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厚顏無恥的內閣首輔,給皇帝的奏摺中,大談「房中術」

2020-12-26 靜者為王的江湖

其實大明一朝,自明宣宗朱瞻基之後,就開始笑話不斷了。比如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只這兩變,就讓大明變暈了頭。所以,當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後,他專寵比自己年長17歲的萬貞兒,也就堂而皇之的出來了。

須知,在明英宗被瓦剌活捉,朱祁鈺登基時,朱見深還是個小孩子,啥也不懂。陡然間,從錦衣玉食的太子位上被扔了下去,變得無依無靠,孤苦伶仃。虧得此刻宮女萬貞兒不離不棄,照料著他。這種經歷下,朱見深對萬貞兒的感情,自然就非同一般了。

所以,朱見深當了皇帝後,萬貞兒就變得無人可比了。哪怕皇后都要靠邊,敢得罪萬貞兒,就廢了她。自然萬貞兒的得寵,得勢,也就吸引來了一彪善於鑽營的大臣。論其中最出色者當屬萬安!

由於萬貞兒得寵後,經常感嘆家鄉無人,顯得很傷感——其實就是想培植勢力,因為他還有個弟弟叫萬通,也跟著發達,做了錦衣衛的指揮使!怎麼可能是家中無人呢?

但萬安,就聽懂其中意思,立刻就湊了過來,自稱是萬貞兒的乾兒子或幹侄子。萬貞兒大喜,沒想到大明朝有姓「萬」的官員,還是科舉出身,但真跟我有關係嗎?

於是,萬貞兒命弟弟萬通,趕緊去查查家譜。一番折騰後結果出來了:萬通的老婆的妹妹,是萬安的媳婦!得,果真有親屬關係!萬安本來科舉出生,出路很正,如今又攀附上萬貞兒,由此一步登天!

皆知,讀書是讓人明道理,學知識,最起碼的作用也是要懂廉恥吧。可哪料萬安的書,都白讀了。因為他所有字典裡,只有「厚顏無恥」這四個字!

公元1471年,已經入閣的萬安和彭時、商輅,一起去見朱見深,商討國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事關官員俸祿的問題。彭時、商輅都認為,現在不能削減俸祿,否則朝中大臣人心不穩。朱見深同意!正要商議下一個問題時,萬安卻突然跪倒在地,開始山呼萬歲。

彭時、商輅大吃一驚,也只得跟著趴地上,山呼萬歲英明。須知這就等於告訴朱見深,今兒沒別的事情商議了,就只這一個俸祿問題。可想而知會把朱見深氣成啥樣,一抖袖子走了,什麼內閣這是?就知道俸祿!

自此後,朱見深就很少在搭理內閣和朝中大臣們了。而萬安卻還大談經驗,對其他想找朱見深的大臣說:「別沒事找事,當初我跟彭時、商輅去見萬歲,一句話不對頭,引得萬歲生氣,彭時就山呼萬歲,丟死人了!你如今不如上奏摺,通過太監之手,再呈給皇上得了。」

本來是他無恥,卻扣給了彭時。所以,朱見深時期的內閣,就多了一個綽號叫「萬歲閣老」,就是在諷刺萬安的這幕醜劇,可萬安卻毫不在乎。

在朱見深去世後,明孝宗朱佑樘登基。明孝宗堪稱是明朝又一位難得的明君,讓大明迎來了「弘治中興」。也正是這位明君,發現了萬安最厚顏無恥的一幕。

這天,明孝宗隨意翻閱老爸在世時,一些大臣寫來的奏摺,當看到其中一個後,就氣得臉都綠了——本來應談國事的奏摺內, 卻滿篇大談「房中術」,而落款處赫然是「臣安進」。意思就是說,臣萬安進呈的奏摺!

明孝宗大怒,這堪稱是聞所未聞的醜事!給皇上的奏摺裡,竟然寫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非殺了他不可!可轉念一想老爸,明孝宗也就只能無可奈何了。

於是,明孝宗就命身邊的太監懷恩:「給我去找萬安,問問是想幹啥?還想不要活命了!」意思很清楚:別丟我大明官員的人了,想活命,趕緊辭職回家玩去吧。

懷恩傳達明孝宗口諭,萬安可真絕,趴地上就是謝罪,辭職?一個字不提!最終懷恩都急眼了,因為他最懂明孝宗的意思,直接上前,摘其牙牌曰:「可出矣。」萬安。始惶遽索馬歸第,乞休去。

真不容易,萬安辭職了。但這種事豈能瞞得住?人們又氣又笑,於是有人,便給萬安這位堂堂內閣首輔,寫了兩句詩:面如千層鐵甲,心似九曲黃河!

