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讀完這本書簡直賺大了,幫你解開心智之謎:心智探奇

2020-12-28 魚堂主

你好,我是魚堂主。

今天讀書會開始看《心智探奇》,一本專門講心智運行的書。

有些朋友想看,也經常看到有人推薦,但是真正拿起了看的人很少。我們讀書會風格,「讀你平時看不到的好書」。

首先說一個好消息,這本書真的不難讀,只是厚。並非是寫給專業學者的書,普通讀者也可以讀的懂,裡面有大量的身邊事件和案例,還有彩蛋哦!

裡面提到很多電影都值得一看,順藤摸瓜發現這麼多好電影,賺大了。

這本書主要討論兩個主題:

1,心智計算理論

2,複製器自然選擇理論

本書對心智的鳥瞰式講述,以及對心智如何影響日常生活事物的探討。

從這樣高度的看問題,那些專家和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現在很多專家在自己學科中都不比常人了解更多,更何況這些鄰近學科了。

不難讀,你也可以讀,如果沒空讀,就看堂主讀(邏輯完美)

會在我能力範圍內,儘量把我的理解和思考分享出來,和你一起感受這份讀書求知的樂趣。

01

看問題的框架:問題和謎

打開第一頁就得到一個好用的分析事物的框架,將未知的事物分為「問題」和「謎」。

想要更好的理解這個框架的厲害之處,先要找一塊石頭墊腳,才能更好的理解它,這塊墊腳石就是「分析框架」。有框架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的理解事物,有了簡化模型就可以更直觀的審視問題。

舉幾個慄子:地球有70億,我們只能感受到,哇!好多人,但只是很模糊的感知。

如果說幾個經常用的分析框架:男女、種族、國家、五大洲、文化、信仰等等,用這些框架模型去看70億人,是不是清晰很多。

同樣在這開篇看到的分析框架:問題和謎

就是把我們所未知的事物進行區分,以前只有未知這一個概念,現在細分為「問題」和「謎」,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事物類別尋找解決方法。

什麼是問題?

我們面對一個問題,可能不能馬上找到解決方法,但我們有思路,知道大致的解決方向。只要不斷增加知識和對所尋求內容的大致想法,最終還是有希望解決問題。

什麼是謎?

面對謎時,只能幹瞪眼,心理只有迷惑和驚嘆,甚至都無法解釋它的看上去是什麼樣。

無法解釋,莫名其妙,毫無思路,只有謎底解開一刻,才能恍然大悟。

通過人類的知識研究,最終把謎變成問題,就是知識的進步過程。

02

心智是什麼?

一群遠古人遇到下雨天,找到了一個山洞躲雨,躲了一天肚子餓了,找到一些野果充飢;出門看到一隻狼,有危險趕快逃跑回山洞把洞口堵起來。

促使這些遠古人做出的行為:避雨、充飢、逃跑的行為機制是什麼?

就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心智是什麼?

先說一點,心智不是大腦,只能算是心智的硬體,心智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毛的「裸猿」。

也可以把心智理解成一個計算器官組成的系統,它是我們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過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而心智進化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繁衍,也就是複製出更多的人類基因,正是基因有繁衍的需求創造了心智。

而這本書就試圖在解釋什麼是心智,它從哪裡來,是通過怎樣的機制,讓我們看見、思考、感覺、交流以及追尋更高層次的目標。

比如,藝術、宗教和哲學。

裡面會討論很多有意思的話題,比如,記憶為什麼會消退?為什麼人們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什麼原因使孩子們變得淘氣頑皮?為什麼墜入愛河的人看起來都像傻瓜?

什麼讓我們發笑?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鬼神?

03

機器人怎麼樣才能成為人?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矛盾的時期,看電影裡機器人智能,把人拿捏的死死的,而在現實世界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傻瓜。

看到鋼鐵俠裡面有個機器人助理很羨慕,平克在書中也很羨慕說:「為什麼小說裡有那麼多機器人,生活中卻一個也沒有呢?」當時寫的時間是1997年,現在到此都是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電飯煲,在生活中都很常見了。

這裡插播一個知識點,機器人這個詞首次出現是1920年,卡雷爾·卡佩克在他的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第一次使用Robot(機器人)這個詞。

機器人怎麼樣才能成為人?

