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藥業IPO:業績貢獻最高藥品成長性存疑 八成研究來自委託研發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12月18日,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點藥業」)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過2020.10萬股,募資3.41億元用於綜合固體製劑車間建設項目、中藥現代化提取車間建設項目、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原料藥生產項目等項目。公司擬採用創業板第一套上市標準,即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

  公司曾於2014年首次遞交招股書,但於2016年被否,主要系四個層面的問題,包括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可同)的專利技術使用問題、經銷商變化數量較多、毛利率遠高於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銷售費用中業務推廣費的內部控制制度運行有效性和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問題。

  此次IPO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大產品,產品結構集中,其中,營收佔比最高的益源生業績成長性存疑,主要由於該產品將被逐步清退出地方醫保以及其藥品組方專利已到期。另一方面,公司近年來近八成的研發來源於委託研發,而委託研發主要為向萬全陽光委託研發可同的相關研究,對新產品的研究投入較少,同時,公司在研發層面,對萬全陽光形成一定「依賴」。

  業績貢獻最高藥品成長性存疑

  公司主要從事化學藥品原料藥及製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公司擁有22個製劑品種(27個規格)的藥品註冊批件以及16個原料藥註冊批件,重點涵蓋抗貧血用藥、治療精神障礙用藥以及原料藥生產領域。

  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於複方硫酸亞鐵葉酸片(商品名為「益源生」)、利培酮口崩片(商品名為「可同」)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益源生屬於抗貧血用藥,可同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屬於治療精神障礙用藥。2017年-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三大產品的合計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23%、92.98%、90.38%和90.31%,產品結構集中,若上述製劑產品的產銷狀況、原料藥價格、市場競爭格局等發生不利變化,將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

  公司業績貢獻最高的產品為益源生,該產品為公司獨家品種,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益源生分別實現營收1.75億元、1.54億元、1.70億元、5709.39萬元,營收佔比分別為64.19%、55.24%、52.51%、46.92%,毛利佔比分別為64.49%、55.15%、52.66%、47.55%,雖然營收和毛利佔比在逐年降低,但仍為公司業績貢獻最高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益源生未來業績成長性存疑,一方面,益源生不在2017和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藥品之列,曾屬於10個省份(區)地方增補目錄藥品。截至當下,益源生已被山西、江西、新疆、湖南4個省份(區)調出,尚在全國6個省份(區)地方增補目錄藥品範圍內。2020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和被調出地方醫保目錄因素疊加影響,益源生在被調出地方醫保目錄的4省區合計收入同比下滑37.51%。按照2019新版醫保政策規定,益源生作為原先在該等6省份(區)調補進入地方增補的乙類藥品,將在三年內(即2022年)逐步被調出,隨著未來剩餘6省區陸續執行調出計劃,益源生在該等省區的銷售收入存在被調出後下滑的風險。

  另一方面,益源生擁有「複方硫酸亞鐵片(益源生)」(專利號ZL98104770.X)和「一種複方硫酸亞鐵葉酸片的生產方法」(專利號ZL201210426284.1)2項發明專利,其中,「複方硫酸亞鐵片(益源生)」屬於藥品組方專利,已於2018年到期,「一種複方硫酸亞鐵葉酸片的生產方法」屬於生產工藝專利,到期時間為2032年。隨著藥品組方專利到期後,市場上可能出現由其他企業生產的類似藥品,導致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盈利能力降低,公司生產經營將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

  與專利出讓方關聯交易額大增

  公司業績增長最快的產品為可同,該產品為國內第一個取得利培酮口崩藥品註冊批件並上市的利培酮藥物。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可同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344.92萬元、8558.41萬元、1.05億元和4900.10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92%、30.70%、32.63%和40.27%,毛利貢獻分別為6423.13萬元、7798.29萬元、9395.72萬元和4320.85萬元,佔主營業務毛利的比例分別為26.93%、32.21%、33.85%和42.05%。