這哪裡是詩,分明就是一副對聯。所以倘若加個橫批的話,必是這四個字:厚顏無恥!

相關焦點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明朝內閣首輔李賢故裡考察記
    薄霧籠罩下的鄧州大地平添了一種朦朧與詩意,在暖陽的照耀下顯得祥和而安靜,田野裡綠油油的麥苗,給這個曾經誕生過明朝首個內閣首輔的鄉村——鄧州市林扒鎮,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機。忙活了一周的人們,正享受著難得的雙休時光。然而,有這樣一群探索歷史真相,撒播文化種子的鄧州人,懷著對李賢及其故裡的好奇與敬重,放棄休息時間,驅車而來。
  • 明朝歷史上結局最完美的一位內閣首輔李春芳
    他是徐階之後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四位內閣首輔,也是繼顧鼎臣之後又一位有「宰相」之名的內閣首輔。1511年,李春芳出生於南直隸的揚州。李家雖談不上是多麼顯赫的名門望族,可在當地也是書香門第。他很小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加之接受了正統的封建教育,這些都為他今後的人生經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他是明朝內閣首輔 做錯一件事被崇禎大罵:死有餘辜
    1644年初春,當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之際,明朝並沒有元氣大傷。就在600餘裡外的山海關,還駐紮著一支由吳三桂統領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數量並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敢於和八旗軍正面交鋒的軍隊之一。如果將關寧鐵騎及時撤回北京,李自成的農民軍能輕鬆攻陷北京。
  • 明朝的四個內閣首輔,嚴嵩、張居正、高拱、徐階,誰更厲害一點
    明朝時期因為廢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獨攬大權,將之前丞相的權力分為了好幾個部分來做,內閣就是為了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所設立的,他們之間是相互制衡的狀態,皇上管理起來比較省心。在明朝內閣出了四個名人,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個內閣中的大臣,其中嚴嵩是一直在明朝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坐著,能夠待那麼長時間肯定有他的獨到之處,政治手段讓他可以長期地位穩固。
  • 在豪橫中崛起又在豪橫中滅亡的大明內閣首輔高拱
    穆宗皇帝在位時間雖短,但圍繞他發生的精彩故事卻一點都不少。尤其是,他當政前後的眾多首輔們,一個個都稱得上是超級無敵大牛人,比如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今天,我們著重聊一聊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五位內閣首輔高拱。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首輔高拱被張居正和馮保合謀趕跑後,另一名閣臣高儀也非常識趣的病故了。於是,張居正笑得可開心可開心了,他終於成了大明王朝正兒八經的內閣首輔,只要擺平了萬曆皇帝和李太后這對孤兒寡母,那整個大明朝就他說了算。終於!張居正可以施展自己多年的抱負,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了。
  • 明朝首輔張居正,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本小說《雪中悍刀行》,這本小說中有一個人物讓我印象很深刻,即碧眼兒張巨鹿。 為天下寒門士子大開方便之門的張巨鹿,不為皇帝謀為天下謀得張巨鹿。 同時,我也會想到歷史上與他相似得另一個改革家——明朝首輔張居正。
  • 明朝內閣首輔陳演究竟做了什麼,竟然氣得崇禎帝說其死有餘辜
    明朝內閣首輔陳演究竟做了什麼,竟然氣得崇禎帝說其死有餘辜崇禎在位雖然只有17年,但內閣大臣卻一次又一次的更換,再加上當時官場腐敗的風氣,給了許多人登上皇位的機會,陳巖就是其中之一。陳巖可以在柜子是首長兼輔的時候上去,完全靠的是觀察表情和溜鬍子奉承,自己的能力真的有限,而他最後犯的錯誤,可以說間接埋葬了大明江山,崇禎怎能不恨呢?陳燕是怎樣得到內閣要職的:陳燕,字發聲,數字贊黃,四川成都人。天啟二年(1622年),晉士為庶民,任翰林。《啟示錄》第七年(1627年),同年秋、八月,朱友健在學校逝世。
  • 皇上:首輔大臣是奸臣?系統壞了?去把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叫過來
    明朝是一個神奇的王朝,終明一朝除了朱棣造反成功,在之後的數百年中那怕是皇帝不上班政權也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根本就沒有大臣或者宦官能從皇帝手中奪走權力,而即便是出了一些有權力的宦官和首輔大臣也很容易被皇帝搬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崇禎時期花邊新聞不斷但政績卻為零的內閣首輔周道登