這裡主要卡在,如何讓機器人擁有心智能力?

電腦可以控制火箭登錄月球,能測算出人類的基因排序,但是卻很難做到人們感覺稀鬆平常的行為,比如,一個3歲小孩可以隨便分辨出貓這個簡單行為。

想讓機器人擁有心智,起碼要了解心智的運作模式,心智是怎麼形成的,但是目前來看有兩個問題;

第一,人類的心智模式就像一個黑箱,啥都沒有打開看清楚過,他很複雜。

第二,想要理解這麼複雜的人類心智,還真有一個突破口,那就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完美的、和人類一樣的機器人一個是怎麼樣的。

想讓機器人成為人,不是讓他聽幾個指令行動,這樣它永遠只是一臺設備。

機器人成人必備的一些能力,有:推理、觀察、判斷和思考,想要機器人成為人,需要的不是某個具體能力,而是有著像人類一樣的人腦處理系統。

畢竟心智不是大腦,也不是我們各自思維活動,而是經過漫長的演化得到的計算系統,幫我們解決面臨的生存問題。

「心智是一套計算系統」,是平克心智理論的出發點。

04

阿西莫夫機器人3定律和計算機隱喻

根據「心智計算理論」,平克提出了「計算機隱喻」。

就是說,人腦比喻成計算機,人的認知過程和心理活動,其實就是一種「計算」活動。計算機通過晶片、內存條來保持數據,我們的心智主要依靠大腦神經元,心智系統的3個主要功能。

接受刺激:

根據不同的形式,刺激大腦做出反應。

加工相信:

根據表徵和理解,在大腦中進行加工。

做出反應:

根據信息加工結果,讓我們做出具體的反應和行為,並做出反應。

機器人難題:可以根據人的指令完成動作,可以通過模仿完成任務,但是我們無法複製一個大腦給它。

現在的計算機靠的是運算效率爭霸,但是這種方式在人腦看來,是很傻的行為。

比如,走在路上前面有一攤便便,我們可以直接跳過去就可以,而計算機要掃描完整的路面,在對照區分之後才能做出同樣行為。

這兩種方式得到的結果,就主動不可能直接像人腦一樣運作。

普通人對不普通的事情感到驚嘆;智者對平凡之處感到偉大。

假設未來機器人真的具備人腦一樣的功能,可以自由行動和思考,那我們必須要考慮好賦予它什麼樣的動機。我們之所以害怕未來機器人世界,就是因為機器人很強大,人類很弱小。

如果不解決機器人的動機,未來人類是生存必然受到挑戰。

比如,資源是有限的,每個種族第一需求是持續繁衍生存,必然會出現資源競爭,到時候機器人為了製造後代,人也要繼續生存,產生這種衝突怎麼辦?

機器人應該想要什麼?決定因素就是機器人行為模式的動機。

這個問題最經典的回答是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3定律。「這3條定律則深深地烙刻在機器人的正電子頭腦中。」

阿西莫夫強調的機器人3定律:

1,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由於不作為而致使人類受到傷害。

2,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賦予的指令,除非該指令有悖於第一條定律。

3,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存在,只要這種保護行為不與前兩條定律相衝突。

這裡在要插一句,後來阿西莫夫發現3定律不夠完善,又加了一個零號定律:

0,機器人不可以傷害人類的整體利益,也不可以在人類整體利益遭遇危險時,袖手旁觀。

阿西莫夫就像幾代思想者們一樣,也像我們大家一樣,無法跨出他們自己的思維過程,他把機器人視為匯聚我們人類心智的人工製品,而非因循宇宙普遍法則的產物。

人類的邪惡永遠無法遠離我們的思想,我們很自然地認為,邪惡的本質就是它與智能相伴而至。

今天的讀書分享就到這裡,下面的彩蛋時間。

順藤摸瓜出來的好電影和小說匯總:

《羅素姆萬能機器人》《我,機器人》《禁忌星球》《迷失太空》《神秘博士》《摩登家族》《星際迷航》《糊塗偵探》

《傻瓜大鬧科學城》《星球大戰》《終結者》《星際迷航:下一代》《神秘科學劇院3000》《2001:太空漫遊》《錫人》

讀這本書太賺了,推薦你看《心智探奇》,想一起讀的目前讀書會開放幾個遊學學位,私聊堂主一起讀書。

我是魚堂主,用激進的思考,尋找最實用的知識。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啟發

相關焦點

  • 想要心智更成熟,你可以看這一本書!
    呦~大家好~心智的成熟需要一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有關心智成熟的暢銷書,我讀完以後,覺得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提升,推薦給你們,我們共同成長。今天分享它的第一部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遇到問題是常態,面對問題,你是哭哭啼啼還是奮勇前進?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實踐這些原則,關鍵取決於你的態度,勇敢的面對痛苦而非逃避。
  • 《把時間當作朋友》:開啟心智,與時間同行
    這本書從顛覆「時間管理或管理時間」這一妄想開始闡述,冷靜的思維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語重心長地講述從個人心智開啟,到運用心智實踐的方法,解開被時間所累,被自我大腦所奴役的困局,從此走上擁有掌控感的人生時間之旅。01_關於本書
  • 90後勵志作家,2020全新心智成長作品,《失落的寶典》重磅問世!
    實際上很多成年人的一生,心智都不會實現較大的成長。一個人心智脆弱,隨時都有可能被生活中瑣碎所困擾、打敗;反之一個人心智強大,大多數問題都會像潮水般退去。如果你想讓自己心智走向強大,這本書值得一讀。這本書中運用了一個核心原理,但它是在世界各大宗教、偉大人物、當今各大學科中都能找見的哲理。全書運用1個原理,貫穿涵蓋我們一生「家庭、事業、健康、人際、財富」5大模塊,28個生命主題,幫助我們擊穿每一個生命都要面對的課題。每一個人都可以帶著自己的問題,在其中找到答案。
  • 讀這幾本書,讓你成為心智成熟的人
    讀了我昨天文章《心智成熟的人,會將人生的路走直》的夥伴們都在問我一個問題:「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我該怎麼做呢?」
  • 書單 豆瓣8分以上的心靈勵志書
    推薦10本豆瓣8分以上的心靈勵志書給大家~No.1 《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著)豆瓣評分:8.1以故事的形式來分享張德芬多年的心靈成長感悟No.5 《少有人走的路 : 心智成熟的旅程》M·斯科特·派克(著)豆瓣評分:8.4
  • 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這就是心智的力量。01 與懶惰對抗,開啟心智什麼是心智呢?舉個例子,生活中我們總會經歷過或遇見過這些場景:做一件事情,總有人一個勁地問:「這個來得及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不同的行為,而這個不同,就是一個人心智的體現。笑來先生書中講:只需要一瞬間的掙扎就能開啟你的心智。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來控制我們的大腦。
  • 書單 | 豆瓣8分以上的心靈勵志書籍推薦!
    相信大家一定頗有感觸~九叔今天也整理了一份豆瓣8分以上的勵志書單希望能陪大家度過漫漫冬日!張德芬(著)豆瓣評分:8.6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自我積累。李笑來老師通過自己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從而開啟人生的成功旅程。
  • 10本讓心智變成熟的精華書籍,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
    這10本讓心智變成熟的精華書籍,對人的啟發都非常的大,甚至影響整個人生。接下來我主要從心理、溝通、思維認知、邏輯思維等層面來介紹這些精品書籍。閱讀這些書籍,並非靠泛讀就能讓心智成熟,而是要咀嚼書中的精華,思考加實踐,才能有所頓悟和收穫。
  •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
    《心智突圍》這本書,將基於人生這三大維度來探討在心智重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的原則和方法,從而讓我們在複雜多變的生活中,從容地做出更好的選擇,改變自己、成就自己,獲得獨一無二、豐盈而有意義的人生。《心智突圍》這本書,將從「人生定位」這個維度,詳述我們可以怎樣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並且通過給讀者構建一個「自我定位的閉環系統」,讓你在迷茫中找到自身價值,明確人生方向。而當你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對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