  2016年公司首發被否,發審委對可同的專利技術使用事宜提出質疑,2017年2月,由自然人郭夏控制的萬全萬特和萬全特創分別決定將相關發明專利的所有權、「可同」註冊商標的所有權轉讓給西點藥業,分別作價300萬元和2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據披露的信息,可同2014年和2017年分別實現銷售額6219.08萬元、7344.92萬元,專利所有權對價偏低。

  與此同時,西點藥業委託萬全陽光進行利培酮口崩片上市後研究、向海南萬德瑪、江蘇萬德瑪銷售可同,而萬全陽光、海南萬德瑪、江蘇萬德瑪均為郭夏控制的企業。西點藥業與專利出讓方關聯交易資金往來合計達7546.51萬元,其中,公司向海南萬德瑪、江蘇萬德瑪銷售額分別為1413.62萬元、360.06萬元、405.20萬元。

  公司累計向萬全陽光支付委託研發費和推廣費5367.63萬元,2017年-2019年計入研發費用的金額分別為829.65萬元、1315.77萬元和1127.03萬元,推廣費金額分別為609.68萬元、687.83萬元和797.65萬元。而在公司首次IPO中,公司與萬全陽光籤訂的委託協議金額僅600萬元。

  八成研究來自委託研發

  研發層面,2017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1198.89萬元、2055.36萬元、1656.25萬元、192.08萬元,佔營收比值分別為4.38%、7.34%、5.10%、1.57%,公司產品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利培酮口崩片因一致性評價及上市後研究發生的委託研發費用金額相對較大,公司稱,近年來,公司研發投入側重於維護現有產品,對新產品的研究投入較少。

  研發費用構成中,近三年來,委託研發費分別為929.65萬元、1692.76萬元、1258.9萬元,佔當期研發支出比值分別為77.54%、82.36%、76.01%,換言之,公司近八成的研究來源於委託研發,自主研發能力存疑。公司存在委託開發風險。受託研發機構可能無法按時完成藥品研發項目,影響公司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及市場推廣;研發機構可能提高開發經費及報酬,導致公司研發相關成本費用增加;研發機構的項目人員可能沒有按照合同約定遵守保密義務,導致公司遭受損失等。

  委託研發構成中,近三年來,公司委託萬全陽光進行研發的費用分別為829.65萬元、1315.77萬元和1127.03萬元,佔當期研發支出比值分別為69.20%、64.02%、68.05%,公司在研發層面對萬全陽光形成「依賴」。(Kodak/文)

  

(責任編輯:馬先震)

