虛擬中尋到的真實理想。很少有人會去想像,十年大神的背後,雙手到底在訓練中起過多少的繭子,磨光了多少個鍵盤。現實大多是庸碌的,而對抗庸碌的方法,通常也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而已。長此以往,變強的終歸會是你自己。

相關焦點

  • 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首先是伊文·撒得蘭在1965年發表了關於如何提高用戶視覺體驗的顯示技術,3年後他成功研發出了第一款帶有跟蹤器的頭戴立體顯示器,這讓虛擬實境技術在硬體上建立了基礎。虛擬顯示技術除了讓人身臨其境之外,還需要讓虛擬內容與現實體驗者之間產生互動。於是1972年第一款交互電子遊戲問世,之後的發展一直到現在都屬於第三階段。
  • 如果人身體死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大腦能不能活在虛擬世界呢?
    關於這個設定,很像是電影黑客帝國的內容,區別只在於黑客帝國中的人,身體並沒有死亡,而是整個身體進入了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而活在虛擬世界中。如果連大腦脫離身體存活都難以做到,那麼就更不用說生活在虛擬世界呢。活在虛擬世界目前只存在於科幻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電腦的話,大腦就是CPU與硬碟的組合,負責數據的處理與存儲。然而僅僅是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缺乏輸入輸出裝置。
  • 《天堂電影院》,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界
    我們都知道,電影呈現的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是涇渭分明、截然不同的。在現實世界中受了損害,可以短暫地一頭扎進書影音營造的假世界裡,修補心靈。
  • 《玩家一號》裡的未來虛擬世界,如何成為現實?
    有的人喜歡站在今天看明天,有的人卻喜歡從明天看今天。遊戲公司「綠洲」(The Oasis)把VR技術與網路遊戲結合於一體,創造出一個同名虛擬世界,讓年輕人長期沉溺其中。「綠洲」的創始人詹姆斯·哈利迪(James Halliday)(一個類似於賈伯斯那樣的人物)在遺囑宣稱,任何人只要解開隱藏在上世紀80年代的謎團,就能接手"綠洲",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 現實版「頭號玩家」邀你來XRSPACE MANOVA虛擬世界創建第二人生
    在這個虛擬世界,用戶擁有結合了矽谷科技與好萊塢動畫的全身虛擬人物形象,用戶以虛擬人形象進行社交、工作、學習、娛樂等一系列活動,可以結交新朋友,邀請現實好友加入虛擬世界,與朋友在XRSPACE MANOVA虛擬世界觀影、觀賽、K歌、玩《憤怒的小鳥》遊戲等等,擁有某種意義上的「第二人生」。
  • 現實中有多少人活成了小s
    她活出了自己。可是有多少人過成了小s呢,我想她是大眾的縮影。她有錢,有工作,她自信且美麗,她為了生兒子而拼了三個女兒,她被老公家暴,也不離婚。她老公出了醜聞,還出來澄清。小s是我們很多女人的影子。慢慢的身上只要有一點錢就拿去賭。家庭開銷也不管了。好在玉粉自己經營著一個羊毛加工廠。人雖不多,但是日子還過得下去。她經常加班到深夜。可是老公輸錢之後就一直想著回本,隔三差五的就向玉粉伸手要錢。玉粉當然是不肯給的,剛開始是吵。然後拿不到錢,她老公就開始打她,掐她脖子。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吧。玉粉實在是受不了。想離婚也沒離成。
  • 驚爆遊戲:男主坂本龍太,活成了所有死宅最理想的模樣
    對於眾多珍惜時間的死宅來說,都想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時間投入到網絡或者是遊戲中,每天靠著精神食糧存活,而且還想著在虛擬世界尋找到另一半,最好在現實中另一半也如同虛擬世界一樣完美。驚爆遊戲這部動漫就塑造了這樣的一個死宅最理想的狀態,男主坂本龍太就是死宅們最理想的模樣。
  • 《黑鏡》最溫情1集:人死後意識上傳虛擬世界,我還是真實的我麼
    但是第一次來到虛擬世界的約克夏,顯然還被現實中的道德所束縛,並對眼前看似「不真實」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戒心。面對凱莉邀請自己去她家的誘惑,約克夏以自己現實中還有一個未婚夫作為理由回絕。但在約克夏看來,自己卻很「幸運」,全靠在虛擬世界她才能遇到凱莉,在現實世界她們的生活顯然不會有交集,更不可能在一起。隨著凱莉說出「要來現實中看望約克夏時」,場景也從虛擬世界切換回了現實。
  • 虛擬世界 近在眼前 | 一文看懂VR、AR、MR
    VR作為數位技術中的弄潮兒,依靠逼真的沉浸感把我們推至虛擬環境中的新高地,而隨著需求的延伸和技術的發展,豐富真實世界的AR和整合虛擬與現實的MR成為虛擬實境產業鏈上的新寵。 那麼,虛擬世界中的「R」家族有何關係, 今天小維為您講解一番。
  • 現實版"許幻山":王嶽倫再被曝出軌,李湘卻沒能活成顧佳的模樣
    現實版&34;:王嶽倫再被曝出軌,李湘卻沒能活成顧佳的模樣>王嶽倫再一次被曝出疑似出軌,這是第幾次了?很多人都說,若不是李湘,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王嶽倫。一副不願搭理傳聞的模樣,讓人覺得她是不是已經放棄了王嶽倫。又或是她和顧佳一樣,默默處理好一切,為丈夫擦屁股。
  • 《三十而已》:沒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不要恐慌
    因為三十歲,代表著前半生已過完了,我們開始盤點著自己手中的牌:有沒有遇到相伴一生的人?有沒有一雙兒女?在職場上有沒有做出成績?有沒有讓自己踏實的存款?有沒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這些牌哪怕缺一張,都會認為自己是失敗的,都會使自己焦慮不安。但為什麼也有人稱三十歲,才剛剛開始?