  • 為什麼說你的心智模式,會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高度發達、精細的心智模式是決定你人生方向的關鍵之一,對所有人來說,建立良好的心智模式會使你的表現更出色,並且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富蘭克林就是用這樣的拆解、重組的方法來獲得長時間的記憶力,他在自己的心智模式內將大量知識整理有序,使之產生巨大的威力。良好的心智模式會更易於我們學習知識和獲取新信息,因為它會使我們形成思維框架,不把知識當成孤立的數據,而是當作一個易於理解的大畫面裡的一部分。
  • 大師級心智模式的底層邏輯
    大意是說:自我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認知偏差就越大,越容易自我膨脹(站在愚昧之巔);反過來,自我認知水平越高的人,認知偏差就越小,越容易自我超越(走上開悟之坡)。鄧寧更一針見血地說:如果你沒有能力,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 《籃球冠軍》心智障礙球員打籃球,打出了西班牙「奧斯卡」
    所以,小編決定請一名讀者去看片(但願你生活的地方還有排期吧,沒排期的話,小編請你看婁燁吧),參加送票活動的請看文末。殘障、體育競技、喜劇片華語片中,也有好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殘障題材電影,像婁燁的《推拿》,講的是視障人士,去年大獲好評的《無名之輩》,女主角是高位脊髓損傷的殘障者。
  •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關於心智、快樂和強大
    一天翻到一個短視頻是李現(一個明星),他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他最推薦的一本書,這本書讓他內心平靜且充滿力量。於是我好奇的買了這本書,果不其然裡面不僅僅有《金剛經》的理念,心無所住和善護念(一呼一吸之間為你的念想)。並且有《當下的力量》的內容精髓。本書被拍成電影《和平戰士》,影響無數人。
  • 心智成熟的人,有什麼特徵?
    心智是否成熟肯定是不能用年齡來判斷的。但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個人經驗的增加,人是可以變得越來越成熟穩重的。心智成熟的人首先肯定年齡要大了些,不然薑還是老的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會這麼說呢!
  • 大師級的心智模式成長模型
    大意是說:自我認知水平越低的人,認知偏差就越大,越容易自我膨脹(站在愚昧之巔);反過來,自我認知水平越高的人,認知偏差就越小,越容易自我超越(走上開悟之坡)。鄧寧更一針見血地說:如果你沒有能力,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沒有能力。
  •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 諾亞價值觀之心智成熟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這種不完美,走出舒適圈,直面困難,勇於承擔責任,才能克服現實中的種種痛苦,從而讓心智更為成熟。我們所應該做的,不是糾結於創傷和不完美,而是追求我們心靈的開闊和富足,從而發現世界的壯闊之美。富蘭克林說過:「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
  • 層次高低與心智密切相關,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有這五個心智,你有嗎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層次與一個人的心智密切相關,你的心智越成熟,你的層次就越高。而我們的心智越不成熟,我們的層次也會越低。而要想提升我們自己的層次,我們首先要學會糾正自己內心不成熟的心智模式,你的格局才會越來越寬廣。
  • 西部世界裡的「二分心智」理論真的存在,且現實比劇還魔幻
    ,或者你還沒看過,可以先戳我們這篇文章了解下背景知識☞ 《你正在見證新一代神劇的誕生,這趟車你必須上》。這一切簡直就像是,智慧機器人們出現了「自我意識」一樣!此時,樂園大老闆想起了那個曾經和自己一起創造了這一切的男人,他的合作夥伴 Arnold。
  • 【唐山生活幫】藍鳳凰:讓心智障礙孩子活得有尊嚴(12月11日20:10播出)
    根據中國智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中國的智障人數達一千萬以上,這其中不乏有很多未成年人。在這些龐大數據的背後,是每一個心智障礙者整個家庭的痛,甚至有的父母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為孩子四處奔波。在唐山,有一個名叫」藍鳳凰心智障礙幫扶中心」的地方,雖然這裡都是心智障礙的孩子,但似乎總有一束光,指引著這些孩子前進,總有一種力量,讓孩子和家長們感到溫暖。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教授解釋,高智商的特徵很多,不僅僅20種,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坐的各位用不同的答案證實了這一點,那就是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在你們的答案裡。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