相關焦點

  • 西點藥業再次衝刺資本市場,仍存毛利率高、推廣費用佔比高等問題
    7月21日,資本邦獲悉,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點藥業)擬創業板IPO,輔導機構為海通證券,近日已遞交招股書。據悉西點藥業是專注於化學藥品原料藥及製劑研發、生產、銷售的科技型醫藥企業,公司核心產品在抗貧血用藥、治療精神障礙用藥領域具有顯著競爭優勢。
  • 西點藥業:三大核心產品佔比高達90%,哪個最有看點?
    新股評級|西點藥業綜合評分:5.8分 關於西點藥業行業:製藥/醫藥生物(創業板) 西點藥業成立於2001年,產品專注抗貧血用藥、治療精神障礙用藥,具備較強競爭優勢, 「原料藥+製劑」一體化優勢突出。
  • 康緣藥業持續加力研發,私募大佬馮柳三季度重新加倉
    10月28日,「連雲港藥業四巨頭」之一的康緣披露三季報,根據財報顯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2.7億,同比下降32.5%;實現歸母淨利潤1.9億,同比下降49.7%。 這個業績下滑主要是受上半年新冠疫情影響,公司多個拳頭產品銷售不暢。但是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公司業績的負面影響也將逐步消除。
  • 東亞藥業IPO:研發實力存疑、子公司違法 深陷阜興系股票操縱案醜聞
    東亞藥業IPO問題凸顯:研發實力存疑、子公司違法屢教不改 深陷「阜興系」股票操縱案醜聞文丨原野近日,浙江東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東亞藥業」)更新招股書,公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擬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284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金額約為7.9億元。
  • 「後浪」誼眾藥業IPO:無產品上市、無盈利、無營銷團隊,能殺入紫杉...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本次IPO,誼眾藥業擬募集10.33億元,投入核心產品的生產、營銷及擴大適應症中,建設年產500萬隻注射用紫杉醇膠束及配套設施(4.28億元);紫杉醇膠束擴大適應症臨床研究(2.06億元);營銷網絡建設(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及業務發展資金(3億元)。
  • 賽隆藥業:ROE逐年降低 四大新品能否支撐未來業績?
    產品方面,2019年上半年佔公司營收比近八成的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及注射液納入《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未來業績承壓。而公司2019年獲批的四大新品所處的市場高度集中,原研和首仿合計佔比均超67%,「新入局者」未來能否搶佔較大的份額,能否支撐公司業績,都有待時間檢驗。
  • 天藥股份(600488.SH):金耀藥業與藥研院籤訂1550萬元委託合同
    格隆匯9月29日丨天藥股份(600488,股吧)(600488.SH)公布,公司子公司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耀藥業」)委託天津藥業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藥研院」)開展二氟潑尼酯眼用乳劑的藥物臨床試驗工作、XP0008項目的藥學研究工作,雙方籤署《技術開發(委託)合同》,金額分別為1,200萬元、350萬元,共計1,550萬元。
  • 浙江天宇藥業應收帳款激增 環保風險或成IPO「攔路虎」
    公司主營業務為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按照業務類型可分為原料藥及中間體的非 CMO 業務和原料藥及中間體的 CMO 業務。天宇藥業本次擬募資3億元,其中2.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0.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升級。
  • 上半年新藥銷售同比增長22.9% 科倫藥業持續加碼研發提升發展...
    在科倫藥業看來,醫藥產業要從銷售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就必須重視研發投入。科倫也提出在研發投入方面,將不受任何預算限制。據了解,2020年上半年,科倫啟動了面向國內外市場的500餘項藥物研究,其中包括了423項具有集群、難度、特色和成本優勢的仿製藥及改良創新藥、80項具有me-better特徵的創新小分子和生物技術藥。
  • 華仁藥業「工業大麻」夢碎:40億市值曇花一現 上半年靠口罩彌補業績
    日前,華仁藥業公告稱,將終止與相關方就建設工業大麻溫室大棚種植基地的合作。至此這一曾撬動了40億市值的項目也成了曇花一現。禍不單行,7月30日晚間,證監會網站公布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時任華仁藥業董事長梁富友離任後忽視法律規定,在限制轉讓期限內違法賣出股票,證監會決定對梁富友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的罰款。對此,華仁藥業並未給予公開回應。
  • 財信證券:疫情擾動醫藥湘股短期業績,行業龍頭成長韌性猶在
    二季度醫藥湘股業績恢復速度加快,其中聖湘生物新冠診斷試劑快速放量為醫藥湘股業績回暖做出主要貢獻。公司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29.9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131.11%,公司業績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公司深耕分子診斷領域,研發與國際化同步進行,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迅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系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獲批上市的前6家企業之一。