  • 《聖朱尼佩洛》:死後將意識數據化上傳虛擬世界,能否意味著永生
    但是第一次來到虛擬世界的約克夏,顯然還被現實中的道德所束縛,並對眼前看似「不真實」的人存在不信任和戒心。面對凱莉邀請自己去她家的誘惑,約克夏以自己現實中還有一個未婚夫作為理由回絕。凱莉向約克夏透露,自己的丈夫理察兩年前去世時,本來也有機會進入到聖朱尼佩洛,但他卻因為不相信虛擬世界選擇了放棄。而如今只剩下幾個月壽命的凱莉也只是想來體驗一下,並不打算永遠留在這兒。但在約克夏看來,自己卻很「幸運」,全靠在虛擬世界她才能遇到凱莉,在現實世界她們的生活顯然不會有交集,更不可能在一起。
  • 有人創造出了永生的「虛擬世界」,但你願意去嗎?
    爛番茄好評 84%,IMDB 評分 8.2,這部有點像《黑鏡》的科幻劇構建了一個讓人無法迴避的話題:如果生命可以延續,你願意以數字的形式活在虛擬世界裡嗎?這個問題誰遇到,恐怕都一時難以作答,哪怕他多麼恐懼死亡,對來世又有多憧憬。
  • 谷歌被罰背真相|我們將活在虛擬實境世界裡…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諾亞·哈拉瑞最近寫了一篇文章,預測未來大部分的人類將成為無用階層,活在虛擬實境世界設計師所設計的虛擬世界裡,以虛擬遊戲度日。虛擬實境世界的遊戲規則將會取代宗教等社會構造系統。大部分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世界上將出現一大批新興的無法就業的階層——無用階層;靠虛擬設計師創建一個虛擬世界。
  • 數創簡史 | VR、AR如何在虛擬世界聚焦現實?
    同樣,所謂AR,即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也有對應VR虛擬實境一詞的翻譯,稱為實擬虛境或擴張現實,是指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並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的虛擬世界能夠與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交互的技術。目前對於增強現實有兩種通用的定義。
  • 64歲趙雅芝大兒子都40歲了,居然活出了20歲小姑娘的模樣!
    大牌明星們的保養能力,絕對是一般人比不了的,明明都已經64歲的年紀了,稍微打扮的年輕漂亮一些,誰相信她今年64歲。
  • 我想活出詩的模樣
    我想活成詩的樣子 原創 屋頂上的星 夜間星雨 3天前 我們都在不停的追求,在冒險,在口水下,在冷眼裡,在旁觀中扮演角色和尋找著溫情,有太多在意別人的在意,有太多活著別人的模樣,依然不能放棄,而我只想活成詩般的自己。
  • 天海佑希:真正的女王 活出了最好的模樣
    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如果讓你一秒內不加任何思索的說出一個日本藝人的名字,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呢,小編對日本藝人了解的不多,但是也知道小慄旬、山下智久、二宮和也、山崎賢人等等,要是說道日本女星也知道石原裡美、新垣結衣等人,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位在日本也絕對是高人氣高顏值的代表,雖然已經50歲了,但是依舊保持著青春的模樣
  • 從現實空間穿越到虛擬世界,《親愛的上線了》玩出新體驗
    導讀:從現實空間穿越到虛擬世界,實驗性的《親愛的上線了》裡有不變的現實關照,「敢於說愛、真心對人,在愛中前行」也有了更沉浸的價值體驗。文 | 霓星如果人生有機會清零,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比起能夠逃離當下生活環境的一切重啟,直面外界壓力的「保留現狀」是張翰給出的回答,「找到讓自己真正快樂的生活方式,實現有意義的人生價值。」在他看來,最好的永遠是當下,「當一個人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義之後還敢勇於面對生活,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 數字王國:虛擬世界的「頭號玩家」
    「綠洲」援引自史蒂文·史匹柏的電影《頭號玩家》,數字王國的目標也是虛擬世界的「頭號玩家」。 虛擬實境風口減退,是務實玩家崛起的契機 客觀的說,虛擬實境技術在過去幾年經歷了風口上幾起幾落。 從2015年起,Facebook、索尼、HTC、微軟、谷歌都紛紛加入到虛擬實境市場的爭奪當中,虛擬實境能夠帶來的及時性體驗,在醫療、航空、教育等多個行業出現了新的應用。但可惜的是,近幾年來,虛擬實境有多突破的領域還是在遊戲娛樂,這項技術真正走向行業落地,還有很多的難題需要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