    來宗道離開內閣後,內閣首輔的位子輪到了周道登來坐。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政績不大但卻歪名不少的首輔大臣。他是明朝的第五十四位內閣首輔,被人戲稱為「糊塗首輔」、「風流宰相」、「愚蠢閣老」等。大約1566年,周道登出生於南直隸一戶士族人家,其祖上是宋朝理學的鼻祖周敦頤。可惜,他卻沒有遺傳周家良好的基因,學習成績從來就沒有真正好過,科舉之路自然走得也是磕磕絆絆。
  • 明朝的大學士是什麼官職,他們在朝廷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明朝的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朱元璋自丞相胡惟庸被殺之後,便罷中書省,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然而由於皇帝工作量實在太大,他不得不設立大學士擔任顧問,協助自己處理朝政,並最終形成了內閣制度。明朝大學士最初只是皇帝的高級幕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大學士的權力卻一度超越了曾經的丞相。
  • 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明朝的衰敗是從明世宗這一代開始的
    可以說,明朝的衰敗是從明世宗這一代開始的。 1、 完善皇帝專治措施,但導致了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1) 大禮議的問題,神仙皇帝進行一次政治清洗運動 嘉靖皇帝14歲就繼承了帝位,在他登基以後,想要追封親生父母的尊號。但是當時的內閣首輔和一批舊臣認為,這樣做是不合理的。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是如何崛起的?誰的權力更大?
    明朝司禮監是十二監之首,下設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司禮監的崛起,源自於明朝特有的票擬和批紅制度,所謂秉筆太監主要負責代替皇帝行使批紅,而掌印太監則負責「批紅」後的審核蓋印。從權力來講,掌印太監的權利要大於秉筆太監。
  • 「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死後被鞭屍、抄家,到底錯在了哪裡?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1582年7月去世,年僅58歲,他是大明王朝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被後世冠以「明朝第一首輔」之名。 《明史》記載:張居正從小聰明絕倫,眉清目秀,鬍鬚直至腹部,辦事勇敢,城府極深,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1572年,10歲的朱翊鈞登基稱帝,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被人詬病和唾罵的首輔嚴嵩
    在嚴嵩和陸炳的相互勾結下,首輔夏言的處境日益艱難。尤其是,在「河套之議」的問題上,夏言遭遇了自己生命中最嚴重的「滑鐵盧」。那麼,何謂河套之議?但嚴嵩和陸炳顯然不會讓夏言平安著陸,他們在誣陷曾銑欺君罔上、貪墨軍餉和擁兵自重的同時,還安上了一條特別陰毒的罪名「勾結內閣」。這個罪名可就大了去了,為了穩固江山,歷朝歷代都嚴禁文臣武將相互勾結,防止篡朝奪位,這是所有帝王的逆鱗所在,嘉靖皇帝自然也不例外。他當即下旨在西市公開處斬夏言,使之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一個被處死的內閣首輔。
  • 大明朝的「任性」,究竟有哪些任性的皇帝和任性的大臣?
    那就是明朝。有人說明朝有個性嗎?不都說明朝那皇帝昏庸的多嗎?而且朱元璋強調中央集權,說這明朝挺昏暗的。不是,那是你不了解明朝。那我們跟大家細細了解一下,明朝是一個高度有個性的朝代,明朝的個性是什麼呢?用我們現代人的詞說「任性」。怎麼叫任性呢?你發現明朝那皇帝想咋幹就咋幹。這個根在哪呢?
  • 明朝皇帝為什麼喜歡使用太監
    朱元璋創立明朝後,有感於歷朝歷代相權和皇權之間的權力之爭,在胡惟庸案後,廢除了中書省,改設立六部,六部主官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立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再設立丞相。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徹底地廢除了丞相制。
  • 明朝的司禮監執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哪個權利大?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太監權勢最受寵的王朝,也是太監權勢最大的王朝,隨著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組建內閣之後,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為了壓制和監督文武百官,洪武年間設立了太監衙門,到了洪武末期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例如《清史稿》中記載,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道光皇帝曾特意在奏摺裡提到,希望大臣姚瑩代他詢問英軍戰俘幾個問題:首先,英國的具體位置,有哪些藩屬國?居民有多少人?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