  • 甘精胰島素或獨木難支 甘李藥業IPO之後前路未卜
    從研發管線來看,其在研品種也可能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對業績形成支撐《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彥強臨門三次的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甘李藥業,603078.SH)終於獲得了IPO批文。據悉,自2014年起甘李藥業就開始衝擊IPO,結果因商業賄賂被終止審查。
  • 康弘藥業:「擦」亮業績護航定增
    從時間進度看,三大適應症國際化項目要想實現海外上市仍然需要不少年份,短期之內難以貢獻業績。即便未來能夠順利實現海外上市,其面臨的海外競爭對手也不容忽視。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分別為4.37億元、1.03億元,兩者相減可以得出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為3.34億元,據此計算期間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為76.43%。  從中不難看出,康弘藥業研發投入會計處理政策越來越激進,尤其2020年上半年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創下新高,高於大部分上市公司。
  • 眾生藥業產品困境:多個單品2020年銷售、研發遇阻 創新藥項目卻還...
    每經記者 方京玉 每經編輯 文多 眾生藥業(002317,SZ)於3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中宣布,全年淨利潤由盈轉虧,由2019年的盈利3.18億元變為2020年全年虧損4.5億~3.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56~-0.47元。
  • IPO雷達|成長性堪憂業績惡化,均瑤乳業上市目的存疑
    此前,均瑤乳業曾因為單一產品依賴的問題被市場質疑其成長性。如今均瑤乳業披露的2019年業績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擔心。更嚴重的是,均瑤乳業為自己開出的「藥方」恐怕不那麼對症。在銷售已經承壓情況下,繼續擴張產能,不僅不能解決面臨問題,還會加重成本負擔,侵蝕利潤率。
  • 苑東生物IPO:營收超八成來自化學藥製劑且部分產品未通過一致性...
    報告期內,成都苑東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苑東生物」)的八成收入來源主要為化學藥,生物製藥產品尚未給公司貢獻收入。並且其已上市產品全部屬於仿製藥的情況,就公司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引發諸多質疑。  但同期,公司獲得政府補貼分別為3,182.19 萬元、6,012.03萬元、5,225.06萬元,來自政府的補貼佔營業期淨利潤的比超40%。  所以,刨除來自政府的補貼,苑東生物近年來業績不很靚眼。可以看出,公司在所屬領域的競爭處於相對弱勢。
  • 江中藥業、仁和藥業登產品黑榜,轉型受阻,究竟丟失了什麼?
    相比虛假宣傳帶來的「陣痛」,被銷售費用嚴重擠壓的研發費,則直接影響了江中藥業的關鍵成長性。以2015年-2018年期間的財務情況為例,報告期內,江中藥業的研發投入合計分別為4800萬元、5400萬元、5600萬元、5000萬元,而對應的銷售費用分別為6億元、5億元、5億元、5億元。
  • 雙黃連脫銷的是與非 太龍藥業、福森藥業的羊群效應能火多久?
    目前有些研究機構通過體外試驗「雙黃連口服液對新冠病毒有抑制」,那還是藥物研發的第一步,距離證明它的有效性和劑量安全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 再看太龍藥業。 1月21日,太龍藥業發布了2019年業績預盈公告,預計2019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00萬元到5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公司業績預計盈利2530萬元到3330萬元,同比扭虧。
  • 眾生藥業併購收益未達預期 收深交所問詢函
    眾生藥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充分發揮與先強藥業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擴充公司的產品線,快速切入抗病毒類、抗生素類、產科類等化學藥領域,加強心腦血管類、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化學藥品領域的深入布局,同時通過重點推動公司與先強藥業在營銷模式和研發模式的共享和互補,最終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投資價值。兩者的協同效應體現在哪裡?
  • 新宇藥業三衝IPO,上市道路命途多舛
    通過招股說明書《今日財富》雜誌發現,新宇藥業目前仍存在業績下滑、產品單一、客戶與供應商集中和人事變動頻繁等問題。《今日財富》雜誌就相關問題向新宇藥業發函求證,但遺憾的是,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復。但據新宇藥業在招股書中對行業的分析及前景預測,當前我國醫藥產業增長速度較快,新宇藥業主要產品所處的原料藥行業也具有良好的發展趨勢。在向好的環境下,新宇藥業為何還是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市場認為,或與其產品單一、產業鏈過於集中有較大關係。